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面戰(zhàn)旗紅》創(chuàng)作組
榮譽戰(zhàn)旗名稱:董存瑞班
授旗時間:1948年6月8日
授旗時戰(zhàn)斗序列:東北野戰(zhàn)軍第11縱隊32師96團2營6連2排6班
授旗領導機關:東北野戰(zhàn)軍第11縱隊司令部、政治部
授旗前后主要戰(zhàn)斗序列沿革:1945年3月,隸屬河北懷來縣抗日自衛(wèi)隊;同年7月,隸屬八路軍晉察冀軍區(qū)平北第12軍分區(qū)龍(關)延(慶)懷(來)縣大隊;1945年9月,編入冀察軍區(qū)12軍分區(qū),為新6團2營6連2排6班;1945年10月,為晉察冀軍區(qū)冀察縱隊8旅24團2營6連2排6班;1946年3月,為晉察冀軍區(qū)獨立5旅15團2營6連2排6班;1947年4月,改為東北民主聯軍冀察熱遼軍區(qū)獨立5旅15團2營6連2排6班;1947年10月,為東北民主聯軍冀察熱遼軍區(qū)獨立2師6團2營6連2排6班;1948年1月,為東北人民解放軍冀察熱遼軍區(qū)獨立2師6團2營6連2排6班;1948年3月,為東北野戰(zhàn)軍第11縱隊32師96團2營6連2排6班;1948年11月,為第四野戰(zhàn)軍48軍143師429團2營6連2排6班;1949年4月,為第四野戰(zhàn)軍兼華中軍區(qū)15兵團48軍143師429團2營6連2排6班;1949年9月,為第四野戰(zhàn)軍兼華中軍區(qū)48軍兼贛西南軍區(qū)143師429團2營6連2排6班;1950年1月,為第四野戰(zhàn)軍兼中南軍區(qū)江西軍區(qū)48軍143師429團2營6連2排6班;1950年11月,改裝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第2訓練基地203團2營6連2排6班;1951年3月,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炮兵21師203團2營6連2排6班;1951年4月,為中國人民志愿軍火箭炮兵21師203團2營6連2排6班;1955年2月8日,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炮10師203團2營6連2排6班;1958年7月,為沈陽軍區(qū)炮10師203團2營6連2排6班;1983年1月,為陸軍68軍炮10師203團2營6連2排6班;1985年9月,為沈陽軍區(qū)司令部炮10師203團2營6連2排6班;1992年10月,為沈陽軍區(qū)16集團軍炮10師203團2營6連2排6班;2003年11月,為陸軍16集團軍炮兵旅5營2連2排6班;現為北部戰(zhàn)區(qū)陸軍78集團軍某炮兵旅火箭炮營2連2排6班。
戰(zhàn)旗精神:完成黨交給的艱巨任務最光榮
1949年10月1日,天安門廣場人山人海,一個高亢的聲音直沖云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這一莊嚴宣告,震驚了世界,創(chuàng)造了歷史。光陰荏苒,人間滄桑,一晃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原來那個一窮二白、民不聊生的舊中國,已如同一卷褪了色的老膠片,塵封在歷史的檔案里,而換來的則是一個驚艷世界、自強不息、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大中華。
在民族崛起、大國聲威重振的今天,怎能忘記那千千萬萬吶喊著“為了新中國,沖啊”然后倒在勝利前夕、化作共和國基石的先烈們;而最先發(fā)出這聲吶喊的,是一位年僅19歲的解放軍爆破手,他的名字叫董存瑞。
在中國,英雄并未走遠,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故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可以說,董存瑞的名字已融入國人血脈,成為勇敢者的符號、愛國者的圖騰、民族精神的不朽豐碑。而以董存瑞英名命名的“董存瑞班”的事跡,同樣激勵人心,并隨著歲月的流淌,歷久彌新,不斷傳揚。
