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娜
北方油松的栽培管理技術
周娜
(遼寧省北票市退耕還林還草工程辦公室遼寧朝陽122000)
油松抗旱能力強,適應范圍廣泛,是北方干旱地區(qū)人工防護林營建的首選樹種之一,對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持水土有著積極的作用。文章對油松的生長特性進行了闡述,提出了油松的栽培管理技術要點,包括林地的選擇及整地、苗木的準備、挖種植穴、造林、撫育管理、病蟲害防治等,以期為北方地區(qū)油松的大面積營建提供理論依據(jù)。
北方地區(qū)、油松;生長特性;栽培管理;技術要點
遼寧省朝陽市氣候為中溫帶亞濕潤區(qū)季風型大陸性氣候,晝夜溫差大、年有效積溫高,年均溫度在8.5 ℃左右,最低、最高氣溫分別為-26.6 ℃、40.7 ℃,1月、7月的月均溫分別為-11.1 ℃、24.7 ℃;當?shù)氐慕邓磕昃禐?25 mm左右,氣候干旱,降雨少且分布不均勻,導致當?shù)氐闹脖环植假Y源稀少,水土流失問題嚴重,給當?shù)爻鞘械慕ㄔO帶來了很大的阻礙。因此當?shù)匕l(fā)展的當務之急是加大造林技術的研究,提高植被的覆蓋率。
油松是松科松屬常綠喬木,屬裸子植物。油松的樹冠在不同的時期形狀不一,壯年期的樹冠以塔形或廣卵形為主,老年期的樹冠以盤狀或傘形為主,其具有灰棕色的樹皮,當發(fā)生開裂時以鱗片狀為主,且裂縫為紅褐色;小枝粗而壯,無毛,以褐黃色為主;針葉為2~3針1束;花期4~5個月,球果以卵形為主,一般在翌年10月成熟[1-2]。北方地區(qū)的氣候干旱、風沙較大,在此種情況下進行油松的種植,營造出的人工防護林在保護環(huán)境、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方面的作用明顯[3]。除了生態(tài)價值,油松的樹干具有一定的經(jīng)濟價值,是一類經(jīng)濟效益明顯的工業(yè)原料,可用于松脂的采集、纖維的制造等,針葉還可用于藥材的提取,其藥用價值較高,因此有必要加大對油松的栽培管理,創(chuàng)造利于其生長的條件[4-5]。結合油松的特性,對其栽培管理技術要點做如下簡單總結。
油松的根系發(fā)達,深扎到土壤中,可更好地吸收深層水分,喜在有光照的條件下生長,在氣候干旱、寒冷的區(qū)域也可以正常生長,以在土層深厚、排灌便利的偏酸或者中性土壤上生長為最好[6]。油松的生長對光照有一定的需求,生長剛開始的階段表現(xiàn)出一定的耐陰能力,不需要太多的光照。隨著油松的生長,其需求的光照量逐漸增加,這時需確保光照資源的充足,以利于油松的健壯生長。油松有著較強的耐旱特性,在部分降水不足的區(qū)域,油松也能夠正常生長,遇到惡劣的氣候條件,土壤過于干旱時,為了保證油松的健康生長還需要及時補充水分,確保土壤中的水分含量適宜。油松屬于深根性的樹種類型,有著發(fā)達的根系,在一些土層深厚的砂土和母巖裂隙較多的山地上,主根能夠下扎到地下3 m以下[6-7]。
油松造林時對地形有著一定的要求。針對氣候干旱、地勢低的山區(qū)丘陵地帶,油松造林的關鍵因素即為土壤的水分條件。因此造林地適合選擇在半陰、陰坡上,需要有較好的透氣性、土層深厚、土壤疏松,能夠為油松造林后的生長提供良好的土壤環(huán)境和養(yǎng)分條件[7]。
因地形等條件的不同,油松造林前可采取多種整地方式。一是魚鱗坑整地。此類整地方式多應用于干旱地區(qū)的石質山地上,整地時挖的魚鱗坑呈三角形排列,坑的規(guī)格為長、寬、深分別為1 m~1.2 m、60cm~80 cm、30cm~40 cm,坑的兩側分別傾斜開一道便于引蓄雨水的小溝;二是水平溝整地。此種整地方式多見于黃土丘陵地區(qū),有的緩坡石質山地厚層土上也可應用。整地時挖品字狀的水平溝,溝的規(guī)格為長、上口寬、下口寬、深分別為2m~4 m、70 cm~80 cm、50cm~60 cm、40cm~60 cm,溝之間的距離控制在1m~2 m,水平距離控制在3 m~5 m[8];三是穴狀整地。此種整地方式比較適合應用在平緩的坡、沙地上,提前挖穴,規(guī)格為直徑、深分別為40 cm~60 cm、30cm~40 cm。整地需要在栽植前一年左右進行,坑的上方堆放表土,下方用土心做埂,最后將表土逐漸回填,有利于提高土壤的抗旱保墑效果[9]。
