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瑋薇
(南京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1)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對青年一代的寄語是:“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边@充分證明了青年的地位和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在共青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對共青團提出了四點希望,每條希望都圍繞著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根本任務。作為共青團員的基層組織——團支部,它與廣大青年保持著最密切的聯系,它的發(fā)展和建設是至關重要的,關系著青年一代的成長成才。
高職院校學生的生源特點,決定了高職學生的制度意識、紀律意識、自控意識相較本科學生弱,而社會對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又需要高職學生具有堅定的政治信仰、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團支部作為共青團工作的基層組織,更加了解廣大學生的需求。加強高職院校基層團支部建設可以充分發(fā)揮團支部的思想引領作用,借用互聯網大數據平臺、新媒體平臺等多種線上平臺,以接地氣的方式,銳意創(chuàng)新,解放思想,深化高職院校青年團員的家國情懷,不斷增強廣大青年團員的志氣、骨氣、底氣。
近年來,高職院校的團員人數逐漸減少,目前,一個團支部中,團員占比不超過50%,而在50%的團員中,有部分學生對自己團員身份意識不清,責任感不強,甚至有些學生享受著團員的權利,卻對團支部組織建設并不感興趣,團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并沒有發(fā)揮到位。因此,提高團支部的活躍度,規(guī)范團支部的規(guī)章制度,發(fā)揮好團支部的紐帶作用,貼近青年,想青年所想,用最適合青年的方式,幫助青年團員樹立目標意識,為青年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充足的后備資源,同時也及時將青年學生的需求傳達給上級團組織。
團支部是共青團工作的基礎,為了增強團支部的凝聚力和活躍度,提高團組織的實際運行效果,圍繞全團的“凝聚青年、服務大局、當好橋梁、從嚴治團”四維工作格局,推行班團一體化。班團一體化的推行一方面是共青團改革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班團一體化建設目標是提升團支部的工作活力、提高團組織的運行活力和提高團員的參與度,然而班團一體化已經推行幾年,實際效果并未達到原有目標要求。
首先,組織機構雖已設立,但是延續(xù)性差。班團一體化建設初期,按照共青團改革的要求,建立了以團支部為核心、班委會執(zhí)行日常事務的工作機制,后來隨著二級學院團總支的更換、班級團支部支委和班委的更換以及新班級的建立,班團一體化建設在有些班級沒有體現。其次,班團一體化僅有機制,實際仍然是以班委為核心。在班級實際工作中,團支部、班委仍然是兩個分割的團體,并沒有達到工作目標、管理機制和運行機制的配合,團支部按照團委要求開展基礎團務工作,班委開展日常管理工作。有些團支部工作弱化,班委會起到了更主要、更核心的作用。再次,團干部的功能發(fā)揮不到位。按照班團一體化建設,每個團支部設有支部書記1名,支部副書記1名(由班長兼任),組織委員、宣傳委員各1名。在團支部實際運行中,各委員具體事務的分工沒有細化,很多任務都是由團支書完成,班長只起到了兼職作用,沒有具體參與到支部建設中,組織委員、宣傳委員對自己的工作內容不明確。并且上級團組織在分配任務時,任務傳達要求落實執(zhí)行的是團支書,對組織委員、宣傳委員沒有提出要求。因此,整個團支部的主力軍是團支書,團支部建設全仰仗團支書。最后,普通團員對班團一體化了解甚少,甚至不知道班團一體化。通過調查問卷發(fā)現,班級26%的團員不知道有班團一體化制度,52%的團員知道班團一體化,但不清楚具體制度。
團支部根據上級團組織的工作要求開展團支部工作,整個團支部的工作都在被動執(zhí)行中,并且由于上級團組織對支部沒有明確的考核辦法,在具體制度落實中,并不是很到位,例如三會兩制一課制度,支委會和團小組會議執(zhí)行并不到位,團課內容形式單一,很多青年團員沒有從思想上認真對待,尤其在特殊時期,很多團課都以線上形式開展,團員的參與度不高。
團支部是溝通廣大青年的基層團組織,是青年人自己的組織,習近平總書記在共青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要緊扣服務青年的工作生命線,履行鞏固和擴大黨執(zhí)政的青年群眾基礎這一政治責任,既把青年的溫度如實告訴黨,又把黨的溫度充分傳遞給青年?!逼湟蠊睬鄨F組織為廣大青年辦實事、解決實際困難。作為與廣大青年溝通最密切的基層團支部,紐帶作用體現并不明顯,在日常事務管理中,團支部能及時將黨對廣大青年的期待和鼓勵政策傳遞給廣大青年,但是團支部在開展服務廣大青年的活動時,活動形式不夠新穎,效果差,沒有貼近青年。同時團支部也未及時將廣大青年的困難告知上級團組織,缺少上傳下達的積極性。
