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楠,任春野
(沈陽開放大學,遼寧 沈陽 110003)
開放大學有著龐大的辦學體系,“十四五”規(guī)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指出,要發(fā)揮在線教育優(yōu)勢,完善終身學習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以科研為基礎,以科學的角度研究定位、研究方向、研究格局。與傳統(tǒng)高校相比,由于學校的性質和培養(yǎng)學生的目標不同,開放大學的科研相對薄弱,絕大多數開放大學都存在對科研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科研工作缺乏導向性、一線教師科研意識淡薄、教師科研能力有待提高、相關領域前沿知識掌握不足、科研凝聚力不足等問題。針對以上問題,在開放大學體系推進科研管理平臺的建設,會極大地促進學??蒲泄芾硭降奶岣呒敖處熆蒲心芰Φ奶嵘?。
開放大學體系的科研工作,存在的問題比較突出,如果想建立完善的科研管理平臺,首要任務是分析目前科研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根據存在問題做平臺的需求分析,力求利用科研管理平臺建設,系統(tǒng)地解決開放大學體系科研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通過相關研究,已經分析出現階段開放大學科研工作存在如下問題。
開放大學體系中,非研究性大學應注重應用,無須科研的觀念普遍存在。誠然,這類院校與普通高校在學生培養(yǎng)的目標與方向上存在差異,但作為開放大學本身,以及參與科研工作的教師,都要認識到科學研究是教學的源泉,更是管理的基石。學校以教學為中心,教學內容需要“研”;教學方法需要“研”;教學手段需要“研”;教育對象更需要“研”。由此可見,科研工作對開放教育同樣重要。要提高對科研工作的重視,必須有學校層面的加大力度、健全制度,以制度為導向,帶動學??蒲泄ぷ鞯陌l(fā)展。
當前開放教育普遍沒有制定具體的科研規(guī)劃,就算有規(guī)劃,也很少和學校的發(fā)展規(guī)劃聯系起來,更沒有和教師的成長規(guī)劃關聯起來,可以說科研重點不突出,科研工作缺乏定位,科研結構亟待調整。只有將科研工作定位圍繞開放大學的中心工作來做,才能更好地適應新時期對科研工作發(fā)展的需求,也更好地促進學校的有效發(fā)展。
科研團隊是以科學研究為內容,由專業(yè)互補、研究目標一致的科研人員共同組成的團體。科研團隊既是一種管理模式,也是一種組織方式和工作方式?,F階段,高校科研團隊的組建方式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在長期的合作研究中經過磨合自然形成的團隊;另一種是為了完成特定的研究任務而組建的團隊。高??蒲许椖康纳陥?科研活動的組織和開展離不開科研團隊。目前,就開放大學體系的科研團隊而言,團隊的建設缺口很大,即便建立了團隊,團隊也往往是形同虛設,問題很突出。如團隊沒有一位在學術與管理上都精通的帶頭人;團隊的成員成分單一,專業(yè)區(qū)分度不高,進行科研工作不能有效互補;團隊建設中真正參與研究的人員較少,很多時候都是因為晉級需要相互掛名[1],可見系統(tǒng)的科研團隊建設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只有真正將科研團隊建設好,并發(fā)揮好團隊中每名成員的優(yōu)勢,才能提高科研的整體水平與實力。
由于開放教育起步比較晚,教師在科研工作缺乏有效的經驗及知識儲備,導致教師科研素質參差不齊,有待提高。開放大學應該多做科研方面的培訓,如科研方法的具體操作程序等,在培訓環(huán)節(jié),要利用好科研平臺的優(yōu)勢,既要發(fā)揮校內帶頭人作用,又要利用校外資源強化教師理念。
目前,開放大學的科研工作重點關注科研項目的申報,而忽視了對科研項目的研究,對科研項目的研究質量、結題率關注不強;其次,當前開放教育的科研工作與行業(yè)、企業(yè)的結合度不高,沒有充分發(fā)揮開放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的作用,也沒有結合學校發(fā)展、專業(yè)發(fā)展、課程改革等方面的需求,導致科研重點工作內容不突出,成果轉化率不高,阻礙了開放教育的進一步發(fā)展[2]。
