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 寧 陳書雨
為幫助海外僑胞進行心理調(diào)適,許多專業(yè)心理咨詢機構紛紛開展線上心理咨詢,組織專業(yè)心理講座,向海外僑胞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感染風險、就業(yè)問題和社交孤立現(xiàn)象,一些海外華僑華人陷入對疫情不確定性的焦慮和恐懼。近年來,為幫助海外僑胞進行心理調(diào)適,許多專業(yè)心理咨詢機構紛紛開展線上心理咨詢,組織專業(yè)心理講座,向海外僑胞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一句句溫暖鼓勵的話語,一次次輕松愉悅的談心,只為驅(qū)散海外僑胞心靈的陰霾。
“老師您好,我最近總是失眠,每天不停地查看新冠肺炎疫情最新消息。我很害怕感染新冠病毒,不敢外出,也不愿意和他人交流。這種情況持續(xù)了很長時間……”熱線接通,一位意大利華僑訴說著內(nèi)心的憂慮不安。
電話另一端,“高溫青年”社區(qū)心理組負責人吳文錫耐心傾聽求助者的苦惱,并不時安慰道:“我十分理解你的心情,現(xiàn)在不妨試著轉(zhuǎn)移一下注意力,和我一起深呼吸,我們來做一個正念冥想練習……”
2020年2月,“高溫青年”社區(qū)心理援助小組在溫州成立。向光而行、合力而生,短短兩年時間,“高溫青年”心理組已開通3條全天咨詢熱線,開展團體心理輔導20余次,累計個案心理咨詢300余次,曾為英國、法國、意大利等18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華僑華人提供心理服務,可謂碩果累累。
“當你逆風前行,踏上抗疫征途,請讓我們?yōu)槟愕男撵`保駕護航。”這是吳文錫及其志愿者團隊的服務口號。重大公共衛(wèi)生事件不僅是對國家醫(yī)療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挑戰(zhàn),也是對全民心理健康的考驗。吳文錫說:“無論是白衣執(zhí)甲的醫(yī)護人員,還是沖鋒在前的基層工作者,都承擔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我們希望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為一線抗疫工作者打造一個心靈避風港。”
“一開始,心理組的工作并不順利。很多心理咨詢師擔負著繁重的本職工作,一些心理志愿者也同時是一線抗疫工作者,大家的業(yè)余時間并不充裕。與此同時,我們需要面對組建團隊的種種挑戰(zhàn)。如何開展業(yè)務?怎樣進行外聯(lián)宣傳?咨詢?nèi)蝿杖绾畏峙??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常常開會討論到深夜。令人感動的是,心理組的成員沒有一句怨言,齊心協(xié)力將‘溫心關懷’的一系列活動逐步推進?!?/p>
隨著“高溫青年”社區(qū)心理組的咨詢工作逐漸步入正軌,吳文錫也在不斷思考如何幫助海外僑胞。受疫情影響,一些海外僑胞生意受挫,就業(yè)困難,缺乏相應的社會支持,無法排解迷茫無助、自我否定的情緒。
“為幫助海外僑胞進行心理調(diào)節(jié),我們增設跨越經(jīng)緯的心理咨詢熱線。由于存在時差,我們需要安排人員輪值夜班。本以為這個任務晝夜顛倒、很難推進,卻沒想到咨詢師們積極響應號召,在短短20分鐘內(nèi)就將任務認領完畢。那一瞬間,我感受到了義無反顧的責任與愛,由衷希望將這種高能而溫暖的力量傳遞下去。”吳文錫如是說。
如今,“高溫青年”社區(qū)心理組已有28位專業(yè)心理咨詢師及120位心理志愿者。
如今,“高溫青年”社區(qū)心理組已有28位專業(yè)心理咨詢師及120位心理志愿者。無論是真摯動人的心靈日志,還是激勵人心的加油視頻,都凝聚著“高溫青年”社區(qū)心理組熱心公益的奉獻精神和與時俱進的奇思妙想。道不遠人,人無異國,在守望相助的道路上,他們從未停止腳步。
2022年5月21日,“思維心理”于墨爾本霍伊特社區(qū)中心開展澳洲華人職場效能研討會
在澳大利亞墨爾本,有這樣一個“解憂雜貨鋪”。它坐落于繁華的柯林斯街,為尋找溫暖的人提供一隅心靈休憩之處。有些人在忐忑中慕名而來,有些人已是這間心靈“雜貨鋪”的老朋友。他們中有教師、白領、留學生和全職媽媽,他們帶著各式各樣的煩惱和困擾,來這里尋找一個答案。
這就是“思維心理”,一間專門為澳大利亞華僑華人提供心理服務的“解憂雜貨鋪”。
鄔金媛博士祖籍浙江杭州,是“思維心理”咨詢機構創(chuàng)始人,澳大利亞國家注冊臨床心理學家,精通中文、英文、日文,已有十余年心理咨詢經(jīng)驗。
談及創(chuàng)立“思維心理”的初心,鄔金媛說:“由于文化差異和語言障礙,許多海外華僑華人難以準確表達咨詢意圖和所處困境。我希望鼓勵海外僑胞重視心理健康問題,積極尋求心理援助,勇敢表達內(nèi)心的真實訴求。2019年,秉持著提高海外僑胞生活幸福感的信念,我在墨爾本成立“思維心理”咨詢機構。”
2 022年7月17日,吳文錫于浙江省瑞安市玉海街道社工站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講座
