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龍南師范學校附屬小學 黃 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學生只要對哪一門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就會課前盼著上課、課中認真聽課、課后積極補課(“補課”意即消化鞏固課堂所學知識,閱讀豐富課堂之外的知識),全力以赴學好這門學科。所以,興趣應該是學生學好一門學科的最重要因素,筆者認為,教師可以通過下面四個“感興趣”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一位受學生歡迎的教師,可能是因為他很會上課,也可能是因為他公平、公正等,但筆者認為,最重要的是他要幽默風趣。一位有趣的教師能讓課堂談笑風生,能讓課文妙趣橫生,能讓學生對教師愛由心生。以前筆者班上有一個調皮的學生叫小濤,有一次,筆者叫他和幾個同學去搬書,結果他一個人就把那袋書給扛回來了,另外幾個同學有意見,說小濤不讓他們搬,非要自己一個人搬回來。筆者就對小濤說:“你帶了幾個保鏢呀?!比喽己逄么笮?,小濤和那幾個同學也都笑了起來。筆者在一陣笑聲中化解了同學間的矛盾,也拉近了自己與學生的距離。因此,筆者認為,幽默感是非常重要的,正所謂:“親其師才能信其道。”
“大語文教育”主張語文教育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拓展、延展,全方位地與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接受全面的培養(yǎng)和教育。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博學多才。這樣,你的課堂才會生動,才會有吸引力,才能給學生一泉“源頭活水”。著名教育家于永正老師曾說過:一位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要有點藝術細胞,這樣,才能在語文課上把枯燥的文字變成視聽享受,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和興趣。于永正老師京劇唱得好,會拉胡琴,會朗讀,會畫畫,還寫了一手好字,因此,學生聽于永正老師的課簡直就是一種享受。
有一位教育家說過:“沒有對學生的愛就沒有教育?!苯逃且豁椨说氖聵I(yè),人和人之間的交流、溝通必須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之上。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要有一顆關愛學生之心。筆者對在初中學過的魏巍的《我的老師》這篇課文,至今仍然印象深刻。作者在文中提道:她從來不打罵我們。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在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在課外的時候,她教“我們”跳舞;在假日里,她把“我們”帶到朋友的園子里觀察蜜蜂;在“我”受到“反對派”們欺負時,蔡老師幫助“我”,還寫了一封信鼓勵我,說“我”是“心清如水的學生”。所以,魏巍覺得“在一個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師是多么慈愛、多么公平、多么偉大啊”?!段业睦蠋煛钒l(fā)表后,魏巍與闊別了30年的蔡蕓芝先生又聯系上了,并且仍親切地稱她“蕓芝師”。從中我們能夠感受到一位教師的愛在一個學生心中的分量,對一個學生的成長有多大的影響。
筆者講到對聯中的回文聯時,說道“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這條廣告語,其順著念、倒著念都一樣,并且上海的自來水就來自邊上的東海,符合事實,可以說這個對聯真絕妙;筆者講到杜甫也是個苦吟詩人時,給學生介紹了一首打油詩——“飯顆山頭逢杜甫,頭戴笠子日卓午。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來作詩苦”,幫助學生生動地理解了杜甫對詩歌的千錘百煉和一絲不茍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從中也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語文是一門非常好玩的學科,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動力。
語文學科注重朗讀,可以使你字正腔圓,練好一口普通話;語文學科注重寫字,可以使你書寫工整,練好一手規(guī)范字;語文學科注重口頭表達,可以讓你妙語連珠;語文學科注重書面表達,可以讓你妙筆生花。語文是其他學科的基礎,語文學不好,便理解不了數學的應用題,理解不了英語的句子結構。記得有一位高中教師和筆者講過,有些高中生的數學思維、物理思維很好,經常拿高分,但今后或許有的數學、物理題目會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現,如果學生語文成績不理想,理解不了題目的意思,就很容易失分。當然,這或許是一個假設,但我們從中可以看出語文學科的重要性。
有些學科不但要通過努力,還要具備比較高的智力,才可以把它學好。反之,有些學科只要肯努力,即使你的智力并不出眾,也可以把它學好,語文就是這樣一門學科。特別是在小學階段,語文學科的好學、易學更加明顯。所以,語文教師平時要多向學生講語文學科的性質,語文無非是抄抄寫寫、讀讀背背、看看聽聽,只要你肯下功夫,認真把生字、詞寫熟,把要背的背熟,平時多看課外書,你的語文水平就不會差。這樣就能在學生心中樹立學好語文的信心,增強學習語文學科的興趣。
