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牛春梅
在梁介庸的眼中,每一處山水、每一個遺跡都有著值得探究和追尋的往事。
一反大家刻板印象中手舉小旗,嘴里喋喋不休的導游形象,人高馬大卻又一身書卷氣的梁介庸不僅是一位導游,更是一位加拿大華人歷史研究者。在梁介庸眼里,每一處山水、每一個遺跡都在訴說著歷史的故事,有著值得探究和追尋的往事。
如今,梁介庸帶領著一個個旅行團在異國山水之中尋訪華人足跡,讓人們不僅可以沉醉于美景,更能看到山水美景背后人文、歷史的裊裊余韻,讓旅游不僅成為視覺的享受,更能產生精神和情感的共鳴。
梁介庸在國內讀大學時學的是旅游經濟,早在1987年,就開始在海南島做導游,從1991年后,漸漸離開旅游行業(yè)開始從事家具、五金方面的生意。不過,這十幾年中,因為工作的原因,梁介庸一半時間都在世界各地奔波,旅行經驗更加豐富,2008年,在加拿大又重拾本行做起了導游。
梁介庸一向熱愛研究歷史,尤其對加拿大的歷史有著濃厚的興趣,在帶團講解時時常會加入很多自己平日積累的相關知識,因而頗受游客的歡迎。漸漸地,他開始向文化歷史導游方向轉型,香港歷史學家丁新豹、“最牛歷史老師”袁騰飛都是他學習的榜樣。2018年,他將多年研究積累傾注于筆尖,撰寫了12萬字的著作《落基山史記》。
加拿大華人導游梁介庸
“我在研究加拿大華人歷史時發(fā)現(xiàn),大部分都是西人的英文資料,很少有中文資料,而西人因為對華人并不了解,所寫的歷史往往帶有偏見和誤解,所以我就想寫一本書,糾正這些錯誤和誤解?!绷航橛古e例說,西人在談到為什么華人被請來修建太平洋鐵路時,會認為是因為華人的人工便宜,而他經過研究發(fā)現(xiàn),修建鐵路這樣繁重的工作,非常需要團隊齊心協(xié)力合作完成,而當時的華人都是一個村或一個家族的人一起出來,本身就很團結,而彼此之間也非常了解,能夠更好地配合,因此更受雇主的歡迎。
還有許多人習慣性地認為,最早來加拿大淘金的華人是因為在中國窮得活不下去了才來到這里討生活,但他發(fā)現(xiàn)當時從香港到加拿大的船票要55塊錢一張,沒有錢的窮人根本買不起船票。而另一方面淘金對技術性要求很高,沒有技術是淘不到金的。“這說明,第一批來加拿大淘金的中國人都是帶著資金和技術來參與北美西海岸的早期開發(fā)?!币虼?,梁介庸認為這樣重要的歷史不應該被掩蓋和遺忘,對于今天的加拿大華人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但這樣的工作不能指望別人去做,自己的歷史要自己去書寫?!绷航橛拐f,這些正是他提筆去寫《落基山史記》的動力。
1788年,來自英國的米勒斯船長,帶了50名中國工匠從澳門來到北美洲西海岸,在今天溫哥華島努特卡海灣登陸,在這里中國工匠不僅建造房子,還制造了一艘40噸的雙桅縱帆船,這也是北美洲西海岸建造的第一艘歐洲設計帆船。
不過,今天人們在博物館里可以看到有關俄羅斯、西班牙人登陸點的記錄,唯獨沒有提到華人。在研究過程中,最讓梁介庸激動的是,他在一個大學教授的書中發(fā)現(xiàn)線索,并順藤摸瓜找到了華人來到加拿大的首個登陸點。2020年,在一個學者研究原住民與歐洲人的交往和早期生活的資料中,梁介庸發(fā)現(xiàn)其中有兩張圖是米勒斯的貿易地點,由此可以確認這里正是華人的首登點。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直到今年6月,梁介庸才帶著一個旅游團上島尋訪,“到了那里大家都非常激動,這個地點很重要,是證明華人參與西海岸早期開發(fā)的重要歷史證據(jù)?!碑斈甑娜A人工匠為米勒斯建造大船至少需要一年半載的時間,這就是他們在這里進行生產、生活的證據(jù),說明華人比只是進行貿易活動的歐洲人更深度地參與了北美西海岸的早期開發(fā)。
也是在這次尋訪中,梁介庸從當?shù)卦∶竦目谑鍪分杏辛烁恿钊伺d奮的新發(fā)現(xiàn)。當?shù)卦∶癖硎荆谠齑と说竭_加拿大之前,已經有一對中國夫婦誤打誤撞到了當?shù)兀⒆×讼聛?,幫助原住民酋長做了很多工作,因為當時原住民已經和中國有了貿易交往。這一點更加證明加拿大和中國歷史交往非常久遠,“這個發(fā)現(xiàn)非常重要,華人應該大力宣傳,這是能夠讓我們在加拿大更好生活的重要歷史依據(jù)?!痹诹航橛箍磥恚A人應該更自信,有底氣,我們參與了這個國家的早期開發(fā),并在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不必再有那種寄人籬下的感覺。“我的孩子從小就是聽這些歷史故事長大,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外來者,因此也不會遇到歧視?!绷航橛拐f。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p>
梁介庸一直認為,歷史文化的學習不應該只停留在書本上,有機會能夠實地去走一走、看一看,一定不要錯過。比如,只有到了巴克維爾,看到那里仍然保留著的中藥店、中式酒樓,了解到當時這里的華人為慶祝光緒帝的生日,能從中國邀請大戲班過來演出,你才能明白當時的加拿大華人已經很有經濟實力,在城市里很有影響力了。
梁介庸表示,今后的工作都要圍繞歷史文化旅游展開,“我已經50多歲了,帶不了多少團,只是希望能開一個頭,帶動更多人參與到其中?!?/p>
“萬事開頭難”。作為一個不走尋常路的導游,開啟一條新路并不容易。今年8月,梁介庸與一家旅行社合作,推出一條尋訪華人足跡的線路,在4天的時間里帶領游客一起暢游溫哥華島美景,并重新踏勘當年華人淘金、參與太平洋鐵路修建的足跡,感受歷史的余溫。
梁介庸在為游客講述歷史遺跡背后的故事
在他看來,這是一條老少咸宜的路線,老華僑喜歡尋根,在對歷史的重溫中尋找慰藉;中年人要學著用中國的歷史文化去教育孩子;孩子們更可以來一趟游學之旅,以了解加拿大華人的歷史,將來才能更好地立足于加拿大。但最終前來體驗這條線路的人低于預期,這樣的情景介庸并不意外,“在旅游類型中,人文歷史旅游門檻比較高?!倍屗H有成就感的是,每個去過的人都會覺得非常值得,而且還希望下次能夠再去。
“我這個人是有情懷的,我認定的工作我就會努力去做,他們的肯定讓我覺得自己應該堅持下去,哪怕只有一個人需要我也要去做?!睂τ诹航橛箒碚f,這種工作給他帶來了價值感和滿足感,同時還有緊迫感。“現(xiàn)在總覺得時間不夠用,我們必須抓緊時間,有一個人就給一個人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