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老師口中的“為你好”是真的為了我們好。我們從年少時的懵懂無知到如今的陽光少年,哪一步不需要父母老師耐心引導(dǎo)?畢竟我們涉世尚淺,很多道理還不懂,很多危險還不知道。正處青春期的我們就像向往藍(lán)天的風(fēng)箏,像渴望奔跑的馬匹,但是沒有絲線引導(dǎo)的風(fēng)箏很可能會在狂風(fēng)吹打下重重地摔落在地,沒有韁繩束縛的馬匹易被未知的障礙絆倒而難以抵達(dá)遠(yuǎn)方。
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qū)博才培圣學(xué)校 徐灝軒
組稿老師:尹 宏
與父母老師相比,我們不過是能在水里刨幾個狗刨的雛兒。步入青春期,很多人覺得自己個子高了、聲音變了、羽翼豐滿了,就覺得自己已經(jīng)具有了天大的本事,可以逆著父母老師的叮囑,憤怒咆哮了。試問,哪里來的勇氣,讓我們的脾氣大過本事?
所謂“聽人勸吃飽飯”,人生苦短,別把大把的青春浪費在試錯上,接受父母老師對我們的忠告吧。
河北省秦皇島市第十中學(xué) 胡藝馨
組稿老師:林 海
相比我們,父母人生閱歷更為豐富。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雖然他們的做法不一定讓我們稱心如意,但能讓我們少走彎路、多走正道。為了孟子好,孟母三次搬家,也正是有了這三次搬家,才有了流傳千古的孟子。著名主持人董卿,更是因為有了父親的“為你好”而成為才女,成了人人喜愛的主持人。
無論如何,我都堅信一點,父母不會害我們,所以“我這是為你好”,不是束縛,而是引領(lǐng)。
江蘇省句容市第二中學(xué) 辛瑾軒
組稿老師:蘇成才
我覺得“我這是為你好”這句話是一種束縛。要按照他們規(guī)劃好的路去走,這是剝奪了我們更多的選擇,削弱了我們的發(fā)展空間。固然是愛,但更像是枷鎖。就像蟬脫蛹變蝶,經(jīng)歷磨難才能成長,因為你的好意,清除我身邊的挫折,那么,我的一生一路坦蕩,又何來快樂?我們應(yīng)該選擇自己的道路。孟德斯鳩說過:“當(dāng)一個人視自己是別人生活的裁判時,他的所作所為就不是關(guān)懷,而是暴力?!?/p>
我本來就是淋雨的,你非要給我撐傘,我會走不快,你也會淋濕。讓孩子自己選擇,自己實踐,雖苦猶樂。
江蘇省句容市第二中學(xué) 徐夢雅
組稿老師:蘇成才
我不覺得是為我們好。第一,我們與父母成長的時代背景不同,對于某些事情的評判不同,所以有時父母做出的選擇和建議并不一定適合我們。第二,作為青少年,我們應(yīng)該有自己面對事情的能力,就算我們做得并不好,但承受事情的結(jié)果也是我們成長的必修課。父母和老師的“為你好”,固然可以讓我們少走彎路,但也讓我們少了許多鍛煉的機會。
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qū)博才培圣學(xué)校 龔妍婧
組稿老師: 尹 宏
時代在變化,每個人的經(jīng)歷不同,所以看待問題的角度也多多少少有不同。每次父母說“我這是為你好”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從來沒有想過孩子的感受。父母忘記了去客觀衡量,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是一個鮮活的有自己思想的人,我們也有著自己的喜好。父母做不成功的事也許我們可以做成功,父母不喜歡的事也許我們會喜歡。父母卻感受不到,總是以自己為中心,認(rèn)為他們不喜歡的我們也不會喜歡。所以我不喜歡父母和老師說我這是為你好。
河南省信陽市第七中學(xué)北斗星文學(xué)社 吳 杰
組稿老師:董志崇
這一句話,充斥著師長對孩子的否定。細(xì)想來,它似乎是一句“緊箍咒”,暗示著“你做錯了,你得照我說的來”。父母在這樣的心安理得中,把孩子一刀刀地雕刻成了自己心中完美的模樣。殊不知,這樣的“緊箍咒”卻是強迫孩子放棄自己獨立的意愿,放棄自己的熱愛與喜好,只剩下對“怎樣做才是師長心中的最好”的思考。這樣的話語雖用心良苦,卻給人壓力。比起這種強加于人的“最后通牒”,孩子更需要的是來自師長的尊重與理解。
河北省秦皇島市第七中學(xué) 董澤晗
組稿老師:林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