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陜西理工大學)
一些舞蹈表演者更注重肢體與形態(tài),并不會與舞蹈進行情感共鳴,影響舞蹈表演的實際觀感;基于此,本文研究舞蹈表演中表達情感,與運用氣息的這一課題。分析舞蹈表演中情感調動的意義,并從精準把控舞蹈表達的情感、進行舞蹈情感共鳴、捕捉舞蹈中的情感特征、合理運用體能、保持身體放松、意識與氣息的融會貫通等六個方面,提出舞蹈表演中情感的表達與氣息的運用策略。旨在加強舞者對舞蹈的精準把控,使舞者可以更加清晰地表達出舞蹈中的情感,實現(xiàn)舞者與觀眾之間的心靈交流。
舞蹈表演是集心理、肢體、表情為一體的表演形式,其中,用心感受在舞蹈表達中至關重要。與小品、唱歌的表演方式不同,舞蹈是一種無聲的表演方式,通過舞者對舞蹈內容的分析,利用肢體與表情將情感盡數(shù)表達出來,從而為觀眾展開一場視覺盛宴。舞蹈的類型有很多,情感表達方式也不同,相應的氣息運行也不同。常見的舞蹈類型為現(xiàn)代舞、民族舞、街舞等,在民族舞的氣息運用過程中,更加注重氣息的悠長,保證民族舞的美感;而現(xiàn)代舞與街舞多數(shù)采用相對激烈的跳舞方式,是當下年輕人較為喜歡的舞蹈形式,其氣息就需要相對收斂,保證舞蹈進行過程中,不會出現(xiàn)上氣不足的現(xiàn)象。
而在舞蹈中的情感類型更多,可以表達出對愛情的向往、對友情的向往、對親情的向往、對家國大義的向往等等。
很多舞蹈的表演形式會受到創(chuàng)作背景的影響,例如,民族舞,會帶有相關民族的特性,表達出來的情感大多是自由、奔放,可以使觀眾有一種新生豪邁的向往之情。宮廷舞中會穿著宮廷服裝,將古典西洋利用夸張的形式表達出來,從而讓觀眾了解古典西洋的生活狀態(tài)。在舞蹈表演中,雙人舞與多人舞也是表達情感的重要舞蹈形式,雙人舞的舞蹈形式,需要兩個人彼此了解,經(jīng)驗豐富,可以通過一個眼神或一個肢體動作,去應對突發(fā)事件,從而達到心神合一,將觀眾帶入到舞蹈情境中,提升觀眾的觀感效果。基于此,本文研究舞蹈表演中表達情感,與運用氣息的這一課題。為舞蹈表演行業(yè)的進一步弘揚與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
在舞蹈表演過程中,情感調動至關重要,調動情感能力,可以凸顯舞者的綜合能力,通過對舞蹈的理解,將舞蹈中的情感利用肢體表達出來是一件非常難的問題。例如,一個抒情類型的舞蹈形式,其故事背景可能是一個一個小故事,利用肢體與表情很難表現(xiàn)出故事中的豐富情感,像是唱歌表演形式,可以利用聲音的強弱與語言的功底,唱出一個小故事。但是舞蹈并沒有聲音,無法使用聲音的魅力,將情感進行表達,因此,需要舞者從而利用自身條件,并與故事融為一體,從而實現(xiàn)情感調動,使觀眾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很多舞者在學習了眾多舞蹈技巧后,在實際運用過程中,舞者就會忘記與舞蹈產(chǎn)生情感共鳴,從而影響舞蹈的觀感,失去舞者對舞蹈的渲染力,無法使觀眾形成共鳴。優(yōu)秀的舞者在舞蹈表演中,有著主導地位,可以主導觀眾的心情,并將全部身心均投入至跳舞中,保證心無旁騖,才能更加理解舞蹈中的隱含意義,從而使觀眾產(chǎn)生情感共鳴。在舞蹈表演過程中,情感是貫穿舞蹈的主基調,在人物復雜的故事中,可以進行多人舞,一個人物具有一個形象,隨著舞者的肢體動作力度,與音樂的節(jié)奏感,使觀眾可以擁有“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觀感體驗,從而拉近舞者與觀眾之間的距離,為觀眾帶來心靈的震撼與心靈的撫慰。