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旅漢粵商與晚清漢口茶葉貿(mào)易

        2022-11-09 05:32:40鐘元澤
        江漢論壇 2022年11期

        朱 英 鐘元澤

        1917 年,旅滬粵人甘棠在一次論述中提道:“故上海一隅,粵人之聚族而居者,至二十萬,且沿揚子江而入,因利成便,遍江流七省之地,散處者又十余萬?!?他還引用西人伯樂文的演說詞作為結語:“炎風熱瘴之地,溯雪沍寒之區(qū),人跡所至,粵人必到,其冒萬死排萬難之精氣,可以長駕遠馭,呼吸宇宙”。①此說雖然不免有文學式的渲染和夸張,但也描繪了近代粵商向國內(nèi)諸埠拓展的事實。②1861 年前后,先行在上海站穩(wěn)腳跟的粵商隨外國洋行溯江而上,以漢口為中心發(fā)展埠際轉口貿(mào)易,茶葉乃重要商品之一。③既往對晚清以上海、漢口等地的茶商研究,主要以晉商、徽商為中心,對粵商的探討則迄無專文④,這與粵商在兩地茶葉貿(mào)易發(fā)展中的作用與地位很不相符。有鑒于此,本文擬通過地域性商人集團角度,考察包括粵籍買辦在內(nèi)的漢口茶葉廣幫的興起,論述其在晚清漢口茶葉對外貿(mào)易中的地位與作用,兼論其對漢口城市近代轉型的影響。

        一、晚清漢口茶葉廣幫的興起

        晚清時期,漢口“雖非茶產(chǎn)出地,而實茶之大市場”,茶葉轉口貿(mào)易十分興盛發(fā)達。尤其江西、安徽、湖北、湖南諸省之茶葉,均“以漢口為發(fā)賣之門戶者”。時人謂:“每逢茶節(jié),江舟袞袞,行賈濟濟。問其何事,莫不曰載茶;問其何往,莫不曰到漢口?!彼詽h口“實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四省茶之中央貿(mào)易場,可無異辭。而漢口有所謂茶棧者,林立云集,實茶之屯集所”。⑤

        晚清漢口茶商為數(shù)眾多,形成“漢市向以茶商為大宗”的特點。⑥晚清漢口茶商依地域劃分,“共有六幫,一、山西幫,二、廣東幫,三、江西幫,四、湖南幫,五、安徽幫,六、湖北幫。六幫中向推廣幫為首,近則磚茶暢銷,資財流通以山西幫為第一。惟茶商素無團體,對于外人不求所以爭勝之學問,對于同業(yè)不求所以聯(lián)絡之方針,故六幫茶業(yè)公所表面雖有可觀,并無實在合群之勢力,亦少銳意進取之人才?!雹哌@一缺陷雖對整個晚清漢口茶業(yè)的發(fā)展不利,但卻使向為各幫茶商之首的茶葉廣幫得以長期占據(jù)重要地位提供了機會。

        晚清漢口茶葉廣幫的興起并非偶然?;浬躺栽缭跐h口主要從事長途貿(mào)易,他們自嶺南轉運海產(chǎn)、生絲、廣貨、葉扇、夏布、荔枝、絹織物、象牙細工、銀細工、砂糖、絲繭等至漢,回程再在漢口采購大米、棉布、茶葉等。其每年在漢口的交易額達3500 萬兩,居漢口諸幫之首。⑧五口通商初期,廣州對外茶葉出口貿(mào)易的地位有所下降,粵商乃分赴湘鄂皖贛閩等省茶區(qū)從事制茶、購銷、經(jīng)營茶山等活動。⑨以鄂西茶區(qū)為例,“在歐戰(zhàn)之前,該地茶商均來自粵省,資本雄厚,每年制茶數(shù)均在三萬至四萬石之間。雖無精確統(tǒng)計,但詢之漢市老茶商,亦謂如此?!雹獠铇I(yè)迅速成為晚清旅漢粵商的主要經(jīng)營行業(yè)之一。大量旅漢廣東茶棧坐商的出現(xiàn),使粵籍茶商在漢口的實力進一步擴展。從同鄉(xiāng)會館及客幫之數(shù)來說,粵商在漢口共設立過同鄉(xiāng)會館、公所4 處,其中最大的是嶺南會館,為南海、番禺、新會、順德四邑所建,內(nèi)分粵魁、番禺、高岡州、鳳城四堂,附設慈善機構同善堂,“為旅漢粵商營業(yè)會集之所”。此外還有韓江別墅、潮嘉會館、香山會館等。?1888 年,旅漢粵商自稱:“漢皋為通商巨埠,我粵人經(jīng)商于此者,實繁有徒,每遇善舉咸孜孜焉,惟恐或失,以故數(shù)十年來創(chuàng)駿業(yè)、膺鴻福者指不勝屈”。?至1905 年,“廣幫在漢商民以香山人為多”,在廣東會館以外自設香山會館,“統(tǒng)計廣幫在漢人數(shù),約四千八百余名”。?辛亥初,“粵人經(jīng)商漢口者逾萬人”。?

