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雄輝
(婺源縣水利水電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江西 婺源 333200)
水利工程在投入使用一段時間后,因為地質擾動或年久失修,壩基、壩體等部位容易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裂隙,除了會發(fā)生滲漏問題外,還有可能引起潰壩事故。因此,對于病險壩要及時開展防滲加固處理,目前常用的處理技術有多種,高壓噴射灌漿技術具有施工操作較為簡便、防滲加固效果良好等一系列優(yōu)勢,在水利工程病險壩處理中應用較為廣泛。施工人員在應用這一技術時,應重點加強鉆孔環(huán)節(jié)、制漿環(huán)節(jié)和高壓噴射環(huán)節(jié)的質量控制。通過采取精細化的技術管控措施,才能進一步提升病險壩的防滲加固效果,確保水利工程得以安全運行。
某水庫大壩為均質土壩,始建于1996年,2007年做大壩加高處理。目前攔河壩最大壩高為23.7 m,壩頂長1 323.7 m,寬6.1m,壩頂高程105.3 m。最大庫容8.11×109m3,最大泄流量6 216 m3/s,設有8個泄洪閘。水庫防洪標準為1 000年一遇。從現(xiàn)場調查情況來看,該水庫壩基中部以砂卵石和礫質粗砂為主,透水性較強。加上降壓井長期缺乏維護,對承壓水的釋放效果變差,導致多處壩段承壓水位超過地面,使得水利工程在使用過程中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本文以6+000—6+200壩段為例,采用高壓噴射灌漿技術對該處病險壩做防滲加固處理。
本次施工中防滲加固壩段上共布置了282個孔,從6+000開始進行編號,依次為1#、2#…282#。為防止高壓噴射灌漿時相鄰2個孔出現(xiàn)串漿、塌孔等問題,現(xiàn)場施工采取了序孔相間施工方法。將鉆孔分成3序,其中1、4、7…為I序,2、5、8…為II序,3、6、9…為III序。高壓噴射灌漿的施工流程如圖1所示。
本次工程中將高壓噴射灌漿點設置在水庫大壩103 m平臺上,此處土質以粉質壤土為主,防滲墻中心線與壩軸線平行。高壓噴射作業(yè)選擇三重管高壓擺動噴射灌漿方法,按照“由上到下”的順序依次完成注漿。高壓噴射防滲墻的厚度要求不低于20 cm,從粉質壤土頂板上1.2 m開始灌注,至基巖下1.0 m。相鄰2個灌漿孔之間以折線方式連接,折線軸線與防滲墻軸線之間夾角120°,擺角30°,間隔距離為1 400 mm,具體布置如圖2所示。
本次工程中所用漿液主要由3種材料配制而成,分別是水泥、黏性土和水,三者比例為0.7∶0.3∶1.1。其中水泥使用42.5普通硅酸鹽水泥,黏性土為膨潤土。水壓力為40~42 MPa,水量為65 L/min;氣壓力為0.8 MPa,氣量為1 m3/min;漿壓力為0.6 MPa,漿量為100 L/min。噴嘴的擺動速度為6°/s,噴嘴最大擺動角度為45°。不同土層的噴嘴提升速度有差異,其中砂層最快,在12~15cm/min,土層次之,在8~10 cm/min,卵石層最慢,在7~8 cm/min。
