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鐸 木
畫板上的油膏’灰黑的行者’這些足夠了。
我們關注著它的棲息。
接下來’故事需要筑巢’交頸’產卵’孵化。
黃昏近了’是落日遷就了大雁’還是大雁拖累了天空?俯沖之際’出現(xiàn)箭頭一樣的陣式。
這不是墜落’天子湖沐浴的村姑們鋪開了綢緞。
母親為此繡過一幅畫’前半卷給了扛槍行軍的父親’后半軸給了遠走他鄉(xiāng)的我。
90歲的她聾著一雙耳’問我:聽見大鳥的喊聲嗎?看見大鳥爪子下掛著的古道嗎?
我大聲應道:我看見了落日后的燈光’我看見大鳥紛紛飛進燈光之中。
娘點著頭。
那夜’雁落梅山。
啁啾之語漸緩漸疾。
一切都已昭示’伸出來的手也是。
“你的指甲將夕陽割傷了’你像一頭牛牯。”
往下’我用牛角’挑著落日。
呵’有了潮色——“多像山氹氹中的野花?!?/p>
夜晚來臨前’我們嬉戲。梅山清秀的面頰’露出笑靨。
其實’我們都討厭月亮。
好像浩瀚的天子湖’側傾著身子’將我額上的印痕洗去。
又在我的睡眠中倒灌饑餓的水。
南坡長出了野草、蕨菜、粉色的小花朵。我們不懂草本的科目’就叫它野科。
這不’風一吹’就瘋癲成狂野的少年。
充沛的陽光越過了野生的藤蔓。
天空被一隊灰雁劃破。
牧童們仰望’在古道上高呼:“雁鵝雁鵝排一字’雁鵝雁鵝排二字?!?/p>
但雁鳥們排著“川”字’飛遠了。
落雁巖的那邊’仍是水的傾訴。古老的瀑布將剩余的陽光沖洗得剔透。
坐禪人坐在虹上’悟出了一些天空的遼闊。
過后’便是鄉(xiāng)村的黃昏。
鉚足了勁的雁鳥又調過了頭。孩子們走出山谷’沿著一條進山的路’跟在牛牯的后面。
邊際’是赧水與梅山的余輝。
這次’不用對著天空叫喊。
雁鵝們排成工整的“人”字’箭頭對著梅山的豁口。
你應該清楚’如果飄浮如落葉’天空將經歷四季的洗滌。
很高興有一種假設:巖石會飛’像絲綢一樣。
在湛藍時。
就像樹葉抖落后露出的一雙眼睛’緊盯著長長的雁陣。
關于一條古道’即將覆蓋的碑石、鳥語’或者’紅丘陵的一次祭祀。
父親牽著我的手’用兩年私塾的語調’教我背誦那首唐詩。
我更喜歡在南坡的落葉上走過’和二丫、三伢子、狗剩一起。
唱著偷學的歌謠’模仿出老巫師的步伐。
然后’我們跟著落日疾走’手里拿著一片落葉。
這樣’秋天會長一些。
月色比以往亮了許多。
母親在煤油燈下’修補被落葉刮傷的日子。
我在圖畫本上畫出梅山的山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