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紅
(昭通市林業(yè)和草原產業(yè)發(fā)展中心,云南 昭通 657000)
方竹是我國一種較為普遍的經濟竹類,其在我國南方地區(qū)被廣泛種植,方竹豐產可以有效地提高群眾的經濟效益,對增加竹農收益,鞏固脫貧成效具有重要意義。從以往方竹種植現狀來看,其存在缺乏合理的種植方法、栽培技術落后、方竹產量不高、其經濟價值未得以充分發(fā)揮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方竹種植業(yè)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但是隨著我國當前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方竹種植業(yè)也得以發(fā)展,栽培技術以及栽培手段都有所提升,使我國方竹種植的產量具有較為明顯的提升。
若想實現方竹豐產,首先的工作就是方竹育苗,而方竹育苗的首項工作就是對選擇適當的苗圃和坐床。方竹喜歡溫涼濕潤的環(huán)境,并且由于方竹的種子水含量相對較高,所以其并不適合長途運輸。所以,方竹的種植人員在對苗圃進行選擇時,其通常都會選擇土壤含水量較高、不會被陽光直射并且溫度適宜的環(huán)境,可以就近選擇土層深厚肥沃,排水性良好的土壤作為苗圃地。苗圃選擇完成后,要及時清理土壤中的雜物,并要平整土地,隨后坐床。由于考慮到方竹后期的移栽問題,幫助做種植人員,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土地成本,方竹育苗的苗圃普遍面積較低,所以可以進行規(guī)模較小的統(tǒng)一化管理。
在播撒方竹種子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個要點:首先,要保持床面平整。因為方竹的生產環(huán)境含水量較高、較為濕潤,土壤極易凝結,所以在對方竹種子進行播種時,其深度一定不能過深,通常都是要對床面進行平整后,將方竹種子直接潑灑到床面之上。其次,要合理控制方竹種子的覆蓋范圍。出于對種子著床性和透氣性的考慮,所以在方竹種子播撒后,必須要在種子上面覆蓋上一層土壤,但是土壤不能覆蓋得過厚,不能避免由于土質凝結而造成種子發(fā)芽受到抑制。最后,要科學控制種子間的距離。種植戶要綜合考慮種子的發(fā)芽生長,并且還要對土地成本進行考慮,所以在對方竹種子進行播撒時,最好可以將種間距離保持在1cm左右。在對方竹種子進行播撒后,出于對雨林和日曬情況的考慮,其可以在苗床表面遮蓋一層輕薄的樹葉或谷草,從而保證方竹的正常生長。
對苗床進行管理,通俗而言就是科學管理方竹幼苗。其管理內容主要包含三個方面,分別為澆水保濕、施肥以及除草。并且由于方竹喜歡濕潤環(huán)境,所以必須要保證苗床每時每刻都是濕潤的,從而利于方竹幼苗的生長發(fā)育。并且由于方竹幼苗的脆弱性以及苗床的特殊性,所以在對其進行澆水時,通常都會采取噴灑的方式,從而保證可以將水分充分均勻地噴灑在苗床以及幼苗的表面。同樣,施肥也是苗床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對方竹幼苗進行施肥時,通常都會采取營養(yǎng)液的方式,要將所需的肥料放于水中溶解,然后在苗床之上直接對其進行噴灑,從而便于方竹幼苗對肥料的吸收,保障方竹可以正常生長。除此之外,要定期對方竹苗床進行定期除草,從而保證方竹可以充分吸收養(yǎng)分。
方竹幼苗的移栽是方竹豐產非常重要的步驟。在方竹生長到一定時期時,對其幼苗進行適當移栽,方竹移栽的目的是使方竹可以獲取更大的生長空間,利于方竹出筍。在對方竹幼苗進行移栽時,首先要選取適當的移栽地點,并且由于方竹最忌諱的是陽光直接照射,所以在對移栽地進行選擇時,必須要對移栽地點進行細致考察,從而最大程度的提高方竹的出筍率。除此之外,在對方竹進行移栽時,要科學控制方竹間的距離,方竹距離太密會對方竹營養(yǎng)吸收產生較為不利的影響,而且由于栽培場地的不足,方竹的出筍率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而方竹植株間的距離過大,會造成資源的浪費,而且還會影響到方竹的生產與發(fā)育,所以種植人員必須要合理把控方竹植株間的間距。
