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若寧,錢雪,趙孔發(fā),傅雷,陳斌,茍仕坤,唐碩,黃曉德*,張鋒倫**
(1.南京師范大學,江蘇 南京210023;2.南京野生植物綜合利用研究所,江蘇 南京 211111;3.江蘇省天然香料工程技術中心,江蘇 南京 211111;4.昭通市大成農(nóng)業(yè)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云南 昭通 657100)
青花椒(Pericarpium Zanthoxyli)為蕓香科青花椒屬植物,成熟果皮富含揮發(fā)油,廣泛應用于香料和油料[1],通常分布在亞非等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我國目前約有50種該屬植物,以南部各省區(qū)尤其是四川西南地區(qū)為主,著名產(chǎn)地有四川漢源、云南谷律、河南東崗和陜西鳳縣[2-3]。目前,對青花椒的研究主要是對其果皮、葉和籽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4-5]。
精油是植物通過次生代謝產(chǎn)生的物質(zhì),其分子量小,易揮發(fā),通常具有獨特氣味[6]。中藥外用制劑中使用精油可促進處方中其他成分透皮吸收,發(fā)揮“藥輔合一”的作用[7]。青花椒精油是從青花椒果殼中提取而來的,具有一定揮發(fā)性的小分子量精油類物質(zhì),主要被用于在食品在醫(yī)藥和工業(yè)方面[3]。迄今為止的研究發(fā)現(xiàn),青花椒精油對一些常見菌株如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桿菌均有抑制作用,對酵母、青霉和黑曲霉等也有很好的抑菌效果[8]。但青花椒精油存在一些諸如與基質(zhì)相容性差導致溶解度低和不穩(wěn)定的特性導致的易揮發(fā)、不易儲存等問題,致使其應用受到了限制[9]。針對這種情況,當今采用的解決方式通常為將其制備為黏附性,及生物相容性均較好的凝膠劑[10]。納米乳主要由油、水、表面活性劑和助表面活性劑組成,其粒徑一般在10~100 nm區(qū)間,是一種功能性良好的膠體分散體系[11]。以納米乳的形式對植物精油加工,包載后的精油納米乳質(zhì)量穩(wěn)定,具有易貯藏、不易揮發(fā)、可長久留香和功效持久等優(yōu)點[12]。
自20世紀以來,對青花椒精油的提取利用的研究逐步開展,與此同時將植物精油制備成不同載藥體系的研究也越來越多,但目前對青花椒精油納米乳的研究相對較少,仍有許多值得進一步深入的空間。因此,為了有效提高青花椒精油的穩(wěn)定性和生物利用度,本試驗以青花椒精油為主要藥物成分和油相,采用相轉(zhuǎn)變法制備青花椒精油納米乳,偽三相圖法篩選最優(yōu)表面活性劑和助表面活性劑,得到最優(yōu)配方,并考察納米乳理化性質(zhì)和抑菌活性,為青花椒精油的開發(fā)利用提供基礎。
青花椒精油、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由南京野生植物綜合利用研究院提供。
蓖麻油聚氧乙烯醚(EL-40)、氫化蓖麻油(CO-40)、1,2-丙二醇和丙三醇,山東優(yōu)索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產(chǎn)品;吐溫-80(Tween-80),南京古田化工有限公司;聚乙二醇-400(PEG-400),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蒸餾水;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BSA423S電子天平(賽多利斯科學儀器北京有限公司);DF-101S集熱式恒溫加熱磁力攪拌器(上海力辰邦西儀器科技有限公司);Zetasizer Nano ZS90激光粒度儀(英國Malvern公司);Tecnai 12透射電子顯微鏡(荷蘭Philips公司);FE 28 pH計(梅特勒-托力多儀器(上海)有限公司)。
2.1.1 表面活性劑和助表面活性劑的選擇
在本研究中,選擇乳化效果較好的EL-40、CO-40和Tween-80作為表面活性劑,選擇毒性和副作用都較小的1,2-丙二醇、丙三醇、PEG-400和無水乙醇作為助表面活性劑。
