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莫
近日,北京師范大學天文系宇宙學與地外文明研究團組中國地外文明搜尋首席科學家張同杰教授透露,其團隊使用被稱作“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發(fā)現(xiàn)了幾例來自地球之外可能的技術痕跡和地外文明候選信號。張同杰說,這是幾個不同于以往的窄帶電磁信號,目前團隊正在抓緊進一步排查中?!啊袊煅邸乃褜ぶ仿?,我們一直在努力?!?/p>
2020年4月28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發(fā)布消息,被譽為中國“天眼”的FAST正式開啟地外文明搜索(SETI),尋找來自宇宙深處高智慧生命的信號。地外文明搜索(SETI)是FAST望遠鏡五大科學目標之一。越來越多的地外行星的發(fā)現(xiàn),加上儀器和觀測能力的革命性進步,引領了尋找地外文明的復興,這其中FAST勢必會成為SETI研究的主力軍。
當前,人類主要依靠射電望遠鏡和光學望遠鏡尋找外星文明,但人類發(fā)明無線電不過100多年歷史,發(fā)射大口徑光學太空望遠鏡更是最近幾十年的事情。以人類現(xiàn)有的觀測手段和工具,斷言外星人是否存在還言之過早,因此,人類也在建造各種新的探測工具,以求增強搜尋外星文明的能力。
先看老助手射電望遠鏡。已經結束使命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和FAST都是因地制宜建造的,基本到了地形設計的極限。英國劍橋大學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提出綜合孔徑的射電望遠鏡陣列概念,并于1964年建成第一個天線陣列——艾倫望遠鏡陣列。
射電望遠鏡陣列通過多個射電天線聯(lián)網干涉,可獲得更靈敏的接收能力,以便接收更微弱的電波信號。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目前英國、中國、澳大利亞和南非等國家正在聯(lián)合建造更大的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預計2030年全部建成。該望遠鏡的靈敏度將比目前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高50倍,能聽到更多疑似外星文明的信號,找到外星人存在的蛛絲馬跡。
此外,世界各國還在聯(lián)合建設諸如大麥哲倫望遠鏡、30米望遠鏡和歐洲超大望遠鏡等一批超大型天文觀測設備,它們不僅有助于天文學家研究宇宙大爆炸初期等各種信息,也是搜尋地外行星和宜居行星的重要助力。
目前,世界航天大國研制的太空望遠鏡也有巨大進步,美國的韋伯太空望遠鏡將在今年7月發(fā)布第一張觀測照片。這個6.5米口徑的大型太空望遠鏡也是搜尋系外行星的重要設備,它能分析光譜確認行星的大氣是否存在有機物。
我國將于2023年發(fā)射的巡天號光學艙,使用了2.4米口徑的大型離軸三反射望遠鏡,可以兼職探索系外行星,搜尋可能的外星文明。
另外,人類還試圖抵近探測外星文明的蹤影。2016年,在霍金推動下啟動了宏偉的“突破攝星”計劃,目的是發(fā)射數以千計的小型激光光帆飛船前往距離地球最近的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探測。因為阿爾法三星系統(tǒng)存在多個系外行星,如果能抵近探測相信會有更多發(fā)現(xiàn)。
當然,“突破攝星”技術面臨巨大挑戰(zhàn),現(xiàn)階段很難實現(xiàn),但世界上一些航天大國都在積極研制飛出太陽系的星際探測器,它們將和上世紀發(fā)射的先驅者10/11、旅行者1/2星際探測器一樣,成為人類主動發(fā)出的存在信號,可能在遙遠的未來會被外星人捕獲,引來他們交流的信號。
總之,宇宙浩瀚無垠,隨著航天技術發(fā)展,宇宙越來越多的秘密將被地球人揭示。毫無疑問,地球人探索太空、尋找外星文明的步伐將更加鏗鏘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