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智慧,裴利萍
(安徽工程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紅旗渠精神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河南林縣(今林州市)人民在修建紅旗渠過程中形成的,是林縣人民改造自然、戰(zhàn)天斗地、改變命運、造福后代的真實寫照,也是在此期間所產生精神的高度凝練。其內容為: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這些革命創(chuàng)業(yè)精神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歷久彌新,永遠不會過時?!盵1]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紅旗渠精神的內涵不斷得到豐富,人們對于紅旗渠精神的理解也更為深刻。在新媒體時代,以新媒體為平臺傳播紅旗渠精神是更深入有效發(fā)揮紅旗渠精神的必然選擇。以各種形式的新媒體平臺如朋友圈、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快手等為載體,豐富了紅旗渠精神的傳播形式與呈現方式,其傳播力度與廣度也空前增大,紅旗渠精神的影響得以迅速增強。“傳播渠道和傳播方式的變革,給紅旗渠精神的弘揚和發(fā)展帶來了諸多機遇,同時紅旗渠精神傳播面臨著緊迫的挑戰(zhàn)?!盵2]當前,對新媒體環(huán)境下紅旗渠精神的傳播路徑進行優(yōu)化,一方面可以使紅旗渠精神的傳播更加契合時代的發(fā)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將紅旗渠精神深度融入人們當下生活中,使紅旗渠精神更好地發(fā)揮時代作用。
新媒體的普及與應用,使紅旗渠精神的傳播具有高效率、高滲透、覆蓋廣的特征。與很多其他紅色精神不同,關于紅旗渠精神所遺留下的實物多,參與紅旗渠建設的人員大多還健在,豐富的原始影像資料被保留下來。這些基礎的條件使得紅旗渠精神在當下新媒體時代的傳播具有先天優(yōu)勢。新媒體條件下信息的傳播主要借助手機、電腦等,通過網絡進行傳播,使紅旗渠精神的傳播迎來新機遇。
與傳統媒體不同,新媒體在傳播信息上進一步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通過互聯網將信息快速精準地傳遞到受眾面前?!靶旅襟w傳播模式表現為節(jié)點化的個人、媒介組織和機構在互聯網中以互動方式形成交互鏈接的網狀傳播結構,實現包含單向、雙向和多向的信息傳播過程?!盵3]傳統媒體進行信息傳播時通常需要一個專門的信息收集者,將信息收集后作為核心的信息傳播中樞一層層中轉至受眾。而在新媒體條件下,一方面信息直接由受眾所有的移動終端呈現,向受眾傳遞的過程中中轉次數大幅減少,另一方面,“傳統媒體的壟斷格局已被打破,每個人的時間被無數App分割成無限碎片”[4],傳遞的模式由傳統媒體環(huán)境下的單一核心傳遞轉變?yōu)樾旅襟w條件下的多核心傳遞,受眾本身也可以成為信息的生成者與傳遞者。