造林的油松要求有著均勻的樹冠、樹姿挺拔、沒有病蟲害發(fā)生。如果地徑低于10 cm,則結合地表樹木基部周長作為半徑進行土球的挖掘、起苗,如果地徑超過10 cm,則結合油松樹木基部上方40 cm左右位置的樹干周長作為半徑進行挖掘。起苗的時間盡量與栽植的時間結合起來,以隨時起苗、隨時栽植為好,成活率更高[10-11]。結合油松樹木在當?shù)剡m合的栽植時間進行栽植,如果栽植的時間不適合,則需要提前制定計劃,要求栽植的油松苗土球完整、當天運到當天栽植,如果當天無法栽植則要做好假植處理,避免油松苗木失水過多而導致死亡。
油松苗木上有的枝條枯萎、發(fā)生病蟲害、互相重疊,要結合實際做好苗木的修剪管理。苗木的根系中受到損傷或者發(fā)生腐蝕的部分,要及時修剪清理。
如果選擇裸根油松苗進行造林,要求生長滿兩年、有飽滿的頂芽及發(fā)達的根系、葉片顏色深綠、沒有病蟲害發(fā)生、苗高超過13 cm、地徑超過3.5 mm、根系長度>22 cm、側根I級(長在5 cm以上)的數(shù)量超過6根[12]。
在油松苗木起苗后,按照不同的規(guī)格分類捆在一起,根系蘸取泥漿后用塑料袋包裹起來,以減少運輸期間苗木的失水,運輸過程中的管理也會更加方便[13]。
以選定的油松栽培點作為中心,沿著周圍往下挖穴,結合油松土球或者樹盤的規(guī)格確定栽植穴的大小,一般土球直徑加上30 cm~40 cm即為種植穴適合的穴徑大小。與帶土球的苗木頂部進行比較,種植穴的深度一般深為2 cm~3 cm。挖穴時需要及時檢查地下電纜、地下水管等的布設,將其中的石塊、垃圾等清理后進行挖穴,表層土單獨堆放在不會影響到施工進展的區(qū)域,也不能對原來的植被產生不利影響,在栽植后便于回填。挖穴過程中一旦出現(xiàn)地下水泄露等問題,要及時與設計單位等進行協(xié)商,可以適當調整栽植點或者通過其他的措施進行補救[14]。
2.4.1 造林密度
幼齡期的油松生長速度較慢,干形長勢不直,有著較粗壯的側枝,栽植時需要控制密度、適當密植。具體的密度可結合各地的實際情況而定,如果栽植地土壤中有較好的水分條件,油松栽植的株行距可控制在(1.5 m~2 m)×2 m左右,折合密度在3 333.33株/hm2~2 500.00株/hm2;如果栽植地的氣候干旱、土壤中水分含量不足,作為防護林營建時適合的株行距在(1.5 m~2 m)×(3 m~4 m),折合密度在1 666.67株/hm2;如果栽植地的土壤為沙地,適合的株行距一般為2 m×(3 m~4 m),折合密度范圍在1 250株/hm2~1 667株/hm2。
2.4.2 混交
油松在北方地區(qū)用于營建防護林時,如果栽植地的立地條件瘠薄、水土流失嚴重、風蝕嚴重,則可在株間或者行間與沙棘、胡枝子、山杏等進行混交,將灌木植物改良土壤、保護土壤的效果發(fā)揮出來。為了避免混交林營建初期油松的生長被灌木所抑制,灌木的行距可超過2 m,必要時可開展平茬管理,以利于油松的健康生長[15]。
2.4.3 造林方法
油松的栽植方法主要為穴植,以確保苗木根系舒展。油松造林的方式有多種,主要為植苗造林。在20世紀50年代至20世紀70年代,油松的造林主要采取裸根叢植造林的方式,后來逐漸采取裸根單株栽植,20世紀80年代后小范圍開始了容器苗造林,20世紀90年代后廣泛應用油松的套袋苗[16]。近些年,逐漸推廣了油松的菌根化苗,提高了其抗旱水平,大幅提高了造林的成活率。油松栽植時將底肥施入,主要選擇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復合肥等,施肥的量要求合,在提前挖好的穴內將底肥施入,之后蓋上一層土,以免根系直接接觸到肥料導致燒苗。
2.5.1 修枝
