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小曉
暈車、暈船、暈飛機,都屬于暈動癥的一種。具體病因和精確的神經生物學機制尚不明確,不過目前最廣泛被接受的是“感覺沖突”假說。簡單地說,暈車是由于感覺和輸入之間的不匹配,特別是視覺和掌握平衡的前庭系統(tǒng)之間的不匹配導致的。乘客眼睛看到車內的自己是相對靜止的,但汽車顛簸、轉彎等細節(jié)卻使前庭系統(tǒng)告訴他:你正在運動。“實際運動”和“大腦的預期”發(fā)生了沖突,有些人便難以適應,暈動癥就會被觸發(fā)。
解決暈車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法。
1.建立耐受。很多人都有這種體驗,有一陣子經常坐車,習慣了之后,暈車也會跟著減弱。公交車上的售票員一天大部分時間都在車上也不見他們暈車,就是這個道理。
2.乘車時看窗外或者閉上眼睛。看窗外時,眼睛也會和身體一樣,意識到自己在運動,可以適當減輕感覺上的矛盾。閉眼休息,則可以直接阻斷來自視覺上的信息輸入。
另外,仰臥躺著也可以減輕暈車癥狀,所以如果有條件,建議選擇臥鋪出行。
3.準備一些暈車藥物,常見的比如地芬尼多片、茶苯海明片,一般在服用30 分鐘后起效。
4.避免過飽或者過饑時乘車。
5.攜帶一些橘子皮、風油精,或者及時開窗通風,增加空氣流動性,也能有效減輕癥狀。
6.適當參加一些鍛煉平衡能力的有氧運動,提高小腦平衡能力和肌肉反射能力,事實上改善身體素質是避免暈車的最佳手段。
7.許多容易暈車的人會出現開車時反而不暈車的情況。這是因為開車時駕駛員處于高度緊張狀態(tài),每一次發(fā)動、剎車,都由大腦中樞提前預判,不會產生“感覺沖突”。而且當暈車者開車時,大腦皮層高級中樞高度興奮,會對前庭系統(tǒng)產生抑制作用,自然就不會暈車。所以如果只是暈車,并沒有其他如腦梗、陣發(fā)性眩暈疾病,可以自己學習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