新媒體作為紅旗渠精神的傳播媒介,其優(yōu)點得以充分發(fā)揮,為紅旗渠精神的高效傳播提供了手段支持。對于紅旗渠精神的傳播而言,承載紅旗渠精神的實物豐富。修建紅旗渠過程中遺留下的實物眾多,修建過程中的工具、勘測儀器與資料、會議文件等被大量留存下來,特別是總長度1 500公里的紅旗渠實體依然完整地盤旋在太行山腰。更為可貴的是,當年本來由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派到林縣采訪拍攝英雄渠的攝制組,對紅旗渠的建設跟蹤拍攝了十年之久[5],大量修建紅旗渠時的原始影像資料被保存下來,為紅旗渠精神的傳播提供了彌足珍貴的載體。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紅旗渠精神的傳播不再僅僅是文字和圖片的表現,也不是偶爾在電視中可見的當年林縣人民修渠的畫面,體會“誓把林縣河山重安排”的精神也不需要到紅旗渠邊上,當年林縣人民修建紅旗渠的畫面、修建紅旗渠所用的實物等通過手機等客戶端瞬間可以呈現在受眾眼前。大量實物和影像資料的留存,契合了新媒體的傳播方式,使新媒體高效傳播信息的優(yōu)勢在紅旗渠精神的傳播過程中得以發(fā)揮出來。
新媒體環(huán)境下,傳遞信息的中心數量急劇增加,每個人手中的手機既是信息的接收終端,也是信息向外發(fā)散的中心。智能手機的應用使人們不再僅僅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時也成為信息制作的參與者和信息的傳播者。“新媒體具有社群聚合功能,使人與人之間的時空距離被壓縮,形成多圈層協同傳播的信息共享機制?!盵6]新媒體環(huán)境下,人們在信息傳遞的過程中角色發(fā)生了變化,由單純的信息接收者轉變?yōu)樾畔鞑サ膮⑴c者。對紅旗渠精神的傳播而言,新媒體為紅旗渠精神的親民性提供了展現的平臺。
一方面,在紅旗渠精神傳播方式的改變上體現了紅旗渠精神的親民性。新媒體環(huán)境下,紅旗渠精神的傳播路徑被大大拓寬,人們不需要到紅旗渠畔就能直觀地體會到紅旗渠精神。抖音、快手、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將有關紅旗渠精神的表現內容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直接呈現在受眾眼前,大大縮短了受眾與紅旗渠精神的距離。另一方面,新媒體為紅旗渠精神親民性的展現提供了優(yōu)質的平臺。紅旗渠精神本身就是在當年林縣人民群眾修建紅旗渠過程中形成的,產生于林縣人民一錘錘的敲打、一筐筐的肩挑、一次次的風餐露宿于懸崖之上。新媒體的出現為紅旗渠精神親民性的展現提供了全新的媒介。作為媒介,新媒體有展現紅旗渠精神親民性的優(yōu)勢。例如,在抖音平臺中,以“紅旗渠”為關鍵詞,能夠搜索到149個用戶,這些賬號中粉絲超過萬人的有四個,其中個人賬號“紅旗渠李俊生”所發(fā)布的作品中單個作品點擊量最多達到3.9萬次,總獲贊量達到14.8萬次。此賬號發(fā)布的作品主要為紅旗渠建設者的日常生活與日常對話,使受眾在移動客戶端能夠直面眾多的紅旗渠建設者,通過生活化的作品進行紅旗渠精神的傳播。而公司賬號“紅旗渠旅游”粉絲量達到5.4萬,總獲贊量達到53.8萬次。
紅旗渠精神本身具有豐富的內涵,傳播的多元化有利于全面立體地展示與弘揚紅旗渠精神,使其影響更加深入人心。以新媒體作為紅旗渠精神的傳播媒介,提升了紅旗渠精神的多元化傳播程度。這種多元化不僅體現在紅旗渠精神傳播的形式上,還體現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紅旗渠精神傳播者的多元化和受眾的多元化。
首先,新媒體環(huán)境下,各種網絡平臺具有不同的特色,其傳播與表達信息的側重點各不相同。在紅旗渠精神傳播的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網絡平臺的特點把紅旗渠精神融入不同形式的表達中。例如,既可以通過抖音以短視頻的方式展現,也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圖文并茂或以視頻與文字的結合展現紅旗渠精神,還可以通過朗誦類的App將關于紅旗渠的詩作展現在網絡中。