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蓉
西山高級技工學校,山西 太原 030053
早在2002年的時候我國因為安全事故死亡的人數就達到14萬人之多,在此大環(huán)境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第一部《安全生產法》,當時這部法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安全生產無法可依的狀況,使中國安全生產管理工作走上了法治化軌道。該部法提出了“安全生產、預防為主”的八字方針,但當時的法律也只是停留在紙面層次上,企業(yè)在經濟發(fā)展大環(huán)境下只是一味追求經濟利益,還是忽視了安全,安全事故還是層出不窮,一部法規(guī)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當時的安全生產的狀況,僅2013年5至6月就發(fā)生了重大事故6起,死亡人數達到了217人,受傷144人。[2]比同期的3至4月份死亡的人數增加了91人。就當時的情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安全生產人命關天,發(fā)展絕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這必須作為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會議常務委員會對《安全生產法》進行第二次修訂,將“綜合治理”加入組成了十二字安全方針,增加“綜合治理”成為落實“安全生產、預防為主”的手段和方法,開創(chuàng)了安全生產的新局面,從理論強化安全上升到實踐的安全治理上,并且顯現了一定的成效。到2020年全國的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同比下降了15.5%和8.3%,死亡人數由曾經的最高約14萬人,降至2020年約2.71萬人,相比之下下降了80.6%。其中重特大起數從最多時的2001年的140起下降到16起,下降比率達到88.6%,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最低。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發(fā)現了問題:當安全環(huán)境越好時,無論是企業(yè)還是職工都會對安全產生懈怠的意識,暴露了我們的安全工作仍處于瓶頸期,如果稍有不慎,安全事故就會出現大幅度反彈的趨勢。針對實際情況,2021版《安全生產法》孕育而生,在深化法治建設的背景條件下為所有生產經營企業(yè)的安全生產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讓安全從紙面的認識上升到實踐行動中。
2021年6月1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的決定》,并于同年9月1日施行。在保留十二字安全方針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以人為本,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觀點,充分體現了政府對生命的重視、對人民的關心。
2021版的《安全生產法》將黨的十八大以來有關安全生產的理論全部寫入了法律條文中。早在2013年7月18日召開的政治局常委會就強調了“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的思想。作為領導人員在“該負責的時候不負責任”,那結果“就會影響黨和政府的威信”。并且強調在安全的管理上要求做到一崗雙責,要求安全應該由黨政參與,2021版的《安全生產法》將安全上升到政黨的領導之下,加入了“安全生產工作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安全事故的發(fā)生不僅要處罰第一責任人,還會影響黨和政府的威信。雖然2014年全國安全生產事故數和死亡人數下降了3.5%和4.9%。但真正讓黨的十八大以來政治局常委們兩次聚焦安全的事件是2015年6月某客輪的沉沒和2015年8月天津A公司發(fā)生“8·12”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前者造成了442人的遇難;后者造成165人遇難,304幢建筑物、12428輛商品汽車、7533個集裝箱受損,核定的直接經濟損失68.66億元。事故發(fā)生后,習近平總書記9天內3次對事件作出了指示: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在牢固樹立安全發(fā)展理念基礎止,要堅持人民利益至上,把安全生產始終放在首位,要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及其財產的安全,并且要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切切實實做到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的原則。充分體現黨中央對安全生產的高度重視和零容忍度,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對黨政干部最新的要求。因為我們某些行政管理機構和經營企業(yè)曾經在某些時候、某些方面出現過黨政不同責、黨政分管分抓分責的現象,發(fā)生事故后與黨政無關,只是一把手的責任。發(fā)生事故處罰上責任由行政干部承擔,而相應的黨務責任相對較輕,提出黨政同責的標準后,企業(yè)事故的安全率在原有基礎上有顯著提高,事故率明顯下降。