參考袁珍珍等[13]制備杜香油納米乳的方法,將表面活性劑與助表面活性劑的質(zhì)量比設置為3:1,混勻后得到三種表面活性劑分別與四種助表面活性劑組成的共計12種表面活性劑-助表面活性劑組合。再以青花椒精油為油相,將表面活性劑-助表面活性劑組合與精油質(zhì)量比設定為8:2,攪勻后邊震蕩邊用蒸餾水滴定,觀察這12種組合是否有澄清透明的納米乳形成。再將篩選好的表面活性劑-助表面活性劑組合與精油質(zhì)量比分別設置成9:1、8:2、7:3、6:4、5:5、4:6、3:7、2:8和1:9混合,均勻后邊震蕩邊用蒸餾水滴定,觀察是否有澄清透明的納米乳形成,并運用偽三元相圖篩選最佳的表面活性劑-助表面活性劑組合。
2.1.2 Km值的確定
將已篩選出的表面活性劑與助表面活性劑分別按質(zhì)量比為1:1、2:1、3:1、4:1混勻,再與青花椒精油按質(zhì)量比為9:1、8:2、7:3、6:4、5:5、4:6、3:7、2:8、1:9混合均勻,邊振蕩邊使用蒸餾水滴定,對形成的納米乳觀察時以澄清、透明、黏度適中、沒有濁光為指標,選擇最佳Km值。
2.1.3 青花椒精油納米乳配方的優(yōu)化
將選定的表面活性劑、助表面活性劑按最佳Km值混合,然后再對表面活性劑-助表面活性劑組合與精油分別以質(zhì)量比9:1、8:2、7:3、6:4、5:5、4:6、3:7、2:8、1:9混勻,于室溫下攪拌,同時逐滴滴加青花椒精油,觀察穩(wěn)定性情況并確定各組分的質(zhì)量分數(shù)百分比。
2.2.1 納米乳結構類型的鑒定
使用染色法判斷該納米乳是油包水(W/O)型還是水包油(O/W)型[14]。加入蘇丹紅(紅色)和亞甲藍(藍色),觀察兩者擴散的速度,若紅色擴散速度快,則為油包水(W/O)型;若藍色擴散速度快,則為水包油(O/W)型[15]。
2.2.2 pH值的檢測
取適量自制最佳配比的青花椒精油納米乳,用pH計測試其pH值,平行測定三次。
2.2.3 粒徑分布、多分散性系數(shù)和電位分布的檢測
各取1 mL青花椒精油納米乳裝入兩種不同的比色皿中,使用粒度分析儀檢測青花椒精油納米乳的粒徑分布、多分散性系數(shù)和電位分布。
2.2.4 微觀形態(tài)觀察
取適量納米乳滴在銅網(wǎng)上,待自然干燥后滴加2%磷鎢酸溶液,負染一定時間直至干燥后用透射電子顯微鏡觀察。
2.3.1 青花椒精油納米乳對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濃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利用二倍稀釋法可以得到青花椒精油納米乳對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MIC值。將青花椒精油納米乳在96孔板內(nèi)使用培養(yǎng)基連續(xù)稀釋,然后分別加入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菌液培養(yǎng)24 h,觀察細菌生長情況。試驗組每組重復3次,同時設置兩組對照,對照組1為未加納米乳只加入培養(yǎng)基和菌液,對照組2為未加菌液只加入納米乳和培養(yǎng)基。肉眼觀察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比較,將培養(yǎng)基清亮且未見細菌生長時的最低濃度判定為該藥物的最低抑菌濃度[16]。
2.3.2 微生物生長曲線測定
本試驗采用比濁法測定,該法簡捷迅速,可以連續(xù)測定,常用于大腸桿菌等微生物生長曲線的測定[17,26]。將青花椒精油和青花椒精油納米乳在96孔板內(nèi)使用培養(yǎng)基連續(xù)稀釋,然后分別加入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菌液培養(yǎng),觀察細菌生長情況。試驗組每組重復3次,同時設置對照組為未加納米乳只加入培養(yǎng)基和菌液。利用分光光度計分別測定細菌懸液在0、1、2、4、8、12、24 h的光密度,并將所測得的光密度值(OD600)與其對應的培養(yǎng)時間作圖,繪制兩種菌液在不同條件下的生長曲線。
3.1.1 表面活性劑和助表面活性劑的選擇
以EL-40為表面活性劑時,四種促表面活性劑1,2-丙二醇、丙三醇、PEG-400和無水乙醇均能形成澄清透明的納米乳;以CO-40為表面活性劑時,促表面活性劑中1,2-丙二醇和無水乙醇均能形成澄清透明的納米乳;以Tween-80為表面活性劑時,這四種促表面活性劑則均不能制得納米乳,結果見表1。如表1所示,當表面活性劑為EL-40時可與更多種類的促表面活性劑形成組合包載精油形成青花椒精油納米乳,且形成的納米乳性狀更好,因此選擇EL-40作為納米乳的表面活性劑。
