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桂濤 葛新成 孫 卿 密其鵬 張建達 楊洪國 劉?;?徐 海
(1 山東省臨沂市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臨沂 276000;2 山東省臨沂市農業(yè)綜合執(zhí)法支隊,臨沂 276001)
臨沂市屬于北方春夏薯區(qū),甘薯常年種植面積4.7 萬 hm2左右,占山東省的1/3,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均居山東省首位,是山東省甘薯主產區(qū)[1]。2020 年山東省甘薯種植面積為13.4萬 hm2,薯塊每667m2平均產量2836.3kg,總產量570 萬t (折糧114.1 萬t);臨沂市甘薯種植面積4.5 萬hm2,薯塊平均產量2683.0kg,總產量181.9 萬t(折糧36.4 萬t)[2]。近年來,甘薯市場行情持續(xù)走好,甘薯種植效益較高,甘薯產業(yè)已經成為增加農民經濟收入、實現鄉(xiāng)村振興的重要產業(yè)之一。
1.1 種植面積趨于穩(wěn)定2000 年以來,受資源環(huán)境、結構調整、市場價格等因素影響,全市甘薯種植面積呈現下降趨勢,2017 年最低降低到3.5 萬 hm2。近幾年甘薯種植比較效益顯著高于玉米、花生等作物,甘薯種植面積逐漸恢復,至2019 年種植面積恢復到4.3 萬hm2,2020 年種植面積恢復到4.5 萬 hm2,全市甘薯種植面積逐漸趨于穩(wěn)定[2]。
1.2 單產增加2000 年以來,全市甘薯單產呈增加趨勢,由2000 年每667m2平均產量2346.3kg,增加到2020 年的2683.0kg,增加了336.7kg,但仍低于全省平均單產水平[2]。
1.3 種植區(qū)域集中所轄各縣區(qū)均有甘薯種植分布,主產區(qū)主要集中在丘陵山區(qū)。種植面積較大的有臨沭、平邑、費縣、莒南、沂水、蘭陵、蒙陰等縣,種植面積分別為0.67 萬hm2、0.66 萬hm2、0.66 萬 hm2、0.66 萬 hm2、0.54 萬 hm2、0.51 萬 hm2、0.44 萬 hm2[3]。
1.4 鮮食甘薯種植面積增加甘薯種植品種轉為以鮮食甘薯為主,據調查,全市鮮食型甘薯占66%,比2021 年增加5 個百分點;淀粉型占34%,比2021年減少5 個百分點。鮮食型甘薯品種主要有煙薯25、濟薯26、蘇薯8 號,種植面積分別為0.93 萬hm2、0.84 萬 hm2、0.55 萬 hm2。淀粉型甘薯品種主要有徐薯18、濟薯25 等,種植面積分別為0.97 萬 hm2、0.29 萬hm2。
1.5 甘薯種植比較效益顯著據調查,種植投入主要為地租、薯苗、人工等。大面積種植戶以莒南縣某種植合作社為例,種植面積13.3hm2,平均每667m2投入地租、肥料、農藥、機械、人工、種苗等費用約1860 元,鮮薯產量3000kg,按10 月甘薯上市價格1 元/kg 計算,產值3000 元,效益1140 元。小面積種植戶以莒南縣某家庭農場為例,種植面積2hm2,平均每667m2投入地租、肥料、農藥、機械、人工、種苗等費用約1580 元,鮮薯產量3000kg,甘薯上市價格按1 元/kg 計算,產值3000 元,效益1420元。群眾散戶種植,不計地租和人工,效益在2000元/667m2左右。同時,距離城區(qū)近的家庭農場銷售方式靈活,可以在甘薯價格高時提前收獲上市,種植效益更為顯著。以蘭山區(qū)某農場為例,離市區(qū)約30km,地租1100 元,采用覆膜+微滴灌種植,每667m2投入2520 元,可在8 月中旬上市,8 月19 日測產時鮮薯產量2000kg,鮮薯市場價格4 元/kg,采用微商銷售,按訂單多少當天收獲銷售,除去運輸成本,效益可達5000 元,效益非常可觀。綜合看,甘薯種植效益的實現在于銷售環(huán)節(jié),價格是主要制約因素。
2.1 種薯種苗繁育不規(guī)范一是遠距離跨區(qū)域調種,導致南方病蟲害北移。二是部分育苗環(huán)節(jié)操作不規(guī)范,造成種薯種苗質量不過關,薯苗帶毒傳病導致病害蔓延,制約著甘薯產量和品質的提高[4]。
2.2 不適度的規(guī)?;N植制約產量提高部分種植戶缺乏規(guī)劃,盲目擴大種植面積,面積擴大了,成本降不下來,產量提不上去,缺乏配套的貯藏和銷售能力,抗風險能力差,空有規(guī)模,效益較低。