2020年5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我們黨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倍敃r的中國乃至國際都在抗擊疫情,針對當時的大環(huán)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重大疫情面前,我們一開始就鮮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倍覀兊膰以谌嗣裰辽?、生命至上的大前提下,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可以不惜一切代價的,而且要落到實處的。條文中再一次明確地提出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更加突出了黨對人民生命的重視。
要建立健全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生產的規(guī)章制度。充分改善安全生產條件,從標準化、信息化等角度上構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的雙重預防機制,以此來確保安全生產。
第一,生產經營單位全員責任制。全員安全意識會涉及到生產經營單位每一個部門、每一個崗位、每一個員工,因為所有的人員都不同程度直接或間接影響到安全生產。在安全上,人人都是主角,沒有任何旁觀者。如果缺少每一位員工的參與,企業(yè)安全就不能落到實處。在工作中提高全員安全意識和技能,使員工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轉變。2021版的《安全生產法》針對全員安全及安全責任制的規(guī)定,就是要調動生產經營單位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以此形成人人關心安全生產、人人提升安全素質、人人做好安全生產的局面,提升整體安全生產水平。全員參與安全管理可以組織內部進行溝通與協調,將不同的工作或部門整合起來成為一個整體,從而提高生產力;全員參與安全管理可以提高全員的工作積極性,特別是一些重要的人員安全需要得到滿足的時候;全員在參與安全管理的實踐中可以提高能力,使他們在安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第二,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一是安全生產分級預控機制,也就是對于安全生產風險能夠科學并且精準的進行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能在生產經營單位全面推行安全風險的分類、進行分級預控機制。二是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機制,即對事故能夠及時、高效的排查可以根除隱患,有效地建立事故隱患閉環(huán)管控機制。針對安全風險分級管控要通過識別生產經營活動中可能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以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方法來確定其風險嚴重程度,再依據其嚴重程度對事故劃分風險等級,能夠按順序控制其先后而采取措施,為改善安全生產環(huán)境,或者能夠減少和杜絕安全生產事故的發(fā)生制定一些措施。為了更好地建立安全風險管控機制,對生產經營單位定期進行開展風險辨識評估,以此來嚴格落實分級管控的原則,遏止風險演變,引發(fā)事故。
這次修改隱患排查整治又補充增加了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及時向相關部門報告的規(guī)定,在原有本單位監(jiān)督下又增加了監(jiān)管部門的監(jiān)督雙重管理,以此來確保隱患排查治理到位。一個生產經營單位所有安全操作隱患都是可以預防和控制的。任何一個安全隱患會包括“設備”的隱患和“人”的隱患。而事故的發(fā)生96%是由“人”的不安全因素造成的,而這些不安全因素就是“人”的隱患??刂啤叭恕钡碾[患需要有效的辦法來努力提高全員的安全意識,要防止作業(yè)人員因家庭困難或其他原因導致的在崗作業(yè)時思想不集中,從而形成的事故隱患。從要求關心員工身體健康和操作安全又上升到了對員工的心理關心,在第四十四條明確提出關注從業(yè)人員心理狀況和行為習慣,加強對從業(yè)人員心理疏導以此來防范從業(yè)人員因行為異常導致事故的發(fā)生。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原則,將以人為本的安全理念,體現得淋漓盡致。可以看出國家在修訂法律上沒有一味的經濟至上,而忽視勞動的最根本因素:勞動者的勞動心理健康與精神狀況。對遏制特大事故的發(fā)生,加入政府和部門安全監(jiān)管的機制,將預防隱患的主動權從簡單的機器設備危及從業(yè)人員的身體健康強化到心理健康上,為經濟發(fā)展和社會和諧穩(wěn)定創(chuàng)造良好的安全生產環(huán)境。