表1 青花椒精油納米乳的形成情況Tab.1 Formation of Zanthoxylum essential oil nanoemulsion
在四種促表面活性劑1,2-丙二醇、丙三醇、PEG-400和無水乙醇中,1,2-丙二醇、PEG-400和無水乙醇與EL-40的組合形成的納米乳性狀優(yōu)于EL-40。此外,樂薇等[18]在對梅青花椒揮發(fā)油的分析時發(fā)現(xiàn),無水乙醇雖然在納米乳的形成中性狀表現(xiàn)良好,但其溶解范圍廣、提取特異性低,因此EL-40與無水乙醇的搭配不在考慮內(nèi)。
結果表明,在固定Km為3:1的前提下,以1,2-丙二醇為助表面活性劑時,表面活性劑-促表面活性劑組合與精油質(zhì)量比為9:1~6:4時可形成納米乳。以PEG-400為助表面活性劑時,表面活性劑-促表面活性劑組合與精油質(zhì)量比為9:1~7:3時可形成納米乳,結果見圖1。當選擇1,2-丙二醇作為助表面活性劑時形成的納米乳區(qū)域面積更大,因此選擇1,2-丙二醇作為納米乳的助表面活性劑。
圖1 不同助表面活性劑制備青花椒精油納米乳的偽三元相圖Fig.1 Pseudo-ternary phase diagrams of Zanthoxylum essential oil nanoemulsions prepared with different cosurfactants
3.1.2 Km值的確定
Km值結果表明,當Km為1:1時,表面活性劑-促表面活性劑組合與精油質(zhì)量比為9:1~8:2可形成納米乳;當Km為2:1時,表面活性劑-促表面活性劑組合與精油質(zhì)量比為9:1~7:3可形成納米乳;當Km為3:1時,表面活性劑-促表面活性劑組合與精油質(zhì)量比為9:1~6:4可形成納米乳;當Km為4:1時,表面活性劑-促表面活性劑組合與精油質(zhì)量比為9:1~7:3可形成納米乳。通過繪制偽三元相圖分析,如圖2所示,與Km為1:1、2:1和4:1形成的乳區(qū)面積相比,Km為3:1時形成的納米乳區(qū)域面積更大。因此,選擇Km為3:1作為表面活性劑與助表面活性劑質(zhì)量比。
圖2 Km為1:1、2:1、3:1和4:1制備青花椒精油納米乳的偽三元相圖Fig.2 Pseudo-ternary phase diagrams of Zanthoxylum essential oil nanoemulsions prepared with Km of 1:1、2:1,3:1 and 4:1
3.1.3 青花椒精油納米乳配方的優(yōu)化
見表2,結果表明,當Km為3:1,表面活性劑-促表面活性劑組合與青花椒精油質(zhì)量比在9:1、8:2、7:3、6:4時都可以形成澄清透明的納米乳。但當表面活性劑-促表面活性劑組合與青花椒精油質(zhì)量為6:4時形成的青花椒油納米乳性狀相對較差,故不作選擇。此外,制備青花椒精油納米乳時應盡量提高載藥量,故選定質(zhì)量比7:3作為納米乳中表面活性劑-促表面活性劑組合與青花椒油比例。
表2 青花椒精油納米乳外觀性質(zhì)情況Tab.2 Appearance and properties of Zanthoxylum essential oil nanoemulsion
綜合前面篩選的結果,可以確定青花椒精油納米乳最佳配方為:12.63%蓖麻油聚氧乙烯醚(EL-40)、4.21%1,2-丙二醇、7.33%青花椒精油、75.82%蒸餾水。按上述配方和制備方法制備的青花椒精油納米乳澄清、透明、流動性好,無分層現(xiàn)象。
3.2.1 納米乳結構類型的鑒定
判斷納米乳結構的染色結果顯示,在青花椒精油納米乳中藍色染劑擴散速度更快,該納米乳為水包油(O/W)型。
3.2.2 pH值的檢測
結果表明,本試驗制備得到的青花椒精油納米乳pH值為5.12±0.09,性質(zhì)相對安全、溫和。
3.2.3 粒徑分布及多分散系數(shù)和電位分布的檢測
激光粒度分析儀測定納米乳的粒徑電位大小及分布,結果如圖3和圖4所示,納米乳平均粒徑為126.1±0.78 nm,分散指數(shù)為0.591±0.21,電位為0.15±4.06 mV,呈正態(tài)分布。本試驗制備得到的青花椒精油納米乳粒徑大小與常規(guī)納米乳粒徑近似,質(zhì)量良好。
圖3 青花椒精油納米乳的粒徑分布圖Fig.3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Zanthoxylum essential oil nanoemulsion