楊芳達是“思維心理”的市場負責人,祖籍北京,具有心理學專業(yè)背景?!拔覀冎饕峁┬睦碜稍?、心理講座、心理測試和心理學教育四大心理服務。從親子教育到跨文化適應,從壓力管理到親密關系,我們的心理援助基本覆蓋海外華僑華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睏罘歼_說。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思維心理”的很多服務都在向線上轉(zhuǎn)型。鄔金媛表示:“線上心理咨詢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和發(fā)展前景。我們的很多客戶更傾向于線上心理咨詢,他們可以在熟悉、放松的環(huán)境下傾訴心聲。即使是以往需要線下操作的治療方式,比如眼動脫敏與歷程更新療法(EMDR),也可以在線上進一步延展。”
除提供日常心理服務外,“思維心理”還與澳大利亞政府、學校、社區(qū)、醫(yī)療機構和非營利性機構保持密切聯(lián)系。楊芳達說:“在澳大利亞,有百余家診所、數(shù)十所中學與我們建立合作關系,長期向我們轉(zhuǎn)介需要中文心理援助的客戶。我們也多次在墨爾本華人社區(qū)服務中心等機構開展心理講座,為遭受家庭暴力侵害的婦女兒童提供咨詢服務,幫助她們走出創(chuàng)傷、重獲希望?!?/p>
“今年5月,我們獲得墨爾本市政廳贊助,成功舉辦了第一屆澳洲華人心理社群研討會。本次研討會有三個主題,分別從海外華僑華人心理健康、職場心理效能提升和心理學職業(yè)發(fā)展三個角度開展講座,為澳大利亞華僑華人社群提供了一個與專家學者、資深社工和企業(yè)高管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取得良好社會反響?!编w金媛補充道。
據(jù)澳大利亞最大的社會研究數(shù)據(jù)中心棱堡洞察(Bastion Insights)一項研究表明,在2020-2021年度,有40%現(xiàn)居澳大利亞的華僑華人認為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其中,海外中國留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引起廣泛關注。
有40%現(xiàn)居澳大利亞的華僑華人認為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楊芳達說:“海外中國留學生通常面臨跨文化溝通障礙,缺少社交網(wǎng)絡,也承擔著不容忽視的學業(yè)和經(jīng)濟壓力。受疫情影響,留學生還要同時面對航班生變、隔離封控和線上教學帶來的種種挑戰(zhàn)?!?/p>
對此,在澳大利亞留學的小楊(化名)深有感觸?!拔覀兓貒穆吠救悦媾R種種阻礙與困難,反復預訂的機票常因臨時政策被熔斷。我們更加認識到人際交往的重要性,卻受困于社交方式的單一和局限,很容易在社交媒體中過度焦慮,甚至迷失自我?!?/p>
在加拿大留學的小薛(化名)同樣面臨疫情挑戰(zhàn)?!?020年加拿大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后,我的室友在國家撤僑行動下紛紛回國,而我因為學業(yè)計劃暫緩回國。我在空無一人的宿舍住了幾個月,害怕生病,也不敢出門,長期缺乏與外界交流。那時,我無法抑制對家的思念,經(jīng)常與父母長時間通話。”
鄔金媛表示:“對于在疫情期間出現(xiàn)焦慮、抑郁或失眠癥狀的留學生,我一般會把重點放在他們的睡眠、營養(yǎng)、鍛煉、作息和社交這五個方面。我也會建議選擇性地限制他們接收負面信息的時間,幫助他們恢復常規(guī)作息?!?/p>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調(diào)節(jié)情緒的“秘訣”。楊芳達說:“自我決定理論認為,人有三種與生俱來的心理需求,分別是自主、勝任和歸屬需求。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給生活帶來的不確定性,我們可以每天進行日程規(guī)劃,設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目標來增強生活的自主性和勝任感,也可以和親朋好友保持密切聯(lián)系來滿足情感與歸屬需求?!?/p>
面對后疫情時代紛繁復雜的社會狀況,鄔金媛認為:“未來,心理咨詢行業(yè)需要更加整體化、定制化,應將人作為整體看待,而非僅僅關注其行為表現(xiàn)與心理癥狀。受年齡、性別、語言和成長環(huán)境等因素影響,不同個體之間的人生經(jīng)歷和康復路徑均有所不同。這就需要心理咨詢師以人為本,用最細微的體察,最耐心的傾聽與最溫暖的陪伴為客戶提供私人化、定制化的咨詢服務?!?/p>
吳文錫同樣表示:“心理咨詢師任重而道遠。我們應堅定終身學習信念,不斷探索人類知、情、意的奧秘,加大對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力度,為健康中國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