1948年,“打倒蔣介石,建立新中國”的口號在全軍迅速傳開,成為久被壓迫的全國人民的共同心聲。5月下旬,東北人民解放軍第11縱隊奉命解放承德,向隆化挺進。
隆化因永隆山得名,當時是熱河省省會承德的門戶,是必須拔除的硬釘子。
5月24日上午,對隆化發(fā)起總攻的前一天,在土窯子溝村的一塊空場上,董存瑞所在的11縱隊32師96團2營6連發(fā)揚軍事民主,召開了戰(zhàn)前“掛帥點將誓師動員大會”,選拔執(zhí)行爆破任務的攻堅突擊隊。
從師機關下到6連蹲點的宣傳干事程摶九,領著文書和幾個戰(zhàn)士布置會場,在周圍刷標語,在中心設條案。
條案上擺著4個炸藥包,每個炸藥包下壓著一面旗子,上面分別寫著“爆破元帥”“突擊大將”“火力大將”“支援大將”等醒目的大字。雖然一切都因陋就簡,但戰(zhàn)士們群情高昂,火藥味十足。想當“將”“帥”的,都可上臺爭取。
團副政委李振軍也前來坐鎮(zhèn),指導員郭成華、代理連長白福貴剛動員完,六七個班長就同時舉手,要求掛帥。
外號“小黑子”的6班班長董存瑞更是直接蹦了起來。這個平時心直口快、愛說愛笑的小伙子,此刻情緒激動、語速極快,大聲地喊:“我是黨員……我是老兵……我是朝陽練兵模范、全營爆破元帥……我打仗打得多……我不怕艱苦、不怕危險。”
董存瑞當時還沒換下棉衣,不知是熱還是急,臉上冒出汗珠,幾乎是一口氣擺了一大堆掛帥理由,然后一屁股坐下,胸膛劇烈地起伏著。
沒人鼓掌,甚至沒人聽清他在喊什么,每個班長和黨員骨干都在力爭當選。只見十幾只手一個比一個舉得高,戰(zhàn)斗組長王海山和2班班長大個子嗓門尤其大,拉出一副勢在必得的架勢。
俗話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這群解放軍戰(zhàn)士想的只是爭取為新中國沖鋒陷陣、最可能第一個戰(zhàn)死的資格。
指導員郭成華還想讓大家再爭爭,代理連長白福貴擋住說:“拉倒吧,表決。”最終,經過全連民主投票,董存瑞當選為“爆破元帥”。
董存瑞激動地登上主席臺,接過“帥旗”點將。他點自己最信任的戰(zhàn)友、3排7班班長郅順義為“突擊大將”,2排機槍班班長楊繼祥為“火力大將”,1排1班班長王子元為“支援大將”,還推薦戰(zhàn)斗經驗豐富的1排排長郭云芳為攻堅突擊隊隊長,干脆利索地完成了“四組一隊”的戰(zhàn)斗編組。
董存瑞擲地有聲地表態(tài):“這回連里把最光榮的任務交給了6班,天塌下來也要堅決完成。在這次戰(zhàn)斗中,我負傷不下火線,犧牲了當個掩體,死也要把隆化拿下來!”
6連的攻擊方向是隆化中學東北角,任務是拔除攻擊線上所有的敵方工事。
隆化駐有國民黨軍13軍89師一個團的兵力,依托苔山、龍頭山有利地形,構筑了由40多個母堡、子堡組成的永久性工事群。各碉堡之間形成了交叉火網,并布滿了鐵絲網、陷阱、梅花樁、外壕等附屬防御設施。城西的苔山、城內的隆化中學,是防御重點。
畢業(yè)于黃埔軍校的國民黨軍13軍軍長石覺拍著胸脯吹噓:“隆化城固若金湯,共軍若能打下隆化,我就把承德白送給他們。”
當時,解放軍最缺乏的就是重火力,因此對敵堅固工事只能用最簡單的辦法——幾公斤乃至十幾公斤的炸藥包去爆破。但要把炸藥包送到近前,全靠爆破手奮不顧身沖,危險性不言而喻。
5月25日凌晨,31師兩個尖刀連趁著夜色,悄悄攀上苔山北坡的峭壁,潛伏下來。拂曉時分,3發(fā)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解放隆化的戰(zhàn)斗正式打響。
擔任“爆破元帥”的董存瑞不辱使命,率爆破組連續(xù)爆破了敵人4個炮樓、5個碉堡,完成了掃清隆化中學外圍工事的艱巨任務。
當炸毀了最后一個敵堡后,營長常勝命令吹起沖鋒號,營預備隊5連投入戰(zhàn)斗,向隆化中學發(fā)起猛攻。
隆化中學圍墻外是一片近200米的開闊地。沖鋒中,敵人輕重機槍突然從右側橫掃過來,把5連壓制在了開闊地上,抬不起頭來。
6連代理連長白福貴大吃一驚,從壕溝里探頭向槍聲密集方向張望,然后大聲喊道:“橋上還有一個大碉堡,必須炸掉它!”