圖4 青花椒精油納米乳的電位分布圖Fig.4 Potential distribution diagram of Zanthoxylum essential oil nanoemulsion
3.2.4 微觀形態(tài)觀察
見圖5,透射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到青花椒精油納米乳整體呈球形,分布較為均勻。
圖5 青花椒精油納米乳的透射電鏡圖Fig.5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graph of Zanthoxylum essential oil nanoemulsion
3.3.1 青花椒精油納米乳對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濃度
青花椒精油納米乳對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MIC值均為2.29 mg/ml,但與青花椒精油對兩種菌種的抑制效果相比,青花椒精油納米乳對大腸桿菌的抑菌活性的提升大于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提升,結果見表3。
表3 青花椒精油和青花椒精油納米乳對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MICTab.3 MIC of Zanthoxylum essential oil and Zanthoxylum essential oil nanoemulsion against E.coli and S.aureus
3.3.2 微生物生長曲線測定
植物精油存在一些諸如與基質(zhì)相容性差導致溶解度低和不穩(wěn)定的特性導致的易揮發(fā)、不易儲存等問題,致使其應用受到了限制。青花椒精油的主要成分檸檬烯、芳樟醇、β-蒎烯和乙酸芳樟酯可抑制多種供試菌株如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長[19]。納米乳中的小脂質(zhì)顆粒能夠促進精油與細胞膜緊密接觸,從而增強精油的抑菌能力[20]。如圖6-7所示,與青花椒精油相比,青花椒精油納米乳對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具有更顯著的抑菌效果,這表明本文制備的青花椒精油納米乳抑菌效果良好,可以增強青花椒精油的抑菌活性。
圖6 青花椒精油納米乳對兩種菌種的生長抑制Fig 6 Growth inhibition of two strains treated with Zanthoxylum essential oil nanoemulsion
圖7 青花椒精油和青花椒精油納米乳對兩種菌種的生長抑制比較Fig 7 Comparison of the growth inhibition of Zanthoxylum essential oil and Zanthoxylum essential oil nanoemulsion on two strains
納米乳主要由油、水、表面活性劑和助表面活性劑組成,能有效改善精油單獨作用時不穩(wěn)定、易揮發(fā)的缺點。本試驗以青花椒精油為油相,采用形成乳區(qū)面積最大的EL-40和1,2-丙二醇作為表面活性劑和助表面活性劑,再結合偽三相圖法篩選各組成部分的最佳配比,最終確定了制備青花椒精油納米乳的最優(yōu)配方為:12.63%蓖麻油聚氧乙烯醚(EL-40)、4.21% 1,2-丙二醇、7.33%青花椒精油和75.82%蒸餾水。根據(jù)此配方制備的納米乳整體澄清且穩(wěn)定性良好,其納米乳平均粒徑為126.1±0.78 nm,分散指數(shù)為0.591±0.21,呈正態(tài)分布,透射電子顯微鏡下觀測到的納米乳形態(tài)呈均勻分布的球形。對本研究制備的青花椒精油納米乳進行的抑菌實驗證明,與青花椒精油相比,青花椒精油納米乳對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更強。本試驗通過篩選最佳的青花椒精油納米乳配方,有效地解決了青花椒精油本身存的溶解度低、不穩(wěn)定和不易儲存等問題,為今后青花椒精油的進一步利用提供了理論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