團章要求團員要主動學習黨的先進理論知識,努力學習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提高服務社會的能力。但在互聯網時代,伴隨5G的發(fā)展,新媒體平臺花樣百出,“00后”很早就拿起了平板、手機,尤其在高職院校,學生總體自控能力不強。有的人為了游戲不停曠課;有的人在教室,可是手里刷著短視頻沒有認真聽課;有的人到了期末則突擊復習,全力沖擊僅是希望不掛科。這些學生中不乏團員,他們忘記了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他們對自己的要求不高,也缺乏目標,渾渾噩噩地度過最珍貴的大學時光。除此以外,團員對團組織布置的任務積極性不高,甚至有些團員在團員評議時才發(fā)現志愿小時數并未完成。而對于精神食糧的政治理論學習,很多團員都是在團干部的督促下勉強推進,完成率也有待提高。目前,高職院校團員人數占比并不高,很多班委都是團員,整個團支部的學生都會特別關注學生干部的表現,所以團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十分重要。
1.團干部隊伍不專業(yè)
目前,高職院校的二級學院的團務工作由團總支書記負責,團總支書記并非正式的團干部,是由專職輔導員兼任,專職輔導員除兼任團總支書記外還要做其他學生管理工作、科研任務及教學任務,工作量大,很難做好監(jiān)管和指導工作。另外,由于是專職輔導員兼任團總支書記,輔導員每次流動,團務工作就會輪換人員來擔任,而新換上的團總支書記對團務工作業(yè)務不熟練,上級團組織的培訓又不及時到位,很多優(yōu)秀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就很難延續(xù)。2.團支部缺乏考核監(jiān)督機制
每屆團支部的建立都是由班主任選拔產生,之后交由上級團組織培訓,由于上級團干部的不穩(wěn)定性,導致團支部培訓并不及時,日常團務工作的開展沒有嚴格按照上級團組織的要求,而高職院校很多班主任并不關心班級團支部日常建設問題,所以在班級層面團支部干部的公信力并不強。在團支部建設中,由于上級團組織缺少有效的考核監(jiān)督機制,致使支部建設中活動開展豐富、團務材料完備的團支部沒有受到重視,支部建設中形式化的支部也沒有受到批評,也在很大程度上挫傷了團支部建設的積極性。
3.普通團員學生“佛系”心理較強,團支部缺少激勵機制
到了高職階段,很多學生的關注點已經由原來的團員上升為黨員,更多的學生關注的是能不能入黨,廣大青年對入團失去了積極性。在日常團支部建設中,很多達不到入黨條件的學生對團支部各項活動關注度不高,他們寧愿宅在宿舍睡覺,也不愿走出宿舍參加團支部建設活動。面對這些問題,團支部缺少激勵青年學生的措施,尤其在特殊時期,很多團員學習和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下降,忘記了身為團員的責任和義務,沒有發(fā)揮出先鋒帶頭作用。
針對目前高職院校所呈現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從專職團干部隊伍建設、支部考核制度建設、團員素質提升、宣傳教育方式創(chuàng)新、健全團支部干部體系五個方面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首先,建立專業(yè)化的團干部隊伍。針對高職目前情況,院級層面應增加團干部人數,滿足團干部的崗位待遇,指定專門的團干事分管專項事務。二級學院層面,設立專職團干部儲備隊伍,加強團工作內容的培訓。針對輔導員流動性大、團總支書記變更頻繁的情況,校團委可以爭取學院黨委書記和二級學院黨總支書記的支持,對擔任團總支書記的人選作出年齡限制,將35歲以下的專職輔導員列為團干部儲備人員,并對其進行團的相關業(yè)務工作培訓,在輔導員流動時,考慮35歲以下輔導員的流動去向,保證每個學院都有能擔任團總支書記的專職輔導員。另外,減少團總支書記其他專項工作的工作量,保障團總支書記能夠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從事團工作。對其他專職輔導員和班主任,團委統(tǒng)一印制基層團支部工作手冊,要求年級輔導員和班主任熟知團務工作,并要求二級學院團總支書記在新生開學時對新生班主任進行團務培訓。其次,明確團支部的中心地位,在班級干部選舉中,突出支委在班級事務中的作用,強調班級事務是在團支部的指導下開展,嚴格落實班團一體化建設。
在強化黨建帶團建的基礎上,完善團支部的日常管理工作,院級層面團委加強對二級學院團總支工作的考核,在二級學院層面,團總支加強對團支部的考核管理,建立團支部考試制度,主要考核以下六個方面:其一是團支部的基礎臺賬工作。加強團支部日常團務工作的管理,形成完整的團支部月度、年度計劃和建立日常工作條例,按時完成《團支部工作手冊》《團日活動登記表》等臺賬記錄工作。其二是嚴格按照上級團組織要求執(zhí)行三會兩制一課制度。主要考查三會是否按時召開,團員教育評議是否按要求進行,年度團籍注冊是否在規(guī)定時間完成以及團課開展的次數、質量是否定期完成。其三是公開課和青年大學習開展情況。主要考查公開課開展質量及青年大學習中各項思想理論學習的完成情況。其四是班團一體化執(zhí)行情況。主要考查團支部是否明確隊伍分工及團支部的中心地位是否明確及團支部的教育培養(yǎng)工作是否發(fā)揮到位。其五是對團員的考核。團員的考核重點是團員是否了解團支部活動、是否積極參與支部活動、團員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及團員的綜合成績評定情況,對團員的考核可以通過團員知識競賽、技能比賽、學期綜合素質考核等形式進行。其六是設立考核加分項,對團支部特色活動或者特色創(chuàng)新項目進行鼓勵加分,如團支部微電影制作等。團支部考核制度是一項激勵制度,并不是一項懲罰制度,這項制度建立的目的是激發(fā)團支部活力、增強團支部凝聚力,促成團干部、班干部合力共建,表彰活力度高、凝聚力強的團支部,樹立示范團支部。
