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臻妮 李 歡
黨的十八大以來,扶貧審計工作在國家審計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在實現政府治理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一是扶貧審計有助于扶貧政策的落實。在基層組織執(zhí)行扶貧任務時,各種問題層出不窮,如基層政府部門對扶貧政策宣傳不到位,敷衍了事;相關工作人員缺少責任心,為盡早完成任務而走過場;把老百姓反映的問題擱置一邊,不及時解決;扶貧項目進展緩慢,效率低下等。因此在疫情期間,尤其要做好扶貧審計工作,加強對基層組織的監(jiān)督,落實扶貧工作,確?;鶎咏M織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扶貧任務。二是有利于規(guī)范高效地使用扶貧資金。近年來,假扶貧事件屢有發(fā)生,如不符合接受扶貧資金條件的人員享受扶貧政策優(yōu)惠;相關部門利用往來賬戶虛報、挪用扶貧專項資金,扶貧項目效益差造成扶貧資金被閑置、效益未能及時發(fā)揮,扶貧項目監(jiān)管存在漏洞,影響了扶貧工作的進展。審計部門通過加強對扶貧資金的審計監(jiān)督,可以減少不必要浪費,在確保扶貧資金正確使用上發(fā)揮關鍵作用。
政府審計作為國家治理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要牢記黨和國家賦予的歷史使命,充分發(fā)揮審計監(jiān)督職能,高質量、高標準打贏扶貧攻堅戰(zhàn)。扶貧審計工作主要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一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勇于擔當重安排,把扶貧審計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來實施。做好扶貧工作,就是要保護人民群眾的利益,特別是貧困人口的根本利益。審計機關應秉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將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不僅會用群眾聽得懂的純樸語言靈活解釋扶貧政策,積極答疑受扶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還要突出展現審計服務“速度、溫度和強度”的社會形象。二是針對問題對癥下藥,如針對審計過程中出現的扶貧領域資金監(jiān)督不夠的問題。由于扶貧資金可能是貧困家庭的“救命錢”,因此,這些資金的有效使用對于緩解貧困地區(qū)的貧窮和落后非常重要。因此,在審計過程中要緊盯扶貧資金的管理及撥付情況,嚴格審查扶貧資金往來,對以前年度出現的各類資金違規(guī)使用問題進行復查,做到常監(jiān)督常反饋,以“精準”使用扶貧資金為重點,著力發(fā)揮審計監(jiān)督與保障作用。三是突出跟蹤審計,確保審計質量。審計機關應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成立以防疫為主的領導小組,嚴格按照“預防為主,防控結合,分級負責”的原則。在審計過程中,應積極利用大數據、信息化資源,從嚴從實抓好審計工作。
如何在疫情防控期間有效開展扶貧審計工作,需要充分發(fā)揮審計機關“監(jiān)督員”“助推器”和“防火墻”的作用,借助科技手段,整合審計資源做好審計工作,助力脫貧攻堅和防范化解風險。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建設“高效監(jiān)督體系”的要求,持之以恒“轉作風、優(yōu)服務”,加速推進審計轉型,著力提升監(jiān)督效能和服務水平,審計機關需要著力把問題找準、找實、找深,堅持把問題貫穿于審計全過程。要從制度和機制兩個方面找出扶貧審計存在的普遍性和共性問題的原因,堅持邊審邊改,以保障整改落到實處。首先,轉變審計定向思維,確定重點。審計監(jiān)督小組各組長應明確重點,開展檢查及督促,要定期召開報告會,由各小組匯報審核工作進展情況,及時掌握本階段審核中發(fā)現的問題,安排部署下一步審核工作。其次,積極建立信息聯動機制。加強與上級領導部門、紀檢監(jiān)察部門和司法機關的合作,成立扶貧資金審查工作小組,對各幫扶村扶貧資金使用情況展開專項調查。