        茶葉廣幫得為晚清漢口茶業(yè)之魁首,是因為進入漢口的英商與其合作最為密切,他們的茶葉運輸主要通過粵商販運至上海,這一便利使得“更多的漢口茶葉是由粵商控制的”,“即使后來英國人因印度和錫蘭茶而放棄華茶市場,粵商在外貿(mào)上仍占據(jù)重要地位”。?1842 年上海開埠,廣州的公行制度被裁撤,但對粵商經(jīng)濟力量的負面影響卻是有限的。開埠以后,“一些舊有的(廣州) 公行人員”“保有很大潛在勢力”,依然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和壟斷“一些主要商品的供銷市場”,被視為“外商勢力向內(nèi)地滲透的第一個障礙”。?英國人Robert·Fortune 曾指出有著長期對外貿(mào)易史的廣東商人勢力有可能深入到某些產(chǎn)茶區(qū)。例如,上海崇安茶區(qū)出口運銷業(yè)務,就壟斷于少數(shù)粵商之手?!霸?846年和1847 年,上海的茶葉貿(mào)易主要是通過商行來進行,而這些商行主要是廣州人來運營……在這種情況下,除非知情人士,很難說得清楚,付給崇安縣那些茶葉商人的價錢究竟又是多少數(shù)”。?當時上海販賣華茶的外商聲稱自己根本不知道“誰是茶葉的所有者”。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增開口岸,“新開各口情況,仍復類似”?!皳碇翝h口的外商,由于找不到可靠的華商對手交易,不得不以貨易貨(主要以進口樣布、鴉片交換絲茶等土產(chǎn))?!?

        與此相關的另一情況也值得重視,這就是在漢口的買辦群中,粵籍買辦和寧波籍買辦最為活躍,勢力也最大,“外商完全依靠他們的廣東或寧波籍買辦的協(xié)助”。?而在晚清早期,這一“協(xié)助”則完全為粵商所壟斷。在茶業(yè)內(nèi)部,有謂旅漢浙幫“歷年虧耗,近已銷聲滅跡”。?鄭觀應指出:“中國茶商未嘗直接于洋行沽茶,有茶棧代理。兩湖茶棧謙慎安、熙泰昌、厚生祥、協(xié)泰興、同順隆五家,寧祁茶棧忠信昌、洪源永、萬和隆、謙泰昌、恒記、同春六家,茶商只出三分傭錢,洋行一分,茶棧一分,通事一分?!?一般的茶商無法與洋行直接交易,需要付給負責代理業(yè)務的茶棧一筆中介費性質(zhì)的傭金。茶棧會同洋行、通事三方分領這筆傭金。而實際情況是漢口比較著名的廣幫茶棧負責人一般身兼棧東和通事(買辦) 二職。1861 年,廣東南海人陳次壬游歷漢陽,商人潘某推薦其進入來自英印殖民地的巴斯(The Parsees) 商人所開設的廣南洋行漢口分行為買辦,“董理茶鹽各務”,“歲獲利鉅豐”。?漢口茶業(yè)公所首任主席盛世豐(一作盛恒山),來自廣東香山,其創(chuàng)辦之漢口鴻遇順茶棧亦“名著一時”,他本身就是英商寶順洋行買辦。?唐翹卿,系英商匯豐銀行買辦、怡和洋行買辦。1867年他在九江設立謙慎安(一作謙順安) 茶棧,隨后通過族兄唐瑞芝之助在漢口設分號,1868 年又在上海設聯(lián)號恒順宏,同年擔任上海茶業(yè)公所董事。?謙慎安茶棧分號遍布上海、漢口、九江乃至兩湖茶區(qū),被漢口英商新大信洋行稱之為“中國茶業(yè)之拿破侖”。1916 年,又與唐季珊將漢口、九江、上海等處茶棧合并成立對外發(fā)展之華茶股份有限公司,聯(lián)號遍設香港、北美諸埠。該公司是當時規(guī)模宏大的跨國茶業(yè)公司。?

