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偉
(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景德鎮(zhèn) 333403)
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文化交流與碰撞的重要途徑,不計其數的異域商品由西向東輸入中國,同時也使異域文化得以在中國廣泛傳播。唐代是絲綢之路最為繁榮昌盛的時代之一,受到沿絲綢之路而來的異域文化的影響,唐代的陶瓷茶器在工藝、文化等各方面都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在絲綢之路異域文化背景下,唐代的陶瓷茶器是如何演變的?工藝文化是如何發(fā)展的?這些問題都值得深入研究與探索,并從中揭示出深層的文化意義與內涵。
絲綢之路指的是起源于古代中國,連接亞洲、非洲、歐洲的商業(yè)貿易路線。絲綢之路包括狹義的絲綢之路和廣義的絲綢之路。狹義的絲綢之路僅指陸上絲綢之路,由中國大陸穿越廣袤的中亞、西亞內陸,并進一步到達遙遠的歐洲和非洲。而廣義的絲綢之路則既指陸上絲綢之路,同時也包含了海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指的是從中國古代沿海港口出發(fā),主要是泉州、寧波等,乘商船從海上到達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以及非洲等地。本文所取的是廣義的絲綢之路,這是因為,本文所探討的唐代陶瓷茶器既大量地通過陸上絲綢之路外銷,同時也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大量輸出,是對外輸出的主要產口之一,而同時,影響唐代陶瓷茶器的異域文化因素也由陸上與海上兩個方向傳播至中國。唐代是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朝代之一,疆域遼闊、國力強盛,為絲綢之路的繁榮與昌盛提供了重要的保證。為了保證絲綢之路的通暢,唐朝平定了在西域稱霸的突厥,并積極地開展海上貿易,采取努力開拓的積極態(tài)度,推動了絲綢之路的全面繁榮。
通過絲綢之路,唐代不僅實現了與沿線國家經濟與政治交流,同時也實現了與沿線國家之間活躍的文化交流,使絲綢之路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唐代通過絲綢之路與外國的文化交流形式豐富多樣,主要包括以下幾種交流形式。
首先,以物質作為文化的承載進行文化的傳播與交流。絲綢之路的物質文化交流是雙向的,一方面,唐代物產豐富,向沿線國家輸出大量的物質商品,包括絲綢、茶葉、陶瓷器皿等。唐代是中國重要的陶瓷發(fā)展時期,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繁榮局面,如中國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和長沙窯瓷等瓷器大量地通過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輸往域外;另一方面,亞洲各國以及非洲、歐洲的異域物產也通過絲綢之路大量輸往中國,如金屬器、香料、馬匹以及各種奇珍異寶、異獸等,這些物品與中國的物品截然不同,充滿了異域文化色彩,極大地豐富了唐代人的文化生活。
