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娟,馬中元,徐春華,辛珂鈺,張王鵬,李正陳
(1.銅鼓縣氣象局,銅鼓 336200;2.江西省氣象科學研究所,南昌 330046)
銅鼓縣是江西省宜春市下轄縣,地處贛西北邊陲,東鄰宜豐縣,南接萬載縣,西鄰湖南瀏陽市、平江縣,北連修水縣,全縣國土面積1552 km2。銅鼓縣管轄6鎮(zhèn)3鄉(xiāng)4個國有林場,常住人口為116,418人。銅鼓的地理環(huán)境決定了銅鼓是降水災(zāi)害多發(fā)地區(qū),暴雨、大暴雨、冰雹、雷暴大風、地質(zhì)等自然災(zāi)害時有發(fā)生。尤其是大暴雨天氣,給銅鼓縣及鄉(xiāng)鎮(zhèn)村、林場帶來嚴重危害。因此,大暴雨天氣的監(jiān)測預(yù)警、回波特征識別、短臨預(yù)報的開展是重要的研究課題。
國內(nèi)學者對大暴雨天氣做了大量研究,如造成特大暴雨的強對流回波帶與近地面層925 hPa輻合區(qū)位置一致,而且回波單體移向與回波帶走向一致[1]。暴雨的雷達回波特征主要是絮狀回波帶,回波單體強度雖然不強,但維持時間較長,反復(fù)經(jīng)過一地,單體回波呈現(xiàn)“列車效應(yīng)”,最后形成暴雨或大暴雨天氣[2,3]?!?0 mm/10 min的超短時強降水是構(gòu)成≥30 mm/h和≥50 mm/2 h短時強降水的重要組成部分[4]。在雷達拼圖上,絮狀回波帶回波強度為40~45 dBZ,但降水時間較長,易形成大暴雨[5,6]。短時強降水對暴雨貢獻率基本在40%以上[7]。通過對16 a資料的統(tǒng)計,低槽類出現(xiàn)最多,占50.3%,熱帶系統(tǒng)類占23.0%,副熱帶高壓控制類占13.7%,副熱帶高壓邊緣類占9.9%[8]。大暴雨中的短時強降水還與所處的地形條件和邊界層風場相關(guān)[9-11]。這些研究成果為文章研究提供了參考。
文章使用MICAPS常規(guī)天氣圖、江西省自動氣象站數(shù)據(jù)、江西WebGIS雷達拼圖等資料,對2021-08-25銅鼓大暴雨天氣的雷達回波特征進行分析,總結(jié)出可供識別短時強降水的雷達回波特征,為銅鼓大暴雨天氣的短臨預(yù)警預(yù)報提供分析依據(jù)。
常規(guī)天氣圖資料來源于MICAPS平臺;雨量等氣象資料來源于江西省自動氣象站地面要素查詢平臺;雷達回波資料來源于江西WebGIS雷達拼圖平臺。文中涉及的地圖邊界均是基于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標準地圖服務(wù)網(wǎng)站下載的審圖號為GS(2017)3320號的標準地圖制作,Micaps地圖的審圖號:GS(2019)3082號。全文使用北京時間。
2021-08-24T20:00—2021-08-25T20:00,江西贛北南部與贛中北部出現(xiàn)1次東—西走向的大暴雨過程(圖1a)。大暴雨分為3個中心:銅鼓、南昌、德興。其中銅鼓大暴雨是文章研究重點。銅鼓隸屬宜春市,位于宜春市最北部,也是這次大暴雨過程的一個中心(圖1b)。銅鼓縣境內(nèi)多個區(qū)域站都出現(xiàn)≥100 mm/24 h大暴雨,其中銅鼓103.7 mm/24 h。這次大暴雨主要分布在銅鼓中南和西部(圖1c),有8個站≥100 mm/24 h,最大156.1 mm/24 h(高橋)。從4 h雨量(圖1d)上看,銅鼓大暴雨基本上在25日03:00—07:00產(chǎn)生,短時強降水特征十分明顯,最大雨強36.6 mm/h(高橋)。
圖1 2021-08-25T20:00大暴雨過程天氣實況圖(mm/24 h,mm/4 h)
短時強降水產(chǎn)生的大暴雨天氣都是由對流性雷暴天氣所導致,因此,閃電的活動可以判斷出雷暴天氣的活躍度;另一個方面,伴有閃電活動的雷暴云,與普通陣雨相比具有較高的降水效率。因此,閃電次數(shù)的多少、正負閃電的強度大小是其主要指標。
2021-08-24T21:00—2021-08-25T20:00,江西境內(nèi)閃電活動以總閃次數(shù)和正負閃最大兩個要素來說明(圖2),數(shù)據(jù)時間間隔為10 min,即10 min閃電累積值。25日輻合線上短時強降水時段閃電次數(shù)較少,午后局地雷暴閃電次數(shù)增多(圖2a)。這次大暴雨過程,短時強降水主要集中在25日03:00—06:00,但閃電次數(shù)基本上都是≤40次/10 min,這是由于輻合線上強降水的強回波頂高都在6 km以下,閃電并不密集。而午后隨著地面增溫,輻合線南側(cè)局地對流的發(fā)展加強,閃電開始頻繁增多,17:00閃電次數(shù)最高增至≥200次/10 min。從正負閃強度上分析,03:00—06:00短時強降水雖然閃電次數(shù)較少,但正負閃電強度較大,≥200 kV/10 min,而且正負閃幅度比較對稱(圖2b),25日午后局地雷暴正閃強度明顯減小。
由此可見,短時強降水閃電次數(shù)并不密集,但正負閃電強度比較大且振幅對稱。午后熱對流產(chǎn)生的雷暴閃電次數(shù)增多,但正閃強度明顯減小且正負閃電振幅不對稱。
