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松旭 樸春紅
(1.龍井市農業(yè)經濟管理服務中心,吉林 龍井 133400;2.吉林省農業(yè)綜合信息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吉林 龍井 133400)
吉林省是我國的玉米主產區(qū)之一,也是我國的商品糧基地。從全國來看,多年來吉林省玉米的商品量、商品率、出口量、人均占有量均居前位。吉林省的玉米種植在全國糧食生產中占有重要位置,對于促進國家糧食安全及社會穩(wěn)定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深入研究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提高玉米的產量和品質,滿足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是推動吉林省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诖?,筆者分析了玉米栽培各環(huán)節(jié)的技術要點,希望對提高玉米產量和品質有所幫助。
在玉米栽培地塊選擇上,以地塊平整、土層深厚、土壤肥力強、排水力強的沙壤土為首選,黏重、鹽堿嚴重、土壤肥力差的地塊不宜作為種植地。所選地塊要排灌方便、交通便捷,土壤pH值宜在6.5~7.0,且地塊要避開風口。
地塊選好后,可在前茬作物收獲后進行翻耕,也可在早春翻耕,耕深在20~30 cm,耕后再進行耙耢鎮(zhèn)壓,達到土壤疏松、平整的目的。在整地的同時可根據地力情況施入有機肥作為基肥。有機肥能提高土壤肥力,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的理化特性,利于玉米生長,提高玉米產量。近年來,在玉米生產過程中,種植戶多采用免耕技術進行播種,可以免去整地深翻的環(huán)節(jié),不破壞地表,利于保墑和避免風蝕,利于春季抓苗。實踐表明,應用免耕技術進行播種,玉米的產量穩(wěn)定。至于是否整地,各地可根據耕種條件進行合理選擇。
種植戶在選擇玉米品種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選擇經過當地種子管理部門審定的種子,最好選擇試種3 a以上且產量和品質均表現良好的品種。二是要確保所選玉米品種能適應當地環(huán)境,以確保其能夠正常成熟。三是品種選定前要充分了解當地往年易發(fā)生的玉米病蟲害種類,選擇抗病或耐病品種,通過品種自身的抗性降低病蟲害危害程度,實現優(yōu)質高產目標。四是選擇耐密、抗倒伏品種。選用該類品種能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發(fā)揮增產潛力,達到高產出的目標。吉林省常用的優(yōu)良玉米品種很多,如吉第816、先玉335、農華101、鄭單958、迪卡007、通禾899、吉農大823、通禾836和吉粳809等。
種植戶在選購種子時要到證照齊全的、正規(guī)的種子經銷單位購買,要查看種子銷售單位的種子經營許可證和營業(yè)執(zhí)照。種植戶在購買玉米種子時一定要妥善保管信譽卡,日后出現種子質量問題時將其作為索賠依據。在購種時,種植戶要查看種子外包裝是否完整,標簽內容是否明確;要選擇光澤度好,籽粒飽滿,大小均勻,無霉變、無病害的種子。按國家標準《糧食作物種子第1部分:禾谷類》(GB 4404.1—2008)規(guī)定,一級種子純度不低于98%,凈度不低于98%,發(fā)芽率不低于85%,水分含量不高于13%;二級種子純度不低于96%,凈度不低于98%,發(fā)芽率不低于85%,水分含量在13%以下。符合標準的種子的大小、色澤、粒形等差別較小,多數純度較高。
選擇晴朗天氣,在10:00—16:00,將種子攤放在向陽、干燥、通風的地方暴曬2~3 d,每天16:00光照減弱后再收回室內,避免受潮。此外,種植戶在曬種的過程中要經常翻動,確保上下層種子都能接受到光照。通過曬種,能利用陽光中的紫外線殺滅種子表面的細菌,達到降低病蟲害發(fā)生概率的效果,同時激發(fā)種子活性,促進發(fā)芽,提前出苗。曬種時,注意不要在鐵器、水泥地上進行,避免高溫傷種。