其次,隨著新媒體的發(fā)展,紅旗渠精神的傳播者不再僅僅是官方平臺和專業(yè)的媒體從業(yè)者,普通人也可以將與紅旗渠精神有關的內容編輯后在網絡上進行發(fā)布,成為紅旗渠精神的傳播者。因此,進行紅旗渠精神傳播的門檻降低,既不需要專門的技術訓練,也不需要對傳播的主體進行嚴格的要求。最后,紅旗渠精神傳播的受眾也呈現多元化的特征。新媒體環(huán)境下,手機等電子產品在不同年齡段、不同職業(yè)、處于不同環(huán)境的人們之間普及。在大數據的分析下,信息的傳遞可以以量身定制的方式深入不同年齡、不同職業(yè)、不同環(huán)境的人們中。這使紅旗渠精神傳播末端的受眾覆蓋面更廣,受眾呈現多元化的特征。
近年來,新媒體發(fā)展迅猛,使紅旗渠精神的傳播搭上報快車。但新媒體作為新生的事物,紅旗渠精神在以其為媒介進行傳播的過程中存在一定問題。借助新媒體進行紅旗渠精神傳播的過程中,一方面,新舊媒體交替的情況下,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傳播理念等發(fā)生碰撞,造成紅旗渠精神傳播的困境。另一方面,紅旗渠精神傳播與新媒體的契合存在一個磨合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一個不斷產生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對現階段紅旗渠精神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傳播現狀進行深入分析,不難發(fā)現紅旗渠精神傳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紅旗渠精神的傳播呈現多點擴散的特征。每個人手中的智能設備都能夠成為傳播紅旗渠精神的工具,每個人不僅僅是紅旗渠精神的傳播者,同時,也可以根據個人想法和偏好對關于傳播紅旗渠精神的視頻進行編輯加工,成為紅旗渠精神傳播內容的制作者,這就使紅旗渠精神的傳播過程中呈現出無數個小的信息傳播中心。而傳統媒體通常是由官方管理,作為大的信息傳播中心成為紅旗渠精神傳播的主要陣地。新媒體環(huán)境下紅旗渠精神傳播方式的靈活性大大提升,但話語權很大程度上被動下放,由官方媒體下放至自媒體甚至個人。對于自媒體和個人而言,“私人的需求也會投射在他們所參與的公共活動中,他們對信息的選擇、接收與傳遞,很多時候是基于私人目的”[7]。由于這些自媒體和個人缺乏對紅旗渠精神的正確把握,以及重商業(yè)盈利目的等原因,話語權被下放的過程中出現話語權使用的自發(fā)性、盲目性?!跋M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以泛娛樂化、碎片化的自娛自樂自傳播的方式吸引了眾多受教育程度與利益訴求不同的受眾,從而帶來了正能量信息與反向價值觀的無序競爭。”[8]
紅旗渠精神在多點擴散的傳播狀態(tài)下,傳播媒介總數迅速增加,各種傳播渠道并行。對于官方媒體而言,與自媒體、個人社交賬號并行傳播的過程中地位下降,以官方媒體為中心的紅旗渠精神傳播格局不再牢固,使紅旗渠精神的傳播過程中去中心化過度。從另一個角度看,在傳播紅旗渠精神的內容上也存在去中心化過度的狀況。新媒體的興起,使紅旗渠精神傳播的話語表達更加多樣,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紅旗渠精神的廣泛傳播與其積極作用的發(fā)揮。但在缺乏管理的狀態(tài)下,紅旗渠精神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傳播容易出現話語表達混亂的情況,使得紅旗渠精神傳播過程中內容的表現存在去中心化過度的狀況,缺乏核心引領。