聽到呼喊,程摶九也在壕溝西側找了個缺口,看到狡猾的敵人在隆化中學東北角小沙河一座橋上,修了一個寬約3米、長約4米的暗堡,三面都有機槍口。正是這個偽裝了的暗堡中噴出的三條火舌,對下面毫無遮攔的干河床形成了火力壓制,阻住了5連沖鋒。
為炸掉這個“攔路虎”,白福貴接連派出2班、4班前去爆破,但均未成功。剛剛火線入黨的爆破手李振德沖出去沒多遠,也被敵人擊中,犧牲在陣前。
此時,離發(fā)起總攻僅剩15分鐘。白福貴的火暴脾氣頓時上來了,急了眼地喊:“誰還上!”
一個略帶稚氣的聲音突然接話道:“我去,我去爆破!”
白福貴回頭一看,是6班班長董存瑞和7班班長郅順義,兩人不知何時跳進了壕溝,滿臉都是黑灰。
白福貴有些猶豫,爆破組一路爆破過來,代價慘重,已經犧牲了3個爆破手,不能讓骨干都給“報銷”了。他焦躁地自言自語道:“我還要班長呢?!?/p>
董存瑞態(tài)度十分堅決:“炸不了敵人的碉堡,我就不回來見你!”
“那就更不能放你去了!”白福貴放聲大吼。
董存瑞也急了:“我是共產黨員,是同志們選的‘爆破元帥’,還沒有完成任務呢?!眱扇烁苌狭耍歼煅势饋?。
指導員郭成華戳戳白福貴:“就讓他倆上去吧!”他清楚,此時6連沒有比董存瑞和郅順義更合適的爆破手了。
董存瑞從上衣兜里掏出一個小包,鄭重地遞給郭成華:“指導員,如果我犧牲了,獎章交給黨組織,錢就是我交的最后一次黨費!”
指導員接過來,緊握董存瑞雙手動容地說:“我們等著你勝利回來!”
白福貴也冷靜了,盯著董存瑞命令道:“去,快去!”并立即叫來3個機槍手:“給我打,機槍掩護!”
董存瑞挾起炸藥包回頭叮囑郅順義:“老郅,跟我上,如果我完不成任務,你一定要炸掉它!”
從壕溝到橋上碉堡,是近百米的空地,敵人火力集中,幾乎無法接近。為出敵不意,他們沒按先前爆破手的路線行進,而是從西側翻過壕溝,向敵堡行進。
董存瑞和郅順義配合非常默契,不需要口頭交流,只要董存瑞一揮手,郅順義就能明白意思。倆人左躲右閃,忽而一躍而起,忽而匍匐前進。
突然,一顆炮彈在身邊爆炸,郅順義“哎呀”一聲。
“老郅”,董存瑞回過身低聲叫道,見沒了一點動靜,于是不顧自己腿也受了槍傷,急忙撤回身子。
“沒事,快上,我就擦破一點皮,不要緊。”郅順義蘇醒過來,急切地說。
二人趴在土堆前,注視著剩下的那片開闊地。過去了就是干河套,那里是敵人火力的死角。董存瑞一個躍身,朝開闊地沖去。郅順義抓起擰開蓋的手榴彈,一枚枚地奮力向前甩去,將鹿砦、鐵絲網炸了個稀巴爛。
在密集的槍聲和手榴彈爆炸聲中,郭成華、程摶九探出身子觀察,心都懸到了嗓子眼兒。只見兩個班長憑借豐富的戰(zhàn)斗經驗,起起伏伏,很快突進到了爆破位置。郅順義站在四五十米外的干河床上向橋堡方向投彈,橋面下炸起一片煙塵。煙塵稍散,隱約看到董存瑞已沖到橋下北端,正試圖放置一包炸藥。
橋離地面有一人多高,兩旁是磚石砌的,沒溝、沒棱,也沒有三角支架,找不到安放炸藥包的地方。而把炸藥包放在河床上,又肯定炸不著碉堡。
忽然,響起了嘹亮的沖鋒號聲,總攻時間到了,驚天動地的喊殺聲由遠而近。橋上碉堡中敵人的子彈卻像急雨一樣,“嘩嘩”地響個不停。
只見董存瑞抬頭看了看橋頂,又扭頭向后望了一眼,略略愣了一下,突然一瘸一拐從橋中央向南走了幾步,將炸藥包用左手托起,頂在了碉堡上。
郅順義立刻明白了這是怎么回事,淚流滿面,端起槍邊對敵人猛烈射擊邊向前沖。董存瑞瞪著眼對他大喊:“快臥倒,別過來!”
