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宏(郴州市第三中學語文教師)
李白的格局,是“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軒昂;岳飛的格局,是“八千里路云和月,三十功名塵與土”的壯烈;蘇軾的格局,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
曾國藩曾說:“謀大事者,首重格局?!?格局,是一個人對事物的認知范圍。視野決定格局。很大程度上,一個人站多高,就能看多遠。
讓我們與郴州市第三中學的李宏老師一起,探討格局與視野的關(guān)系。
我站在一樓,有人指責我,我很生氣;我站在十樓,有人指責我,我聽不太清,以為他在和我打招呼;我站在一百樓,有人指責我,我聽不見,眼里只有萬里河山。
上述材料具有啟示意義,請結(jié)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本作文題由材料、寫作任務、寫作要求三部分組成。要寫好此文,首先應具有解讀隱喻性材料的能力,還要有任務意識,行文時體現(xiàn)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隱喻性材料,指的是材料中的關(guān)鍵字、詞、句除字面的意義外,還隱含著某種喻義,而揭示出其喻義就成為寫作的指歸。寫作時不可停留于題意表層,應該由表及里,深入挖掘,方能寫出符合要求的文章。具體寫作時,可以將“實”化為“虛”,也可由“物”到“人”。
上述寫作材料中的三次“指責”,分別對應三種不同的心理感受。由果溯因,不難看出這種變化緣于“我”所處的高度發(fā)生轉(zhuǎn)變:站得越高,格局越大;眼界越高,心胸越寬闊。
1.立意限制?!坝腥酥肛熚摇痹谖闹谐霈F(xiàn)三次,隱喻“我”所處的外部客體對主體的干擾與入侵?!拔液苌鷼狻薄拔衣牪惶濉薄把劾镏挥腥f里河山”,是“我”受到客體的干擾與入侵時的三次不同心理感受。因此,審題立意要結(jié)合以上關(guān)鍵信息來談,不可另起爐灶,或泛泛而談。
2.內(nèi)容限制。引導語提示學生必須依據(jù)“材料”進行感悟和思考,脫離材料的作文視為偏題或者跑題。
3.價值取向限制。材料中由“一樓”到“十樓”再到“百樓”,意為站得越高,格局越大;眼界越高,心胸越寬闊。由此可以看出,命題者有意引導學生結(jié)合材料談對“格局”“高度”的理解,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寬闊胸懷。
4.思維限制。引導語“上述材料具有啟示意義”,要求在審題立意時,結(jié)合材料,由果溯因,領(lǐng)會到變化的產(chǎn)生緣于“我”所處的高度發(fā)生改變。行文若忽視材料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則可能導致層次不清或立意偏離。
1.立意角度開放??梢噪p向立意。比如材料中的“指責”如果是無端非難,屬于不正當?shù)闹肛?,那么“我聽不太清”“眼里只有萬里河山”就是心懷乾坤、有大格局的表現(xiàn),這是正向立意。如果把材料中的“指責”理解為正確批評,“我很生氣”“我聽不太清”“眼里只有萬里河山”就是逃避、自欺欺人,是剛愎自用、自以為是,我們應接受正確的批評,幫助自己更好地成長。當然還可以將二者結(jié)合起來進行辯證立意。
2.思考和感悟開放。人生路上,我們總能聽到別人的各種指責,無論指責是好是壞,我們都要學會甄別、學會應對。當指責是非難時,我們應提升高度,不與其計較,將其如蛛絲般抹去;當指責是忠言時,我們當欣然接受,不斷改進,做到更好,用正確的態(tài)度解決自身的問題。
3.文體開放。給出的寫作材料中只要求“明確文體”,可以寫議論文,也可以寫記敘文、抒情議論散文等。
人生路上,難免會有指責你的聲音,但路程很遠,只有跑起來,過耳的才是風聲。登樓望遠,也難免會傳來批評你的聲音,但樓層很高,只有爬上去,入眼的才是萬里河山。
(胡舒芳/郴州市第三中學2104班)
身在云霄之上,何懼別人的指責。奔跑起來,跑得越快,不和諧的話語只會被呼嘯的風聲掩蓋;登高望遠,站得越高,萬里河山才能盡收我們眼底。
(尹耀湘/郴州市第三中學2104班)
有裂縫,陽光才能照進來。不必畏懼他人的眼光,相信自己,做好自己。正如詩人所說:“我肩有風,風有星群?!蔽覀兌际钦钩岬娘w鳥,我們的前程風光無限。以千山為證,君子當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以萬水為憑,吾輩終踏過偏見,心懷四方。
(譚鈺涵/郴州市第三中學2104班)
海廣如許,為容天宇;心懷河山,方不迷亂;堅定自己,不被一時框束;心態(tài)超然,方不庸碌無為。地底的白玉終能與雪齊艷,開闊的胸襟方可與月共光。我們置身于天地間,不與獸蟲食腐,不似燕雀志短。無論你處于哪一層,都應該努力拼搏?;厥讜r,你就會發(fā)現(xiàn),來路已生云煙,指責的言語早已被你的初心滌蕩。
(黃劉姝妍/郴州市第三中學2104班)
作文共賞
格局在上,終可摘星辰
文/曹銘靖(郴州市第三中學2104班)
有人說“胸中有溝壑,腹里有乾坤”。站在低處,你似井底之蛙,只看得到一小片天;站上高樓,你才能極目盡享美麗的風景。
小說《三體》中,章北海秉承著父親與未來史學派的理想,穿過時間的阻礙,帶領(lǐng)著一批心懷浩瀚宇宙格局的銀河系人類,割斷了連接母星的臍帶,跨越星系、建立家園。他們沒有理會地球人類的指責,也沒有因指責而放棄追尋未來。書中有句話說得頗有深度:上了岸的魚就不再是魚了。不是么?
格局是決定成敗的重要一環(huán)——格局在上,終可摘星辰。
試想發(fā)出那些無端指責的人都是什么人,我認為無非有兩種。一是從未涉足大道的,二是無力在大道上繼續(xù)行進的。前者在成長時沒有汲取典籍中的智慧,自身亦多半庸碌。他們沒有找到向上攀登的階梯,沒有看見行進的奮斗者,就被不甘、嫉妒的情緒直接送進了愚昧的深淵。后者則是匆匆背上行囊就急于上道卻有始無果的急功近利者。畢竟是曾踏足過大道的“智者”,他們的指責比前者更為誅心,但同時他們也比前者更痛苦。盡可以把他們當成蛛絲輕輕抹去。有時無視,彰顯的是智慧,是境界,是氣度,它可以讓我們更從容。
但凡人類想要進步,就不能少了格局意識。各行各業(yè)總有一些關(guān)于成功的自傳或他傳,這些傳記無論誰寫、怎么寫,無非就兩個字——格局。格局在上是成功者的秘訣,成功者們早已將此秘訣公之于眾,但是鮮有人能借此攀登高峰。格局,就是你對事物的認知范圍。格局越大,你對社會、世界的認知便越廣。
作為中學生,我們正處于建立格局的重要時期,這是青春賦予的機會,也是奮斗帶來的財富。
格局在上,方能指責在下;格局在上,下方的指責才侵染不了我們分毫。當我們真正站立在百樓之巔時,那盡入吾眼的萬里河山與豪情壯志,便是格局給自己的最大回報。
作文解析
文章由《三體》中的事例引出觀點;接下來兩段對照闡述了“格局在上”的意義,聯(lián)系現(xiàn)實,強調(diào)“格局在上”的理由;最后一段收束全文,點明中心。文章立意不凡,語言精練、靈活,顯示了作者豐厚的文化積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