        同時,粵商茶號還依靠英商銀行中的粵籍買辦之力,吸納大量貸款,以為臂助。鄧紀常,又名鄧奇勛,漢口英商匯豐銀行買辦,廣東南海人,當時外國人撰寫的《商埠志》稱其為漢口租界內(nèi)權勢最大的買辦,“如同漢口買辦之父一般的人物”。?原因在于匯豐銀行是英人掌握之江漢關的“金庫”,有無息使用周轉資金的便利。?1865 年開設的漢口麥加利銀行聘香山人唐壽勛為首席買辦。唐壽勛為中國近代早期民族工業(yè)家唐廷樞的族弟,在麥加利銀行任職長達20 余年,積聚大批財產(chǎn)。其侄唐朗山原即在漢口開設了厚生祥茶棧、惠生花香棧,后繼承唐壽勛買辦職務和部分財產(chǎn),并在麥加利銀行附股3000 英鎊,堪為當時漢口粵商首富。?在英商陸續(xù)退出華茶市場后,唐朗山還于1907 年在漢口開辦興商茶磚廠,制作茶磚專售俄國,該廠“是武漢近代最早成規(guī)模的民族資本茶廠”。?漢口怡和洋行的總買辦是陳修梅,廣東南海人,其侄陳仙洲在陳修梅去職后繼任總買辦之職,成為民國時期漢口粵商的代表人物之一。?當時英商與買辦在一次交易中“英商賺一元,買辦賺兩元”,買辦即使賺不了兩元,也“可以同樣賺一元”。?而按照鄭觀應的說法,漢口廣幫茶商賺兩元是可以通過操作來達到的。所以,王韜強調(diào)“半皆粵人為之”的買辦“頃刻間千金赤手可致”并非虛言。?

        晚清漢口另外一支重要的外商是俄國商人。他們雖曾向晉商手中收購茶葉,但包括晉商、湘商在內(nèi)的茶商都無法進入以英商為主導的更高層次的茶葉貿(mào)易圈。因為英商和粵商的壟斷,俄商無法獲取最好的茶葉。這并不是因為晉商、湘商之能力限制,而是當時把握了先手的粵籍買辦直接與外商交易所形成的規(guī)則決定的。這在漢口行業(yè)報告中得到證實:“漢口的中國茶商,主要是廣東人,他們是生產(chǎn)者和外國商人之間的中介人,從而他們獲得很大的利益。他們把英俄戰(zhàn)爭即將發(fā)生的消息傳入內(nèi)地,并且盡量渲染它對茶葉貿(mào)易的不良影響。生產(chǎn)者怕他們的茶賣不出去,因此廉價出售。廣東商人因此獲得很大的利潤,據(jù)說不下兩三百萬兩銀子?!?此外,英商和廣幫“專取生葉”的情況下,“商人與山戶互相嫉妒,動輒抬價居奇”,“(山戶) 知其(商人) 急欲求售,勒價聯(lián)幫,在所不免。山戶固不能不售,商人攜銀入山,亦復不能不買,比年遂多以高價買之山戶,以賤價賣之洋商者。山戶偶爾獲利,而茶商無一不虧”?。一些茶區(qū)如巴陵貿(mào)于本地的次等茶“名黑茶,乃取山中雜樹為之,極有無一葉茶者”。即使如此,此種茶仍“茶值三倍”。?