開始病險壩防滲加固施工前,應當開展工程所在地區(qū)的水文地質勘察,充分掌握該地區(qū)的地質條件、水文特點,為后續(xù)的防滲加固處理提供依據(jù)。按照施工方案進行高壓噴射孔的測量放樣,標記出孔位并復核確認無誤后,開始進行現(xiàn)場試驗。沿著防滲板墻的軸線,每隔15 m布置一個地質先導孔。同時結合地質勘查資料,對于局部砂層、基巖面變化明顯的地區(qū)要采取加密處理措施。然后通過先導孔鉆芯取樣并開展實驗室分析,以便于準確掌握砂層、基巖面的變化情況。根據(jù)現(xiàn)場試驗結果,科學確定各個鉆孔的深度,保證鉆孔底部能夠深入基巖面,從而提高防滲加固效果。
現(xiàn)場鉆孔前應使用經緯儀確定孔位,保證孔位的實際坐標與設計圖上標注的坐標最大偏差小于等于5 cm。如果孔位偏差太大,需要重新鉆孔。經復核確定孔位無明顯偏差后鉆機進場。為防止鉆孔期間鉆機傾斜、抖動而影響成孔質量,需要進行地面整平處理,并放置幾條墊板,使用水平尺檢查并調整墊板,使其保持水平,然后將鉆機置于墊板上。使用經緯儀調整鉆機主軸與水平面之間呈90°,然后固定鉆機,設定好鉆機的各項參數(shù),包括鉆頭轉速、進給壓力和鉆孔深度等。本次工程中要求開孔直徑和終孔直徑均為120 mm,根據(jù)這一參數(shù)合理選擇鉆頭。同時要求鉆孔深度需要進入第三紀粘土巖的深度大于等于1.0 m。啟動鉆機進行鉆孔時,現(xiàn)場施工人員還應密切關注鉆機運行工況,如果遇到壓力示數(shù)增加但是鉆孔深度不變的情況,考慮可能是遇到堅硬石塊,應及時調整鉆進方式,改為沖擊鉆進模式破碎石塊,保證鉆孔順利。另外,還應隨時監(jiān)測孔深,避免出現(xiàn)超鉆或欠鉆;關注孔斜率變化,本次工程中要求孔斜率小于等于0.8%,如果接近該值要及時調整,保證成孔質量。孔深達到設計要求后,反旋拔除鉆頭,并清理鉆孔內的泥渣、碎石,檢查成孔效果,確保孔徑、孔斜率等參數(shù)符合要求,無孔壁開裂問題。最后使用清水沖洗鉆孔,觀察到反出水清澈后方可停止。之后鉆機移動至下一孔位點繼續(xù)鉆孔。
本次工程中所用漿液均要求現(xiàn)配現(xiàn)用,避免漿液離析、泌水而影響灌漿加固效果。如上文所述,漿液按照水泥∶膨潤土∶水=0.7∶0.3∶1.1的比例配制。確定該配合比后,還要對各類物料的質量做嚴格檢查。每一批次的42.5普通硅酸鹽水泥應提供出廠化驗報告,并且在水泥進場后做好防潮處理,避免結塊影響使用。鈣質膨潤土的分散性良好,制漿用水保證干凈。干料嚴格按照配比進行稱重,然后將水泥與膨潤土充分混合后再加入水攪拌,制作得到漿液。攪拌時間控制在8~10 min,以保證漿液均勻、無明顯顆粒為宜。最長攪拌時間不得超過12min,防止離析。漿液制備完畢后要求在6 h內使用完畢,超過6 h后以廢漿處理。另外,由于本次施工是在夏季進行,因此還對漿液溫度有特殊要求,采取防曬與降溫措施,使?jié){液最高溫度不超過40℃。
漿液制備完成后盡快用于高壓噴射灌漿,要求相序間隔施工不低于3 d,可有效減少高壓噴射注漿時出現(xiàn)串漿等情況。1#孔下放噴射管前,要選擇就近的一處空地進行試噴,其目的是檢查設備運行是否正常,管路有無堵塞問題,同時校正噴射方向。然后將噴射管伸入鉆孔內部,要求噴嘴距離孔底15~20 cm,在高壓噴射機具上設定作業(yè)參數(shù),包括灌漿壓力、漿液流量和擺動速度等。各項參數(shù)設定完畢后,啟動設備開始灌漿。現(xiàn)場高壓噴射灌漿應當按照“一邊噴射、一邊擺動、一邊提升”的操作方式,從下往上完成該鉆孔的灌漿。期間施工人員還要密切關注施工參數(shù),判斷灌漿壓力是否穩(wěn)定,漿液量是否有突然減少或增加的情況,以及進出漿比重是否正常等。如果發(fā)現(xiàn)異常要立即停止注漿,解決問題后再繼續(xù)施工?,F(xiàn)場應保證孔內漿液順利上返,保證漿液封堵裂隙后可以順利從孔口排出,避免出現(xiàn)壩體劈裂現(xiàn)象。觀察到孔口返漿后即可停止灌注,靜置一段時間后利用回漿進行二次灌注,直到孔口漿液面不再下降,然后移動至下一鉆孔繼續(xù)灌漿。
