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連瑩 閆寶軍 孫慶楠
(黑龍江東方學院,哈爾濱 150066)
新時代,經濟全球化速度加快,物聯(lián)網等高新技術迅猛發(fā)展,大數據和人工智能也對高校黨建工作產生了重大影響。2018年12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公布首批全國黨建工作示范高校、標桿院系、樣板支部培育創(chuàng)建單位名單的通知》(教思政廳函〔2018〕43號),文件確定了全國100個院系黨組織作為全國黨建工作標桿院系創(chuàng)建單位,極大程度上促進了各高校黨建標桿院系的建設,帶動高等院校黨建工作整體質量的大幅度提升。
黨的十九大對新時期黨的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對全面從嚴治黨做出了新的部署,為民辦高校黨建工作和黨建質量的提高指明了方向。這一戰(zhàn)略部署的提出,既是新時期黨的自身建設實踐的理論升華,也是對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的開拓性貢獻。為了提高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的質量,本文提出了關系到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大局的新的價值要求和目標定位。
民辦高校黨建質量的提高,關系到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大局。
一方面,它關系到民辦高校的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民辦高校黨組織不僅承擔著貫徹執(zhí)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具體任務,而且承擔著指導、監(jiān)督和實踐黨的教育方針、政策、法規(guī)在民辦高校貫徹執(zhí)行的具體任務。提高民辦高校的黨建質量,將進一步凸顯民辦高校的政治歸屬感和基層黨組織的政治使命,有利于保證黨的意志的貫徹落實。
另一方面,它事關民辦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提高民辦高校的黨建質量,就是要落實高校黨組織的思想責任,同時也是對工作主體責任的有力保障。
“立德育人”是民辦高校黨建教育的根本任務。
第一,加強道德建設和育人是提高民辦高校黨建質量的堅實基礎,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貫穿提高民辦高校黨建質量的全過程,是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根本,是夯實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基礎。
第二,立德樹人是提高民辦高校黨建質量的靈魂工程。一個國家沒有美德就不能繁榮,一個人沒有美德就站不住腳。
第三,立德樹人是提高民辦高校黨建質量的背景工程。民辦高校黨委要深刻認識肩負的立德育人根本任務的光榮使命,始終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牢牢把握提高民辦高校黨建質量的領導權和話語權,彌補不足,開辟提高黨建質量的“最后一公里”。
社會價值多元化及轉型對主流的意識形態(tài)產生了極大的沖擊與挑戰(zhàn),在民辦高校中的表現也較為顯著。因此,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指導民辦高校的基準院系建設。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要把政治建設擺在黨的建設的首位,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建設。這清楚地反映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價值訴求,這不僅僅是對中國而言總結和推廣黨的建設的歷史經驗,也是新時期黨的歷史使命的新要求。民辦高校發(fā)揮的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民辦高校黨建院系組織應充分發(fā)揮黨建院系的政治核心作用。當前,世界上各種思潮紛亂,各種矛盾激化。例如,西方化的“和平演變”和“政治圖謀”從未停止過。因此,要提高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的質量,必須主動應對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各種挑戰(zhàn),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
另一方面,民辦高校黨組織應發(fā)揮政治主導作用,始終牢記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光榮使命,發(fā)揮黨的基層組織堡壘作用、先鋒模范作用。不僅要加強理論武裝的組織指導,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領域的黨建工作已經進入了發(fā)展瓶頸期,與公辦院校相比較,發(fā)展速度加快的民辦高校成為目前我國黨建工作的重要增長點。據統(tǒng)計,目前全國民辦高校數量占比已達30%左右,民辦高校招生數量占比也超過25%,南方部分民辦教育力量較強的省份,如江西省,民辦高校招生數量占比甚至高達27%。同時,隨著國家對民辦教育領域的重視,民辦高校的發(fā)展正在加速,黨建工作潛力較大。創(chuàng)建黨建標桿院系能夠挖掘其潛在的內生發(fā)展力量,使其成為強化黨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崗位,成為具有強大凝聚力的基層黨組織,進一步夯實我國高等教育領域的黨建戰(zhàn)斗堡壘。
民辦高??梢岳斫鉃橹苯佑牲h組織領導,高校的黨建組織架構更加完善,黨組織的影響力與領導力也更強。雖然建設制度略有不同,但是民辦高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基本也建立了完整的黨組織結構及各種規(guī)章制度,如“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同時,也能夠按照《中國共產黨發(fā)展黨員工作細則》,從控制黨員數量、控制黨員素質、優(yōu)化黨員組織結構、充分發(fā)揮黨員作用等方面做好黨員發(fā)展工作。然而,以上的各類黨建制度基本是以方向引導為主的,主要從黨的建設的大方向明晰全校師生的整體黨建思路,明確黨建目標和任務,推進“兩學一做”等黨建工作的常態(tài)化、制度化,對全校師生的黨建思想形成正向引導與教育。