        為改變這一局面,“曾經(jīng)有九家俄商,自恃通曉方言,由漢口攜帶資本向內(nèi)地活動,但是每一筆交易都必須征求華籍先生們的意見,才能作成”。?這些華籍先生即為買辦。隨后俄商還是不得不聘請華人買辦以及依靠粵商收購茶葉。以湖北羊樓洞茶區(qū)為例,光緒初年俄商在此設壓制茶磚的工廠,“此后以茶葉銷路甚廣,俄國遂招人包辦。其時承包者多為粵商,所以稱為洋莊茶廠。最盛時在光緒末年,共有惠昌、新泰、順豐、阜昌、興商等五家”。?以上五家,除了興商為粵商獨資外,其余四家均為被迫使用粵籍買辦的俄商茶號。其中,1889年冬,俄商阜昌洋行聘任粵商唐瑞芝為買辦。?阜昌原來收買頭春茶“尚不及(漢口) 英商十之一、二”。由于唐氏的活動,阜昌洋行率先壓倒并反超英商,其辦運出口的紅茶一項每年達到“五、六十萬箱”,其中還不包括壓制成磚的“老茶花香”,唐氏因此致富,榮膺“茶王”之名。?俄商漢口順豐洋行聘“善品茶經(jīng),精于鑒別”的粵商韋紫封為買辦。其人“善技擊,好馳馬以習勞,素有大志,待時而興,中年赴漢口營商業(yè)”,“以茶商富雄當時,允推公為巨擘”。?后于廣東會館設熙泰昌茶棧,棧中所制紅茶曾獲南洋勸業(yè)會和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銀獎。?其子韋捷成(韋應南) 后繼承買辦之職,侄韋詠三(韋應棠) 繼承了熙泰昌茶棧。?此號是六幫茶商之中“擁有巨資”的茶棧。?韋紫封亦將其在香山的族兄弟帶至漢口,例如為其助理“在行管理賬務銀錢出入”之四弟韋魯時。?容閎的族兄弟容星橋,也擔任過漢口順豐洋行買辦。?上述粵商均在漢口從事過對外茶葉貿(mào)易。

        這些與英俄茶商來往密切的粵商甚至在漢口建立了一個買辦同業(yè)組織,“非廣東人不得參加”,設有主席、副主席等職。?另在一封1899 年漢口商務局致各商董的照會中,總局指出:“惟漢口之商外省人多,本省人少,但取其熟悉商情,亦不必拘于本處紳士”,主張?zhí)暨x“殷實誠信、通曉時勢之大商”出任總董。其中,粵商在以九省商幫組成的14 位總董占了5 席。分別為英商匯豐銀行的鄧奇勛(鄧紀常)、俄商順豐洋行的韋尚文(韋紫封)、大德糖棧的陳其欣、英商太古洋行的張德明(張寅賓)、茶業(yè)公司的文虎卿(文國華)。?除潮州糖商陳其欣外,其余四個均涉及華茶出口貿(mào)易。由此,晚清旅漢粵商在漢口主要以對外茶葉貿(mào)易起步,并對其余五個主要的茶幫形成相對優(yōu)勢,而此種優(yōu)勢主要是由晚清粵籍茶商在喪失廣州一口貿(mào)易地位后迅速擴展對內(nèi)地茶葉收購力度,實現(xiàn)了通過買辦對華茶出口貿(mào)易之壟斷,搶占了商業(yè)先機。

        二、晚清漢口茶葉廣幫的發(fā)展邏輯

        在晚清奇詭莫測的漢口茶市里,華商為改變茶葉貿(mào)易中的被動地位以取得出口貿(mào)易主動權,采取過不少積極行動。茶葉廣幫便是采取積極行動的華商群體,并一直維持在漢口茶業(yè)六幫內(nèi)部的優(yōu)勢地位。他們所依靠的不只是上節(jié)所述個別粵籍買辦與外商密切聯(lián)系所形成的華茶出口市場規(guī)則,廣幫內(nèi)部至少還存在著在官商互動、經(jīng)營風格、投資布局等多方面刻意經(jīng)略的綜合因素。

        其一,作為一支重要的客籍華商,粵商在行動中極為重視和利用在洋務運動中與官府建立的利益關系,這一特點突出體現(xiàn)在領銜主導漢口茶業(yè)公所的行動中。漢口茶業(yè)公所由盛世豐創(chuàng)設于同治七年,“中設司事十余人,專管茶務出入數(shù)目、過磅、視磅等事,庶免欺蒙之弊”。?羅威廉指出:“盛恒山在其(茶業(yè)公所) 創(chuàng)立過程中無疑主要是以個體商人的身份發(fā)揮作用的。據(jù)徐潤說,參與創(chuàng)立漢口茶業(yè)公所的第二個成員是張寅賓,則顯然從未受雇于外國公司。與盛恒山不同,在此后20 年里,當西方商人是行會活動的主要目標的時候,他成為行會的著名領導人”。?茶葉六幫不太可能會選擇毫無背景的“個體商人”和“顯然從未受雇于外國公司”者出任一個旨在溝通華洋茶貿(mào)糾紛的組織的主席,通過了解兩人生平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與官府的聯(lián)系密切,而且都是曾受雇于外國公司的買辦。

