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鐵軍
具備成體系的規(guī)模投資,包含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制作周期在一周之內,播放時長數分鐘至幾十分鐘不等的電影類作品即可稱之為微電影。與廣告定義不同的是,較之于廣告,微電影的時間更長,比傳統廣告的內容元素更多更豐富,更具有吸引力。較之于傳統電影,微電影制作簡化但主題明確清晰,互動性更強,觀眾的參與感豐富,觀看門檻幾乎可以低至忽略不計,任何人都可以在手機視頻發(fā)達的今天享受微電影所帶來的文化盛宴。
早期的微電影萌芽于DV視頻短片,是群眾自發(fā)性地對生活經歷及社會環(huán)境的記錄和拍攝行為。在北美電影工業(yè)和新西蘭電影工業(yè)等先驅地帶,其被認為是長度在1~15分鐘的小型攝影短片(Short subject)。但由于彼時的制作技術尚不成熟,大量的短片作品僅僅將自身的定位限制在廣告宣傳或者是文化宣傳領域。且由于其信息量較少,加上時間受限,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短片并沒有被社會廣泛關注。
當時,市場上的短片類作品零散且不成規(guī)模,往往一個短片針對一款廣告產品或文化內容進行宣發(fā)。加上傳播平臺傳播能力遠不如今天,無法廣泛吸引大眾。
微電影是全民電影化時代平民的影片創(chuàng)作嘗試,民間自制視頻迅速發(fā)展與群眾攝影技術提高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以前,民間影視創(chuàng)作缺少專業(yè)指導及專業(yè)化程度較高的攝影器材,磁帶式攝像機和老式DV僅能最低限度地解決群眾拍攝的問題,卻無法實現高質量、低成本的視頻制作剪輯。
受條件限制,前期的微電影制作很少有影視行業(yè)業(yè)內專業(yè)指導和策劃。不過,在2001 年伍仕賢擔任導演制作的片長11 分鐘的實驗電影《車四十四》,因為制作精良、節(jié)奏把控準確、內容反映現實,獲得了多個獎項。這為微電影運作開創(chuàng)了先河,改變了以往電影想要獲獎必須大投入、大制作的觀點??杉幢闳绱?,一些實驗電影也只是小范圍傳播,滿足小眾群體的文化訴求,這種小型電影的從業(yè)者也比較少。對微電影有革命性推動作用的是21 世紀數碼技術的發(fā)展,2000 年以來數碼產業(yè)飛速發(fā)展,電腦、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等新產品紛紛出現,數碼攝影及影音編輯軟件技術被快速推廣。
在國內,2005 年以后視頻平臺中出現了大量由網友用數碼攝像機拍攝的視頻短片,其中部分已經具備了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只不過由于參數設置和剪輯技法仍不成熟,影片質量難以得到保證,優(yōu)秀且具備藝術高度的作品寥寥無幾。
2010 年前后,各大門戶網站和視頻網站競爭愈加激烈,以“微影”概念為基礎的微電影制作模式開始被廣泛使用,進一步降低了制作費用,便于靈活操作。這一時期的通信技術及手機視頻拍攝技術得到了突破性提升,全世界的信息交流、文化交流更加密切。
自制視頻實現了數量上的指數級增長,內容上也不僅僅聚焦國內的一人一城,而是擴大到全球視野。
以國內微電影為例,2010 年吳彥祖主演的片長僅有90秒的短片《一觸即發(fā)》,具備了傳統電影的大場面、高科技、動作元素的同時,又具備緊湊的敘事結構與細膩的表演,堪稱非常優(yōu)秀的汽車廣告宣傳片。
這意味著廣告短片與電影作品的界限被打破,廣告同樣可以以微電影的制作手段產生大片的效果。
微電影的概念在2010 年后成為網絡的又一大熱點話題,其隱藏的商業(yè)價值使各行業(yè)紛紛涉足微電影進行不同嘗試,視頻網站中不同題材內容、不同時長的微電影與日俱增。從此,一場全民微電影創(chuàng)作的熱潮被掀起,也拉開了數字電影業(yè)的網絡化轉型序幕。
從發(fā)展之初起,微電影就被冠以快捷傳播的標簽,同時具有信息碎片化、內容跨界化、媒介多元化等特點。隨著微電影創(chuàng)作門檻的降低,微電影作品數量可觀,但即便如此,多數制作仍然比較粗糙,沒有較強的觀賞性和藝術性。
各大視頻網站多見低成本的二次創(chuàng)作視頻,以影視作品成品為基礎,重新剪輯與配音,快速成片。這類視頻雖然仍會保留一定的故事劇情,符合大眾的審美品位,卻難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且,其過分依賴影視作品成品素材,缺乏原創(chuàng)。這就讓素材來源被限定在比較狹小的范圍內,即便能夠對原作主題和梗概加以提煉,卻往往因為感人細節(jié)的缺失而無人問津。因此,微電影創(chuàng)作應當跳出二次創(chuàng)作的狹窄圈子,擺脫對他人作品的重度依賴。利用拍攝、剪輯等高超技術手段,體現原創(chuàng)精神。
