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凡修
冬至?xí)r節(jié)’昔格達被高處的陽光簇擁。
葵花開得燦爛’漫山遍野的小番茄’從山頭掛到溝谷。
此季’正是笮山若水’暖冬醇香的時節(jié)。昔格達展示出溫情的一面。
人在精神的本質(zhì)上具有趨暖性。
陽光不斷生長’闊大的葉子’擁有的高度’使冬日暖陽看起來更溫暖。陽光的味道清澈如蘭。
清澈是對荔枝、芒果、桂圓的修飾。尤其當美轉(zhuǎn)瞬即逝’那些留在鼻息的味道就格外彌足珍貴。
——陽光真好。
——溫暖抖動。
光線緩慢松弛下來’籠罩在正午時分。
“我寫下快樂的詩句’關(guān)于生命的衰變——衰變和美麗”。
葉片生長在同一天空下——有的長出小清新’有的長出小蟲孔’它們各自呼吸’人間大美。
既不相互妒忌’也不相互厭倦。
胚胎擴散的紋絡(luò)’正拘囿于細密的定漿之中:郁郁蔥蔥’密密麻麻’莢果瘋長。
如此隆重’仿佛處身某個禮節(jié)。
一串串綠油油的豌豆莢掛滿整個枝頭。那近乎腫脹的內(nèi)部’有著整齊的隊列。在這一刻’豌豆秧開出濃陰’彼此滑入被簇擁的隆重里。
莢果里挨挨擠擠的籽?!星v膜隔著’似將滾落’卻未滾落。
只一瞬’更多的不可預(yù)知’無人可以阻止。
2008年6月14日,西山紙制作工藝入選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拓展項目名錄。
“太多紀念日’太少記憶”。而“西山紙”產(chǎn)地將樂’卻一直揮之不去。記憶’就像體內(nèi)的嘈雜’越是接近“西山紙制造之鄉(xiāng)”’就越漫不經(jīng)心起來。
我以我所能的方式;
我以我’耽于膜拜的虔誠。
我一直渴望接近’龍棲山神秘的空間——澗水潺潺’青竹滴翠’柳杉挺拔。沿著竹林的臺階拾級而下’便走進了制造西山紙的手工作坊。
只見上等嫩毛竹空出空白’在經(jīng)緯廣闊的間距里’經(jīng)過斷筒、削皮’輕易地遇見——
撒石灰、浸漂、腌漬、剝竹麻’這些易于辨識的同類’然后經(jīng)壓榨、匕槽、踏料、耘槽’抄紙、干紙、分揀、裁切等28道工序’這些’都是完全原始的手工操作’特別是“踏料”這道工序’近乎蠻荒。
毛竹外表堅硬。從柔軟的內(nèi)皮和瓤中’墾殖和提取出“冰清玉潔”。
獨自一人’在龍棲山’我想攀上那積雪的山頂。我崇尚著美’將內(nèi)心殘剩的一小片陰影’打理得潔白。
沒有多余的委婉。在略帶清香的氣味中’輕易地遇見段狀、片狀抽離后的空白。
——避世或沉殤。山野之間’或柔、或韌’由著自己。
流行閩贛邊陲’演出時眉與唇間妝飾的紅點’隱藏著’比宋朝記憶還超凡的境界。
明清時’看梅林戲成為最好的時間。與儺舞、跳神融合’唱腔以亂彈、西皮、下江為主’配以皮簧、撥戲、吹腔——土戲顛覆土戲的藝術(shù)。將樂、安仁、明溪’叮當鼓、擔箱、土腔’唱到大亮光。
片刻如醉如癡。
好奇混合著疑惑’將聽覺與視覺顛覆成一個新的“噫”的拖音。大嗓開、小嗓落’每句都有的“噫”的拖音’稀釋掉我們所有的白日夢。
幾乎無法在南詞北調(diào)中回旋’唱念打做不止。這近乎一種享受’ “蘆葦靜立在淺藍色水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