對于創(chuàng)作舞蹈的人來說,舞蹈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傾注了自己的心血,對舞蹈者的要求更高。因此,能否完整地表現(xiàn)舞蹈中的情感成為舞者的挑戰(zhàn)。舞蹈不是雜技,在真正跳舞過程中,情感表達最為重要,不能利用高超的舞蹈技巧來修飾自身缺乏的情感,這屬于本末倒置,影響舞蹈的實際觀感。因此,想要傳承舞蹈這一文化藝術,需要深入分析舞蹈背景,將自身與舞蹈產(chǎn)生情感共鳴,從而完成一次舞蹈的表達。
在舞蹈表達過程中,情感表達至關重要,而舞者對舞蹈的情感把握是其可以完成舞蹈表達的關鍵。本文認為舞蹈中的情感表達,首先需要精準把控舞蹈表達的情感?,F(xiàn)如今的舞蹈表演者往往忽視舞蹈中需要表達的情感,對舞蹈的理解并不深刻,經(jīng)常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將舞蹈從排練——熟記,沒有多余的時間進行舞蹈內容揣摩,從而失去舞蹈的“魂”。很多觀眾在觀看舞蹈表演時,并不知道舞蹈想要表達的意思,需要通過舞者進行舞蹈共鳴,從而帶動觀眾,使其產(chǎn)生身臨其境之感。但是,由于舞者自身對情感把握方向失誤,將會引起觀眾對舞蹈認知的偏差,從而失去舞臺競爭力。如何精準把控舞蹈表達的情感,是所有舞者值得注意的問題。本文認為,在整個舞蹈呈現(xiàn)出來時,需要了解舞蹈的創(chuàng)作背景、舞蹈中時代背景、真實人物背景等,并將背景矛盾、人物矛盾進行細化,以情感矛盾作為舞蹈情感表達的中心,將舞蹈中的情緒充分傳達,消除舞蹈中的不確定性因素。此外,在實際表達過程中,本文認為,需要融入生活實踐效果,利用感性與理性相結合的方式,將舞蹈中存在的矛盾情感表述出來。在實際舞蹈表演中,舞者由于舞臺經(jīng)驗不足,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情感表達不足與情感表達過多的極端現(xiàn)象,在每一次舞臺表演中,舞者都會找到不同的情感表達方式。因此,兩種情感極有可能出現(xiàn)在同一個人、同一支舞上,影響觀眾的觀感。此時,就需要舞蹈自我把控中間的度量,多積累舞臺經(jīng)驗,充分將自身與舞蹈相融合,從中悟出舞蹈情感表達依據(jù)。
任何領域均需要技巧,舞蹈表達也不例外。情感共鳴是舞蹈情感表達的重要運用手法,通過舞者自身對舞蹈的理解,再加入創(chuàng)作者對舞蹈的解讀,將二者結合即為舞蹈共鳴效果。情感共鳴具有指向性的效果,通過多年的舞臺經(jīng)驗總結,可以清晰地得到舞蹈中想要表達的意思,從而進行完整而具體地表達。舞蹈創(chuàng)作者是經(jīng)過自身的想象與資料的查閱,才能得出最終的舞蹈動作,其塑造能力需要不斷地構思,并以舞蹈人物的真實背景為基礎,充分利用故事中的情感,將自身塑造成一個與故事背景相同的人物,此時,出現(xiàn)的情感就是調動后的情感。一般情況下,將自身情感調度出來并不容易,如果自身情感可以完整地表達,那么,給人呈現(xiàn)出來的感覺也會更加完整,提升觀眾對舞蹈的觀感體驗。所謂“藝術源于生活,但更高于生活”,指的就是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均會以真實條件作為背景,憑空捏造出來的故事,不真實感較為強烈。因此,舞蹈創(chuàng)作時,普遍也會采用真實的背景條件,舞者只需要將自身的生活體驗帶入至舞蹈中,將肢體、表情、心靈相統(tǒng)一,做出最舒服的表演形式,那么,呈現(xiàn)出來的舞蹈效果就是最好的,對調動自身的情感也是較為有效的。此外,在舞蹈表演中,一般都會規(guī)定特定的情景,在其中以原則性或非原則性進行情感培養(yǎng)。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利用平時積累的舞臺經(jīng)驗,將自身情感重點表述,再結合舞蹈中人物情感,使情感調動效果更佳,提升舞蹈動作的渲染力。