油松造林結束后的前三年的林間管理措施主要是進行松土除草等。油松有著長勢粗壯的側枝,不能明顯發(fā)揮出高生長的優(yōu)勢,因此可在造林后采取人工修枝措施,一般8年~10年的油松修枝程度宜輕,不可過量,以免對油松的生長產生不利的影響。當油松樹的高度在2 m~4 m時,樹冠控制在樹高的2/3左右為最佳,當油松樹的高度在4 m~8 m時,樹冠的寬度控制在樹高的1/2左右為宜,當樹的高度超過8 m時,樹冠的寬度要求超過樹高的1/3左右為宜。
在冬季進行修枝效果最好,將枝條修平即可,切記不可對油松枝干的樹皮造成損傷。當油松林進入郁閉后即開始出現(xiàn)分化現(xiàn)象,需要通過修剪對林間的密度進行調整,對預防林分衰退效果明顯。
2.5.2 支撐
大規(guī)格的油松栽植后易發(fā)生風折,需要用三角樁等進行支撐,下埋的深度要結合栽植地的土壤情況及油松苗木的規(guī)格而定。一般大支撐要求埋入的深度達到幼苗高度的1/2以上,并用布條等將支撐點綁扎包裹住,以免對油松樹皮產生損傷,或者導致環(huán)剝等。支撐桿的設置要求均勻,用石塊墊在著地點的下方。
2.5.3 整形
按照“強枝弱剪,弱枝強剪”的原則對林間長勢較弱、互相重疊的主枝進行修剪,促使枝條向外、向上擴展,使樹體成形時樹冠的遮蔽面積更大。此外,還可對油松的樹葉進行摘除,一般以摘除1/2為好,以減少樹葉的蒸騰作用,確保水分充足供應到樹體。
2.5.4 澆水
在栽植穴的附近提前挖槽,深度宜淺,以便于水分充分滲透到土球的根系中。灌溉時可先對樹木的干部進行噴水,再對根部進行集中灌溉,要求灌透水。油松剛栽植結束后需要加大灌溉的頻次,多對幼苗的葉片進行噴水,保持葉面表面的濕度條件適宜。
油松生長階段發(fā)生的病蟲害類型主要包括松針銹病、落針病、立枯病、松梢螟、松毛蟲、松梢小卷葉蛾、松干蚧等,要結合不同病蟲害的發(fā)生特點針對性地做好防治?,F(xiàn)對各病蟲害類型的發(fā)生情況及防治措施總結如下。
油松松針銹病:此種病害一般在油松樹冠下部發(fā)病程度更重,上部相對較輕,防治方面,盡量不要營建油松純林,可通過營造混交林等方式對該病的擴散蔓延速度進行控制。定期對侵染源進行清除,并選擇0.5°Bé石硫合劑對準樹體進行噴灑,預防效果較好。
油松落針?。涸摬〉母叻迤谥饕l(fā)生在每年的5月,此階段油松林溫度及濕度條件均增加,適合病原菌的侵染發(fā)生。防治方面,可針對性選擇藥劑,如退菌特、敵克松及代森胺等,重視營林管理,林間的密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圍,確保林間透風情況良好,降低病原菌的蔓延爆發(fā)。
油松立枯?。褐饕谟g的油松林內發(fā)生,一般油松苗剛出土后易感染,可導致幼苗枯萎死亡,發(fā)病程度嚴重的情況下可造成油松的大量死亡。防治方面,可針對性選擇藥劑,包括75%白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 200倍液等,對油松立枯病的防治效果較好。
松梢螟:松梢螟也被稱為鉆心蟲,油松樹齡低于10年的情況下可產生較大的危害,發(fā)病油松的主干彎曲程度嚴重,對其健康生長不利。松梢螟一般每年發(fā)生2代,越冬場所通常在油松的枯梢內,并在嫩梢的針葉等部位進行產卵。防治方面,可對油松的枝條進行適度修剪,以撲殺松梢螟。松梢螟的防治還可在油松林內懸掛黑光燈進行集中誘殺,效果較為明顯,且操作步驟簡單。
油松毛蟲:油松毛蟲的繁殖能力較強,是油松林內一類危害較大的主要害蟲。油松發(fā)生該蟲害后,針葉可全部被其吃光,不利于油松的生長,蟲害發(fā)生程度重的可導致油松的枯萎死亡。防治方面,可通過人工繁殖釋放寄生蜂、黑螞蟻等天敵生物,對松毛蟲的蟲口基數(shù)進行控制,避免其在油松林內爆發(fā)成災。藥劑防治方面,可選擇殺螟松乳劑1 500倍液~2 000倍液;此外,越冬前、越冬后及時通過施肥對滅殺松毛蟲也有效果。
松梢小卷葉蛾:松梢小卷葉蛾主要對油松枝梢和球果等位置產生危害;該害蟲的幼蟲顏色為紅褐色,體長為8 mm~10 mm,春季溫度升高后,松梢小卷葉蛾侵入到油松的嫩梢內產生危害,逐漸將嫩梢內部掏空,導致枝干彎曲、矮小,對油松的生長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甚至造成毀滅性的損害,導致大面積油松林的死亡。針對松梢小卷葉蛾的防治,可在每年的5月—8月選擇敵百粉劑進行噴施,利于降低松梢小卷葉蛾的危害。在春季對油松的枝條進行修剪,并采取燒毀等無害化處理,對預防該蟲害的危害有很好的作用。