團員是團支部隊伍的中堅力量,團員模范帶頭作用的充分發(fā)揮,對整個支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培養(yǎng)和引導好團員,是整個支部工作的核心。為滿足社會對綜合型人才的需要,尤其作為高職院校,它的存在與發(fā)展緊緊跟隨社會經濟發(fā)展需求,培養(yǎng)符合社會發(fā)展需求并具有工匠精神的“1+X”型新時代青年是高職院校的責任。建立“五育”評價成績單,對提高團員的綜合素質是非常有效的。同時五育并舉評價成績是對第二課堂活動的豐富,也有利于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融合,用“五育”并舉成績單考核學生更全面、更綜合?!拔逵辈⑴e成績單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設計:其一是德育,德育是基礎,是思想教育的方向保證。這部分主要從黨團活動參加情況和規(guī)章制度執(zhí)行情況進行考核。其二是智育,智育為各項教育提供認知基礎,各項教育離不開知識技能的教育,因此,這部分的考查項目主要針對所學科學文化知識的評價,評價核心是學習成績,同時還有各項技能證書的取得及各項技能比賽的參與。其三是體育教育,體育教育為各項教育提供身體保證,良好的身心素質是個體成才的保障,這部分主要考查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結果和早起打卡情況,針對目前高職院校學生體質測試合格率不高以及就業(yè)單位對身體素質的要求,在考核中應適當提高體育教育的考核比重。其四是美育,美育具有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和健美身體的功能,因此,美育評價可以結合前面三項教育指標,對前面三項教育指標進行拓展考核,例如,參與某項文化藝術進校園活動的表演或者觀看、參與某項講座和體育類競賽,可以根據實際參與情況酌情加分,算作拓展加分。其五是勞動教育,勞動教育是其他各項教育的最終展現,對這部分的考核集中在社會實踐、志愿活動小時數、文明宿舍創(chuàng)建情況等方面。綜合考核時,結合現在大學生的成長特點,適當提高體育和勞育的考核比重,設置百分制,智育占比50%、德育占比10%,體育占比15%,美育占比10%,勞育占比15%。
建立團支部自己專屬的新媒體平臺,如社交平臺、短視頻平臺等,變化形式提高團支部活力,改變以往傳統(tǒng)思想教育模式,讓青年學生能主動接受,而不是被動應付。主題教育活動、公開課要接地氣,符合青年學生的口味,可以借用公眾號或者新媒體平臺,設置宣傳欄和活動推送服務,利用微故事分享、微討論、微電影、推文等形式展現,可以通過剪輯成微視頻講解學習內容,也可以把短視頻自媒體中比較好的視頻在團支部公眾號中進行轉發(fā)。同時團支部可以利用班級專屬新媒體平臺,公布班級團支部月度和年度工作計劃,及時推送團支部活動開展情況,分享團支部第二課堂活動中的精彩瞬間,也可以將第一課堂中的學習技巧或者實訓課經驗共享給支部同學。另外,充分發(fā)揮線上平臺靈活性的特點,邀請班主任、輔導員或者專業(yè)課教師以微視頻或者推文等形式分享他們對某些熱點、學校生活、專業(yè)等領域的想法??傊?,團支部要緊密聯系廣大學生,活動形式既要新穎,又要是廣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并能滿足廣大學生的需要。
團支部委員會是團支部工作的中樞機構,決定著團支部工作開展方向,團支部委員的能力對團支部活力和凝聚力有著重要的影響,加強支部委員工作能力的培養(yǎng)和指導是團支部建設的基礎保障。對團支部委員的培養(yǎng)既要抓思想政治素質又要抓實務能力,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對此,團委和二級團總支對團支部委員的培養(yǎng),要從不同層面制訂不同的培養(yǎng)計劃,團委抓大放小,從大方面出發(fā),為支部委員疏通渠道,提供充足的資源支持,如為支部委員提供培訓平臺、交流渠道等;二級學院團總支從小的方面著手,致力精英化培養(yǎng),定期召開團支部委員理論學習培訓會和實務工作交流經驗分享會,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不斷提高團支部委員的工作能力。除此之外,發(fā)揮輔導員和班主任的工作優(yōu)勢,加強輔導員和班主任對團支部委員的工作指導,做到精細化指導,如對活動策劃、活動現場把控及活動后期總結進行指導,為了強化班主任的指導作用,可以在班主任考核時將團支部建設情況列為考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