        咸豐十一年,盛世豐到漢接替楊光讓擔任寶順洋行買辦,“武漢當?shù)罏檠髣帐拢は蚬稍?,公為助力,上至大府,下至營縣,胥倚公為左右手。兼辦漢關銀號、土藥稅厘,設茶號、質(zhì)庫、綢莊等,號稱百萬”。?在其擔任茶業(yè)公所主席的前兩年,也即同治六年,盛世豐參與了李鴻章之“霆軍”在湖北的作戰(zhàn),并立有“督隊沖鋒”的戰(zhàn)功,以軍功“賞加按察使銜”。同治八年,經(jīng)云南巡撫岑毓英奏調(diào),次年委署迤南兵備道,成了有實缺的官員。他在迤南“綏遺黎,清余孽,招商課士,輿論翕然,奉旨加二品頂戴,三代二品封典”。[51]有研究還表明,他還是咸同之際服務于清廷的一個重要的軍火商,先后在同治元年籌款替李鴻章購買洋槍洋械,同治八年在漢“采購西洋利器來滇濟用”,其弟盛世德甚至替其“坐粵采運軍械”。[52]盛世豐第二次到漢重操舊業(yè)之時,已經(jīng)是1889 年前后,但這次來漢投資卻是盛氏商涯中的“滑鐵盧”。其族譜記載:“被人恿慫,重赴漢埠經(jīng)營茶務,不幸茶市大跌,大遭失敗,負債十數(shù)萬金?!盵53]他是由時任湖廣總督張之洞通過湖南生員李萼華“恿慫”來漢的。張之洞在一封電文中稱:“如粵商有愿領票者并約同來,粵茶商瓊記素作漢口茶行獲利,如在家,并告知之,票價定為每票二千金,每票八百石,并告李(李萼華) 知。再,粵人前福建候補道盛恒山、一名黃恒山,在漢口作茶商多年,聞現(xiàn)在家,如盛紳愿辦此事,可并速來定議”。[54]盛世豐隨后在漢口、九江、上海等地復創(chuàng)鴻遇順茶棧,次年于茶市折戟。在兩次經(jīng)營活動中,盛氏都極其重視官商互動。

        漢口茶業(yè)公所的第二任主席張寅賓(張德明)是廣東番禺人,其在茶業(yè)公所主席之位任職長達20余年。與盛世豐的背景相差無幾,張氏也是英商太古洋行買辦,并非“從未受雇于外國公司”者。[55]1872—1883 年,張寅賓領導漢口茶業(yè)公所圍繞“禁止樣箱交易”及促使官府實施茶葉減稅,發(fā)起了一系列有關規(guī)范中外茶葉貿(mào)易的強制性措施。這些活動在1883 年達成了高潮,發(fā)生所謂聯(lián)合抵制售茶事件。[56]張寅賓及茶業(yè)公所的活動得到了湖北地方官府的支持。英商拒絕茶樣標價之時,張寅賓與漢黃德道、江漢關監(jiān)督鄆彥琦單方面宣布暫停交易,迫使英商配合執(zhí)行。1884 年,張寅賓簽發(fā)了中英文兩種文字書寫的公所規(guī)則摘要尤其是仲裁人制度,并于1886 年再次發(fā)起抵制拒絕執(zhí)行仲裁之英商威爾士洋行的活動。1886—1887 年,又兩度與官府協(xié)商減稅成功。[57]《北華捷報》由此認定張寅賓管理之下的漢口茶業(yè)公所在漢口始終具有“無限權威”。[58]

        上述表明,為維持在漢口茶業(yè)貿(mào)易中的主導地位,粵商通過創(chuàng)設茶業(yè)公所并領導這個團體開展了一系列活動,產(chǎn)生了較為顯著的影響。時人雖對這個茶業(yè)公所發(fā)揮的作用不甚滿意,但也不能完全否認晚清漢口茶商有了這個同業(yè)團體之后,其能量與影響明顯與前不同,甚至還一度迫使英商不得不配合其行動。