新媒體作為傳播媒介有其自身的特點。新媒體環(huán)境下,信息的傳播更加具有視聽性,信息的呈現更加具有多樣性,信息的表達更加具有靈活性。對于傳統媒體而言,媒介在傳播一種精神的過程中很難與承載著這種精神的實物等進行有機結合,相互融合的難度大。而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將承載紅旗渠精神的實物等融合進線上傳播不再是難題。但當下紅旗渠精神在傳播過程中受傳統媒體模式的影響仍然較重,導致新媒體的優(yōu)勢不能充分發(fā)揮出來。而新媒體自身優(yōu)勢能夠順利發(fā)揮,又是實現紅旗渠精神傳播過程中線上與線下傳播深度融合的前提。
對于紅旗渠精神的傳播而言,一方面,新媒體環(huán)境下紅旗渠精神傳播過程中線上與線下融合的載體選擇混亂。當下,新媒體所包括的種類繁多,既有以視頻為主要呈現方式的,也有以文字、圖片和音頻為主要內容的,還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在紅旗渠精神傳播的過程中,缺乏根據表達主體與內容對傳播的載體進行選擇,導致線上與線下機械式融合。另一方面,線上與線下的融合重形式而輕內容。能夠表達和傳播紅旗渠精神的實物和故事非常豐富,新媒體的出現更是為這些實物和故事更好地表達和傳播紅旗渠精神提供了良好的平臺。但由于缺乏對與紅旗渠精神有關的資料和故事等的深度研究挖掘和細致整理,在新媒體平臺上對紅旗渠精神的傳播過程中,反反復復對幾個典型人物和典型故事再現的情況突出。在這種情形下,紅旗渠精神傳播過程的線上與線下的融合就往往表現為線下故事搬上新媒體平臺的再現和對線下活動的宣傳。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給紅旗渠精神的傳播裝上了“風火輪”,但當前紅旗渠精神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傳播大都為單線式的傳播,也就是傳播的過程中僅是對紅旗渠精神這一種紅色精神做文章,而未將各種紅色精神融入紅旗渠精神的傳播過程中。將其他紅色精神融入紅旗渠精神傳播的過程中,是新媒體環(huán)境下紅旗渠精神傳播與發(fā)展的需要。
紅旗渠精神的傳播是紅色精神傳播的重要內容,新媒體的普及與應用大大地推動了紅旗渠精神的傳播。但從紅旗渠精神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傳播過程來看,缺乏與其他紅色精神的線上互動。在傳播過程中與其他紅色精神進行互動,能夠使不同的紅色精神進行相互交融,使不同時期所產生的紅色精神在傳播過程中產生合力,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應,對受眾產生更大影響。在傳播過程中主動將紅旗渠精神與其他紅色精神進行互動融合式傳播,順應了新媒體通常采用的用戶推薦算法。在與不同的紅色精神互動融合式傳播的情況下,搜索其他紅色精神的同時也會出現與紅旗渠精神相關的內容,這為向更大范圍傳播紅旗渠精神提供了契機。在進行紅旗渠精神與其他紅色精神的互動上,新媒體有獨特的優(yōu)勢。新媒體環(huán)境下,信息的傳播多點齊發(fā)并呈裂變狀態(tài),且利用新媒體傳播紅色精神時內容編輯門檻低,網絡素材充足,為紅旗渠精神與其他紅色精神的線上互動提供了條件。
新媒體環(huán)境下,對于紅旗渠精神的傳播而言,既有巨大的機遇,也面臨著一定的挑戰(zhàn)。深刻認識新媒體,剖析新媒體傳播信息的機制與特征,同時抓住紅旗渠精神的實質、充分發(fā)掘紅旗渠精神的承載實物,將紅旗渠精神的傳播與新媒體環(huán)境充分融合,實現新媒體助推紅旗渠精神的廣泛傳播與能量的發(fā)揮。要實現新媒體更好地服務于紅旗渠精神的傳播,既要規(guī)避新媒體環(huán)境為紅旗渠精神傳播帶來的風險,也要破解現階段紅旗渠精神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傳播過程中出現的線上與線下融合度低的問題,還要借助新媒體加大紅旗渠精神與其他紅色精神的互動。