除了上述情感表達條件,捕捉舞蹈中的情感特征,也是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舞蹈表演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聽多看,充分解讀日常生活中人物的情感,將此種形式設定為自身的條件反射,在無意識的形態(tài)下,進行情感特征捕捉。此種條件反射的設定,在腦海中形成定式,將會在舞者觀看舞蹈時,及時分析舞蹈情感,這也是一種舞蹈表演者的發(fā)展歷程。例如,在路過舞蹈教室時,可以結合自身的經(jīng)驗,觀看其他人的跳舞姿態(tài)與情感把握情況,從而增強情感的敏感性,提升自身的舞蹈修養(yǎng)。在民族舞中,舞蹈中的民族風情就是舞蹈中的情感特征,結合各個民族的實際生活特征,將其帶入進舞蹈情感表達中,從而得到表達出一種大氣、豪邁的情感。在捕捉舞蹈情感特征時,內心獨白也是一種較好的表達方式。內心獨白多用于舞臺劇等舞臺上,在特定的情境中,思考符合該情境的思想活動。舞蹈表演者可以通過內心獨白的方式,將自身的情感進行融合,以作品的音樂作為感情基調,在情境中,舞蹈表演者可以充分地利用內心獨白,將自身的情感進行收放,從而實現(xiàn)情感表達。此外,情感借鑒同樣是捕捉情感特征的方式。舞蹈表演者可以通過周圍其他人的經(jīng)歷,將自己代入其中,從而提升情感表達能力。但是,此種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就是需要借鑒別人的經(jīng)歷,彌補自身的情感缺失,這本身對別人就是一種二次傷害,因此,可以讓別人借鑒經(jīng)歷的舞蹈表演者,其共情能力普遍較佳。
在舞蹈表演過程中,情感的表達與氣息的運用同樣重要,在提升情感表達能力的基礎上,本文認為,氣息的運用同樣值得重視。舞蹈表演時,氣息是需要規(guī)律性的,通過調節(jié)氣息,將肢體放松,展開身軀,從而使自身處于放松的狀態(tài),進而表現(xiàn)出來的舞蹈將會是最令人舒服的狀態(tài)。合理運用體能是保證舞者完成整個舞蹈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舞蹈中需要對肢體與表情進行協(xié)調,由于舞臺上的放大作用,肢體與表情不搭,將會影響視覺觀感。此時,就需要舞蹈表演者對自身的肢體與表情進行充分調節(jié)。為了更好地調節(jié)肢體語言,體能務必運用合理。
本文認為,合理地運用體能,可以增強舞蹈的表現(xiàn)力與生命力,通過體能轉化,將氣息跟隨著舞蹈變化,讓身體的各個部位均充滿著氣息,從而將氣息以一種思想意識的方式進行舞蹈表演的貫穿。因此,舞蹈表演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做一些可以增強體能的運動,在運動過程中,將思想意識放松,找出最佳的舞蹈發(fā)力點,為舞蹈的表現(xiàn)力提供基礎條件。其中,練習體能合理運用時,慢跑是最為直觀的方式,也是最為有效的方式,通過慢跑,將自身的氣息歸結,無限交換氣息的特點,將其與舞蹈練習時間融合,從而實現(xiàn)體能的合理利用。
