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德臣
茶葉快剪船競航
陶德臣
(陸軍工程大學,江蘇南京 210007)
茶葉競航是中西茶葉貿(mào)易史上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茶葉競航就是茶船從中國港口茶埠裝船出洋,向同一目的地出發(fā),看誰最先到達,優(yōu)勝者都將得到一定數(shù)量的獎金,并以此決定茶葉運費的高低。競航的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英國散商渴望在新貿(mào)易環(huán)境下大撈一把;中國是世界茶葉市場的唯一供應者;《航海法》廢除后外國船茶可運貨至英國。競航的起始是以快速帆船的建造為發(fā)端的,參與者主要是英美兩國運輸商。競航產(chǎn)生了三個方面影響: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搞到了足夠的茶葉,積累了巨額財富;極大地推動了造船技術和航海事業(yè)的發(fā)展;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茶史;貿(mào)易;快剪船;競賽;航行
中外茶史上曾有過一段有趣的經(jīng)歷,即運茶快速帆船——茶葉快剪船的競航(這種快速帆船亦稱為飛剪船)。當年一艘艘滿載茶葉的快剪船爭先恐后從中國港口駛向英國、美國,牽動了無數(shù)人的心,帶來了多方面影響。
茶葉競航就是茶船從中國港口茶埠裝船出洋,向同一目的地出發(fā),看準最先到達,優(yōu)勝者都將得到一定數(shù)量的獎金,并以此決定茶葉運費的高低。這種現(xiàn)象能夠持續(xù)數(shù)十年,引起人們極大興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三大原因。
首先,英國散商渴望在新貿(mào)易環(huán)境下大撈一把。1833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對華貿(mào)易特權廢除后,貿(mào)易形勢發(fā)生重大變化,即英國商人均可參與對華貿(mào)易,因此,長期不滿東印度公司壟斷貿(mào)易的英國散商蠢蠢欲動,想馬上大撈一把。作為西方當時主要消費品、又是獲利的主要商品茶葉,自然就了各方搶購的時髦貨物?!皷|印度公司專賣權取消以后,茶葉貿(mào)易日趨重要,商人鑒于茶葉為季節(jié)性之營生,運輸須力求迅速。故緩慢之東印度船已趨落伍?!盵1]P49以最快的速度搶購、搶運茶葉,占領市場,意味著將取得超額的利潤。茶商這種求財心切的急躁心理,自然要求運輸時間大大縮短,他們寧愿多給幾文獎金,也要爭時間,搶速度。1834年,英國茶葉搶購風就已興起,茶商在“‘自由茶葉’上有過一番令人痛心的搶購”,結果這一年第一季度運到倫敦的茶葉大增,比上個季度多出10%[2]P171。“要是一家雜貨產(chǎn)店不能在茶船到達的第二天,就在櫥窗里陳列一箱標有飛剪船名(運茶快速帆船——引)的茶葉,他的店鋪便會無人問津?!笨磥碛袩o首批新茶,已成為商人克敵致勝的法寶。因此,任何人都不會等閑視之,競航吸引了許多人的注意力自然就成為順理成章的事了。當然,“茶船每年從福州爭先到達,就因此成為這一年的大事之一?!盵1]第七章對茶商如此,對運輸商又何嘗不是這樣呢?競航“優(yōu)勝者得到超額的利潤,而按航行日數(shù)分組的運費標準也及時地采用了?!盵3]P612
其次,中國是世界茶葉市場的唯一供應者。中國是茶葉祖國,自古就生產(chǎn)茶葉,茶葉對外貿(mào)易也超過千年,但直到中西貿(mào)易開展后,茶葉貿(mào)易才真正得到發(fā)展。18世紀20年代,茶葉已成為中西貿(mào)易的核心商品,中國茶葉壟斷了世界市場,此時的日本雖也出口茶葉,但數(shù)量微乎其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所以,要滿足茶葉消費,只有向中國尋求。19世紀后,國外對茶葉的消費需求卻日趨旺盛,茶葉是賣方市場,因此,國外茶商很自然把眼光瞄向中國。但茶葉季節(jié)性特強,“早采三日是寶,遲采三日是草”,頭茶雖好,但數(shù)量有限,陳茶卻不受歡迎,能否搞到足夠的茶葉,尤其是頭春茶就成了茶商至為關心的事。由于當時中西交通不便,蘇伊士運河還未開通,信息不暢,海底電纜還未鋪設,船只運力有限,運期很長,這樣茶商存在搶購搶運囤積,居奇的心態(tài)和行為就不足為奇了。