2.3 種植管理標準化程度不高大部分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較低,長期以來“重用輕養(yǎng)”,缺乏有機質補充,造成土壤有機質含量嚴重下降,土壤腐殖質的生理活性下降,土壤結構破壞,土壤進一步板結。部分種植戶氮肥施用過多,造成徒長,光長秧,不結果。部分種植戶除草劑品種選用、使用及劑量不合理,或隨意混用,雖然確保了除草效果,但是容易造成藥害,導致甘薯生長發(fā)育緩慢、停滯,造成減產或絕產[5]。
2.4 機械化作業(yè)程度低甘薯生產中的土地耕翻、起壟等已基本實現了機械化,但甘薯插秧仍以人工為主,收獲環(huán)節(jié)主要采用收獲犁結合人工撿拾,屬于半機械化。人工費用的增加,進一步提高了生產成本,降低了甘薯種植利潤,制約了甘薯產業(yè)發(fā)展。
2.5 薯田水利基礎設施薄弱臨沂市甘薯多分布在山區(qū)丘陵,缺少灌溉條件。遇到夏季干旱年份,移栽后的薯苗成活率低,且生長緩慢;一旦旱澇急轉,雨后生長迅速,往往裂皮嚴重,甘薯產量和商品率下降[6-7]。
2.6 連作障礙加重甘薯多年連續(xù)種植,甘薯黑斑病、軟腐病、莖線蟲病及根腐病等有加重趨勢。
2.7 貯藏能力不足缺乏貯藏技術和經驗,貯藏損失多,常出現爛窖現象,給貯藏戶造成巨大損失。同時,缺乏周年貯藏供應能力,不利于穩(wěn)定消費客戶群體。
2.8 產業(yè)鏈短,附加值低多以鮮薯直接外銷或貯藏后外銷為主,本地加工能力相對不足,產業(yè)鏈條較短。市場需求對甘薯價格波動影響大,種植戶應對困難,種植效益受到制約。
3.1 提升甘薯種植技術水平
3.1.1 選擇優(yōu)質特色品種因地制宜選用優(yōu)良品種,具備好看(商品性好,薯皮光滑、次生根少、形狀好)、好吃(食味好,熟食味佳,口感細膩、香甜、糯軟,粗纖維少)、好種(抗病性好、適應性強,產量高)等特點。并根據市場需求,及時更新品種,早、中、晚熟品種搭配,錯期移栽、錯峰上市,延長甘薯供應期,發(fā)掘耐貯藏品種(不易破皮、干物率高、抗病性好),確保周年有效供應。鮮食型品種可選擇煙薯25、普薯32、濟薯26 等,淀粉型品種可選用濟薯25、商薯19 等。引進新品種應先進行小面積試驗,摸透品種特性和配套種植技術之后再擴大面積。
3.1.2 繁育健康壯苗培育健康種苗是甘薯高產穩(wěn)產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健康種苗要具備4 個特點,即不顯病毒病癥、不帶線蟲、不帶黑斑、不帶根腐,可以大幅度降低甘薯病毒病和其他病害的發(fā)病率,顯著改善塊根的外觀品質和營養(yǎng)品質。壯苗的特征是葉片肥厚,葉色較濃,頂3 葉大而齊平,節(jié)間短粗,剪口多白漿,芽苗不老化也不太嫩,苗齡30d 左右,無氣生根,無病害。壯苗抗逆性強,能保證苗全、苗旺、封壟早,結薯早、膨大快,對甘薯增產具有明顯效果。通過精選種薯、提高排種質量、科學做好苗期管理、培育健康壯苗,為甘薯高產打下堅實基礎[8]。
3.1.3 配套綠色高質高效種植技術落實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適期化控、甘薯一改兩增、綠色防控、輪作換茬等技術措施,通過良種良法配套、科學管理,提高甘薯產量,改善甘薯品質。推行農機農藝配套,以降低生產成本。收獲后安全儲藏,降低貯藏損耗、實現增效。
3.2 做好甘薯產業(yè)化發(fā)展
3.2.1 加強社會化服務通過舉辦甘薯綠色高質高效技術培訓,提高甘薯種植水平;建立種植經營、農機化合作社等,開展種苗、管理和銷售服務,提供市場信息咨詢,提高甘薯標準化生產水平。
3.2.2 實行訂單生產形成甘薯經營聯合社或行業(yè)協會,形成健康的定價機制。對接企業(yè)和甘薯新型經營主體,實行訂單生產,以穩(wěn)定甘薯面積和種植收益。
3.2.3 做好衍生產品開發(fā)立足甘薯種植規(guī)模,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培育甘薯產業(yè)龍頭企業(yè),開發(fā)甘薯莖葉和薯塊衍生產品,延長產業(yè)鏈[4],增加效益。
3.2.4 品牌化營銷選擇市場認可熱銷的品種,采用標準化生產,講好企業(yè)文化或者沂蒙紅色文化故事,以“生態(tài)沂蒙山、優(yōu)質農產品”背書,注冊一個好聽、易記商標,培育一個甘薯品牌。在確保周年供應的基礎上,借助淘寶、快手、抖音等平臺進行網絡直播,開展烤薯品鑒活動,線上線下兩個途徑,做好甘薯品牌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