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奧
最近,再讀清代王永彬所著的《圍爐夜話》,對其中“世雖有僥幸之事,斷不可存僥幸之心”一句感觸頗多。細(xì)細(xì)思量,一些黨員干部之所以在違紀(jì)違法的泥沼中越陷越深、無法自拔,終至身陷囹圄,其實最初的那一次迷失,往往都是心存僥幸所致。
“莫言萬木死,不因一葉秋。”巨變是漸變的結(jié)果,僥幸是違紀(jì)違法的開端。從查處的腐敗案件看,一些黨員干部“眼里看得破,心里忍不過”,被一條煙、一頓飯、一張卡、一個紅包逐步誘入了陷阱。想當(dāng)初,他們要么抱著“私下收點禮,未必有人知”的心思,要么存有“只做這一次,以后不再為”的想法,要么懷著“這都是小事,不可能事發(fā)”的僥幸……正是在這種“自我麻醉”式的心理暗示下,一些黨員干部心存僥幸、利令智昏,放縱貪念潛滋暗長,任由行為越軌越界,最終“小管涌”演變?yōu)椤按笏健?,不得不吞下無法挽回的苦果。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摒棄僥幸心理需要黨員干部從日常做起、從點滴做起,“初、微、獨”是最容易被僥幸心理攻克的地方。黨員干部一定要把紀(jì)法約束內(nèi)化為行動自覺,警惕小毛病、小陋習(xí)、小錯誤,在一點一滴中錘煉拒腐定力,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要力戒貪念慎于初。廉與貪往往就在一念之間,特別是最初的那一個閃念。如果第一道“防線”被沖破,就會“兵敗如山倒”;第一道“閘門”一旦打開,欲望的“洪水”就會一瀉千里。黨員干部一定要算清“人生賬”,戒慎于問題產(chǎn)生之初,哪怕是小欲也要遏制,哪怕是小節(jié)也要警惕,時時戴牢“緊箍咒”,處處擰緊“安全閥”,決不能以“下不為例”寬容自己,真正把好第一個關(guān)口、守牢第一道“防線”、管住第一次放縱。這樣,才能避免一時之貪變成一生之災(zāi)、一時之利變成終生之悔。
要嚴(yán)守小節(jié)慎于微。古人說得好,“小者大之漸,微者著之萌”。任何事物的發(fā)展變化都有一個由小到大、由量變到質(zhì)變的過程。黨員干部一定要牢記“禁微則易,救末者難”的道理,始終保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警覺,不因“小腐敗”而違規(guī)逾矩,不因“小問題”而姑息遷就,不因“小意思”而欣然笑納,不斷在慎微中積下尺寸之功,鍛造金剛不壞之身,切實做到“大節(jié)”不偏離、“小節(jié)”不喪失。
要不欺暗室慎于獨?!白孕拗?,莫難于養(yǎng)心;養(yǎng)心之難,又在慎獨?!绷?xí)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加強自律關(guān)鍵是在私底下、無人時、細(xì)微處能否做到慎獨慎微?!比松畲蟮摹皵橙恕笔亲约海铍y戰(zhàn)勝的也是自己。真正能夠慎獨,是高度的自覺性、自制力和意志力的重要體現(xiàn),是一種自我約束、自我克制、自我完善。黨員干部一定要自覺做到人前人后一個樣、臺上臺下一個樣、上班下班一個樣,“獨行不愧影,獨寢不愧衾”,始終表里如一、嚴(yán)守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