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中山市第一中學 張 婷
【教學內容分析】
《只有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思想政治必修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四課的內容,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作為必修1最后一課的內容,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了一個總結和升華。
【學習目標】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高中思想政治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目的,是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增強社會理解和參與能力的綜合性、活動型學科課程。”基于此,我們希望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能深入領會和把握當代中國發(fā)展變革的新特征,堅定“四個自信”,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增強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自覺性、堅定性。
【教學過程】
總議題 偉大復興——強起來(追隨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
分議題一 聚焦中國新時代——我們同感受
(足跡:北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教師活動】(課前)安排學生做好課前的調研采訪;(課上)組織學生分享采訪成果、采取火車接龍的方式進行跟帖點評。
【學生活動一】全班分成四組,查閱資料,采訪年長者,從衣食住行四個方面細說新時代的變化。
【學生活動二】外國友人認為“中國已步入發(fā)達國家”,請你跟帖評論
【知識生成】
1.新時代的科學內涵;2.新時代的意義;3.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核心素養(yǎng)指向】以視頻導入,讓學生感受進入新時代恢宏莊嚴的氛圍。
學生通過對年長者過去生活的采訪,能深切地體會到生活的巨大變遷,提高對國家的政治認同,在采訪的過程中也能提高公共參與素養(yǎng)。通過跟帖評論,學生能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培養(yǎng)科學精神。
分議題二 實現(xiàn)中國復興夢——我們在行動
(足跡:珠?!壑榘拇髽蚴亲鶊A夢橋、同心橋、自信橋、復興橋)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用兩個關鍵詞總結對港珠澳大橋的印象;展示一段視頻,體現(xiàn)大橋建設者背后的艱辛,組織學生小組討論。
【學生活動一】用1—2個關鍵詞總結對港珠澳大橋的初印象。
【學生活動二】觀看視頻,結合資料,思考誰是大橋的造夢者。
【知識生成】
1.中國夢的本質(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2.中國夢的意義;3.中國夢的實現(xiàn)路徑(個人角度、國家角度)。
【核心素養(yǎng)指向】1.讓學生談對身邊事物——港珠澳大橋的初印象,一方面有利于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另一方面有利于讓學生認識到建設大橋背后的艱辛,以及感受到成功通車后的自豪,增強政治認同。2.學生通過尋找大橋的造夢者,歸納總結中國夢的實現(xiàn)路徑,激發(fā)學生樹立個人夢,努力將個人夢融入國家夢當中,將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結合在一起。
分議題三 發(fā)展中國新思想——我們來點贊
(足跡:上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教師活動】(課前)布置學生完成板報設計;(課上)組織學生代表分享成果。
【學生活動】以小組為單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思想為主題設計一期板報。
【知識生成】
1.立足時代之基,回答時代之問的科學理論;2.具有開創(chuàng)性意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八個明確”“十四個堅持”);3.黨和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核心素養(yǎng)指向】通過設計板報,增強學生對國家、對共產黨的政治認同,提升學生的公共參與能力。
【總結升華】朗誦:《我愛我的祖國》。
【設計意圖】通過齊朗誦,增強氣勢,激發(fā)愛國熱情,認同中國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