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橋
(甘肅省舟曲縣坪定鎮(zhèn)農業(yè)農村綜合服務中心,甘肅 舟曲 746306)
刺五加是一種營養(yǎng)豐富的養(yǎng)生保健型蔬菜,含有多種維生素和苷類成分物質,具有祛風濕、強筋骨、調節(jié)神經機能和血壓等功效,人們食用后能健脾補腎安神、祛病延年益壽。由于人們長期春季采葉、掰芽,導致刺五加植株生長緩慢,藥用成分降低,產量銳減,野生資源已近枯竭。近年來,舟曲縣把經濟林果建設作為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fā)展理念的生動實踐,緊緊圍繞“名、優(yōu)、特”林果樹種發(fā)展思路,做活經濟林果產業(yè)文章,在宜林荒山荒坡、田間地埂、山溝梁峁、房前屋后等空閑地,大力發(fā)展刺五加種植業(yè),拓寬群眾致富門路。同時,舟曲縣各鄉(xiāng)(鎮(zhèn))農業(yè)技術推廣人員對刺五加大棚栽培技術進行了試驗示范和推廣研究,現總結如下。
刺五加喜溫暖濕潤氣候,抗逆性較強,常生長于腐殖質層深厚、微酸性的雜木林下及林緣地帶,分布海拔為800~2 000 m。舟曲縣地處甘肅省南部白龍江流域上游,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持續(xù)改善,林地資源豐富,氣候條件好,有適宜發(fā)展刺五加產業(yè)的優(yōu)勢。大棚栽培時選擇地勢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塊,以土質疏松、肥沃、土層深厚的沙質壤土為好,地塊坡度不超過20°。
備好寬11 m、厚0.1~0.12 mm 的白色大棚塑料薄膜。大棚建造材料最好就地取材,選用木材、鋼架等為大棚建造材料。在選好的地塊上以寬6.5 m開溝起畦,搭建的拱形棚一般寬35~40 m,長根據地塊而定,脊頂高3 m 以上,兩側高1.5~1.8 m,畦面控制為6~6.4 m。
1.3.1 苗圃管理 苗圃地應選土壤疏松肥沃、地勢平坦、用水方便的地塊,將地塊耙細整平,按1 m 開溝,壟面90~100 cm,溝寬40 cm、深20~25 cm。苗床用0.1%高錳酸鉀或75%敵克松可溶性粉劑4 g/m2殺菌消毒。
1.3.2 扦插時間 以當年萌條為插穗,6 月中旬至7月上旬扦插;以1~2 年生成熟枝條為插穗,4 月上旬至5 月上旬扦插。
1.3.3 枝條選擇 選取當年生的幼莖或尚未開花、生長健壯的1~2 年生枝條,剪成12~20 cm 長的插條。插條帶復葉,摘去兩側小葉,只留取中部3 片小葉。插條上端剪成平面,下端為馬蹄形斜口,并保證每枝有2~3 個芽,每50 段捆成一把,再將馬蹄形斜口一端放入50 mg/kg 的ABT1 號生根粉溶液中,浸泡4~6 h 后扦插。
1.3.4 扦插方法 扦插前苗圃要翻耕,疏松土壤,清除雜物、雜草等,清潔整理后進行滅蟲和滅菌,確保壟面平整。苗圃澆透水后將處理好的插條按行距20 cm、株距10 cm 插入地膜覆蓋的壟面上。為避免強光直射,可在苗床上搭簾遮蔭。扦插后40~50 d生根,去掉薄膜,頂芽出地膜1 cm 左右時每天澆1次水,扦插后90~120 d 即可移栽。移栽時最好選在陰天或下午5 點鐘以后進行,以帶土移植為好。
1.4.1 整地施肥 整地時要使地面平整并向一方稍有傾斜,以利排灌,確保土壤無大坷垃且富含有機質。結合耕翻耙地施入腐熟的農家肥15 000~22 500 kg/hm2、磷酸二銨450~750 kg/hm2,將肥料及時覆土,埋嚴壓實。
