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牧春 張元海
(廣東水電二局股份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410)
目前,大規(guī)模的光伏電站多分布在遠離負荷中心的青海、新疆、內蒙等地,電能遠距離輸送成本較大,且運營維護非常困難;而作為負荷中心的大城市,由于城市周邊用地緊張,除了房屋屋頂可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之外,很難建設大規(guī)模的光伏電站。探索將城市周邊水庫的大面積水面作為光伏電站的建設場地,一體化發(fā)展多種產業(yè),成為解決土地資源優(yōu)化配置的重要研究方向[1-2]。水庫通風好,水蒸氣能帶走光伏組件的部分熱量,提高發(fā)電效率,同時光伏組件又能給水庫遮陽,減少水面蒸發(fā),對水產養(yǎng)殖起到輔助作用,形成“漁光互補”效應[3]。
徐聞鯉魚潭水庫二期20MW光伏電站工程,利用水庫東北側消落區(qū)約205596m2進行“漁光互補”型光伏電站建設。鯉魚潭水庫位于廣東最南端的徐聞縣下橋鎮(zhèn),水庫主要為存蓄水庫,保證周圍及下游農業(yè)灌溉用水,兼養(yǎng)殖作用。水庫每年2月至6月為水位緩慢消落期,8~11月為漲水期,12月至次年2月為水位穩(wěn)定期,水庫正常蓄水位為54m高程(黃海高程),56m高程以下為消落區(qū)。二期建設規(guī)劃用地是在一期工程的基礎上往水庫東側主要進水口拓建,按常規(guī)單側消落區(qū)布置,現(xiàn)有消落區(qū)建設規(guī)劃用地面積遠小于實際平面布置需求量。根據水下測量資料,水道東側有約40020m2消落區(qū)可利用,滿足用地需求,但根據水庫歷年水位資料,電站建設期該部分基本在水下,且平均水深約1.5m。綜上,為搶光伏“6.30”電價,必須解決跨水道及低位光伏方陣施工等問題[4]。
根據2013-2015年水位變化(見圖1),5月中旬前入水口兩側大面積消落區(qū)基本位于水位以下。此外,消落區(qū)光伏場地經水的浸泡,水位消退后為富水軟基,需要晾曬一段時間后才具備施工條件。如果按照水庫水位消退及常規(guī)施工工藝,不但施工困難,且工期無法保證[5-6]。項目組創(chuàng)造性地將分級圍堰、分段導流應用于本項目,創(chuàng)造了水庫入水口河道兩側光伏方陣連片施工場地,同時創(chuàng)新了一種穩(wěn)定圍堰內水位的技術,既保證了光伏方陣的正常施工,節(jié)約了大量工期,為項目實現(xiàn)“6.30”并網發(fā)電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又保證了施工過程中的農業(yè)與生態(tài)用水。
圖1 2013-2015鯉魚潭水庫上半年水位變化曲線
根據光伏區(qū)平面布置,結合入水口兩側實際地形、水庫水位消退的特征、光伏場區(qū)施工特點及工程進度要求,制定施工技術方案。施工方案的主要原則包括:單側分級導流且不影響光伏場區(qū)施工;根據水位消退情況建立分級圍堰;水道兩側道路連通形成連片作業(yè)場地。根據以上3個原則進行圍堰和導流明渠布置(見圖2)。
圖2 分級圍堰與導流設置方案
為滿足水庫四周農業(yè)用水及水庫水生態(tài)平衡的用水需求,項目建設期須保證圍堰內一定的水位。在圍堰填筑過程中,通過在圍堰體內敷設管道,管道兩側或單側設置閘閥,通過開啟或關閉閘閥,實現(xiàn)自動穩(wěn)定圍堰內水位的目標,保障生態(tài)用水和灌溉取水,同時也避免了雨天陡漲的河水或庫區(qū)水對建設場區(qū)的影響。