對于現(xiàn)場施工中遇到的一些特殊情況,也要求施工人員能夠給予妥善處理,從而保證病險壩的防滲加固達到理想效果。本次施工中對于特殊情況采取了以下處理措施。①灌漿期間遇到進漿、回漿比重不符合,甚至是無回漿,需要調整設備參數(shù),減慢提升速度,等到回漿量及進出漿比例恢復正常后,再調回原參數(shù)進行作業(yè)。②單孔灌漿要求一次性完成,因特殊情況導致灌漿中斷的,需要盡快復噴。同時復噴時要求新舊兩端漿液的搭接長度大于等于0.5 m,以提高加固效果。③如果灌漿期間發(fā)現(xiàn)相鄰兩孔有串漿情況,要立即封堵串漿孔。
所有孔全部按照要求進行灌漿處理后,進行30 d的養(yǎng)護,養(yǎng)護期結束后開始進行施工質量檢查。本次工程中分別采取了2種試驗,即圍井注水試驗和鉆孔取芯試驗。圍井注水試驗用于檢驗防滲墻的滲透性能,該試驗在養(yǎng)護結束后開始。利用防滲墻的灌漿孔和鑿出的新灌漿孔圍成封閉的圍井。同時在圍井的中心處鉆一個質檢孔,向該孔內注水,并根據(jù)一段時間內封閉圍井的滲透效果來判斷防滲墻的質量,具體布置形式如圖3所示。
圍井注水試驗參考《水工建筑物防滲工程高壓噴射灌漿技術規(guī)范》執(zhí)行。在本次病險壩防滲加固設計方案中,要求防滲墻的滲透系數(shù)K≤1.0×10-5cm/s,試驗結果見表1。
結合表1數(shù)據(jù)可知,本次圍井注水試驗中所選4個孔位,其滲透系數(shù)均小于設計要求,說明防滲加固達到了理想效果。
表1 圍井注水試驗結果
鉆孔取芯試驗用于檢測防滲墻結石體的強度。正常情況下,漿液從鉆孔滲透到壩體或巖層的裂隙后,通過堵塞裂隙從而達到防滲、加固的效果,因此結石體的強度會有明顯上升。本次試驗分別在施工段隨機選出2處進行鉆孔取芯,1#孔的塊體密度為1.80 g/cm3,抗壓強度為2.50 MPa,變形模量為9.12×103MPa,抗剪強度為0.64 MPa;2#孔的塊體密度為1.72 g/cm3,抗壓強度為1.88 MPa,變形模量為8.47×103MPa,抗剪強度為1.83 MPa。2次檢測結果均符合設計要求,說明本次病險壩防滲加固取得理想效果。
在高壓噴射灌漿結束并進行防滲墻質量檢查后,對6+000—6+200壩段102.5 m左右測壓管進行了觀測,并記錄觀測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整理見表2。
表2 庫水位102.5 m左右測壓管水位
結合表2可知,在庫水位相同的情況下,采取防滲加固措施后測壓管內水位有所下降。其中,2#測壓管的水位降幅最小,為0.25 m,3#測壓管的水位降幅最大,達到了0.55 m,說明高壓噴射防滲墻起到了較好的防滲效果。
高壓噴射灌漿是現(xiàn)階段病險壩除險加固中較為常用且效果良好的技術措施。從技術應用實踐來看,成孔效果、漿液質量和高壓噴射技術等,是決定防滲加固效果的主要因素,同時也是現(xiàn)場施工中予以控制的關鍵點。在本次施工中,通過科學設計鉆孔參數(shù),嚴格按照配比制作漿液材料,以及加強高壓噴射中技術要點的把控,保證了防滲加固施工的順利完成。從最終的質量檢驗來看,防滲墻在抗?jié)B性能、結構強度等方面均達到了設計要求,取得了理想的防滲加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