最后,《航海法》廢除后外國船茶可運貨至英國。英美兩國運輸商人為爭奪壟斷海運而展開激烈競爭,競航成了商人實力的象征和擠垮對手的重要手段?!安柚\輸愈快愈妙,而從事商運者亦認為時間即金錢?!盵1]P49運輸商所置帆船向“更大更快”的目標邁進,使運輸時間不斷縮短,載貨量日益增大。
競航的起始是以快速帆船的建造為發(fā)端的,參與者主要是英美兩國運輸商。1832年,美國造了第一艘快剪船安麥金號,專供對華貿(mào)易之用,噸位4930噸,屬紐約最早茶商Howlend及Aspinwall所有。1845年,他們又造了一艘超級快剪船虹號,載重量萬噸。自此,美國建造了大批快剪船,迎來了快剪船時代,這為茶葉競航奠定了堅實基礎。美國快剪船的活動,“占得貿(mào)易之大部分(鴉片戰(zhàn)爭后——引者),竟使英商不得不追隨云。”[1]P50英商很不服氣,進而奮起直追,英美兩國展開競爭。虹號于1845年2月作中國處女航,9月回抵紐約,利潤是45000美元,利潤率高達100%。第二次遠航中國來用了92日,回用時88日,該船“返抵紐約時竟能自己帶回其駛抵廣州新聞,其航行來往全程之速,過于其他任何航行同一路線之船?!盵1]P50海巫號(Grilfiths的),載重890噸,1846年下水后,有3年之間,被認為是“海上最速之船”[1]第七章。該船用104日抵達香港,自廣州抵紐約用時81日,以后又縮短4日。是年,英國為怡和洋行造托林頓快剪船,與美國競爭。至1850年,英國的運茶快剪船有約12艘,1850年下水的斯陀諾威號,用87日自上海駛至倫敦。有意思的是英商的挑戰(zhàn)者號專為對抗美商的挑戰(zhàn)號而建。1852年,兩船共同參加一早期之茶運競爭,挑戰(zhàn)者號從上海到第爾(Deal)用了113日,而挑戰(zhàn)號從廣州到第爾是105日。
1863年,挑戰(zhàn)者號捷足先登,首先在美國拖船火花號的拖帶下抵達漢口運茶,引起“在華之船長亦即隨而仿效之”。T·Macey號就以每噸9鎊的運費,載茶千噸,經(jīng)128日駛回本國。
羅氏兄弟公司擁有龐大的船隊。“于1844年以Hougua號開始,在各方面均呈優(yōu)勢。該隊有船16艘,其中數(shù)艘皆負盛名。”[1]第七章Hougua首航香港,費時84日,自香港返回紐約是90日,1850年,以88日從上海駛抵紐約。所屬薩繆爾號航速很快,以至公司駐華經(jīng)理指示:“當新茶上市時,可以先讓他人以最高之價收買,待三星期后,彼則出較低之價,裝載于該船,仍能首先趕到紐約”[1]第七章,可見速度的巨大優(yōu)勢。巴爾麥號在中國被稱為快船,1852年,曾與其他3船參加舊金山航行賽,為飛云號所敗。競航白熱化時,兩船并駛中國,巴爾麥號曾以早二星期獲勝,該船從廣州至紐約須84日。金邦號中國回船記錄是90日,海之英怪號比達維白郞號遲2天自波士頓開船,在巴西海岸追上,最后并列通過金門,后于同時抵香港拋錨。毛利號(后改名女恩人號),1856年,與鐵制群島之主號競賽,自福州運茶至倫敦,獎金每噸1鎊,群島之主號先4日離開福州,但毛利號竟于同日早晨抵唐恩斯(Downs),只是群島之主號有最快之拖船相助,先靠岸而得獎。以上主要是中國至美國紐約、舊金山航線的競航情況。
遠東至倫敦航線競爭同樣很激烈?!逗胶l約》廢除后,首艘從中國裝茶至倫敦的美國快剪船為遠東號,它往香港的處女航費時109日,載茶返抵紐約用時81日,第2次赴香港則減為81日。1850年,遠東號從香港運茶1600噸至倫敦,“費時97日,其速度為前所未有”[1]第七章。嗣后,尚有美船加里福尼亞號、警異號、無云之暴風雨號、海峽號、阿羅瑙號、挑戰(zhàn)號等參戰(zhàn)。這些船都使“所有英國船在倫敦貿(mào)易上幾全讓位于美國船者”,因此美國快剪船“皆能獲得倍于英國船所運茶之運費”。嗣后,英國海運業(yè)相互間競爭大起,“其尖銳一如以前對美國之時”[1]第七章。
1851年后,雄獵犬自廣州駛回紐約,用時85日。飛云號在澳門裝茶后,費時96日而返抵紐約,以10日之差為巴爾麥號所敗。1859年,飛云號首次自福州載茶至倫敦,費時123日。
