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霞
蒙陰縣法律援助中心,山東 臨沂 276200
律師是法律援助中發(fā)揮中流砥柱作用的有生力量,是實現(xiàn)依法治國的重要部分,是社會的智囊,是社會的主要知識力量,也是維護法律、匡扶正義的強有力的存在。作為一名律師,其職業(yè)宗旨是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和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在我國《律師法》第四十二條規(guī)定:“律師、律師事務所應當按照國家規(guī)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服務,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币虼嗣恳幻蓭煻夹枰獡纹馂榉稍@項工作[1]。雖然我國為實施法律援助工程已經(jīng)建立一套法律援助制度體系,有相關法律援助的條文出臺,但由于法律援助起步較晚,許多問題不斷涌現(xiàn),無論是在制定相關法律條文方面還是真正實施落實方面都不及西方國家,我國的法律援助工程顯然存在不少的漏洞。本文通過分析律師承辦法律援助工作的現(xiàn)狀及問題,并且提出對策,以希望更好地幫助完善法律援助工作的開展,更好地切實維護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
由于地域因素、歷史因素和人文因素的不同,在不同國家和地區(qū),對法律援助的定義也有所不同。隨著科技經(jīng)濟的發(fā)展,國家的發(fā)展趨向繁榮化,人均GDP上升,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政府有能力承擔其對法律援助在資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因此近幾年來各國的法律援助都從原本傳統(tǒng)的社會慈善福利性質轉變?yōu)橐哉疄橹鲗У膰倚苑晒こ?。法律援助根?jù)不同主體也有廣義和狹義的分別。以援助主體為出發(fā)點,廣義的含義就是由狹義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和民間組織救助組成。而狹義的法律援助是指由國家為擔保,保證國家公民在法律范圍內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但又因經(jīng)濟條件低下,無法支付法律酬金的公民或者一些法律規(guī)定的特殊案件的當事人這類群體的存在,為了保證他們的合法權益,也保證國家法律的實施,法律援助就會對這些人提供免費的法律服務。本文所稱法律援助是指狹義的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在政府的支持下,主要是為了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公益事業(yè)的發(fā)展。在法律面前要做到人人平等,要有較完善的保障體系,要有完善的社會主義體系。法律援助在開展時,一定要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和諧社會、健康發(fā)展離不開法律援助的支持,目前法律援助可以成為社會公平正義的使者?,F(xiàn)在的老百姓法律意識淡薄,在遇到任何觸及法律的事情時,都可以尋求法律援助。
(一)由于各國各地區(qū)的法律歷史不同,法律的普及程度也不同,因此對法律的援助的實施內容也不盡相同,其特點也各有各的分別。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法律代表的是全體人民的利益,所以我國的法律有自己獨特之處。
通過對法律援助概念和性質的把握,歸納整理我國法律援助的特點主要有五個:
1.法律援助是國家的責任、政府的行為,由政府為主體設立相關機構實施設立,這是每個公民的權利也是國家對公民應盡的義務。在法律上有法律條例的支持,在實施過程中有國家強大的財政支持,法律援助開展才會更加有效。而且,法律援助的受援者享受的是合法合理的權益,是自己的法定權利,而不是國家的施舍,這也體現(xiàn)了法律援助性質的變革。
2.法律援助機構對受援對象必須減免法律服務費,法院對受援對象減免案件受理費及其他訴訟費用。法律援助的無償性是與其他法律服務相區(qū)別的重要特點,這一性質為廣大社會弱勢群體提供了資金保障,使這些人也可以獲得合法的法律服務。