由于方竹本身的特性,所以其對于水分的需求非常高,因此在對方竹生長進行管理時,必須要做好澆水此項工作,在開展灌溉的工作時,要確保灌水量處于合理范圍。方竹移栽完成后,其須根和竹編都有所生長,所以其可以對土壤中的水分進行吸收,并且方竹對于水的需求量隨著方竹的生長而逐漸增長,因此需要對其進行科學定期的人工灌溉。除此之外,由于受到方竹生產環(huán)境的約束,所以通常都會選擇噴灌的方式對方竹進行澆水。具體原因如下:首先,由于噴灌澆水的噴灑較為均勻,所以可以使得大面積的方竹都可以接收到水分;其次,噴灌式澆水法可以減少水的浪費,并且可以提高澆水的效率。除此之外,在出筍期對方竹進行灌溉時,一定要時刻保證土壤的濕潤度。
施肥是方竹豐產的重要步驟。方竹在生長期間若是缺少肥料,就會致使其生長不良,不僅會使方竹的材質與姿態(tài)受到極為不利的影響,還會對方竹的出筍率造成一定不良影響。并且由于方竹通常都會在山林間進行栽種,所以人工施肥難度較高,為了充分滿足方竹對于營養(yǎng)的需求,通常會采取將肥料溶于水中的方式進行施肥。具體如下:通常會將事先備好的營養(yǎng)成分按一定比例溶于水中,隨后通過灌溉的方式將溶液噴灑在方竹的生長環(huán)境之中,方竹會通過竹鞭和根須對養(yǎng)料進行吸收,從而保證方竹正常生長發(fā)育。
方竹豐產的目的是為了使方竹的價值得以充分發(fā)揮,使種植人員可以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其豐產是保證經濟價值的重要因素。方竹的出筍期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中下旬,在此階段,方竹必須要避免被陽光直射,要對其進行合理地遮擋,從而使其可以正常的生長發(fā)育以及出筍。并且在此期間必須要保證方竹土壤具備充足的水分。
為實現方竹豐產,必須要對其竹齡結構進行適當調整。一般而言,其竹林年齡結構的比例為3∶3∶3∶1,具體來說,就是一年生方竹占竹林的30%,兩年生的方竹占竹林的30%,三年生的方竹占竹林的30%,剩余10%種植四年生方竹。
物理防治通常是指運用一些物理手段對病蟲害進行是有效防治,預防是其主要特征。種植人員通常會采取懸掛防蟲網的方式防治病蟲害,并且還會在防蟲網上噴灑一些防蟲藥水,這種方式可以避免方竹在生長期間受到周圍蟲害的傳染。物理防治的方式在方竹幼苗生長時期效用較好,但是采取物理防治的措施會導致巨大的工程量,并且其所發(fā)揮的效果也不是很好。
要確保方竹能夠豐產,對其進行病蟲害的防治是必不可少的。而農林防治是開展病蟲害防治的首要基礎,通俗而言,農林防治就是運用先進技術或傳統(tǒng)的防治經驗對病蟲害進行防治,其最突出特征就是防患于未然。一般在培育無蟲苗時才會采取此種方式進行防治,在幼苗的生長過程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幼苗往往會受到病蟲害的侵蝕,而農林防治就是通過提高幼苗抗蟲基因的方式來降低幼苗受到病蟲害侵蝕的幾率,在應用此種防治方式時,對相關的技術和實施環(huán)境具有一定的要求,在幼苗的配置階段可以使用農林防治的方法,而在方竹移栽后就無法使用。
當前,方竹病蟲害防治采取最主流的措施就是藥物防治,藥物防治通??梢苑譃閮煞N,第一種是化學藥物防治,第二種就是綠色防治。在病蟲害程度不深的狀況下,種植人員為有效保障方竹的品質,其可以選擇綠色藥物治療方竹病蟲害,但是此種方式的治療效率不高,污染程度低,殘留少,所以在方竹病蟲害防治中使用較為普遍。而化學藥物防治的方式通常使用在病蟲害非常嚴重的狀況,此種方式治療效率高,但是殘留物較多,會嚴重影響方竹的品質,所以其只有在極為嚴重狀況下才會被使用。
綜上所述,方竹是我國一種普通竹類,在我國南方地區(qū)種植較為普遍,其具有較高的生態(tài)價值以及經濟價值,并且由于其筍肉多味美,所以廣泛受到我國民眾的青睞。隨著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不斷推進,因地制宜的對方竹進行種植不僅可以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還可以使種植戶的經濟效益得以提高,為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以及生態(tài)保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相關種植人員要運用科學合理的種植方式,了解方竹栽培的技術要點,從而實現方竹的生產,使種植人員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