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濤
初秋時節(jié),走進博愛縣鴻昌街道下期城村半架山,山楂樹、蘋果樹漫山遍野、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儼然一派生態(tài)和諧的美好景象。
“通過縣自然資源局實施的礦山生態(tài)修復治理,改善了生態(tài)環(huán)境,增加了村民收入,有力助推了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實施?!毕缕诔谴妩h支部書記王圈介紹。
殊不知,半架山,過去是荒山。二三十年間,歷經開山炸石、掏洞挖矸,方圓10 千米千溝萬壑、破損不堪,地表自然植被及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嚴重破壞,形成了裸露的創(chuàng)傷山體,存在地質災害隱患,嚴重影響周邊生態(tài)環(huán)境及村民生活。
礦山生態(tài)修復刻不容緩。2019 年,博愛縣自然資源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fā)展理念,堅持創(chuàng)新發(fā)展、科學發(fā)展、綠色發(fā)展理念,引進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fā)局第二地質礦產調查院啟動實施月山水庫東與半架山西廢棄礦山生態(tài)修復項目,對廢棄礦山進行生態(tài)修復。該項目是河南省南太行地區(qū)山水林田湖草生態(tài)保護與修復試點工程的子項目,經過3 年努力,共修復治理面積2550 畝,一座廢棄礦山變成名副其實的“花果山”。春天,鮮花遍野;秋天,碩果累累??恐爰苌?,通過種植果樹,下期城村集體收入連年增長,如今,成為名副其實的“綠富美”。
“以前山上沒有路,項目實施后,修了2600 多米長、4 米寬的環(huán)山水泥路,方便多了。”王圈說,“半架山是石板山,為了修路光墊土就墊了兩米多厚。”
該項目覆土5萬多立方米,種植側柏、花椒、山楂等樹10.52萬株,新增林地637.35 畝。再加上撒播的6000千克混合草籽,1.95 萬畝荒山現(xiàn)在綠化了1/5。山里一二十道溝,現(xiàn)在坡上坡下、溝溝坎坎都種上了果樹。
“這土養(yǎng)樹啊,你看看這李子多紅,熟透了甜得很!”望著眼前的果樹,王圈感慨道。
廢棄礦山修復好了,下一步就是引水上山了。博愛縣自然資源局籌集資金400 多萬元,幫下期城村打了兩口500 米深的井,鋪設了2萬多米的水管上山,基本上解決了灌溉問題。但如果遇到大旱,村民們還得四五輛水車不停往山上運。
“如果能在山頂再打口700 米的深水井,問題就徹底解決了?!币宦纷咭宦妨模跞χ更c“花果山”如數(shù)家珍。
2018 年,隨著太焦高鐵和博愛縣高鐵片區(qū)建設占地,下期城村在迎來發(fā)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無地可用的問題。全村7000 多口人,一邊是人均耕地少得可憐,一邊是眼前半架山荒得心疼。于是,王圈打起了半架山的主意。他圍著荒山一圈一圈轉,帶著大家一遍一遍看,最終統(tǒng)一了思想,決定向荒山要效益。
2019 年春天,政府投入資金1200萬元,在項目區(qū)植樹9.9 萬株。以項目實施為時機,下期城村籌措資金1000多萬元,投資建設山地果蔬采摘基地。王圈帶領全村男女老少,開著兩臺大型挖掘機挺進、開墾半架山,清除危巖修礦坑,建設擋墻平地面,挖填廢渣保生態(tài),覆土種樹撒草籽,運土上山覆土1.5 萬立方米……
3 年多的時間,半架山從荒到綠,栽種了蘋果樹和棗樹各4 萬余棵、山楂樹2 萬余棵、李子樹1.7 萬余棵,還種有突尼斯大石榴樹,樹下套種了紅薯、大蔥。2021 年,果樹實現(xiàn)收益20多萬元。今年進入豐產期,預計收益70 萬元。明后年進入盛果期,收成翻番沒問題。
三分栽,七分養(yǎng)。王圈組織村里人力、物力,及時養(yǎng)護新栽植的各類果樹,保障了樹木的成活率,礦山治理后的管護問題迎刃而解。
“隨著收入增加,群眾得到了實惠,為村集體注入了活力?!蓖跞φf。平日里,他與村民一起為樹木澆水、除草、打藥,考慮最多的是如何讓滿山的果樹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樹上多長一顆果實,就意味著多增加一份收入。
為了提高半架山的經濟附加值,讓“綠色銀行”更值錢,下期城村決定在農產品上提品質、創(chuàng)品牌。村里專程從外地請來兩名農技師開展培訓指導,果子產量一下提升兩倍;除了線下銷售,王圈還帶頭玩起了抖音,果子還沒摘就被預訂一空。此外,果子深加工也在謀劃中。村集體把增收的錢用在了群眾身上,建廣場、修道路、改善學校環(huán)境、發(fā)展村辦企業(yè)……村里還實行澆地、收割種植、化肥、幼兒教育、新農合“五項免費”。
守著變綠變美的半架山,下期城村的村民帶著致富的奔頭繼續(xù)努力著。在這片土地上,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活更富裕的愿望正在逐一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