正在焦急觀陣的白福貴也意識到了董存瑞的決絕,撕心裂肺地狂喊:“董存瑞……”傳回的卻是董存瑞“連長,沖?。 钡乃缓?。
槍炮聲中,大地微震,烈火升騰,董存瑞巍然挺立,紋絲不動,整個人和炸藥包連成了一體,像一尊雕塑。時間仿佛凝固了,風聲中人們聽到了“為了新中國,沖啊”的吶喊,接著是地動山搖的一聲巨響,頑石沖空,泥雨落下。剛才還爆響的機槍、兇殘的暗堡,所有這一切,都瞬間化為烏有。
白福貴腦子一片空白,心如刀絞,立即帶著身邊人沖過干涸的河床,躍上壕溝。正當他扭頭招呼連隊跟上時,一顆子彈擊中了他的頭部,白福貴猛然摔倒,與董存瑞犧牲只間隔了幾分鐘。
容不得半點猶豫,指導員郭成華率領6連高呼著“為了新中國,沖?。 钡目谔?,越過前沿,踏平障礙,涌進了圍墻,很快就拿下隆化中學。
半個多小時后,96團部隊與94團會師。敵人或當場斃命,或舉手投降。血染的戰(zhàn)旗,升起在隆化城上空。
隆化的迅速解放,使承德守敵成了驚弓之鳥,連夜?jié)⑻印1苁钌角f、外八廟等文化古跡幸免于戰(zhàn)火,古都北京的北大門就此洞開一面。
戰(zhàn)斗結束,宣傳干事程摶九立即來到橋堡廢墟前,正遇見一臉悲痛的2營教導員宋兆田。宋兆田從望遠鏡里看到了這氣壯山河的一幕,也前來勘驗,并從程摶九這里,知道了舍身炸碉堡的是6連6班班長董存瑞。
兩人在橋堡廢墟的碎磚亂石中仔細搜尋,結果烈士什么都沒有留下。那個昨日還在談笑風生的小伙子,似乎化作了一縷清風,拂過摯愛的土地,沒留下一絲痕跡。以至于后來隆化縣在董存瑞犧牲地修建紀念陵園時,墓中只能放置一塊木牌,上書“以此木代替烈士遺骨”。
冀察熱遼軍區(qū)司令員程子華親自來隆化看望前線官兵,見幾個戰(zhàn)士圍著一堆碎石失聲痛哭,遂得知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情況,不由也為英雄熱淚盈眶,彎腰致敬,并派秘書齊肅專程來詳細調查。
不久,《群眾日報》撰文宣傳了董存瑞的英雄事跡。1948年6月8日,11縱隊黨委追認董存瑞為模范共產黨員??v隊司令員賀晉年、政委陳仁麒發(fā)布命令,追授董存瑞“戰(zhàn)斗英雄”稱號,將他生前所在的6班命名為“董存瑞班”。
1950年9月,中央軍委召開第一屆全國戰(zhàn)斗英雄代表會議,會上追認董存瑞為“全國戰(zhàn)斗英雄”。
1957年5月,朱德同志為董存瑞烈士犧牲9周年題詞:“舍身為國,永垂不朽。”
董存瑞是個什么樣的人?他有什么樣的成長歷程?他鋼鐵般的意志是怎樣煉成的?他的英雄壯舉是一時沖動還是信仰所至?若解開這些疑問,就要走近董存瑞短短19年的人生……
董存瑞,原名董春睿,1929年生,自小在河北省懷來縣南山堡一個貧苦農家長大。懂事后的小存瑞身體敦敦實實,成了南山堡的“孩子王”。
他痛恨日本兵,痛恨漢奸地主,最恨日偽軍三天兩頭到村里要錢要糧抓壯丁,讓老百姓苦不堪言,在幼小的心靈里埋下了仇恨的種子,立誓要給壞人點顏色看看。
中共區(qū)委書記兼武委會主任王平常來南山堡開展抗日宣傳,就住在董存瑞家,給小存瑞講戰(zhàn)斗故事。日子久了,兩人成了忘年交。
一天下午,日本兵突然到南山堡“掃蕩”,王平組織民兵掩護群眾轉移,自己卻被困住了。13歲的小存瑞機智地把王平拉到自己家里,把他藏進墻角一堆破席卷里。
不一會兒,四五個日本兵端著刺刀闖了進來,一個軍官比畫著問:“八路的在哪里?”
