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宇光
每五年發(fā)布一次的中國航天白皮書,是國內外了解中國航天領域政策方針、已有成就和未來規(guī)劃的重要渠道。今年也不例外,但與以往相比,1 月28日發(fā)布的《2021中國的航天》白皮書有著特別的意義。
中國已經(jīng)是名副其實的航天大國,但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航天強國。從航天大國到航天強國,還需要在很多領域取得更大的進步和突破。
2016-2021 年這五年間,中國航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算得上是從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承上啟下的五年。也正因為如此,《2021中國的航天》白皮書所描繪的前景,讓我們真正看到了成為世界航天強國的具體舉措,航天強國的曙光,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不遠的地平線上。
航天強國在各個領域均有重要的標志或指標,其中天地往返運輸能力就是很重要的一項。過去五年,我國通過研制新一代運載火箭,使中國的航天運載能力跟上了世界先進水平。其中,長征五號火箭25 噸級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和14 噸級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使我國能夠實施和世界其他航天強國一樣的近地空間和深空探測活動。
我們也必須看到,美國研制的土星五號重型運載火箭在上世紀60 年代就實現(xiàn)了120 噸以上的運載能力,蘇聯(lián)研制的能源號運載火箭在上世紀80 年代也達到了百噸級運載能力,美國目前還在研制“太空發(fā)射系統(tǒng)”和“星艦”等重型運載火箭。因此,我國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和直徑超過9米的重型運載火箭,將是中國在空間運輸領域實現(xiàn)航天強國目標的重要標志。
載人航天歷來都是最為引人矚目的航天活動之一。2022 年,中國天宮空間站的建造完成和正常運營,將是我國走向航天強國的重要一步。
美國在1969 年實現(xiàn)了載人登月的壯舉,在冷戰(zhàn)時期的太空競賽中擊敗蘇聯(lián),成為世界第一航天強國。中國航天的負責人在多個場合多次表達了開展載人登月的愿望。目前,我國正在開展的載人登月方案深化論證和關鍵技術攻關,以及之前已經(jīng)完成的新一代試驗載人飛船的首飛,都在為中國開展載人登月做準備。
在探月與深空探測領域,中國的月球探測和火星探測工程均取得了豐碩成果,在某些方面已經(jīng)達到了航天強國的標準。未來,中國將以中俄月球科研站為核心,繼續(xù)開展更有深度的月球探測活動,而規(guī)劃中的火星采樣返回、小行星探測和木星系探測,也將使中國在這些領域達到世界航天強國的標準。
在空間科學領域,中國過去五年在規(guī)模上已經(jīng)全面鋪開,涵蓋了從量子密鑰分發(fā)、暗物質探測、太陽觀測、空間磁場探測等領域。我國未來還將繼續(xù)研制各種各樣的空間天文臺和空間科學衛(wèi)星,從數(shù)量和質量上努力追趕世界航天強國。
國際合作是中國航天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度的國際合作是實現(xiàn)航天強國目標的重要標志?!?021中國的航天》白皮書給出了未來在國際合作方面的很多具體舉措,除了中俄主導的聯(lián)合月球科研站外,中國的空間站也是重要的國際合作平臺,我們期待著在中國空間站建成后,看到來訪的國際友人身影。
回顧中國航天的發(fā)展歷史,是從過去追趕先進國家的“跟跑”,到目前很多領域已經(jīng)能夠實現(xiàn)“并跑”的過程。尤其是《2021中國的航天》白皮書重點總結的過去五年,已經(jīng)有局部領域能夠實現(xiàn)“領跑”。要實現(xiàn)航天強國的目標,中國需要在更多領域實現(xiàn)“領跑”。雖然白皮書只有一萬多字,但信息量極為密集,所列舉的未來規(guī)劃無不是字字珠璣。這樣具體的描述,真正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從航天大國走向航天強國的具體路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