        其二,晚清漢口茶葉廣幫在發(fā)展過程中,非常注重以滬、漢兩埠為中心的埠際同鄉(xiāng)同業(yè)網(wǎng)絡的互動和配合。1868 年,漢口茶業(yè)公所甫經(jīng)成立,即“會同上海董事,互為維持”。[59]“上海董事”意指于同年先在上海創(chuàng)設茶業(yè)公所的唐廷樞、徐潤、唐翹卿諸粵商?;浬趟鞒值臏?、漢兩個茶業(yè)公所因茶業(yè)而聯(lián)系密切,控制著上海與漢口之間的華茶貿(mào)易。如果深入挖掘領導聯(lián)合抵制售茶活動的張寅賓履歷,可以窺測近代粵商埠際同鄉(xiāng)網(wǎng)絡種種互動的蛛絲馬跡。在抵制售茶活動的當年,張寅賓出任招商漢局的會辦。這并非偶然事件。前任會辦唐鳳墀對張寅賓“接盆”一事憤憤不平:“今外人虎視眈眈,同聲嫉妒,彼等全未明白昔年西茶生意之來頭,惟思飲水而不知誰人掘地鑿井之力,一味做謠言毀謗漢局,殊出情理之外,亦可鄙也!若因此爭場面、爭錢財而換人,尤為各客幫指笑焉?!盵60]唐鳳墀質(zhì)疑的是旅滬廣幫壟斷的輪船招商局董事會商董傾向張寅賓的情況。因輪船招商局的實際管理人唐廷樞、徐潤的關系,招商局遂以各埠粵籍買辦充當輪船招商局會辦,這造成了早期招商局各分局的商董幾乎清一色為粵商所包攬,如漢口分局首任會辦為香山劉紹宗(劉述庭)、第二任為南海唐鳳墀(唐德熙)、第三任為番禺張寅賓(張德明)。[61]顧德曼指出:“輪船招商局的貨運經(jīng)紀業(yè)務以各口岸廣東公所的聯(lián)系為基礎,并通過其優(yōu)厚的傭金得到加強。擴大的多重同鄉(xiāng)網(wǎng)絡保證了穩(wěn)定的客源,隨著公司的生意變成了廣東人的生意,極大激勵了上海廣肇公所和漢口嶺南會館的協(xié)調(diào)和溝通?!盵62]但是,涉嫌中飽私囊的唐鳳墀于公于私均未占據(jù)有利條件,經(jīng)總局公舉,張寅賓在1883 年順利出任招商漢局會辦。聯(lián)系當時華茶貿(mào)易總體掌握在滬、漢兩地茶業(yè)公所手中,這兩個茶業(yè)公所的牽頭者均為粵商,后者與招商局初期商董關系密切的背景,不難理解招商漢局會辦之職是張寅賓與官場、與外商博弈的重要砝碼,也是張氏領導漢口茶業(yè)公所的有效助力。

        其三,在茶區(qū)收購、技術傳授及改良等業(yè)務方面,茶葉廣幫也一直努力保持其主導性優(yōu)勢地位,發(fā)揮重要引導作用。以最主要的茶葉收購而言,兩湖地區(qū)的本土商人收購茶葉以及運輸,“只需估茶葉總值百分之三十的資本,其余百分之七十是茶農(nóng)對他們的信用通融?!币驗椤安柁r(nóng)不是同樣的信任(粵商)”,所以粵商“需要較多的資本”。[63]但是粵商依然保持著巨額的茶葉投資,在漢口最主要的兩湖、寧祁兩派茶葉之中不乏經(jīng)營者。[64]為了更直觀地展示上述情況,筆者引用海關總稅務司1870 年度通商口岸貿(mào)易報告內(nèi)的一組數(shù)據(jù)予以說明(見表1)。