對于紅旗渠精神的傳播而言,去中心化利弊同存。一方面,去中心化給紅旗渠精神的傳播帶來靈活性,豐富了紅旗渠精神傳播的方式;另一方面,過度的去中心化會使紅旗渠精神的傳播出現混亂。所以,要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紅旗渠精神傳播的去中心化趨勢,促使形成“突出‘大中心’,引領‘小中心’”的紅旗渠精神傳播格局。
以官方主流媒體為“大中心”。官方主流媒體在所開設的新媒體賬號上發(fā)布紅旗渠精神宣傳的相關內容經過嚴格的審核,并根據新媒體類型的不同,將這些內容以各種形式呈現出來。官方媒體所傳播的內容應該是關于紅旗渠精神基本內涵、重大事件的重現、紅旗渠精神對人們當下生活的影響等大方面的內容?!按笾行摹痹谧饔蒙现卦跒榧t旗渠精神的傳播引領正確的方向,牢牢掌握紅旗渠精神傳播過程中的話語權。與“大中心”不同,各種自媒體、粉絲量大的抖音、快手、微博等賬號在與受眾的不斷交流中形成“小中心”,這種“小中心”有的是地方性的,有的甚至可以成為全國范圍內有一定影響的賬號。在不同“小中心”的引領下,通過輻射傳播,形成一個個具有不同特色的紅旗渠精神傳播“圈子”,這些不同的“圈子”所覆蓋的受眾可能存在交集,也可能是完全重疊的。形成交集和重疊后,更多關于紅旗渠精神的內容會呈現在受眾的面前,更加有利于紅旗渠精神的深度傳播。不同的“圈子”對紅旗渠精神的表現方式與表現內容各有自身特色,可以避免受眾在接受紅旗渠精神的過程中出現疲勞和厭倦。
在紅旗渠精神傳播的過程中,無論是對于“大中心”還是“小中心”,都要對其加大控制與監(jiān)督。既要堅固“大中心”在紅旗渠精神傳播過程中的引領與權威作用,又要激活“小中心”在紅旗渠精神傳播過程中的靈活作用,不斷為紅旗渠精神的傳播注入活力。首先要成立紅旗渠精神傳播的專門部門,對紅旗渠精神傳播的過程進行統一指導;其次是投入力量研究新媒體環(huán)境下紅旗渠精神傳播的特點,挖掘和整理適用于新媒體的素材,為新媒體環(huán)境下正確引導紅旗渠精神的傳播提供基礎;最后是扮演“大中心”角色的官方主流媒體和林州當地政府增加舉辦有關使用新媒體平臺傳播紅旗渠精神的活動,既可以激發(fā)新媒體環(huán)境下紅旗渠精神傳播的活力,也是對新媒體平臺傳播紅旗渠精神在方向上的引領。
近年來,紅旗渠精神發(fā)源地的相關部門在紅旗渠精神的傳播上花了很大工夫,相繼舉辦了紅旗渠旅游節(jié)、文化節(jié)等活動。在新媒體方面,通過直播活動、短視頻大賽等形式促進了紅旗渠精神的進一步傳播。提高紅旗渠精神承載實體的數字化是進一步推動新媒體環(huán)境下紅旗渠精神傳播的基礎性工作。修建紅旗渠的十年間,豐富的會議文件、修渠時的技術記錄、信函、修渠工具等被保存下來,由于數量巨大,大多都被保存于林州市的檔案局和紅旗渠管理處。這些實物資料大都沒有經過精細的整理,更是未曾與公眾見過面。建立專門的數據庫,將這些豐富的實物資料進行數字化,通過拍照、掃描等手段將其上傳至數據庫,既為新媒體對紅旗渠精神的傳播提供豐富的電子資料,也可為有關紅旗渠精神的史料和文物的研究提供新的路徑。