合理利用體能就是合理利用氣息。在民族舞中,可以根據(jù)舞蹈的節(jié)拍特點,在節(jié)拍重的區(qū)域,呼吸節(jié)奏同樣變快;在節(jié)拍輕的區(qū)域,呼吸節(jié)奏相應減慢。在重拍的位置進行呼氣,可以保證此時身體的放松形態(tài),形成自然流露出民族的大氣磅礴,使觀眾心生向往,就是情感表達的成功。舞蹈表演中,與氣息相輔相成,在情到濃時,氣息自然的外露,從而建立出與前者不同的情感,用于宣泄此時舞蹈的情感狀態(tài)。在使用氣息建立情感的基礎上,情感亦可以通過氣息表達出來。在此過程中,情感是自然流露,而不是可以營造,此氛圍是一種捕捉情感神韻的方式,對舞蹈的感知有利無弊。在長調的抒情式舞蹈中,氣息分為長呼吸的氣息、短呼吸的氣息、長短氣息相結合等方式,但是無一例外,都是通過節(jié)拍帶動呼吸的方式,使舞蹈更加完整。為了保持放松的體態(tài),舞蹈表演需要將氣息、神態(tài)、感官意識相互結合,并在表演過程中,既要擁有優(yōu)雅的體態(tài),又要減少沉悶的感覺,保證舞蹈動作的放松與沉穩(wěn)。在平時訓練過程中,需要增加拉伸運動,通過拉伸將身體最大限度地放松,此時的氣息最為標準。以此時的氣息標準為例,在舞蹈表演時,時刻保證這一標準,即可提升舞蹈表演者的氣息運用效果。
在舞蹈表演時,氣息至關重要,氣息的收放程度直接影響著舞蹈的表現(xiàn)能力。氣息作為生命本源,除了吸納氧氣之外,還可以排污阻滯,從而提升自身的氣質。而舞蹈表演者的能力在于,將氣息進行充分的運用,將氣息與思想意識相連接,從而根據(jù)自身的意識控制身軀,實現(xiàn)身心合一的舞蹈表演狀態(tài)。無論是唱歌還是跳舞,氣息的作用均是不言而喻的。本文認為,舞蹈表演時,需要通過舞蹈的動作進行規(guī)劃,有計劃地利用氣息,使舞動姿態(tài)發(fā)生變化,進而表現(xiàn)出不同的人物性格。此外,控制氣息與音樂之間的律動關系,可以進行豐富的情感表達,使自身放松,加強動作力量后,順應自己的身體舞動出此時最佳的舞蹈動作。在舞蹈表演中,舞蹈表演者通過以情行氣、以氣發(fā)力的方式,將意識與氣息充分融合,從而形成身心合一的舞蹈情感表達方式。在舞蹈練習過程中,舞者需要進行拉伸動作,在進行腿部拉伸的過程中,在壓腿的過程中呼氣,起身時吸氣,此種方式可以保證舞者腿部肌肉的美感與線條感,同時,對氣息與意識的融合具有幫助作用。由于舞蹈表演是肢體表達情感的一種藝術形式,其主要目的是將舞蹈中的情感表演出來,不能太夸張,也不能過于技巧化,中間的度量需要舞者充分的舞臺經(jīng)驗進行把控。在實際運用過程中,還需要舞者將音樂節(jié)奏精準把控、對意識與氣息充分融合,通過調整舞蹈表演時的氣息,將舞蹈要素進行更加具有渲染力與表現(xiàn)力的效果。本文通過對舞蹈情感表達意義的分析,指出現(xiàn)代舞者存在的問題,并對此提出舞蹈表演中,提升情感表達能力、加強氣息運用效果的措施,旨在為舞蹈藝術的傳承提供建議。
近年來,舞蹈這一藝術形式發(fā)展中,空有肢體動作,缺少實際情感交流,無法滿足觀眾對舞蹈的觀感。因此,舞蹈表演狀態(tài)亟待改進。傳統(tǒng)的舞蹈表演中,更加注重舞者與舞蹈之間的交流,通過揣摩舞蹈中的情感,再加上自身對舞蹈氣息的運用,使整個舞蹈既柔美,又存在故事感,滿足了觀眾對舞蹈藝術的追求。但是現(xiàn)如今,這種與舞蹈之間產(chǎn)生共鳴的表演形式逐漸失傳,形成了一種“為舞而舞、為跳而跳”的形式化主義,嚴重影響觀眾對舞蹈的理解,使舞蹈表演行業(yè)黯然失色?;诖?,本文研究了舞蹈表演中表達情感,與運用氣息的這一課題。旨在提升舞者對舞蹈的共鳴效果,重新煥發(fā)舞蹈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