3.提供法律援助的專業(yè)性。在我國,為受援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大都是具有法律從業(yè)資格的專業(yè)人員。訴訟案件中對于特殊的較為復雜的案件,援助機構通常會根據(jù)案情復雜程度情況,指派資深有豐富辦案經(jīng)驗的律師或者法律服務工作者承辦,并且規(guī)定對于刑事案件代理(辯護)只能由具有律師從業(yè)資格的社會律師或者法律援助專職律師承辦,從而確保辦理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質量[2]。
4.受援對象為經(jīng)濟困難者、殘疾者、弱者,或者經(jīng)人民法院指定的特殊對象。法律援助不是人人都可以享受的,需滿足一些必要條件才可以申請,這對開展法律援助有著重要的作用。防止一些“不法分子”擾亂法律援助的實施,也保證法律援助可以不被浪費資源,幫助到真正需要的人。
5.法律援助的形式多種多樣,既包括訴訟法律服務,也包括非訴訟法律服務。根據(jù)不同案件性質,受援者可以采取不同的法律服務更快更好地維護自己的權益。
(二)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公民可以享有法律援助的待遇,但是也有很多情況,法律援助不會給予支持。首先給予支持的范圍,包括依法請求賠償,醫(yī)保、社保等待遇領取,撫恤金、救濟金的領取,贍養(yǎng)費、撫養(yǎng)費的領取,由于見義勇為而產(chǎn)生的民事糾紛,要求就職企業(yè)給予勞動報酬,醫(yī)療、交通、工傷事故等。其次,對于家境比較困難的人群,法律援助中心也會給予支持。法律援助中心24小時咨詢電話,可為有法律問題需求的人提供幫助。在最近幾年,人們的法律意識不斷在提升,然而對于法律咨詢很多律師收費較高,導致群眾放棄自己的法律權益?,F(xiàn)在法律援助中心已經(jīng)形成較完善的體系,對于民事問題、刑事問題,會提供免費咨詢。法律援助中心無法提供援助的情況有:申請人侵犯了他人的權益,需要采取民事訴訟,這種情況下不予受理。申請人自身過錯所導致的訴訟案件不予受理,申請人無法提出相關證據(jù),不予受理。申請人涉及的法律問題程序較為簡單,無需法律援助的不予受理。出具虛假證明的案件,法律援助不予受理。法律不是兒戲,每一位公民需要法律援助時,首先要考慮是否是因自身的問題所造成的法律訴訟,要根據(jù)法律法規(guī)合理訴訟。在尋求法律援助時,要表明自己的來意,闡述整個案件,避免給工作人員帶來過多的麻煩。
在我國,承擔法律援助案件的受理人分為法律服務工作者和執(zhí)業(yè)律師。其中,執(zhí)業(yè)律師又分為兩類,即社會律師和法律援助專職律師。本文所講的律師是指社會律師。社會律師通過合理程序取得資格證,為我國的法律援助事業(yè)的發(fā)展起到了推動的作用。首先作為律師,一定是通過了司法考試,而且也經(jīng)過培訓和實習,因此相較于非律師職業(yè)的人員,律師的專業(yè)度是可以保證的。其次律師職業(yè)的特殊性表明其執(zhí)業(yè)范圍的不同性。律師可以根據(jù)當事人的需要,介入公安機關收集證據(jù)等。再次,律師在法律上承擔著維護法律正確實施和匡扶社會正義的要求,因此在做法律援助工作時,會盡可能地通過合法的法律渠道,為弱勢群體的當事人提供幫助,維護其合法權益。
雖然社會律師在承辦法律援助工作中屬于主體力量,他們的存在使得法律援助工作的開展進程加快。但是,由于法律援助工程起步晚,社會律師在實際工作過程中仍存在許多問題。以下列舉了一些主要問題:
法律援助的辦案質量是衡量法律援助是否能夠繼續(xù)向前發(fā)展的標準之一,是法律援助事業(yè)的不竭動力。法律援助案件的質量越好越能加快法律援助事業(yè)的發(fā)展和完善,有利于社會的穩(wěn)定和諧,盡最大程度維護正義和公平,維護受援者的合法權益。但目前來看,我國的法律援助案件質量并不是很樂觀,因我國并沒有建立一個成熟完善的體系去檢驗法律援助案件的質量是否過關,對承辦律師的辦案情況也沒有進行有效的監(jiān)督,而且許多從事法律援助的律師較為年輕,沒有積累很多經(jīng)驗,對流程和辦案手法也不熟悉,長此以往,有些人渾水摸魚,草草了事,最終導致法律援助案件的質量良莠不齊[3]。
我國是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因此存在著很大一部分的貧困人群。雖然近幾年來國家一直在做扶貧工作,但仍存在很多貧困人群。因此在我國法律援助出現(xiàn)之后,就出現(xiàn)供不應求的現(xiàn)象,加之其體系的不完善性,供需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而且作為法律援助的主體,社會律師缺乏導致法律援助在全國分布不均,許多偏遠地區(qū)都無法享受法律援助的權利。同時,法律援助資金不足,加之其帶有福利性質,且受益群體是弱勢群體,很多時候律師需要自掏腰包,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社會律師的積極性。
