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華,張淑萍,李真真
(廣東科技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廣東東莞 523083)
教具機器人是一種應用于教育領域的機器人,通常具有以下特點:1)適合教學,滿足教學使用的相關需求;2)具有良好的性能價格比,特定的教學用戶群體決定其價格不能太高;3)是開放和可擴展的,可以根據需要輕松添加或減少功能模塊。此外,還應具有友好的人機界面。
但是,對于剛剛入門初學機器人的低齡小學生,他們所接觸的不應該是機器人復雜的模塊和繁瑣的編程,對機器人結構的理解和感興趣應是學習機器人的重要第一步。為此,本文將使用SolidWorks軟件設計一款經濟效益高、結構簡單合理、使用和維護容易、數據可靠的具有啟蒙教育作用的教具機器人。
國內外學者對于四足機器人已經做了大量的研究,國內在這一方面起步較晚,但發(fā)展速度比較快,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如模仿牛類、犬類動物的設計[1]。此次設計的機器人是一種面向家庭服務、娛樂教育的機器人,目的在于增加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為了適應家庭環(huán)境快速靈活地移動,設計了一款仿四足動物行走的四足機器人。
四足機器人必須滿足以下幾個基本條件:1)穩(wěn)定行走;2)具有較強的地形適應能力[2]。在實際中,足式機器人的行走機構大都采用連桿機構[3]。通過觀察和研究楊森行走連桿,以連桿機構為基礎設計一款四足步行機器人[4],可以輕松實現,其內部結構簡單合理、使用和維護方便。
設計出的機器人機構如圖1所示。由原動機、傳動裝置和工作裝置三部分組成[5]。原動機為微型電動機3,工作部分為腿部機構5。電動機輸出的轉矩通過小齒輪6與大齒輪2的嚙合連接降低速度,同時帶動與大齒輪2同軸的齒輪3旋轉,由于齒輪3與齒輪1和齒輪4嚙合,從而將轉動傳給了與它們同軸的腿部機構,帶動腿部運動。驅動四足運動的齒輪共有6個,圖中標出了驅動右側前后兩足運動的3個齒輪,分別是1、3和4,驅動左側前后兩足運動的齒輪也有3個,布置和結構與右側一致。
圖1 四足機器人總體設計結果
此機器人設計采用的主要傳動方式包括電動機、齒輪機構、復合連桿機構等,以單動力純機械傳動驅動整個機器人腿部,即使用微型電動機作為整體動力代替楊森行走機器人中的風力驅動,通過齒輪傳動的方式讓其以恒定的步態(tài)實現四足行走的目的。
可以用于教學中做機構傳動的演示,可使用SolidWorks進行模型的展示或動作模擬,也可以3D打印成型組裝實物演示。
四足機器人的四條腿部均采用完全一致的關節(jié)配置,結構均采用多連桿復合機構組成,運動方式基于曲柄搖桿原理,具體組成如圖2所示,每條腿均由8個構件組成,其中:機架8為固定件,連桿6為曲柄,是原動件,由電動機通過齒輪傳動驅動做勻速轉動,動力和運動通過普通連桿7、4、1、2、5,最終傳遞至腳部連桿3,帶動足部支撐,實現足部的移動和支撐。
圖2 腿部連桿機構
該機構中含有10個運動副,其中3處存在復合鉸鏈,根據自由度計算公式(1)可得該機構自由度為1,可實現確定的相對運動:
由于腿部上方還會考慮安裝其他結構,并且為了使機器人運動起來更加平穩(wěn),改善整體的不平衡,最簡單方法就是增大每只腳與地面的接觸面積,這就必須在每個腿部安裝一個類似腳板的部件,具體結構如圖1中的零件8所示。
齒輪傳動是機械傳動中應用最為廣泛的一類傳動,在常用的機械傳動中,齒輪傳動的效率是最高的。圓柱齒輪齒條傳動在正常潤滑條件下的效率可達到99%以上,在大功率傳動中,高傳動效率是十分重要的[6]。此次設計的四足機器人齒輪參數如表1所示。
表1 四足機器人齒輪參數
驅動四足運動的6個齒輪完全一致,既完成了既定運動,又簡化了齒輪機構的組成。
通過SolidWorks軟件的基本運動仿真的觀察,可以得出整個腿部四足行走機構的步態(tài)行走軌跡,如圖3所示。
圖3 腿部行走軌跡
從圖中可以看出,每次抬腳落腳都是對角的兩只腿部同時運動,以此來實現行走動作。圖中仿真去除了足部支撐,這使得整個機器人的行走過程不夠平穩(wěn),是因為腳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太小導致的,這也充分證明設計足部支撐的必要性。
從上述的運動仿真可以看出,采用傳統(tǒng)的齒輪機構帶動腿部機構運動時,每次都有兩腿著地。而通過對四足動物的行走步態(tài)觀察,在低速行走時,四足動物通常保持著三足著地,只移動剩下的一只腳的步態(tài)。要實現這樣的行走步態(tài),當然可以考慮使用四個步進電動機單獨驅動每條腿來解決,但是這樣會使得機器人結構過于繁瑣復雜。在簡單的楊森行走連桿結構下可以將傳統(tǒng)齒輪改為可變徑齒輪去實現這樣的行走步態(tài)。
可變徑齒輪是非圓齒輪的一種,主要用于產生特定的運動規(guī)律,也有用作流量計中的計量元件。
平時的齒輪由于半徑固定,傳動比也是不變的,而可變徑齒輪由于直徑會變化導致傳動比也會隨之變化,那么相對于抬腳落腳各占一半周期的傳統(tǒng)四足可變徑齒輪可以縮短一個周期內抬腳部分的占比,從而做到了保持三足著地的狀態(tài)。
將圖1中驅動4組運動的6個齒輪換成可變徑齒輪,如圖4所示,圖4中只列出了驅動右側前后兩足運動的齒輪,2、1、3分別對應圖1中的1、3、4。
圖4 改裝變徑齒輪的四足機器人
通過改變齒輪類型,再次在SolidWorks 的基本運動仿真可以觀察到,由于傳動比的變化,縮短了一個周期內抬腳部分的占比,四足機器人在行走時始終保持著三足著地只移動一只腳的行走步態(tài)。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更改齒輪時,需要把曲柄的相位轉到合適的位置,否則是無法保持三足著地行走的狀態(tài)[7]。
直流電動機作為常見的普通電動機,其在各種玩具中使用較多,且其啟動特性和調速特性較好,調速范圍寬廣,在不同輸入驅動電壓的條件下,可以輸出不同的轉速,且調速特性較平滑,此外,直流電動機具備較高的過載能力,特別是起動和制動的瞬間能夠具有較高的轉矩。本文設計的四足機器人,其底盤結構在運動過程中需要啟停具有較大的轉矩,且希望能夠具有較寬的調速范圍,因此,本文設計的機器人足部采用BM8206微型直流電動機進行驅動。
本文抓住了機器人教育這一熱門元素,結合國內外研究現狀,充分考慮使用環(huán)境、成本控制、控制方案等,設計出一款四足行走機器人的機械結構,利用SolidWorks軟件,將各機械機構進行靈活應用,并很好地結合,最終獲得一個可以輔助教學的模型,對于機械類相關課程的教學及機器人的研究都能提供很大的幫助。
設計出的機器人雖不算美觀,但是結構簡單,便于觀察機器人的內部結構和工作原理,能夠提高初學者尤其是低齡小學生對于學習機器人結構的興趣。
通過運用SolidWorks軟件對機器人的行走功能設計進行運動模擬和仿真,提供了兩種齒輪傳動方案,可實現四足機器人不同的行走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