MICAPS常規(guī)天氣圖是業(yè)務(wù)中最容易得到的基本天氣資料,也是預(yù)報員分析天氣的基礎(chǔ)平臺。2021-08-24T20:00,100 hPa(圖3a),32°N以北是比較強盛的高空急流,急流圍繞低壓底部旋轉(zhuǎn);28°N以南是副高邊緣盛行的偏東氣流,是副高邊緣形勢下高空經(jīng)典東風急流;南北兩急流之間是輻合帶,西風和東風的切變帶,風速較弱,風向較亂。500 hPa(圖3b),30°N以北低壓底部是西北氣流,30°N以南是西南氣流,風較弱;588 dagpm線穿過江西,江西處在副高邊緣。850 hPa(圖3c),西北氣流直指江西北部,江西受西南氣流控制,兩氣流之間存在一條切變線。925 hPa(圖3d),低壓底部氣流有所減弱,江西南部存有超低空西南急流,江西北部是兩氣流輻合線(區(qū))。這條輻合線少動是銅鼓大暴雨維持的動力機制。江西多山地,地面風場受到較大影響,所以地面圖被省略,用925 hPa代替。
圖2 2021-08-24T21:00—2021-08-25T20:00江西閃電分布圖
圖3 2021-08-20T20:00MICAPS天氣系統(tǒng)分布圖
由此可見,這次銅鼓大暴雨是發(fā)生在地面(925 hPa)輻合線(區(qū))南側(cè),副高邊緣、低壓底部、中層切變線等天氣條件下。輻合線(區(qū))長時間維持在銅鼓—南昌—德興一帶,是形成大暴雨的主要天氣系統(tǒng)。
2021-08-24T23:00—2021-08-25T08:00,江西雷達拼圖3 h間隔組合反射率(CR)產(chǎn)品,24日23:00(圖4a),輻合線南側(cè)發(fā)展一條不連續(xù)對流回波帶,回波分布雖然不連續(xù),但可以看出是東—西走向的回波帶。銅鼓位于西段較弱回波之中。25日02:00(圖4b),東—西走向的回波帶東段排列稍緊密,回波帶西段銅鼓回波有所發(fā)展。05:00(圖4c),輻合線回波帶進一步發(fā)展,東段和西段回波帶開始連接;回波帶西段銅鼓回波發(fā)展,組合反射率(CR)達到45 dBZ,整條輻合線回波帶為混合型(絮狀)回波帶,帶上層狀云降水與對流云降水的混合。08:00(圖4d),輻合線回波帶在原地維持少動。
由此可見,輻合線南側(cè)回波帶,成為東段和西段不連續(xù)排列的東—西走向的回波帶。銅鼓位于西段回波發(fā)展之中;由于輻合線回波帶在原地維持少動,銅鼓大暴雨基本上發(fā)生在25日03:00—07:00,短時強降水最大雨強36.6 mm/h(高橋)。
圖4 2021-08-24T23:00—2021-08-25T08:00 3 h間隔回波系統(tǒng)演變圖
2021-08-25T03:50—05:20,短時強降水主要發(fā)生在這個時段。03:50(圖5a),銅鼓受到輻合線回波帶西段混合型回波影響,降水開始增大?;夭ū憩F(xiàn)為在大片層狀云中存有對流云降水的絮狀回波結(jié)構(gòu),組合反射率(CR)強度40~45 dBZ,回波強度雖然不強,但降水效率比較高,多個區(qū)域站與之配合出現(xiàn)≥10 mm/10 min的超短時強降水,10 min超短時強降水是形成短時強降水的基本單元。04:20(圖5b)、04:50(圖5c),回波結(jié)構(gòu)基本沒有變化,組合反射率(CR)強度40~45 dBZ,高橋沙坪、高橋花山分別出現(xiàn)36.6 mm/h,32.1 mm/h短時強降水。05:20(圖5d),40~45 dBZ回波面積擴大,短時強降水站數(shù)增多,高橋(47.4 mm/h)、高橋沙坪(32.9 mm/h)、排埠(36.2 mm/h)、銅鼓(32.6 mm/h)、永寧(35.7 mm/h),銅鼓05:40超短時強降水12.2 mm/10 min。在宜春SA天氣雷達PUP產(chǎn)品上(圖略),05:20,銅鼓上空組合反射率CR中心強度達到45 dBZ,回波頂ET只有8~9 km,垂直積分液態(tài)水含量VIL只有5.0~10.0 kg/m2,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RCS上,40 dBZ強回波頂高都在 6 km之下。
由此可見,銅鼓大暴雨是由于輻合線回波帶西段回波產(chǎn)生短時強降水所致。西段回波強度40~45 dBZ,回波頂ET只有8~9 km,垂直積分液態(tài)水含量VIL在5.0~10.0 kg/m2,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RCS上40 dBZ強回波頂高在 6 km之下,降水效率較高,出現(xiàn)多站≥30 mm/h的短時強降水和≥10 mm/10 min的10 min超短時強降水。
圖5 2021-08-25T03:50—05:20 30 min間隔雷達拼圖回波特征圖
銅鼓大暴雨經(jīng)常發(fā)生,影響天氣系統(tǒng)有所不同。在副高邊緣形勢下,地面(925 hPa)中尺度輻合線天氣系統(tǒng)十分重要,由于維持少動,混合型降水性質(zhì),降水效率較高,往往造成銅鼓大暴雨天氣。銅鼓大暴雨天氣系統(tǒng)還有多種天氣形勢場和雷達回波特征,有待進一步討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