小存瑞假裝沒懂,也用手比畫著回答:“手槍?沒有哇!”鬼子氣沖沖地說:“八路八路的!”小存瑞堅定地回答:“沒有,沒有!”
鬼子拿出糖果哄騙他,他還是搖搖頭。見軟的不行,鬼子又拔出東洋刀威嚇,董存瑞仍堅持說:“沒有!”“不知道!”
鬼子把屋里搜了個遍,最后盯住了那堆草席。董存瑞趕忙過去抓起一卷,丟到鬼子面前說:“這是囤糧食的破席卷,還能藏人?”
鬼子見草席堆又臭又亂,料定沒有八路,心有不甘地撤走了。小存瑞用他的機智勇敢保護了王平書記,被譽為“抗日小英雄”“南山堡的王二小”。
不幸的是,王平書記后來被叛徒出賣,寡不敵眾,拉響了最后一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于盡。年少的董存瑞深為王書記“寧死不屈、英勇犧牲”的凜然氣概所震撼,投身革命的決心更加堅定。
14歲時,董存瑞被選為兒童團團長。他總是搶著站崗放哨,為八路軍送雞毛信、火柴信。
董存瑞送信自有一套“策略”,先用破布把信包好,塞進牛剛拉的稀糞里,然后再把牛糞小心地放到籃子里,上面用干糞蓋住。敵人以為是撿糞的,擺擺手就放走了他,每次送信任務都這樣順利完成。
15歲時,董存瑞參加了民兵基干隊,一次次割電線、翻鐵軌、送情報,成為年齡最小的骨干力量。
抗日的烽火、摯友的犧牲,為董存瑞這塊“好鋼”不斷淬火,為其后來的英雄壯舉奠定了牢固基礎。
1945年8月初的一個深夜,董存瑞瞞著父母,悄悄離開家,實現了參軍的夢想。
練兵過程中,董存瑞遇到一個難題。他是左撇子,從小用慣了左手,現在練刺殺,兩只手握槍的位置一調換,總感到有勁使不上。為克服這一難題,董存瑞找到全連軍事技術最好的戰(zhàn)士當老師,虛心求教,認真鉆研,刻苦訓練,很快就把射擊、投彈和刺殺經驗學到了手,射擊、投彈成績明顯提高,練就了一雙獵手的眼睛、鋼鐵的雙臂,成為團里有名的“爆破能手”。
入伍不到3年時間,董存瑞先后參加戰(zhàn)斗110余次,與戰(zhàn)友一起殲敵800余人、俘敵400余人、炸毀碉堡16座,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獲得了3枚“勇敢獎章”、1枚“毛澤東獎章”。短時間就立下這么多戰(zhàn)功,這在同齡戰(zhàn)士中極為罕見。
因戰(zhàn)場表現英勇,1947年春,離18歲入黨年齡還差幾個月的董存瑞,經指導員郭成華介紹,被黨組織批準入黨。
宣誓時,這個愛說俏皮話的嘎小子由于沒讀過書,誓詞念得很吃力,尤其是“為黨的事業(yè)奮斗終身”總是念不好,于是按照自己的理解脫口而出:“我這輩子就交給黨了”,表達了一個戰(zhàn)士對黨最樸素的忠誠。
1948年春,新式整軍運動開始,董存瑞的6班被師里表彰為“董存瑞練兵模范班”。實戰(zhàn)演習中,董存瑞把身旁一顆冒白煙的手榴彈甩出去,避免了一次傷亡事故,獲得師級“模范爆破手”的光榮稱號……
縱隊政委陳仁麒感慨萬千地說:“董存瑞同志成為英雄不是偶然的,我為我的部隊有這樣的英雄而自豪。他舍身炸碉堡絕不是一時的沖動,從他人生的軌跡可以看出,這是黨培養(yǎng)和教育的結果?!?/p>
歷史洪流滾滾向前,英雄血脈薪火相傳。一個董存瑞倒下了,千萬個董存瑞站起來。盡管那粉身碎骨的爆炸聲已經遠去,但“董存瑞精神”卻在部隊生根開花,結出碩果。
從首任班長王世凱算起,“董存瑞班”至今已經更迭了50多任班長。班長換了一批又一批,戰(zhàn)士走了一茬又一茬,但“董存瑞班”一直秉持“完成黨交給的艱巨任務最光榮”的信念。一代代“董存瑞班”賡續(xù)英雄精神、再立新功的故事,在部隊廣為流傳。