法律援助的過程中需要各個相關部門協(xié)作和配合,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當事人的需求,保證其合法權益。但如今還是存在很多問題,異地法律援助機構之間的交流不夠充分,相對于一些跨地區(qū)的案件,由于成本較高而且跨地域,而沒能得到最好的解決方案,影響維權效果。再者法律援助與人民法院司法救助的銜接還不到位。司法救助的成本很高,大部分受援者根本沒有資金和時間去實現(xiàn)司法救助,這只會導致受援人的合法權益最終不了了之,問題得不到真正的解決,長此以往,法律援助就會成為華而不實的存在[4]。
我國在法律援助的案件質量上存在參差不齊的問題,這是阻礙法律援助事業(yè)向前發(fā)展的絆腳石。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應該從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來著手。從主觀方面出發(fā),作為承辦人員的律師,必須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性。法律援助機構在選擇律師的時候也要認真把關律師的能力,是否具備職業(yè)素養(yǎng)。并且法律援助機構需要對承辦律師進行審查監(jiān)督,要求其辦案必須按照流程來做,不可草草結案。從客觀方面來看,除了在招聘法律援助律師的時候需要嚴格把關,機構也要完善監(jiān)督機制,制定辦案的必需流程和案件質量審核的標準,發(fā)動各方面監(jiān)督案件的進行。同時也要完善激勵制度,做到賞罰分明,對優(yōu)秀的律師進行精神和物質上的嘉獎,對于犯錯的律師也要進行相應懲罰。
隨著我國的經(jīng)濟不斷發(fā)展和法律在人民之間的普及程度提高,法律援助中存在的供需矛盾問題需要及時解決。首先最基本的就是從根本的機制上解決問題。國家應該建立健全法律援助資金的保障制度,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撐。其次在社會律師的培養(yǎng)方面也要加大力度,建立實習律師到援助中心辦案制度,讓其早一點感受法律援助的整個流程,未來更快投入工作。而且可以對參與任職社會律師的人員進行激勵和嘉獎,吸引更多人才投入社會律師工作。
社會律師在承辦法律援助案件的過程中需要到處奔波,和各種機構、組織、人員進行交流和詢問配合,因此建立一個完善的多部門互相協(xié)作的機制刻不容緩,這不僅減輕了律師的工作量,加快案件進程,而且也是我國司法制度完善的表現(xiàn)。針對現(xiàn)有問題,我國應該要出臺關于促進異地法律援助機構交流配合的制度,適當降低司法救助的門檻,完善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的銜接。
每一位公民都可以尋求法律援助,這是政府給與公民的有利條件?,F(xiàn)在國內法律援助工作已經(jīng)普及,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是仍然存在著很多的不足。針對法律援助所產(chǎn)生的問題展開分析,在總結后發(fā)現(xiàn)法律援助目前缺少經(jīng)費,無法深度宣傳。在實際工作中人手不足,工作的覆蓋面不夠寬廣。在城市中,法律援助已經(jīng)形成較完善的體系,然而在偏遠地區(qū)前景堪憂。目前法律援助的方式還比較局限,僅僅是提供咨詢。在法律中心工作的律師身份較為尷尬,因為在大眾的眼里,律師的收費是很昂貴的,然而在法律中心,每一位律師都是免費為大家提供咨詢,免費提供幫助。
法律援助在社會還是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因此值得社會各界的關注。國家在大力支持的同時,也需要認真調查研究,真正地從各方面對法律援助進行改進和完善,并且真正落實到各個地區(qū)、部門、機構,而不是一紙空文。全社會應該作為一股從上到下的力量,推動法律援助事業(yè)向前發(fā)展,使之有更大的飛躍,使更多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證。同時人民的法律意識也能得到提高,更加相信法律,更能運用法律為自己爭取權益,對我國建設法治強國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