其次,以科學技術為載體進行文化交流與傳播。唐代時期,中外通過絲綢之路實現了科學技術的廣泛交流與傳播。如在唐代時,人們通過絲綢之路前往印度,獲得了印度的制糖技術,帶回中國后,給中國制糖業(yè)的發(fā)展帶來巨大推動力量。此外,西亞、南亞地區(qū)的醫(yī)學、天文學、建筑學以及數學等科學技術也在中國廣為傳播。而在輸入科學技術的同時,中國唐代也向國外輸出科學技術。如唐代的醫(yī)學和藥物大量地輸往國外,中國先進的農業(yè)技術的輸出也對世界農業(yè)的發(fā)展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另外還包括造紙技術、印刷技術、指南針、火藥、陶瓷制作技術等。唐代中國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陶瓷制作技術,使西亞、北非的陶器技術深受影響。
最后,藝術、宗教交流。唐代時,大量的新的藝術形式通過絲綢之路由西域傳入到我國,引發(fā)了唐代的胡文化熱潮。從宮廷到民間,異域藝術的影響無處不在,成為當時的時尚流行藝術,西域的服飾、繪畫、音樂、舞蹈等藝術對唐代形成了巨大影響。與此同時,異域宗教思想也通過絲綢之路源源不斷地影響我國,包括佛教、伊斯蘭教等都在不斷地加強其影響力。如唐朝的高僧玄奘即通過絲綢之路從古印度取回了六百余部佛經,對中國佛教的發(fā)展影響巨大。
我國很早以前即開始種植茶葉,茶文化源遠流長,品茶與制作茶器的歷史非常悠久久。茶器是中國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器物。茶器可以采取多種材質進行制作,如金屬、玻璃、陶瓷等,其中陶瓷是我國使用最為廣泛的茶器類型。唐代之前,茶文化主要是在南方流行,而到了唐代,茶文化在中國南北方都得到廣泛流行,陶瓷茶器的使用也隨之變得更為廣泛,各大窯場開始普遍生產制作陶瓷茶器,主要的窯口包括越窯、邢窯、長沙窯等。唐代陶瓷茶器流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和唐代陶瓷產業(yè)發(fā)展的狀況有關。唐代時期是我國陶瓷業(yè)發(fā)展的高峰期之一,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繁榮局面,全國各地都出現了許多陶瓷窯口。陶瓷業(yè)的發(fā)達必然地促進了陶瓷茶器的流行。另一方面則是茶文化的繁盛與廣泛交流。唐代是中國茶文化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各地飲茶之風空前昌盛,并具有極大的文化包容性,不僅實現了中國南北各地茶文化的交融,同時也吸納了大量的異域文化因素。唐代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國之間的茶文化交流,必然推動了陶瓷茶器的繁榮。
唐代飲茶方式的主流是煮茶法,并形成與煮茶法相應的茶器,其中包括大量的陶瓷茶器。唐代陸羽在其著作《茶經》中即列舉了多達28種茶器,并詳細地描述了各種茶器的形態(tài)與功能。陸羽依據陶瓷器質、飲茶需求及個人喜好,在《茶經》中對陶瓷茶器進行了排名,將越窯青瓷排名第一,邢窯白瓷排名第二。唐代的陶瓷茶器主要是各種造型的碗、罐、壺、盞、碾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碗,而與煮茶法為主的茶文化密切相關。
唐代的陶瓷茶器與唐代之前的陶瓷茶器具有顯著的差異,出現了許多新的造型樣式以及裝飾樣式。出現這些變化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其中絲綢之路的影響是不可忽略的。唐代通過絲綢之路接受到了來自大量沿線國家的異域文化,并在異域文化影響下,使陶瓷茶器發(fā)生一定的變化。
絲綢之路異域文化對唐代陶瓷茶器演變的影響是多渠道的全面影響。絲綢之路異域文化首先影響的是唐代上層社會。一方面,唐代的上層貴族對茶文化格外熱衷,而為了體現奢華的生活享受,往往傾向于采用華美富麗并具有新穎感的茶器。在唐代貴族使用的奢華茶具中包括金銀茶器、玻璃茶器和陶瓷茶器。其中的陶瓷茶器來自于地方窯口的貢瓷,如越窯燒造的秘色瓷、鞏縣窯等燒制的唐三彩等。另一方面,唐代的王公貴族對從絲綢之路輸入的胡人器物十分癡迷,包括各種金屬器、玻璃器等,因而大量的域外器物進入宮廷作為日常使用。因此,唐代的上層貴族在審美思想上對異域文化具有極大的包容性。為了迎合上層貴族異域文化審美觀的影響,各地窯口在進貢王公貴族使用的陶瓷茶器時不可避免地將一些異域器物的造型、紋飾融入其中,以滿足貴族的審美需求,如唐三彩中的陶瓷茶器即具有顯著的異域文化特色,其工藝技法和色彩、紋飾均受到西亞文化的深刻影響。
