文|余凌云 黃味
道路交通安全治理的理想狀態(tài)是警民共治,需要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和機動車駕駛人的共同努力。為了強化駕駛人的交通安全意識,自覺承擔協(xié)同治理的責任,公安部制定《道路交通違法行為記分管理辦法》,推行“學法減分”制度,交通違法行為人在累積記分滿12分之前,可以通過參加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組織的學習教育活動,扣減本周期內已累積的記分,是現(xiàn)行“滿分教育”措施的有益補充。
推行“學法減分”,交通違法行為人可以通過接受教育,自覺、主動減少交通違法行為,進一步樹立安全意識、規(guī)則意識、文明意識,防范化解安全風險。每個記分周期最高減免6分的上限,既保留了記分的警示、教育、引導功能,又為公民有序且有效地參與交通治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值得注意的是,“學法”并非懲戒性的新型處罰方式,而是交通違法行為人的自主選擇。交通違法行為人在消除記分帶來的不利影響的同時,并未被課以額外的不利益,符合《行政處罰法》懲教結合的立法原意。
從理論上說,這是將行政裁量由公安機關手中轉到相對人,由后者代替行政機關主動、自主地選擇法律效果,決定是否在積分屆滿之前積極采取措施,避免不利后果。這是現(xiàn)代行政法廣泛運用的一種新手段,一方面,紓解了與公安機關潛在的糾紛,另一方面,進一步夯實了協(xié)同治理的要求,當事人不再是被動接受行政處理結果的客體,而是積極參與到行政管理之中,成為能夠主動塑形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
總體來說,在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提升道路交通治理能力的語境下,“學法減分”制度能夠做到公開透明、程序公正、嚴格監(jiān)督,將記分管理與教育引導結合起來,政府治理和社會治理的改革創(chuàng)新成果得以固定和推廣,最大限度發(fā)揮記分制度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