開放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沒有雄厚的科研基礎做支撐。教師參與科研絕大多數是為了評職晉級。但是,隨時國家對科研工作的逐年重視,學校也發(fā)覺大力發(fā)展科研工作的優(yōu)勢。在學校的大力倡導下,開放教育體系教師科研意識有所增強,以沈陽開放大學為例,2019年以來教師科研項目參與率環(huán)比增加了近300%,開放教育整體科研水平也逐年提升。但由于科研基礎差、科研制度不健全、科研團隊建設形同虛設等問題的存在,急需要加強開放大學體系的科研管理平臺建設,為科研提供一個有利的、適宜的校內外環(huán)境,同時也要與學習服務區(qū)域經濟社會發(fā)展相結合,對內對外發(fā)揮良好的橋梁紐帶作用。
結合現階段開放大學體系科研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現將科研管理平臺需求分析如下。
我校發(fā)展轉型將社區(qū)教育作為重點工作之一,那么在平臺的設計中就要凸顯社區(qū)教育領域的科學研究,用科研為先導,帶動學校工作的全面發(fā)展,這樣既能充分考慮工作環(huán)節(jié),又能讓一線教師參與到學校的發(fā)展中來,實現教師的自身價值,完善教師的歸屬感。
開放大學科研管理普遍存在規(guī)劃不合理,缺乏系統(tǒng)性等問題。普通高校中也存在共享問題,但大多反映在實驗設備及科研設施的共享不流暢[3],而在開放大學體系,剛剛起步的科研,更多的要考慮人才的共享問題。我們要認識到,要解決理論和現實問題,僅靠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須將專業(yè)側重點互補,或具有不同學科知識的人才聚集在一起,組建科研團隊,才能實現學術研究的創(chuàng)新,也才能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這就解決了前面提到的缺少有效的科研團隊建設問題?,F階段,科研團隊基本都是“東拼西湊”的團隊,這種團隊沒有以學術研究為基礎,團隊成員往往都是“為晉級而掛名”的成員,在研究過程中對科研項目貢獻基本為零,而實際研究項目的人員僅是團隊負責人本人,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成果的產出水平,不利于科研工作有效開展。
服務社會是高校的基本職能之一,因此,在科研管理平臺的建設上,一定要立足自身實際,把服務社會作為切入點,突出為社會發(fā)展和經濟建設服務,以服務求支持,以服務促發(fā)展,以服務創(chuàng)特色。正如在2021年5月末剛剛結束的中國科協(xié)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研工作“重點要抓好完善評價制度等基礎改革,全面準確反映成果創(chuàng)新水平、轉化應用績效和對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實際貢獻?!?/p>
近年來,很多學校為了更好地對科研工作進行管理和激勵,普遍引入了量化考評制度,這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教師從事科研工作的積極性,促進了學術繁榮。在建立科研管理平臺時也要學習其他學校先進的經驗,建立評價機制,鼓勵教師多做科研多產出,推動學校科研工作的快速發(fā)展。
教師在科研工作方面的水平能力薄弱,除了有對科研重視不夠的因素外,更有科研理念老舊,科研眼界受限,科研知識儲備不足等因素的共同影響,因此,在建立科研管理平臺時需要將科研人員的培訓與交流加入其中。在平臺中設立培訓與交流模塊,及時發(fā)布培訓信息,聘請專家學者來校講座,讓教師們有機會了解更多的學科知識和科研技巧,能夠及時辨別、捕捉相關領域的學術動向。此外,定期組織科研人員交流、學習,與優(yōu)秀科研工作者交流科研心得,提高教師整體科研能力和水平。
總之,科研管理平臺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凝聚各方面人才在科研領域共同開拓創(chuàng)新,平臺的建立要從管理機制、管理模式及管理方法等多個方面加以完善,并立足于學校發(fā)展制定長期有效的規(guī)劃,了解學校科研服務對象的基本需求,夯實科研管理基礎,提升學??蒲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