高等教育領域之間一直存在著良性的競爭關系,尤其是國家“985”“211”名單出臺后,全社會都看到了學校品牌在招生、應聘、提職等關鍵領域的重要作用,高等院校愈加重視對自身品牌的建設。民辦高校也是如此,地域臨近、實力相當的民辦高校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對優(yōu)秀教師資源、優(yōu)秀生源的競爭,對教學器材、實習地點的競爭,對校內招聘企業(yè)的競爭,一個小小的領先,便可以影響民辦高校的口碑、品牌建設。而隨著社會對黨建力量認識程度的增加,民辦高校的黨組織建設程度也成了競爭的關鍵點。民辦高校黨建標桿院系的創(chuàng)建,能夠充分發(fā)揮黨員的模范領導作用,進一步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能夠形成上下聯(lián)動、統(tǒng)一的思想,從而進一步強化民辦高校的整體競爭力。
在這樣的情況下,民辦高校黨建標桿院系創(chuàng)建有利于提升黨建工作質量。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民辦高校黨建標桿院校和部門的設立,對高等教育領域的黨建工作和黨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民辦高校想要創(chuàng)建黨建標桿院系,首要任務就要是切實提高自身政治站位,要突出政治思想理論的學習與教育作用,尤其是突出其對領導層建設的指導作用,將政治思想認識切實轉化為強大的實踐力量。
1.要強化民辦高校領導層的黨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通過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可以促進民辦高校領導對黨建工作的進一步認識,提高對民辦高校黨建工作地位的認識,讓他們認識到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意義和重要作用,使其明確黨建工作是民辦高校立德樹人的剛需,這也是完善國家治理體系、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要加強民辦高校董事會或理事會的思想指導,增強其開展黨建工作、建設黨建標桿院系的自覺性與主動性。
2.要將黨建工作融入領導層的建設中,提升政治站位
作為民辦高校,想要提升整體政治站位,就要先優(yōu)化領導層的組織結構,將黨建工作融入領導層的建設中。例如,針對新成立的民辦高校,在民辦高校建立之初,就同時開展領導層的組建與黨組織的建設工作,在辦學理念中也要體現黨建工作的內容。針對已經成立且正常運行的民辦高校,要根據新時代背景下的最新黨建要求,修訂高校的各類章程,充分體現黨建內容。同時,要進一步推進民辦高校的黨政聯(lián)席領導制度,根據實際情況及黨員發(fā)展要求,增加董事會或理事會的黨員數量,于領導層中設置黨支部書記職位,實現黨政雙向溝通,強化黨建力量在決策或程序中發(fā)揮的作用。
民辦高校想要建設黨建標桿院系,就必須高度重視學生的作用。學生應當是民辦高校中人數最多、最有活力、最具有凝聚力的建設力量,是優(yōu)秀黨組織建設的后備力量。
1.要尊重學生、理解學生,認可他們的活力與能量
要尊重任何學生的學習成果,以及他們的年齡特點,理解他們思想的活躍度、創(chuàng)造性,甚至是尖銳性。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西方文化的價值觀與世界觀逐漸滲入,新時代的高校學生能夠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從各個渠道獲取多方面的信息,他們面對的是各個國家、各類人群、各個領域的信息,因此他們的思想也呈現出多樣化、活躍化的特征。在優(yōu)秀學生群體中發(fā)展黨員,壯大黨建力量,就不能一味地進行思想灌輸,不能引起他們的反感。要允許他們產生疑惑,提出問題,從而根據他們的疑問進行有效的黨政思想教育,引起學生對黨建工作的認可度,充分發(fā)揮學生群體的建設力量。
2.要教育學生、鞭策學生
新時代背景下,人們在物質方面的滿足程度有所提高,因此對精神方面的需求更加迫切,這也就導致電影、電視劇、綜藝、游戲等精神娛樂領域產品的迅猛發(fā)展。對學生來說,這些精神娛樂領域的產品更具有誘惑力。作為還沒有步入社會的高校學生,他們進行黨建學習的認識還有待提高,因此要對其進行鞭策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這種思想政治教育并非一味地進行壓制性學習,而是要從學生的自身特點出發(fā)。馬斯洛需要理論指出,人們只有滿足低層次的需要之后,才會尋求更要層次的精神需要。應當讓民辦高校的學生對自己所在的學校、院系,以及對學習內容產生認同感與安全感。只有他們對知識的探索與好奇得到滿足之后,才會有更多的精力投入黨建學習中。
信息時代的來臨改變了黨建工作的傳統(tǒng)模式,民辦高校黨建標桿院系的建設要從時代背景出發(fā),從內容、途徑、平臺等方面開展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黨建工作。
1.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形式,開展多種多樣的黨建工作
要根據本院系的特點,于黨建工作中積極利用網站、QQ、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手段。例如,在網站上開辟黨建專欄、建立新媒體黨支部等,或者拍攝微電影,開設微課堂,使黨建工作更加靈活。同時,要選擇更加豐富的黨建工作內容。
一是要緊跟黨和國家的最新方針政策,并將其與網絡資源進行有機結合,如在網站專欄中播放有思想政治教育意義的電影、電視劇,如《長津湖》《八佰》《我和我的祖國》等。
二是借鑒抖音等短視頻平臺,拍攝具有本院系特點的黨建宣傳片,寓教于樂,激發(fā)愛國情懷及學生對本院校黨建工作的認同感,建立本院校黨建工作品牌,有效推進黨建標桿院系進程。
2.可根據本校實際情況,研發(fā)推出專門的黨建平臺
將黨的建設、志愿者活動、學習論壇或者是短視頻拍攝內容都匯聚在平臺中,開辟專門的黨建工作園地??梢愿鶕合祵嶋H發(fā)展情況,不斷增加內容專欄,除去專門的黨建工作,也可以將跟院系有關的理論知識、行業(yè)發(fā)展前景、招聘應聘信息,以及志愿活動紀錄片、采訪視頻等都納入黨建工作平臺中。讓校內外都可以通過黨建平臺了解本學校、本院系的黨建工作發(fā)展情況,展示民辦高校的師生風采,正向引導輿論,強化宣傳,從而建設具有示范效應、形式創(chuàng)新、內容新穎的民辦高校黨建標桿院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