1.4.2 定植 刺五加幼苗符合移栽標準后即可用于大棚種植,苗木以隨起隨栽效果最好。為避免過多失水,幼苗運到大棚林地后需進行假植,以提高成活率。大棚兩側各留40~50 cm 作業(yè)行,并按行距70~80 cm、株距30 cm 開溝定植,深度20~30 cm。移植時要扶正幼苗,輕輕回填土壤,然后將苗輕提,使苗不窩根、根系舒展,最后將土踩實。移栽結束后要及時澆足定根水。
1.5.1 水分管控 刺五加喜濕度大的空氣環(huán)境,生長期間應定期澆水。苗木移栽成活后3~5 d 澆水1次,干旱時可適當增加澆水次數和澆水量,確保土壤保持濕潤狀態(tài)。長時間積水會引起刺五加根部腐爛,因此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澇,避免田間積水。
1.5.2 溫度管理 刺五加具有較強的抗逆性,對氣候要求不高,溫度10~35 ℃的環(huán)境下都可種植。但大棚栽培的刺五加對溫度管理有嚴格的要求,移栽后溫度控制為20~28 ℃,若遇30 ℃以上的高溫時及時揭開大棚兩端和兩側塑料薄膜,以通風降溫,人為創(chuàng)造適宜大棚刺五加生長發(fā)育的環(huán)境。
1.5.3 中耕除草 中耕可改善大棚內的土壤溫度、濕度和空氣狀況,可保墑,促使根系向土壤深層發(fā)展,有利于抗旱和抗寒。雜草發(fā)生之初可采用人工鋤草或化學除草,將雜草消滅在其開花結果之前,防止雜草種子繁殖蔓延。刺五加生長期內要進行4~5 次中耕除草,深度5~10 cm,確保棚內土壤疏松無雜草。
1.5.4 科學施肥 刺五加是多年生植物,一經栽植可采收多年,其生長發(fā)育所需水分和絕大部分營養(yǎng)物質靠根系從土壤中吸收。栽植2 年后即可進入投產期,每次采收幼嫩芽和嫩葉導致樹體流失了大量營養(yǎng)物質,營養(yǎng)生長受到嚴重影響,因此要及時補給生長所需的各種營養(yǎng)元素。栽植前主要施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栽植后農家肥與化肥配合施用,但以化肥為主。刺五加生長期內結合中耕除草施磷酸二銨375~525 kg/hm2或尿素150~300 kg/hm2、磷肥150~270 kg/hm2、硫酸鉀60~120 kg/hm2,肥料混合均勻后在根部放射狀溝施,均勻施在5~30 cm 深的土層內,覆土并澆1 次清水。
1.5.5 修剪 刺五加修剪是在植株整形的基礎上進行的一項技術措施,植株休眠后2~3 周至次年傷流開始前均可進行修剪,舟曲縣2—3 月修剪最為適宜。苗木生長到50~60 cm 后,離地35 cm 處將主枝剪去,促進側枝生長。對1~2 年生枝進行不同程度的短截,每年對延長枝進行中短截,長梢進行中短截,中梢進行輕短截,1~2 年生植株的萌蘗盡量保留,培養(yǎng)骨干枝。枝條密集的進行疏枝,從枝條基部剪去。較弱的枝條實行重截,保留基部1~2 個芽眼,第二年可萌發(fā)出較壯枝條。樹勢較弱的情況下,為了促進基芽萌發(fā),以利于培養(yǎng)預備枝,也可對較弱的枝條進行極重短截。刺五加修剪時應將采摘面高度控制為90~120 cm,以方便管理和采收。隨時剪去枯死枝、衰老枝、病腐枝和畸形枝等不正常生長枝,保持樹體長勢健壯、枝繁葉茂。
1.5.6 培土防凍 大棚刺五加經過一段時期的中耕除草,部分根莖外露,易受凍害,因此要將外露的根莖用土填實。舟曲縣刺五加培土防凍工作宜在10 月進行。此外,根莖部覆蓋一層麥草或稻草,也能起到保溫防凍效果。
