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張賀兆 文/趙倡文
1951 年,我在沁陽縣政府民政科工作。10月下旬的一天,民政科科長張光甫同志交給我一項光榮的任務——尋找狼牙山五壯士之一宋學義同志。
他說:“賀兆,前些天李華馨縣長在中央華北縣長會議上,受領了一項特別任務:尋找狼牙山五壯士之一的宋學義。宋學義就是咱們沁陽人,你把手頭上的工作先放一放,抓緊時間在全縣軍隊轉業(yè)、復員軍人中查找一下宋學義同志!”
該怎樣來完成這一任務呢?我想,宋學義是狼牙山壯士,是個大英雄,如果真的是我們沁陽人,政府里的老人員應該都有所耳聞。于是,我分別找縣政府里的老人員了解情況,但無功而返。
怎么辦?我決定從全縣轉業(yè)干部和復員軍人檔案及花名冊中尋找??煞瓉碚胰?,也沒有發(fā)現(xiàn)一點線索。我又給全縣五個鄉(xiāng)的民政助理員打電話,請他們積極協(xié)助在農村查找。
同時我并沒有停止查閱相關資料,終于在一份殘廢軍人復員名單中看到了宋學義三個字。欣喜之余,我也充滿了疑惑,因為這份名單中只記錄了宋學義的姓名、年齡、籍貫、入退伍時間和殘廢等級等信息,根本沒有提到狼牙山戰(zhàn)斗!難道這個家住沁陽縣北孔村的宋學義與狼牙山五壯士之一的宋學義只是同名同姓?但不管怎樣總算有了一條重要的線索。于是,我趕快向張光甫科長做了匯報。
張光甫科長一聽我的匯報,立馬擱下筆,說:“太好了,咱們這就去給李縣長匯報!”
李縣長聽完我們的匯報,又仔細看了看北孔村宋學義的殘廢軍人登記表,高興地說:“此人很可能就是我們要找的宋學義!不過,一定要見到宋學義本人,才可完全確認下來!賀兆既然上手了此事,又找到了重要依據(jù),就一辦到底吧!”
11月3日,在李縣長再次交代后,我和陳由讓從縣政府出發(fā),步行向縣城西北十里外的北孔村走去。我倆邊走邊議,決定由復核殘廢軍人登記表入手,來確定這個宋學義,是不是我們要找的宋學義。
在北孔村熱心青年農民梁新民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宋學義家。抬眼看去,宋學義家是一座凹字形門樓房,墻皮斑駁,雨痕道道。
一個操外地口音的婦女迎了出來。梁新民介紹說,她就是宋學義的愛人李桂榮。聽李桂榮說宋學義去東地挖河了,梁新民又熱心地跑去叫宋學義回來。
走進屋內,墻壁上的白灰?guī)缀跞縿兠?,道道雨痕從房檐垂到墻腳。正當間擺著一張三條腿八仙桌,桌前兩條矮長凳??课鲏Ω且恍《延衩姿雰?。東間有兩張破舊木床,床上各有條開花的破棉被,可見他們的生活是相當?shù)霓讚?jù)艱難。
不一會兒,梁新民陪著一位30多歲、滿身泥巴的人走了進來。只見這人個頭不高敦敦實實,兩眼炯炯有神,上身穿著破棉襖,下身穿著單褲子,穿著露腳趾頭的鞋子,手拿一根竹管旱煙袋,腰扎一條草繩??粗矍斑@位男子,我怎么也無法將他和叱咤風云的狼牙山壯士聯(lián)系起來,可梁新民卻清清楚楚地介紹說:“這就是宋學義?!?/p>
我和陳由讓趕忙迎上去同他握手,并說我們是受縣政府和李縣長委派,特意來看望你的。
宋學義一邊連聲說“謝謝!謝謝”,一邊讓我們坐到凳子上,他自己則坐到門檻上。李桂榮分別給我們端上碗開水后,懷抱著孩子坐到床上,還有兩個孩子依偎在她的身旁。
看到宋學義家的困難后,我說道:“學義呀,你家困難這么大,快立冬了,一家人還沒穿上棉衣,怎么不向民政部門反映,弄點補助呢?”宋學義回答:“要說困難,我們村的困難戶還多著哩!我好歹每月還有點殘廢金,比群眾好多了。政府的關懷我感謝了,你們有什么事就直說吧!”
我見宋學義不肯講自家的困難,只好直奔主題說:“你家的困難確實存在,政府一定幫助解決。現(xiàn)在全縣正在搞殘廢軍人復核登記,需要談談你的簡歷……”
就這樣,宋學義從自己如何給地主扛長工、如何要飯講起,一直講到如何參加八路軍,如何又被整編到楊成武的部隊。我見宋學義一直沒有提到狼牙山戰(zhàn)斗,就有意識地引導著說道:“老宋,你能不能給我講一段你參加的最輝煌的戰(zhàn)斗故事,讓我們聽聽?”
宋學義一聽,說道:“沒什么好講的。”
“你不講,政府怎么知道你是如何負傷的?”在我們的一再堅持下,宋學義沉思片刻,深深吸了口煙說道:“好吧!既然你們是代表縣政府來的,我就講一講在狼牙山打掩護的故事吧!”
我和陳由讓一聽不由得異口同聲道:“好!好!”
我們聽宋學義講完戰(zhàn)斗經(jīng)過后,不由心潮澎湃,忍不住問道:“學義同志,在你跳崖的一剎那,想到些什么?”
“沒有多想啥,打仗打紅了眼,看到那殺人的鬼子,就想一口吃掉它!唉,只是沒有子彈了,寧死也不能投降!”
聽著這樸素的語言,真實的情感,我和陳由讓不由為之動容。于是,我們便道出此行的真正目的:縣政府專派我們前來查訪,終于找到你了,這真是沁陽人民的光榮!
“你這么大的功勞,返鄉(xiāng)五年,家里生活這么困難,為何不向組織上申請照顧?”
“我這困難不算什么。再說了,我哪有什么功勞?那都是全體反掃蕩英烈們的功勞呀!”宋學義不好意思地答道。
在隨后的工作中我們才知道,英雄宋學義返鄉(xiāng)五年來,不僅從不居功自傲向國家要救濟,而且還將自己有限的殘廢金拿出一部分,救濟村上的貧苦農民??姑涝_始后,他又帶頭拿出七斗糧食捐給國家。
返回縣城后,我們立即向李縣長進行了匯報。李縣長說:“你們登門尋訪英雄的工作,做得細致、扎實!現(xiàn)在我們完全可以確認:北孔村宋學義,就是上級組織要尋找的狼牙山五壯士之一宋學義同志。馬上組織籌備召開表彰大會”。
表彰大會于11月5日上午在北孔村隆重舉行,李華馨縣長專程騎馬參加大會并講了話。從此,宋學義的名字同狼牙山五壯士的英雄事跡迅速傳遍了沁陽城鄉(xiāng)。
我也自此開始,與宋學義結下了“清如水、明如鏡”的深厚友誼。1971年宋學義病重住院期間,我曾多次前往探視,帶去了縣委及全縣人民的關懷和慰問。宋學義終因醫(yī)治無效,于1971年6月26日與世長辭,享年53歲,長眠于沁陽烈士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