唐代的中下層社會雖然并不易得到絲綢之路輸入的物產,但是受到王公貴族自上而下的文化影響,也必然地接受到一定的異域文化影響,特別是各陶瓷窯口易受到影響,其中最顯著的例子當屬長沙窯。長沙窯屬于普通下層民窯,但受到絲綢之路貿易的影響,所生產的陶瓷產品大量地經過絲綢之路輸往國外。而為了達到外銷的目的,長沙窯的陶瓷產品,其中也包括大量的陶瓷茶器,在造型、紋飾等方面吸收了許多異域文化因素。
唐代是我國陶瓷手工業(yè)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在工藝上得到了長足發(fā)展,而絲綢之路異域文化對于唐代陶瓷茶器工藝的發(fā)展發(fā)揮了重要的推動與促進作用,同時也賦予了唐代陶瓷茶器工藝以一定的異域色彩。
從造型工藝來看,唐代陶瓷茶器的造型與過去有著顯著的差異,絲綢之路帶來的異域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唐代陶瓷茶器具有著顯著的仿照當時的金銀器工藝的特點,而唐代的金銀器大量地模仿了中東地區(qū)的金銀器工藝,這也使得唐代陶瓷茶器在造型上吸收了許多域外元素。如鳳頭壺即是其中的重要例證,唐代的陶瓷鳳頭壺將壺蓋塑造成一個高冠、大眼、尖嘴的鳳頭,這是唐以前所沒有的新的造型。
從裝飾工藝技法來看。唐代陶瓷茶器大多采取的是雕刻技法,同樣由于出于對異域金銀器的模仿。唐代陶瓷茶器流行雕刻技法,其手法與金銀器相類同。在唐代長沙窯陶瓷茶器中,工藝技法上的異域色彩最為顯著。唐代長沙窯茶器中普遍采用了彩繪工藝,成為我國瓷器彩繪工藝的開端,紋飾中包含了許多伊斯蘭以及佛教文化元素,其興起的原因很可能是仿波斯、阿拉伯以及南亞等地區(qū)的陶器彩繪工藝。唐代長沙窯還采用貼塑工藝,同樣具有顯著的西亞風格。
絲綢之路異域文化影響的不僅僅是唐代陶瓷茶器的工藝發(fā)展,對于唐代陶瓷茶器的文化發(fā)展同樣產生重要的影響。因受到絲綢之路異域文化影響,唐代陶瓷茶器在文化表現上更加豐富多元,具有顯著的包容性特點。
絲綢之路異域文化對唐代陶瓷茶器文化的影響首先表現在伊斯蘭文化和佛教文化元素的吸收。唐代通過絲綢之路與許多國家進行經濟文化交往,這些國家絕大多數是伊斯蘭教以及佛教國家,唐代陶瓷茶器也因此而融入了大量的伊斯蘭和佛教文化元素。如唐代長沙窯茶器中的許多彩繪紋飾即屬于伊斯蘭地區(qū)流行的紋飾,體現著濃郁的伊斯蘭文化特色。佛教文化元素在唐代陶瓷茶器中亦比比皆是,如長沙窯茶器中常見的蓮花紋、摩羯紋、獅紋,即是典型的古印度佛教文化元素。
絲綢之路異域文化對唐代陶瓷茶器文化的影響還表現在對陶瓷茶器彩繪美的追求。中東地區(qū)工藝品制作發(fā)達,其紋飾具有繁縟華美的特點,而唐代以前的中國陶瓷茶器追求的是一種樸素純凈如玉般的材質美。唐代時,我國陶瓷茶器雖然仍舊以樸素的材質美為主,但彩繪也開始大規(guī)模流行起來,包括長沙窯瓷、唐三彩陶等,這絕不僅僅只是裝飾工藝上的變化,而是具有更加深層的文化思想內涵。這種現象表明我國的審美文化在絲綢之路異域文化的巨大影響下,正在由樸素之美而開始轉向華麗之美。
茶器作為中國傳統(tǒng)的陶瓷器物類型之一,在展現傳統(tǒng)民族文化面貌為主的同時,也必然地會受到一定的異域文化影響,并由此而形成一種中西合璧的文化特點??v觀陶瓷茶器的發(fā)展,當中外交流頻繁而活躍之時,異域文化因素的影響就顯得更為明顯,而這一點深刻地體現在唐代陶瓷茶器上。唐代陶瓷茶器中所包含的異域文化因素,生動地詮釋了大唐文化的包容力和兼容性,也表明外來文化因素對于中國文化演變發(fā)展中能夠發(fā)揮出重要而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