1.5.7 病蟲害防治 刺五加生存能力強,病蟲害很少發(fā)生。常見的病害為黑斑病,主要為害葉片,也可為害莖、花梗、果實和種子等部位。發(fā)病葉片多在葉尖、葉緣和葉片中間等部位產生近圓形至不規(guī)則形的病斑,病斑初為黃褐色,后逐漸變?yōu)楹诤稚?,上有黑色霉層,病斑干燥后易破裂,導致葉片早期枯萎和脫落。黑斑病的防治主要以農業(yè)防治(即清理園地)和藥劑防治為主。清理園地:刺五加落葉后及時清理園地,將病殘體和落葉集中燒毀或深埋,減少病原菌越冬基數,從而減輕發(fā)病程度。藥劑防治:可用百菌清75%可濕性粉劑1 300 倍液,或撲海因50%可濕性粉劑1 100 倍液,或甲基托布津70%可濕性粉劑1 200 倍液噴霧防治。干旱時若有蚜蟲發(fā)生,可用2.5%高效氟氯氰菊酯水乳劑300~600 ml/hm2,或10%氯氰菊酯乳油2 000 倍液,或50%抗蚜畏可濕性粉劑2 000 倍液噴霧防治,視蟲害發(fā)生情況,每隔7 天左右噴灑1 次,連噴2~3 次。
1.6.1 采芽 用途不同,采收時間不同。舟曲縣刺五加嫩芽采收時間為早春,芽長20 cm 左右時為采收適期。反季節(jié)刺五加芽菜,沒有固定采收時間,嫩芽滿足商品性狀時即可采摘。采摘后及時加工處理,鹽漬、干制、軟包裝罐頭均可。刺五加渾身長滿刺,采摘時一定要戴上防護手套,以防手臂被劃傷。要輕拿輕放,以免損傷嫩芽,影響商品質量。
1.6.2 采葉 4 月中下旬至8 月末,嫩葉全部伸展、尚處于鮮嫩狀態(tài)時采摘為好。嫩葉采收后可鮮食、鹽漬,或制成小菜,或晾干制成干菜。
1.6.3 根皮及莖干采收 刺五加根皮及莖干可入藥,舟曲縣刺五加根皮及莖干的采收宜在9 月下旬進行。刺五加生長年限長、多年采摘和產量不高的樹木,可連根挖出,將其莖干截成15~25 cm 長的小段,用水沖洗干凈、曬干,按照不同規(guī)格捆扎后即可出售或儲藏。
1.6.4 種子采收 舟曲縣刺五加種子的采收時間為9—10 月,種子采收后按其用途進行加工處理。
刺五加具有特有的香氣和苦味,嫩莖葉有藥效,屬于無污染、純天然的綠色食品,加之其營養(yǎng)價值豐富,是深受人們喜愛的野菜。舟曲縣的溝溝壑壑、林間小道、田邊溝渠等到處可見這種野菜,每年春季大量的農民群眾上山采集刺五加嫩莖葉食用、售賣,且收入可觀。近幾年,村民開始在山坡地、田地邊、房前屋后和溝渠旁等閑散地種植刺五加,且已形成規(guī)模。嫩芽每年都可生長,年年都可以采摘。山坡地栽植刺五加按16 500 株/hm2計算,平均采收鮮嫩莖葉0.3 kg/株,產量為4 950 kg/hm2,按20 元/kg計算,產值為9.9 萬元/hm2,且產量隨著生長年限的增長而增加。當地種植地膜玉米的平均產量為10 200 kg/hm2,按玉米市場價格3.0 元/kg 計算,產值為3.06 萬元/hm2。種植玉米和刺五加的管理費用相近。因此,山坡地栽植刺五加的產值比地膜玉米高2 倍多。
刺五加是五加科五加屬多年生矮小灌木,高1~5 m,適合大棚栽培。隨著現代農業(yè)科技的發(fā)展,大棚種植使消費者在各個季節(jié)都能吃到新鮮的刺五加嫩莖葉,且相較于露天種植,大棚種植更加便于管理。大棚栽培可人為控制溫度、濕度等,莖葉提前生長,品質優(yōu)良,4 月上旬至5 月初可多次采摘上市。按大棚栽培密度45 000 株/hm2計算,經整枝、修剪,平均采收鮮嫩莖葉0.15 kg/株,產量達6 750 kg/hm2。大棚栽培的產量是山坡地的1.36 倍,且因提早上市價格高達40 元/kg,產值達27 萬元/hm2。大棚栽培的產值是山坡地的2.73 倍,是地膜玉米的9.5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