河道左岸布置的方陣包括28#、32#和34#方陣,其中34#方陣所在位置平均高程為52.3m,28#和32#方陣平均高程51.3m,結合歷年水庫水位變化曲線可知水庫水位從每年的2月份開始逐步消退。故通過組織協(xié)調先完成34#方陣施工再完成河道左岸其他光伏方陣施工。
根據項目部水位監(jiān)測,選擇4月上旬水庫水位約52.45m時進行一級導流明渠施工,明渠沿34#方陣外側臺地。明渠上游接一級圍堰迎水面取水口,沿水道邊坡及53.0~51.5m高程平地段直接拉通至水庫岸邊,然后沿水庫岸邊布置直至接通消落區(qū)下游庫區(qū)水面;導流明渠開挖斷面根據上游來水情況設定,底寬2.5m,上下游段土方開挖邊坡坡比為1∶1,導流明渠施工完成后,施工一、二級圍堰同時敷設水位穩(wěn)定管。
待水庫水位降至51.5m高程,同時已完成34#方陣管樁基礎,沿一級導流明渠下游開挖二級明渠,中間段風化石邊坡比為1∶0.5,明渠左側回填至53m高程,二級明渠進口渠底高程與一級導流明渠下游渠底高程相同。
明渠開挖采用先中間段開挖,預留兩側原狀土作為圍擋,最后連通一、二級明渠及下游水庫的方法(見圖3)。
圖3 二級導流明渠施工縱斷面示意圖
針對光伏施工區(qū)面積大,施工時間長,不利于布置系統(tǒng)電源,圍堰內抽水采用直抽式柴油抽水機。根據水位穩(wěn)定技術方案,水位抽排至管樁布置地面下20cm處即可,保證水道內有存水。根據天氣及滲漏情況適時進行水位控制。
圍堰內水位降至滿足施工要求后,為保證圍堰內河道兩側農用水及河道內生態(tài)用水,三級圍堰均設置帶閘閥的排水管。其中一級圍堰及三級圍堰排水管兩側設置閘閥(見圖4),二級圍堰堰體內排水管下游側設置閘閥(見圖5)。
圖4 一、三級圍堰堰體斷面圖
圖5 二級圍堰堰體斷面圖
一級圍堰堰體中管道為補水管,位于上游側的閥門①為主控閥門,作為圍堰內補水的閥門,根據圍堰內需水狀況進行控制;內側閥門②為補水管的應急閥(備用閥),保持常開狀態(tài),在上游水位暴漲情況下無法操作閥門①時緊急關閉。三級圍堰堰體中補水管兩側閘閥在下游水位水庫降至生態(tài)水位時同時開啟,并保持常開,穩(wěn)定堰內水位。二級圍堰堰體內排水管作用為調節(jié)上游堰內水位,其閘閥設置在管道下游,方便操作。
直接采用二級圍堰和三級圍堰作為河道左岸光伏方陣施工臨時道路。其中二級圍堰通往34#方陣,三級圍堰連通28#和32#方陣。為滿足水中填筑圍堰的要求,圍堰填筑土料采用原狀土開挖料,適當配置整理出來的孤石料。道路路面寬4m,面層采用泥結石路面。
針對水退后軟基場地的施工,重型設備容易沉陷導致管樁運輸、管樁植壓施工困難的特點,采用預鋪條形鋼板作為光伏場地內運輸通行支撐的方式,鋼板可以重復循環(huán)利用,滿足引孔設備、管樁轉運設備的正常通行。
采用“漁光互補”光伏電站場地施工技術,徐聞鯉魚潭電站二期于2017年5月30日成功并網發(fā)電,比6.30提前一個月,創(chuàng)造了較好的經濟效益。整體技術總結如下:
(1)采用導流+分級圍堰的方法,很好利用了水庫水位消落的特性,節(jié)約成本的同時,滿足了施工要求。
(2)采用水位控制的方法,有利于形成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保持水體含氧量,達到水生態(tài)基本要求的同時,又能保障當地農用灌溉用水。
(3)排水設備采用柴油式抽水機,能有效利用農用設備,保障率高且不受供電影響。
(4)導流明渠在最外側布置,既保障了原有的農用灌溉取水點,減少了農用灌溉的管路,又能對后期電廠運營形成一道護廠河。
(5)圍堰頂部鋪設碎石形成跨水道交通道路的方法,有效利用了土石方填筑體,在保障堰體安全的同時,又節(jié)約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