針對扶貧審計中發(fā)現的問題,充分發(fā)揮審計部門的監(jiān)督作用,建立健全整改和問題解決的長效機制。再次,實施過程控制。建立審前、審中、審后全過程整改督促機制,確保扶貧審計工作銜接,確保扶貧審計發(fā)現問題得到全面覆蓋,督促被審計單位及時逐一整改。最后,常態(tài)監(jiān)督促落實。審計機關要根據各部門扶貧資金使用情況,加強定期監(jiān)督檢查,重點查處因資金撥付不及時造成扶貧資金閑置、滯留,特別是對上年度審計發(fā)現的問題進行全面清查,分門別類建立問題清單,充分發(fā)揮財政資金效益,把扶貧資金用在“刀刃”上,保障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使用的規(guī)范性及效益性。
審計機關要利用這次疫情補齊自身短板,提高自身抵御風險的能力。首先,審計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落實整改工作主體責任,明確第一責任人,避免相互推諉,將“邊審邊改”“跟蹤問改”和“專項督改”相結合。要以問題、目標、結果為導向,聚力扶貧審計過程的指導和質量把控,邊查邊改,常抓不懈。要緊緊圍繞扶貧政策落實、資金使用、項目管理等方面開展自查自糾,堅決做到立行立改,為按時按質實現扶貧領域問題清零奠定基礎,確保高質量完成疫情期間各項扶貧審計任務。其次,開辟綠色通道,按照“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原則,簡化審計流程。要成立扶貧資金專項審計小組,充分了解幫扶村防疫的難點,認真學習扶貧項目的相關法規(guī)文件,準確把握審計方向,合理制定審計工作實施方案。同時,利用互聯網信息系統(tǒng)積極開展線上疫情服務,加強疫情防護宣傳。在政策宣講時,應結合幫扶村戶的實際情況,根據群眾關心關注的扶貧熱點問題,通過座談會、政策宣講、入戶訪問等形式,讓群眾對扶貧政策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強群眾脫貧的信心與決心,助力審計工作更好開展。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復雜多變,審計機關應著眼于黨中央關于脫貧攻堅、重大風險防范化解、金融服務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等重大決策和安排,不僅結合日常監(jiān)測和專題跟蹤,而且將政策跟蹤與風險管理審計、精準扶貧專項審計、整改持續(xù)跟蹤等各種審計項目有機融合,及時跟進政策落實情況,動態(tài)評估政策措施執(zhí)行效果和風險狀況,深入揭示政策傳導執(zhí)行中的誤差、偏差和落差問題。審計機關在實施審計過程中要突出“兩個全覆蓋”,以扶貧審計中存在的問題為切入點,對其背后的制度性和全局性問題進行系統(tǒng)分析并總結經驗,然后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促進相關定向扶貧政策和方法的不斷完善。一個全覆蓋是為了解決扶貧審計中涉及面廣、扶貧資金量大、審計時間長、審計工作任務重的問題,為此審計機關需要成立精準脫貧工作領導小組,通盤謀劃各年度扶貧審計工作,統(tǒng)籌推動扶貧審計全覆蓋。各組要嚴格按照審計工作安排制定計劃,不僅要發(fā)現問題,還要督促問題的整改落實,確保審計監(jiān)督檢查全覆蓋。另一個全覆蓋,就是全面覆蓋審計工作,掌握全局,為此審計機關應專門設置數據分析小組,開展數據信息化審計,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的作用,以科技信息為支撐,以自身網絡平臺為切入點,推動審計工作向數字化、線上化和遠程化轉型,運用扶貧電子數據進行采集、篩選、分析、論證及提取,確保每一個項目、每一套數據、每一個風險點都得到充分覆蓋,使扶貧審計更加科學、高效、精準。針對“兩個全覆蓋”,審計人員應提高自身反應能力,提升監(jiān)督的及時性和前瞻性,勝任精準扶貧政策跟蹤審計工作,在保證審計質量的前提下,積極探索大數據審計方法,促進審計方法變革并服務于疫情防控專項審計。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扶貧審計,對于審計機關來說是一次“大考”。為了全面落實審計監(jiān)督職責,審計機關要繼續(xù)加強扶貧審計,努力發(fā)揮審計監(jiān)督保障的作用,為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實施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