浸種催芽有冷水浸種和溫水浸種2種方式。冷水浸種:將種子置于冷水中浸泡12~24 h,水面要沒過種子,然后撈出晾干種子表皮水分便可播種。溫水浸種:將種子置于溫度為45~50 ℃的溫水中浸泡6~10 h,然后撈出置于陰涼處,晾干種子表皮水分后可隨時播種。通過溫水浸泡,能殺死種子表面附著的黑粉病菌、炭疽病菌等病菌,降低病害發(fā)生率。
一種方法是進行藥劑拌種,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按干種子質量的0.2%拌種,或者用50%辛硫磷乳油按藥、水、種子質量1∶100∶1 000的比例拌種,拌后裝密封袋中悶種4~6 h,然后便可以播種,能有效防止病害發(fā)生,確保苗全、苗壯。另一種方法是進行種子包衣處理,用呋喃丹12%、三唑酮1.5%、多菌靈3.5%、鋅肥和成膜劑制作包衣劑,然后將種子與包衣劑按40∶1的質量比均勻混合,使包衣劑在種子表面形成藥膜,然后將種子置于陰涼通風處晾干。
吉林省的玉米種植時間主要是春季,當5~10 cm 土層溫度穩(wěn)定維持在10 ℃以上時便可播種,偏鹽堿地塊要在土壤溫度升高至13 ℃以上時再播,溫度越高,越有利于發(fā)芽出苗。在溫度15 ℃以上時播種,基本8~10 d便可出苗;如果20℃以上時播種,基本7 d便可以出苗。每年4月20日至5月10日是吉林省玉米的最佳播期。播種前,種植戶要根據實際情況調試播種機,確定好株行距、播種深度、鎮(zhèn)壓強度、種肥配比等再播種。
傳統(tǒng)人工播種往往1穴多粒,出苗后要進行間苗,種植戶可以將多余苗移栽到缺苗處補全?,F采用機械播種,基本能精確控制1穴1粒種子。出現缺苗斷壟現象時,種植戶要及時進行補種,或者提前在圃地進行育苗,發(fā)現大田缺苗后進行移栽。補苗宜在陰天或雨后進行,栽后及時澆透水,確保幼苗成活。
玉米生長期間對水分需求較大,因此,種植戶要做好水分管理,保證玉米所需水分供應充足。玉米在出苗期和苗期耗水較少,土壤含水量占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左右即可;拔節(jié)至抽穗開花期需水量最大,總耗水量以占玉米一生耗水的45%~50%,這一時期土壤含水量以占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80%為宜;灌漿成熟期需水量相對減少,要求土壤含水量占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5%左右。種植戶要根據玉米生長情況及土壤含水量合理灌溉如雨季地塊積水,要及時排水,避免長期浸根。
6.3.1 基肥?;室杂袡C肥為主,667 m施有機肥2 000~3 000 kg、磷鉀肥及尿素復合肥 10~15 kg。整地起壟時一次施入播種溝內,施入地下10~15 cm處,滿足植株生長需要。
6.3.2 齊苗肥。玉米播后10~15 d后,陸續(xù)出苗,但由于土壤養(yǎng)分、光照、種子活性等各不相同,幼苗的生長速度往往有所差異。為促進苗齊、苗壯,種植戶可以在玉米出苗時施1次苗肥,667 m施尿素 8~10 kg左右,促進弱苗快速生長。
6.3.3 拔節(jié)肥。玉米長到7~9片葉時,植株正處在拔節(jié)期,此時要輕施拔節(jié)肥,667 m施尿素 15~20 kg。施拔節(jié)肥利于玉米根系發(fā)育,促進植株健壯生長,有效防止空稈,提高抗倒伏能力。
6.3.4 攻穗肥。玉米進入喇叭口期時,也就是當玉米植株長到11~12片葉時,種植戶要重施孕穗肥,667 m施尿素20~25 kg。施用穗肥能有效避免果穗禿頂、秕粒多,從而提高玉米產量和品質。孕穗肥以手可以摸到雄穗時施用為宜,長勢弱可早施,苗勢旺可適當晚施。
6.3.5 粒肥。粒肥的施用要根據玉米的長勢決定。如果前期施肥不足,果穗節(jié)下部黃葉多,有脫肥情況出現,就要補施粒肥;如果玉米整體長勢旺盛,則可以不施。玉米果穗吐絲期是施用粒肥的最佳時期, 667 m施尿素2~3 kg。粒肥不可施用過多,避免植株貪青徒長造成晚熟。
為保證玉米生長質量,種植戶要因時、因地、因需施肥,按不同的生長階段有針對性地施用。此外,施肥時不可太接近玉米根部,以免發(fā)生燒苗情況;尿素、復合肥等施后要覆土,以免影響植株吸收,造成浪費。