在學習每篇課文前,教師可以讓學生查找相關的小故事、小知識及創(chuàng)作背景等內容,在講授時讓學生上講臺當小老師,并進行情境表演,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講到《地道戰(zhàn)》時,學生課前通過閱讀和查找資料先獲得了地道戰(zhàn)的作戰(zhàn)方式以及地道中各個關口的作用,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表演在地道中作戰(zhàn)的情景,“敵人”從地道口爬進來,“戰(zhàn)士”只要守在關口,舉起大刀,進來一個便手起刀落解決一個。整節(jié)課笑聲不斷,洋溢著熱鬧歡快的氛圍。這樣讓學生對每節(jié)課都充滿興趣、充滿期待,語文課堂就會成了學生感興趣的課堂。
有些要背誦的內容,教師可以根據每句的字數和結構,套上一首流行樂的曲調,使之變成吟唱,于是背誦就變得簡單有趣了。比如,講到《白樺》這首詩時,有個學生說他從一個地方看到一個視頻,把這首詩套上《酒醉的蝴蝶》的歌譜來背誦,顯得非常好玩。他情不自禁地哼起來:“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樺,仿佛涂上銀霜,披了一身雪花。毛茸茸的枝頭,雪繡的花邊瀟灑,串串花穗齊綻,潔白的流蘇如畫?!彼贿叧?,還一邊跳起了從奶奶那里學的廣場舞,引得全班同學不由自主地唱和起來,笑聲、歌聲充滿了整個校園。
比如,《草船借箭》這篇課文,講到“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扇巳ズ嫡{來六千名弓弩手,到江邊支援水軍。一萬多名弓弩手一齊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樣”這個片段時,筆者在黑板上畫了幾條船,然后畫出成千上萬支箭朝船上飛來,船身密密麻麻被扎滿了箭,生動地呈現了當時萬箭齊發(fā)、箭如飛蝗的場面,使學生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智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活躍了課堂氛圍的同時,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果一個學生能背熟很多古詩詞,家長和教師經常和他對答,你說上句,他說下句,他就會更加自信。因此,筆者經常布置學生背古詩詞,并且讓學生進行對答,從而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變得更加濃厚,特別是對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作用更為明顯,因為這種作業(yè)不需要很好的學習基礎就可以完成,他們在短時間內就能把許多古詩詞背熟,他們會感到非常有成就感。
一是以每個單元為著力點,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每一單元都指定導向性的閱讀書目,并將書目內容滲透到單元測試卷中,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動力。教師還可以與家長和學生“約法三章”,只要把課外書上的知識答對,就能獲得相應的獎勵,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是以每個學期為著力點,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旅游是每個學生熱切盼望的事,因此,每學期開學前,教師可以讓家長先向孩子告知本學期準備去的地方,然后讓他們讀一本和這個城市的歷史文化、名人軼事、人文景觀等有關的書籍。因為學生身臨其境,所以印象必然深刻,從而實現“讀中玩”“玩中讀”的目的。
三是以每個學生為著力點,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不同的興趣愛好,因此,教師可以傾心指導每個學生量身定做一個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案。對于閱讀課外書,教師可以用一個吃菜的例子來打比方:一個人吃菜,什么菜都要吃,因為營養(yǎng)要全面,但自己愛吃的可以多吃一點,滿足一下自己的味蕾。讀書也一樣,什么書都要讀一點,擴大知識面,但自己感興趣的那類書要多讀,做到學有所樂、學有所長。這就是因材施教,這樣也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有很多學生不喜歡寫作文,因為他缺乏一種體驗。所以,筆者經常布置一些學生感興趣的體驗性的作文作業(yè),比如,在學校里同學之間開展的盲人摸象游戲、猜成語游戲、貼鼻子游戲。放假就布置爬山作文、游樂場作文、做家務作文、小義工作文等作業(yè)。我手寫我心,五彩繪生活。讓學生用自己的筆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這樣一來,學生對于作文就非常有興趣。
教師可以先從自身著手,語文教師要苦練“內外功”,讓學生對語文教師感興趣;然后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科的趣味、用途、特點,讓學生對語文學科感興趣;再巧用情景劇、音樂、書法、繪畫等藝術手段,讓學生對語文課堂感興趣;最后通過詩詞對答、跟著書本去旅游、根據活動寫作文等方式,激勵學生對語文作業(yè)感興趣。如此四措并舉,共同發(fā)力,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就不是一件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