褚久瑞是“董存瑞班”第3任班長。他雖然沒見過董存瑞,但從1949年2月入伍被分到“董存瑞班”那天起,就一直把董存瑞的名字牢記心上,決心做個像董存瑞一樣的人。不久,他隨部隊南下到湖南和廣西參加剿匪戰(zhàn)斗。
一次,“董存瑞班”作為部隊先頭與敵人交上了火,敵人幾挺重機槍封鎖了部隊前進的道路。
面對這一緊急情況,褚久瑞毅然像老班長董存瑞一樣,抱起炸藥包,在班里戰(zhàn)友掩護下,成功把敵人碉堡炸毀,為部隊順利通過封鎖區(qū)立了頭功。
1951年,“董存瑞班”所在部隊改編為炮兵部隊,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褚久瑞在朝鮮戰(zhàn)場上被提升為“董存瑞班”班長。
當時“董存瑞班”已改為觀測班,主要通過望遠鏡和地圖觀察、測量戰(zhàn)場數據,引導炮兵作戰(zhàn)。一次戰(zhàn)斗中,由于“董存瑞班”觀測準確,全連4門火炮成功將美軍一個化學營一舉摧毀。
1954年,褚久瑞復員回國,在家鄉(xiāng)務農當村干部。他始終堅守董存瑞舍身奉獻的情操,實心實意為群眾辦事,多次被評為先進。他還經常向群眾宣講董存瑞英雄事跡,卻只字不提自己當過“董存瑞班”班長,榮立大功1次、小功9次、三等功3次的事,直到有關部門調查發(fā)現,這位隱功埋名的“無名英雄”才被大家所知曉。
第20任“董存瑞班”班長張明祥,1964年3月入伍。在20世紀60年代,響應全軍“讀毛主席的書,聽毛主席的話,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的號召,總結出學習毛主席著作“帶著問題學、組織全班學、相互比著學”的“三學”經驗,被軍地媒體多次報道。
張明祥先后3次代表“董存瑞班”介紹學習毛主席著作的經驗,被原沈陽軍區(qū)評為“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榮立二等功1次。張明祥后來被部隊黨委任命為董存瑞生前所在連1排排長、第14任指導員等職。
1969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二十周年慶典上,張明祥代表“董存瑞班”參加國慶典禮,受到了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2017年6月,“90后”王鵬走上了第54任“董存瑞班”班長的崗位。上任之初,恰逢吉林永吉遭遇特大洪水災害,剛剛完成二次移防的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隊官兵聞令而動,放下背包、扛起沙包,火速奔赴前線抗洪搶險。
在與時間賽跑中,王鵬手上和腳底的血泡磨破了,經過簡單消毒處理,他顧不得休息,在受災最嚴重的300米街道中連續(xù)清淤12小時,第一個扛起工具跳進1米深的泥坑,直到體力不支。
有戰(zhàn)友勸他別累壞了身體,他言語鏗鏘地回答:“作為董存瑞傳人,這點小傷不算什么!”在他的帶領下,經過5天連續(xù)奮戰(zhàn),全班圓滿完成了任務。
2018年初,連隊換裝某型火箭炮。換羽新生的背后,是作戰(zhàn)方式的革新。站在時代發(fā)展的十字路口,“董存瑞班”深知肩上責任重大。面對新裝備訓練零基礎的現實情況,王鵬在全連軍人大會上表決心:“決不能辜負‘董存瑞班’的稱號,當年換裝‘喀秋莎’,連隊的前輩只用了50天就開赴朝鮮,我們當代董存瑞傳人,在黨交給的新任務面前,必須盡快形成戰(zhàn)斗力!”