適時中耕能疏松土壤,增強土壤通透性,提高地溫,利于微生物繁殖,加速有機質分解,起到滅蟲的效果,也能抑制雜草生長。中耕可分3次進行:第1次在定苗前用小犁深耕,但不培土,一般在幼苗4~5葉時進行;第2次在幼苗長到30 cm高時進行,適當加大耕深,少量培土;第3次中耕在植株拔節(jié)前進行,耕深在9~12 cm,增加培土量,起大壟。
及時除草能避免生長過旺的雜草與玉米植株爭奪水分、養(yǎng)分,提高田間的通風透光性,促進植株生長。因此,除草時種植戶需要秉持“除小、除早、除了”的原則,采用人工除大草和噴灑除草劑進行封閉除草。在使用除草劑時,種植戶要選對藥劑類型,噴灑時嚴守操作規(guī)程,正確用藥,避免操作不當達不到除草效果。
玉米大、小斑病,都是由蠕孢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對玉米的葉片及葉鞘造成危害,發(fā)病嚴重時也會危害玉米的果穗和苞葉,導致玉米植株發(fā)育受到影響,嚴重影響玉米品質和產量。玉米大、小斑病現廣泛存在于玉米各產區(qū),是玉米生產過程中危害較重的病害。
為防治玉米大、小斑病,種植戶可選用高產優(yōu)質兼抗病的玉米雜交種;合理輪作,避免連續(xù)種植玉米;玉米收獲后要及時翻耕,清除田間病殘體,減少越冬菌源;植株抽雄后,可以選用70%品潤水分散粒劑、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等500倍液進行噴霧,每隔1周噴藥1次,連噴兩三次,可獲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玉米黑粉病是由黑粉菌引起的病害,也叫玉米瘤黑粉病,主要危害玉米莖、葉、花、雄穗、果穗和氣生根等組織和器官,導致玉米植株莖稈扭曲,生長受阻。若玉米早期受害,則果穗小,嚴重的不結穗。
為防治玉米黑粉病,種植戶可選用抗病的雜交品種,淘汰易感病品種;當田間發(fā)現病株時要及時拔除,并帶出田間集中銷毀,控制菌源;加強水肥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收獲后要清理田地,清除菌源;農家肥要滅菌后再施用,病區(qū)實施輪作;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三唑酮進行拌種,降低病害發(fā)生率;在玉米抽雄期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等對植株的基部進行噴灑防治。
黏蟲是玉米十分常見的害蟲之一,由于其成蟲具有遷飛性,所以也叫行軍蟲。黏蟲幼蟲以暴食玉米葉片危害,短期內就會吃光植株葉片,導致玉米減產甚至絕收。黏蟲的發(fā)生需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條件,多發(fā)生在雨水多的年份。步行甲、蛙類、鳥類、寄生蜂、寄生蠅等是黏蟲的主要天敵。
為防治黏蟲,種植戶要綜合采用物理、生物、化學等措施進行防治。例如,利用黏蟲成蟲的趨光趨化特性,采用糖醋液、性誘劑、黑光燈等捕殺成蟲,減少蟲卵數,降低蟲口密度;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遇多雨潮濕天氣,發(fā)現黏蟲發(fā)生苗頭,每667 m使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毒死蜱(樂斯本)乳油75~100 g兌水40 kg、20%滅幼脲3號懸浮劑500~1 000倍液均勻噴霧防治,達到殺滅幼蟲的目的。
玉米螟主要危害玉米的心葉、葉片、莖稈、幼穗,也叫鉆心蟲。玉米整個生長期都會受到玉米螟的危害,導致植株發(fā)育不良,造成減產、品質下降。此害蟲對多種作物都會產生危害,是世界性害蟲之一。
為防治玉米螟,種植戶可用赤眼蜂滅卵以及白僵菌、蘇云金桿菌治螟進行生物防治;也可用黑光燈、性誘劑誘殺成蟲;在心葉期,每667 m用1.5%辛硫磷顆粒劑1.5~2.0 kg撒施于玉米心葉內,或者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對玉米心葉內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