傳統電影重視畫面的精美度和情節(jié)的故事性,有較強的觀賞價值,微電影作為影視類產品也要重視觀賞價值,要堅持“內容為王”,突出結構層次。由于篇幅限制的要求,微電影的臺詞更要精練,一針見血。在盡可能短的篇幅內給觀眾展現精品內容,并啟發(fā)觀眾,讓觀眾產生聯想和思考。
實際上,微電影對畫面精美度的要求較之于傳統電影更高,每一幀畫面的使用都應有明確意圖,好鋼必須用在刀刃上,好的微電影每分每秒都應具有藝術性,能夠帶動觀眾情緒,避免觀眾產生觀影焦慮及觀影疲勞。
在價值觀傳遞上,微電影要有清醒的認識,要能以微電影體現時代特征。緊緊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鮮明特征,用優(yōu)秀微電影作品謳歌新時代、反映新氣象、展現新作為。其一,突出政治導向。切實把握好微電影作品的政治立場、政治方向,大力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的主旋律。其二,強化價值引領。突出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把核心價值觀有機融入微電影作品當中,充分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其三,體現藝術追求。堅持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相統一,通過藝術形式生動鮮活地傳遞核心價值觀,體現微電影作品的藝術價值。其四,反映群眾生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用優(yōu)秀作品反映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生動實踐,反映新時代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風貌。其五,遵循傳播規(guī)律。把藝術創(chuàng)作規(guī)律和媒體傳播規(guī)律結合起來,使微電影作品既有很強的藝術性,又便于在各類媒體上廣泛傳播。
①生活類微電影
取材的廣泛性給微電影帶來了比傳統電影更加開闊的視野,不但能夠駕馭宏大題材,更能觸及傳統電影難以大展拳腳的生活小事。以公益廣告類微電影為例,大都是以勵志、奮斗、親情、青春等為主題的作品,以群眾身邊事為題材,更容易引發(fā)觀眾的情感共鳴。
生活類的微電影往往準備工作不復雜,制作成本更低,要求制作團隊能精確把握社會問題,貼近民生,不要加入太多炫技。其敘事最主要的策略是注重以小見大、細節(jié)化敘事。這類作品往往因為容易引發(fā)觀眾共鳴而獲得普遍好評。
②娛樂類微電影
娛樂類微電影需要把握好娛樂的度,體現對潮流文化的正確態(tài)度,不能過度追求收視率,用內容膚淺、格調庸俗的作品污染大眾的眼睛。有些娛樂類微電影用所謂的低俗趣味來博得觀眾的眼球和注意,一味地迎合當下潮流文化,而忽視其自身對觀眾價值觀的引導和影響,忽略了影視作品對社會大眾的教育功能和思想引導這一更深層次的社會意義。因此,提升娛樂類微電影內容的思想文化性成為當前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③廣告類微電影
廣告類微電影也叫商業(yè)微電影,是完全為企業(yè)品牌而定制的影視片。通過微電影的模式,對企業(yè)精神、企業(yè)產品等企業(yè)信息進行劇情化、視頻化、專業(yè)化制作的一種視頻載體。其為滿足客戶需求,根據客戶提供的素材定制劇本,以標準的影視劇拍攝制作手法,演繹“個性電影”,并提供傳統媒體、互聯網媒體等多種終端展示方案,客戶可隨時隨地與朋友、商業(yè)伙伴等分享。其使用更加柔和的推廣手段,將品牌融入故事,使觀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品牌和產品。微電影以情節(jié)取勝,通過劇情故事引發(fā)觀眾情感共鳴。廣告類微電影淡化了廣告本身的商業(yè)性,打“情感牌”,突出了品牌內涵,不會像傳統廣告一樣過于直觀生硬。
④愛情微電影
以愛情為主題和敘事主線,以情侶(或夫妻)的真實愛情故事為創(chuàng)作素材,重現兩人相識相戀、相知相守、相守相伴的情景,將那些感動的、美好的、浪漫的、溫馨的片段用鏡頭記錄下來,使之成為每對新人(或夫妻)的專屬愛情紀念,成為獨家記憶珍藏。