王鵬帶領“董存瑞班”主動擔負連隊指控操作、數據傳輸、裝填對接、調炮瞄準等課目的示范任務,全班戰(zhàn)士白天“泡”在裝備上練操作,晚上回到宿舍里學理論,挨個流程學、逐個問題過。他們還成立攻關小組,通過查閱資料、聯系裝備廠家等方式,加班加點刻苦鉆研。
經過一個月的努力,“董存瑞班”總結出了一套新裝備操作方法,為新裝備的戰(zhàn)斗力生成打下了基礎。新裝備列裝不到3個月,“董存瑞班”所在連隊開赴西北大漠執(zhí)行實彈射擊任務,打出北部戰(zhàn)區(qū)陸軍該型火箭炮的首發(fā)實彈,并取得了首發(fā)命中的優(yōu)異成績。
駐訓返營不久后,旅里抽組人員參加陸軍比武?!岸嫒鸢唷卑榜R未歇再出征,歷經36個小時晝夜連貫比武,取得了集團軍兵種部隊第一名、北部戰(zhàn)區(qū)陸軍兵種部隊第二名的優(yōu)異成績,并在陸軍“作風過硬參賽班”評比中名列前茅。
王鵬先后被評為優(yōu)秀士兵、優(yōu)秀士官、旅訓練尖子、抗洪搶險先進個人、北部戰(zhàn)區(qū)陸軍“強軍先鋒人物”,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
“董存瑞班”第55任班長何德洋,從小受《董存瑞》等軍事題材電影熏陶,長大如愿走進軍營,被分到“董存瑞班”。他像老班長一樣勤學苦練,很快成為連隊訓練尖子。
在一場跨區(qū)實兵對抗演習中,他憑借過人的毅力和體力,冒著近40攝氏度高溫,武裝奔襲5公里,繞到敵后活捉了4名“藍軍”,出色完成了作戰(zhàn)任務。
何德洋說,身上的拼勁來自老班長董存瑞“天塌下來也要完成任務”的使命擔當。2019年7月,受領備戰(zhàn)國慶閱兵任務后,他下足苦功,為消除兩腿夾縫,晚上用背包繩捆住雙腿睡覺,半夜麻醒后,松開繩子揉揉腿后再捆上。經過78天刻苦訓練,他憑借優(yōu)異成績,從百名候選隊員選拔考核中脫穎而出。
在追夢強軍的道路上,何德洋自覺把“個人夢”融入“強軍夢”,用“強軍夢”點燃“英雄夢”,維護老班長英名,創(chuàng)造后來人殊榮,擔當起新時代“董存瑞班”的擎旗手,并高擎“董存瑞班”戰(zhàn)旗通過天安門廣場,光榮接受了習近平主席和全國人民的檢閱。
2020年,何德洋帶領的“董存瑞班”被集團軍評為“基層建設標兵班”。2021年初,他被集團軍評為第二屆“踐行強軍目標先鋒人物”,兩次榮立三等功。
回望“董存瑞班”的成長延展過程,與老班長董存瑞一樣,他們離不開黨的培養(yǎng)、部隊的教育和嚴格的淬煉。
對英雄最好的紀念,就是英雄輩出,而英雄輩出的前提,是英雄精神的滋養(yǎng)與傳承。走進“董存瑞班”所在連,雷打不動的晚點名儀式讓人記憶深刻:第一個呼點的名字永遠是“董存瑞”,全連官兵齊聲答“到!”。接著,董存瑞班班長會以莊嚴而激動的聲音高喊:“董存瑞是我們的老班長,在解放隆化的戰(zhàn)斗中壯烈犧牲了,讓我們踏著英雄的足跡前進……”
每逢受領大項任務前,他們還要隆重聚集在董存瑞雕像前宣誓,激發(fā)全體指戰(zhàn)員的戰(zhàn)斗意志和必勝信心。
英雄是寫在旗幟上的歷史,而傳承英雄精神是印在旗幟上的自信。70余年來,董存瑞這面旗幟一直扛在“董存瑞班”的肩上,佇立在戰(zhàn)士們的心中,在賡續(xù)紅色基因的過程中,書寫著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奮進歷史。
中華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輩出的民族。戰(zhàn)爭年代需要英雄的涌現,和平時期需要英雄的情懷。
1988年,為紀念董存瑞犧牲40周年,中央軍委原副主席聶榮臻題詞:“舍己為國,人之楷模?!眹啦吭块L張愛萍題詞:“為國勇捐軀,萬代頌英雄。”
1996年,經中央軍委批準,總政治部隆重推出人民解放軍戰(zhàn)爭年代和和平時期的6位經典英烈。他們是:張思德、董存瑞、黃繼光、邱少云、雷鋒和蘇寧。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傳部和解放軍總政治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的“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中,董存瑞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
2018年9月,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統一印制張思德、董存瑞、黃繼光、邱少云、雷鋒、蘇寧、李向群、楊業(yè)功、林俊德、張超10位英模畫像,并下發(fā)至全軍連級以上單位。
多少年來,以“不怕犧牲、勇于獻身”為核心的“董存瑞精神”,已深深烙在了每個戰(zhàn)士的心里,成為永不熄滅的精神火炬,具有永不衰減的魅力價值。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在董存瑞犧牲半個多世紀后,英雄的壯舉卻一度受到質疑,英雄的形象也不時遭到詆毀,社會上出現了一些歪曲、誹謗董存瑞的庸俗傳聞,某知名報刊甚至刊發(fā)了一篇題為《董存瑞:“真實”創(chuàng)造的經典》的文章,矛頭直戳民心。
對于這股逆流,“董存瑞班”和董存瑞所在部隊表示了強烈的憤慨。在他們看來,這完全是罔顧事實、居心叵測、顛倒黑白、玷污英雄的錯誤言論和無恥行為。
耄耋之年的老首長程子華也憤怒了,厲聲痛斥誹謗者抹黑英雄的行徑,大吼:“我作證!”