第三,明確了各有關部門的監(jiān)管職責的“三管三必須”的原則,并且在安全管理上建立了生產經營單位負責、職工參與、政府監(jiān)管、行業(yè)自律和社會監(jiān)督五個方面的工作機制。
早在2013年11月22日某經濟開發(fā)區(qū)B公司中石化輸油管泄漏引發(fā)的爆燃事故,造成62人遇難,重傷136人。24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事故現場時就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責任重于泰山,在安全責任體系建立,黨政一把手必須親力親為,把安全責任落實到崗位、落實到人頭,堅持管行業(yè)必須管理安全、管業(yè)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全面推進安全生產工作。首次提出了“三管三必須”的觀點。此觀點本次也寫入了法條,完善了安全生產責任體系。
“管行業(yè)必須管安全”就是明確了部門安全管理職責,行政單位內部要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對和自己有關行業(yè)、領域的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監(jiān)督管理?!肮軜I(yè)務必須管安全”,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來按照業(yè)務相近的原則確定監(jiān)督管理部門,防止部門之間因為相互推諉而形成安全監(jiān)管盲區(qū)。讓每個部門對安全都能起到監(jiān)管職責,讓監(jiān)管不會出現空白區(qū)。明確了企業(yè)決策層和管理層的管理職責。將原有的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修改為除主要負責人外,其他的負責人也要對自己職責范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負責。即2021版《安全生產法》規(guī)定,發(fā)生事故,企業(yè)主要負責人和其他的負有安全管理責任的領導人都負有同樣的責任,并加大了經濟處罰。主要負責人的罰款在原有基礎上由年收入的30%~80%提升到了40%~100%,企業(yè)的罰款由原來最高2000萬元增加到1個億。除此之外,發(fā)生事故后對其他的負有安全管理的責任人員,由原來的只是進行行政處罰或是追究刑事責任,同樣增加了處罰其年收入的20%~50%??梢妼ζ髽I(yè)而言所有的管理人員都應對安全負責,“黨政同責”“全員安全責任制”的制訂將各個級別的管理干部都推到安全管理的面前,讓每個管理人員都要直面安全的責任,將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不盲目地崇拜經濟利益,將以人為本深入到安全工作每個細節(jié),才能避免安全事故的發(fā)生。世界著名的安全管理企業(yè)杜邦在其安全理念中提出“所有的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防止的”,領導者從高層到基層都要有這樣的理念,所有的事故只要采取一切可能的辦法都是可以防止、控制的。
對任何企業(yè)而言都要加強專業(yè)部門的安全管理、落實專業(yè)管理部門的管理職責。管理者作為先行者,要強化被管理者的安全意識,讓每個被管理者真正重視安全的理念,達到真正的安全文化,由強制依賴階段轉換為獨立自主階段。
黨的十九大報告貫穿著一條主線,那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2021版的《安全生產法》把人民生命安全擺在首位,就是從法律的角度強化安全的意識。從黨的十八大提出了“法治”的理論,到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又16次提到“法治”的觀點,說明國家對法治的決心和力度。法治興國則家興,法治強國則國強,[3]《安全生產法》是對安全法律的完善,作為一部法律,其生命要能停留在其實施上。而要想紙面上的法律成為行動上的法律關鍵在于對其從根本上的認識,且重點進行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法律要發(fā)揮作用,需要全社會都信仰法律。對于我們可以說滿懷信心地期待新的《安全生產法》能夠全面的提高安全生產的依法治理的能力。作為一部重要的法律,需要其發(fā)揮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作用,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安全發(fā)展理念深入人心,擲地有聲。2021版《安全生產法》對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單位及從業(yè)人員都有安全保護的作用,增加了對于餐飲行業(yè)使用燃氣安裝報警裝置保障的要求,看似是保護企業(yè)的安全,其實也是為了保護其相關的周邊人民的安全。充分體現了新法的制定目的:在減少、預防安全事故發(fā)生的基礎上,深入地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安全生產無小事,應以人為本,在全員管理的基礎上強化管理的安全、強化黨政同責,讓每個人都明白安全重于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