美國在競航中攫取了巨額利潤,大大刺激了英國航海業(yè)奮起直追。1859年,英國鷹號飛剪船下水,此后數(shù)十年間,美國所造快剪船不下26艘,掀起“熱烈建造運茶快剪船”的高潮,企圖也與美國決一雌雄,其中火十字號(888噸,1860年造),曾在19世紀60年代“茶運狂賽中獲勝四次”[1]第七章,1861~1862年火十字寫得到優(yōu)勝獎——每噸19先令之賞金。綏利加號在1862~1863年度對火十字號自福州運茶競賽中獲勝。太平號在1967年、1868年二年中獲勝,1866年,則是羚羊號在唐恩斯運茶賽中獲勝。據(jù)記載,1868年5月停泊在福州羅星塔碇裝茶之頭等快剪船就有11艘。總噸位7968噸,平均噸位796.8噸,接近800噸,已知裝茶葉5艘船計5237211磅,平均為1047642.2磅。
運茶快剪船可謂“屢出不窮”[1]第七章。據(jù)《茶葉全書》統(tǒng)計,著名的快剪船美國有52艘,英國為44艘。飛剪船時代隨著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后,運程的大大縮短而衰落,繼之而起的是火輪船,載量大,航速快,加上其他原因,搶購搶運茶葉的風氣大大減弱,競航也就沒有太多的吸引力和實際意義了。
飛剪船員運茶競航雖只有短短30年的時間,但影響深遠。
第一,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搞到了足夠的茶葉,積累了巨額財富。1833~1869年,正是中國茶葉出口迅速時期,總量從229270擔增加到152.8萬擔。這些茶葉,英美兩國不僅滿足本國消費,而且很大部分用來再出口,這一進一出,利潤更加驚人。
第二,極大地推動了造船技術和航海事業(yè)的發(fā)展。為了鼓勵以最快的速度運回新茶,各國政府都給優(yōu)勝者發(fā)獎,航運公司競相造飛船載裝量上下功夫,力圖在每年一度的新茶競運活動中取勝,“以博厚賞”,這已經(jīng)“成為年常舊例”[1]第七章。因此,競爭十分激烈。如:1832年,美國第一艘快剪船安麥金號下水,載量是493噸,第二艘船虹號750噸,海巫號890噸,薩繆爾羅表號940噸。遠東號一次運茶就達1600噸,而1850年的雄獵犬號,“幾已近于完備,該船1534噸,為當時最大之商船”[1]第七章。翌年下水的飛云號達1782噸,被稱為超級快剪船。1852年下水的海王號為2421噸,“為以前所未有之最大快剪船”[1]第七章。1853年建造的大共和國號,竟達4555噸。載量越大,表明一旦獲勝,即可獲得更多的獎金。因此,航速非常重要,也必須“更上一層樓”。各船均狠下功夫,盡可能縮短運時。虹號從廣州回紐約的記錄是88天,雄獵犬號是85天,海巫號為81天,后又減少4天,該船駛香港用了104日,而Houqua只用了84日,遠東號用了81天。美國遠東號首次從中國運茶至倫敦為109日,1850年從香港運茶至倫敦為97日,“其速度為前所未有”。飛云號首次從福州載茶至倫敦為123日,這樣“自五十年代及六十年代,此船(指飛剪船——引者)不斷進步而成為海上之貴族?!盵1]第七章飛剪船你追我趕,大大促進了航海業(yè)的發(fā)展。
第三,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社會新聞、輿論對此傾注了極大熱情。每次茶船出發(fā)、到達,均能牽動許多人的心,成為新聞熱點,搞得沸沸揚揚,熱鬧非凡。競航不但可獲得運費、獎金,還可提高航運公司、船只的知名度,擴大影響和業(yè)務,帶來更多的利潤。因此,競航是實力的總較量和象征,整個社會機制均在推動競航的向前發(fā)展。
[1] (美)威廉·烏克斯.茶葉全書(下冊)[M].上海:中國茶葉研究社,1949.
[2] (英)格林堡.鴉片戰(zhàn)爭前中英通商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
[3] 姚賢鎬.中國近代對外貿(mào)易史資料(第1冊)[M北京:中華書局,1962.
S571.1
A
1006-5768(2022)01-032-004
2022-01-26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一帶一路’視野下的西南茶馬古道文獻資料整理與遺產(chǎn)保護研究”[20&ZD229];陸軍工程大學2021年度政治理論研究基金“從茶葉貿(mào)易視角看鴉片戰(zhàn)爭的爆發(fā)”階段性成果
陶德臣(1965-),男,陸軍工程大學教授,研究方向為茶業(yè)經(jīng)濟和文化史、軍事歷史、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Email:tdctea@sina.com。
(責任編輯:徐千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