一些仍然健在、親眼看見董存瑞舍生取義的戰(zhàn)友,紛紛發(fā)聲堅決反擊,為英雄維權,向壞人追責,直至與誹謗者對簿公堂。
最終這場侵權案以董存瑞家人勝訴、誹謗者公開道歉結束,英雄得以正名。
2018年4月27日,國家頒布了英雄烈士保護法,設置了法律“紅線”,以保護英烈、正本清源,絕不允許這種抹黑英雄、篡改歷史的禍水再興風作浪。
有良知的中國人都清楚,這種以質疑名義攪亂人心、以污蔑手法攻擊英雄的背后,一直有一只“黑手”在作祟,反映了西方敵對勢力“欲滅其國家,先滅其歷史,欲滅其歷史,先滅其英雄”的一貫伎倆,說明董存瑞生前與看得見的敵人所作的斗爭,在當今看不見的戰(zhàn)線上仍在繼續(xù)。
“董存瑞班”和董存瑞所在部隊,更是以實際行動捍衛(wèi)英雄的名譽,傳承英雄的精神。數十年來,無論哪一茬新兵入伍,來到連隊講的第一個故事都是董存瑞的故事,看的第一部電影都是《董存瑞》,唱的第一首歌都是《當兵要像董存瑞》。
至今,在“董存瑞班”宿舍里,還留著老班長董存瑞的床鋪。
“董存瑞班”第55任班長、戰(zhàn)旗擎旗手何德洋動情地說:“每天早晨一起床,就能看見老班長的照片和兩面戰(zhàn)旗,這是一種無聲的激勵,提醒我們要完成好黨交給的每一項艱巨任務,當好新時代的董存瑞傳人?!?/p>
回憶起國慶70周年閱兵的莊嚴時刻,何德洋更是激動萬分:“接受黨和人民檢閱,感覺自己仿佛就是一尊雕像,和董存瑞老班長高高舉起炸藥包的雕像融為一體。老班長左手舉起的是勝利和新中國的希望,我右手擎起的是新時代英雄傳人的責任與擔當?!?/p>
對“董存瑞班”來說,盡管時代在變、任務在變、人員在變、武器裝備在變,但高舉英雄不熄的精神火炬接力傳承永不變。學習老班長沖鋒向前,就是要對祖國母親無私奉獻!
進入新時期,董存瑞所在部隊以“學基本觀點、講主席故事、贊英雄事跡、做‘四有’軍人”活動為抓手,以習近平強軍思想為指引,相繼開展了“新時代董存瑞精神千人百問”思想大調查、“新時代董存瑞傳人”頒獎典禮、拍攝制作宣傳董存瑞紀錄片和“董存瑞精神指引我成長”演講比賽等一系列講英雄、學英雄活動,將董存瑞精神化作了指戰(zhàn)員們的自覺行動。
董存瑞,早已不只是一個人的名字,而是無數英烈的化身。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既是一個英雄的壯舉,又是百萬軍魂的縮影。董存瑞高擎炸藥包的形象,已成為中華民族勇敢無畏的象征,永遠永遠印在了全國人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