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丹
(浙江省象山縣實驗小學)
小學生的心智處于發(fā)展時期,容易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如果小學班主任一味地采用強硬的班級管理模式,會導致學生在長時間壓抑的學習環(huán)境中產生負面情緒,對身心健康發(fā)展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應該善用柔性管理模式,曉之以理,積極引導,增強學生的集體認同感。筆者結合實際班級管理經驗提出了以下柔性管理模式的應用策略。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班級管理應該逐漸由“教師本位”轉向“學生本位”。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雖然強制性的命令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節(jié)省班主任的管理精力,保障班級管理的效率,但長此以往并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還可能使學生或唯唯諾諾、缺乏主見,或不忍管理、產生叛逆心理。因此,班主任應該剛柔并濟,在嚴格的管理制度下不乏寬容、耐心的引導。例如,班主任可以與學生共同商討、制定班級管理的制度,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并引導學生相互監(jiān)督,促進學生共同維護班級集體利益,增強其集體認同感,進而提高班級管理的效果。
公平、公正是班級管理的基石,班主任管理班級時必須平等對待每名學生。如果班主任傾向優(yōu)等生,忽視其他學生的需求,那么班級管理制度就無法實現(xiàn)貫徹和落實。學生也不會遵守不平等的規(guī)定,不會信任處事不公的班主任,班級管理就會成為一盤散沙。班主任可以采取柔性管理模式促進班級管理的平等,這里的“柔性”具體體現(xiàn)在對學生評價的多元性和全面性。例如,班主任在評選班委會成員時,不應該將學習成績作為唯一的標準,而應該綜合考量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多方面的情況,給予每名學生展示特長的機會,保障所有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權利。班主任對待學生必須一視同仁,這不僅是提高班級管理效率的前提,還是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應有之義。
關心、信任學生是柔性管理模式最基本的行為體現(xiàn)。然而,許多班主任將精力集中在學生成績的提高上,疏于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關心;還有些班主任認為小學生思想不成熟,因而在處理學生矛盾等班級事務時不信任學生,不在意學生的辯解。這就使得班級管理呈現(xiàn)單向性,學生只能被動地服從班主任的意志,缺乏師生的雙向溝通,班級管理就無法真正有效。柔性管理模式能夠構建溫馨、和諧的師生交流空間,班主任在與學生的交流中表達關心、信任,有利于學生作出積極、正向的回應,班級管理也能夠因此真正發(fā)揮其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應該與學生充分交流,讓學生能夠感受到班主任的關心和愛護。例如,當學生之間發(fā)生矛盾時,班主任不應該急于以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批評學生,而是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建立平等的溝通關系,耐心地傾聽學生情緒波動的緣由,關注學生的需求,給予其充分的關心,幫助學生心平氣和地解決矛盾,形成解決問題的正確行為意識,營造團結友愛的班級氛圍。
在小學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是需要學生全員參與的一種管理活動,不應當只依賴于班主任的個人智慧,而是應當借助班級這一組織形式,激發(fā)全體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共同參與到班級管理中。民主管理模式的構建是班主任進行柔性管理的保障,班主任需要真正把班級管理的權力下放給學生,讓學生能夠真正成為班級的主人,進而充分發(fā)揚民主,調動學生自我管理班級的積極性。班主任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并提出班級管理建議,以此讓學生理解糾正個人缺點與班級管理之間的關系,強化其對班級管理約束的認可度。學生既是民主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遵守班級管理規(guī)定也是促進其個人提升的渠道。學生通過自己柔性制定的規(guī)則剛性地約束自身,這使得學生通過管理和被管理強化個人遵守班級規(guī)范的意識,塑造班集體的共同價值觀。
綜上所述,小學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應該在約束學生的前提下善用柔性管理的方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平等、和諧的班級管理氛圍,關心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傾聽學生的情感表達,使學生形成對班集體的認同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其全面、健康成長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