不管是什么類型的微電影,其作為時代發(fā)展的產物,同樣也要與時俱進,創(chuàng)作思維要與時代同步。
微電影能在短短十幾分鐘的時間內打動觀眾,引發(fā)關注。通過網絡途徑傳播的微電影能做到與觀眾的良好互動,觀眾看完后,可以發(fā)表自己的言論,有的微電影甚至引發(fā)全網討論,成為現象級產品。
作為影視界的新產品,微電影的優(yōu)勢不單單在于制作門檻低、成本低、周期短,而更體現為傳播平臺的多樣化,以往電影作品只能在電影院、電視屏幕上觀看,如今微電影傳播則不僅限于這些平臺。
電腦及智能手機已經被廣泛使用,各種車載智能系統、穿戴型設備也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這些載體都成為微電影傳播的渠道。因此可以說,微電影市場前景廣闊。相較于傳統電影的大制作、大手筆,微電影的創(chuàng)作比較便捷、簡單,風格也比較多樣,趣味性內容較多。因為能夠滿足觀眾先睹為快的需求,所以微電影吸引了各個年齡段、各個職業(yè)的觀眾。
屬性、類型的多元化決定了其傳播渠道的多元化。據不完全統計,微電影類別包括生活類、廣告類、科普類、景觀類等。類型不同,創(chuàng)作目標也不同。
微電影的傳播平臺多是時下熱門的社交類軟件和社交網站,包括網絡游戲論壇等。很多精明的商家也看到了微電影在新媒體時代的傳播優(yōu)勢,他們意識到,微電影能夠促進品牌營銷,潛移默化地影響觀眾的消費觀。因此,很多商家參與微電影制作、投資微電影項目,并將植入了其品牌產品的微電影在商場等場合循環(huán)播出,進一步擴大了宣傳效果。
如今,微電影產業(yè)鏈已經在策劃、制作、播出、營收和衍生產品等環(huán)節(jié)上形成閉環(huán),但如果不持續(xù)創(chuàng)新,微電影在未來勢必會出現市場份額收縮、發(fā)展勢頭減緩等問題。因此,微電影未來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故事性和觀賞性是電影產品永恒的主題,雖然微電影在時下迅猛的發(fā)展態(tài)勢下可以依靠技術革新帶來的熱度和傳播內容的新奇給觀眾以新鮮感和參與感,但由于微電影天生的時長限制,同質化和缺乏原創(chuàng)性的問題仍然存在,這制約了微電影的進一步發(fā)展。
好的微電影一定要善于講故事,能夠讓觀眾享受到看電影一樣的體驗。比如:人民日報于2021 年推出微電影《在場》,上線67小時,全網總播放量超1.1億,登上抖音、B 站熱榜前十。據《中國網信》報道,這部微電影改編自小學語文課本中《豐碑》一文,由人民日報和騰訊影業(yè)聯合推出。微電影假想課本中那位把所有棉衣留給戰(zhàn)友、自己凍死在風雪中的軍需處長的英靈來到了我們身邊,看到繁榮昌盛的祖國、安居樂業(yè)的人們后他欣慰地含笑而眠。這個故事感人至深,如何能在此基礎上進行突破?《在場》對此進行了大膽的假設和改編?!对趫觥吩谠摴适骂}材上,用多個矛盾點制造出懸疑。比如在影片開頭便給觀眾留下多個懸念:為何面對老人的詢問卻無人應答?為何老人聽到鞭炮聲會朝著孩子大喊“臥倒”?為何老人四處尋找棉衣?然而,隨著故事的推進,觀眾會逐漸解開這些謎團——原來這位老人是那位凍死在風雪中的軍需處長,如今他的英靈“蘇醒”,但心中仍舊在焦急地為紅軍尋找棉衣。故事經過這樣的精心打磨,在情節(jié)上有矛盾、有對比,代入感非常強烈,讓觀眾在恍然大悟的同時又被革命先烈的奉獻精神深深打動。
一部優(yōu)秀的作品不僅需要有新穎的敘事方法,還需要有豐滿的人物性格?!对趫觥窞樗茉熵S滿的人物形象,兩次使用白噪音。此時雖無對白,但卻讓觀眾感受到了老人內心深處的巨大震撼,起到了于無聲處聽驚雷的效果。
微電影制作者要具有“朋友圈”思維,讓自己的作品以質量取勝、以精品取勝,讓受眾指尖難以劃過去,而是點開鏈接就能饒有興致地看下去。如此一來,盡管微電影時長短、節(jié)奏快,但故事性、藝術性越來越強,創(chuàng)意越來越新穎,能夠在信息碎片化、閱讀快餐化的時代站穩(wěn)腳跟。
微電影在發(fā)展中要始終堅持藝術追求,這是差異化競爭的需要,也為微電影今后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當短視頻時代到來,唯有堅持藝術性才具有競爭優(yōu)勢。
微電影更要契合時代發(fā)展趨勢,貼近民生,始終輸出有價值的內容。發(fā)展初期的政策扶持、項目立項等會給予微電影生存的土壤。但微電影也會面臨創(chuàng)作瓶頸期。如果微電影能準確把握市場動向,明確自身定位,堅持創(chuàng)新,體現人文精神內核,其一定會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