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中,紅旗渠精神傳播的最終效果是不同類型媒體共同作用的結果。無論是新媒體還是傳統媒體,作為紅旗渠精神傳播的工具,它們最終的作用都在于將紅旗渠精神傳播于人們的實際生活中,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提供精神養(yǎng)分,對社會的發(fā)展起到促進作用。紅旗渠精神在傳播過程中產生影響的大小與各種媒體共同配合的程度緊密相關。首先,不同的媒介要堅持一個方向,堅持黨的引領,堅持主流方向的引導,保證不同媒介對于紅旗渠精神傳播方向的一致性,為不同傳播媒介組合在一起提供前提。其次,要認識到“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不是取代關系,而是迭代關系;不是誰主誰次,而是此長彼長;不是誰強誰弱,而是優(yōu)勢互補”[9],注重在傳播過程中將不同的傳播媒介優(yōu)化組合。將傳統媒介與新媒體進行適當的組合式運用,使紅旗渠精神的傳播更加立體化。最后,著力形成“擰成一股繩”的媒介組合。媒介之間的組合,不僅僅是不同媒介運用多少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不同媒介怎樣進行有機融合的問題。著力突出不同媒介的優(yōu)勢,重視不同媒介組合后對紅旗渠精神傳播的有益影響,通過不同媒介的優(yōu)化組合為紅旗渠精神傳播的優(yōu)化提供路徑。
借助新媒體促進紅旗渠精神與其他紅色精神的互動,既是紅旗渠精神傳播與時代相適應的表現,也為各種紅色精神在交流中傳播提供平臺?;ヂ摼W時代,新媒體具有互動性、開放性等特征,因此可以成為紅色精神交流的公共平臺。各種紅色精神都是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形成的精神上的精華,它們不是獨立存在的,各種紅色精神都有共同的精神核心和千絲萬縷的聯系。搭建新媒體紅色精神交流平臺,為紅旗渠精神與其他紅色精神的交流提供官方渠道,能夠促進各種紅色精神在交流中激發(fā)出更大的作用。
通過搭建新媒體紅色精神交流平臺,推動紅旗渠精神與其他紅色精神的互動式傳播。一方面,要由官方牽頭建立紅色精神交流新媒體中心。林州具有紅旗渠干部學院、紅旗渠紀念館和紅旗渠旅游景區(qū),這些單位均注冊有新媒體賬號。將這些單位的新媒體運營部門聯合起來,組建成紅旗渠紅色精神交流新媒體中心,成為官方的新媒體紅色精神交流平臺。這些單位都位于紅旗渠畔,掌握著關于紅旗渠精神最原始、最豐富的實物資料,也有對紅旗渠精神研究的深厚積累,是紅旗渠精神傳播的高地與中心。在這些單位的基礎上建立紅旗渠紅色精神交流新媒體中心,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同時,紅旗渠紅色精神交流新媒體中心要著力與全國紅色精神傳播的官方新媒體平臺建立常態(tài)化聯系與溝通機制,形成制度化新媒體傳播紅旗渠精神的交流互鑒。另一方面,要舉辦豐富的線上紅色精神互動活動。通過設計正能量、有趣、參與性強、傳播廣的新媒體平臺活動,將不同的紅色精神融入一個活動中,在紅色精神的交流中推動紅旗渠精神的全國性傳播。例如,紅旗渠在太行山腰上從山西平順縣一直蜿蜒盤旋至林州境內,可以將修渠的路線和長征的路線進行類比,將紅旗渠的修渠過程和走長征的過程聯系在一起,設計參與感強的小游戲,將其嵌入新媒體平臺中,吸引大眾參與,這樣既可以使紅旗渠精神和長征精神得到融合式的傳播,又具有趣味性,提高受眾的參與感。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使信息的傳播方式發(fā)生了變革式改變。新媒體環(huán)境為紅旗渠精神的傳播提供了嶄新的樣式,為新的歷史條件下廣泛深入傳播紅旗渠精神提供了機遇。同時,在新媒體時代傳播紅旗渠精神,既要筑牢紅旗渠精神傳播的話語權,也要掌握好紅旗渠精神傳播的新思路、新技術、新方法,還要注重紅旗渠精神與其他紅色精神的線上互動,使紅旗渠精神的傳播更加契合時代發(fā)展的要求、人民生活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