松干蚧:松干蚧的成蟲體長2 mm~4 mm,每年的盛發(fā)期集中在5月—10月。針對松干蚧的防治方法,首先,可以通過營林技術措施,加大對油松林的管理,對那些有松干蚧蟲害的病枝修剪后進行焚燒。其次,采取生物防治的措施,在油松林中引進蒙古光瓢蟲和中華草蛉等松干蚧的天敵生物,能夠很好地解決松干蚧對油松的危害。最后是使用化學防治的方法,可以使用50%殺螟蟲松300倍液(不會危害到人畜的安全)對油松樹干進行噴灑,能夠有效地殺死松干蚧及幼蟲。
油松的抗旱、抗寒能力強,適宜種植的范圍廣泛,在我國北方地區(qū)大面積種植,是當?shù)卦炝值氖走x樹種之一。其發(fā)達的根系可以適應北方干旱、多風的氣候條件,適合在干旱地區(qū)營建防護林,發(fā)揮出防風固沙的作用。因此要在油松的栽培管理技術上加大研究力度,積極探索出先進的油松育苗技術,發(fā)揮出更好的水土保持效果。
[1]劉衛(wèi)國,仲國慶.油松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探析[J].農家致富顧問,2020(24):28.
[2]朱婧.油松繁殖栽培技術[J].現(xiàn)代園藝,2020,43(3):88-89.
[3]周樹智.油松栽培技術要點探究[J].農家科技(上旬刊),2020(4):80.
[4]張曉紅.新形勢下油松的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管理探討[J].農業(yè)與技術,2019,39(2):62-63.
[5]張丹丹.油松移植與栽培管理技術初探[J].種子科技,2019,37(2):65,68.
[6]楊慧.油松園林栽培管理技術[J].現(xiàn)代園藝,2019(8):38-39.
[7]劉曉利.淺析油松栽培和管理技術[J].花卉,2019(4):216-217.
[8]馮芳.試析油松的繁育技術和栽培技術[J].農家科技(上旬刊),2019(1):35.
[9]郭秀梅.油松栽培管理技術要點分析[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9(3):66.
[10]張培華.油松移植栽培技術及其養(yǎng)護管理[J].農家科技(下旬刊),2021(2):63.
[11]張君毅.淺談油松大苗移植及栽培管理技術[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9(5):56.
[12]祁明芳.油松的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管理[J].農村實用技術,2020(6):78.
[13]王鳳琴.油松的栽培養(yǎng)護與病蟲害防治[J].農民致富之友,2021(1):213.
[14]黨文斌,康小燕.油松移植與栽培管理技術[J].鄉(xiāng)村科技,2020(2):61,63.
[15]馮凱.新形勢下油松的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管理[J].農業(yè)與技術,2018,38(6):184.
[16]蘇步軍,徐素珍.新形勢下油松的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管理[J].現(xiàn)代園藝,2017(2):30-31.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1.38
S791.254
A
2095-1205(2022)01-112-03
周娜(1976- ),女,漢族,遼寧北票人,本科,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干旱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