        表1 1869—1870 年茶季期間兩湖茶區(qū)茶行分布情況

        由表1 可以發(fā)現(xiàn),海關直接將兩湖茶區(qū)內(nèi)的茶行按經(jīng)營者籍貫分為兩大類:一為廣東行,一為北行。[65]這組對兩湖茶行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示,處于華茶對外貿(mào)易鼎盛期的1869—1870 年,廣東行的數(shù)量與其他茶幫經(jīng)營的北行的數(shù)量構成1/5 至1/4 的比率。這種投資慣性讓粵商在兩湖茶市交易中保持著持續(xù)的優(yōu)勢。寧祁茶葉方面,“清光緒二三年間”,即“有廣東商人效兩湖制造紅茶之法,在皖屬(即今建德縣) 設莊監(jiān)制紅茶,引起磻村一帶青茶商之注意”。后者遂于“翌年春間設莊監(jiān)制紅茶,時僅一家,次年增至二家”,光緒十年以后“遍及浮梁各鄉(xiāng)矣”。[66]及至華茶市場萎縮的1915 年,漢口碩果僅存的6 家售賣兩湖茶的大茶棧都是廣幫獨資。[67]與兩湖茶棧相比,漢口售賣徽寧茶葉的棧號有9家,其中廣幫注資的有3 家。分別為徽幫與廣幫合資之新盛昌(經(jīng)理人俞楚槎)、源新?。ń?jīng)理人鄧步洲),廣幫獨資之忠信昌(經(jīng)理人陳翊周),“資本約在每家二三萬兩不等”。[68]可見,漢口茶葉廣幫側重于經(jīng)營兩湖茶葉,同時也沒有放棄寧祁茶葉。

        兩湖地區(qū)并不出產(chǎn)紅茶,道咸之際粵商主動介入兩湖地區(qū)的茶葉采制環(huán)節(jié),在紅茶技術傳入方面占有一席之地。例如鈞大福于道光四年在鄂西五峰漁洋關傳授紅茶采制技術,開設茶莊收購精制紅茶,運往漢口再轉廣州出口。[69]他是較早而又有確切時間記載的倡制紅茶之粵商。在湖北巴陵,“道光末,江、廣人販茶至洋,名紅茶。慮茶偽,專取生葉,高其價,人爭與市?!盵70]道光二十三年,“與外洋通商后,廣人每挾重金來(巴陵) 制紅茶,土人頗享其利,日曬者色微紅,故名紅茶。”[71]在湖北鶴峰茶區(qū),咸豐、光緒年間,粵商高炳三、林紫宸先后來邑收購紅茶,并在當?shù)匚謇锲旱忍幘坪蠼?jīng)漁洋關運至漢口出口。[72]“邑自丙子年,廣商林紫宸來州采辦紅茶。泰和合、謙慎安兩號設莊本城五里坪,辦運紅茶,載至漢口,兌易洋人,稱為高品,州中瘠土,賴此為生計焉。”[73]林紫宸為方便運茶,出資修筑“灣潭經(jīng)九門、張家埡、南北鎮(zhèn)至湖南宜沙(泥市) 馱運道70 余公里”。[74]粵商還進入了湖北崇陽,“采細葉暴日中揉之,不用火炒,雨天用炭烘干,收者碎成末,貯以楓柳木作箱,內(nèi)包錫皮往外洋賣之,名‘紅茶’。箱皆用印,錫以嘉名。茶出山則香,俗呼離鄉(xiāng)草?!盵75]據(jù)宜昌海關1897 年度報告,1896 年宜昌出現(xiàn)了“自本埠開放以來首次裝運172 擔紅茶一事”,“這批紅茶是幾位富有開創(chuàng)精神的廣東商人在施南縣烘焙和包裝,并準備出口到國外的”。宜昌關署理稅務司巴爾評論道:“在產(chǎn)地烘茶、分級并包裝,運輸方式上放棄原來漫長而費勁的陸路交通,轉由民船運往宜昌,然后用輪船運往漢口的思路無疑是值得推崇的”。[76]在湖南,咸豐八年粵商“抵安化倡制紅茶,為安化制造紅茶之始”?;浬獭肮婪〉老嫣叮职不?,倡制紅茶,售賣倡行西洋等處,稱曰廣莊”。[77]民國年間有人稱“此為紅茶在中國之創(chuàng)始,亦即湖南茶對外貿(mào)易之嚆矢”,極盛之時“產(chǎn)量達百余萬擔”。[78]

        一些深入基層茶區(qū)傳授紅茶制作技術的粵商,順利扭轉了土客商人之間不對等的客場劣勢。盧次倫及其泰和合茶行是其中的突出例子。他制作出“次倫紅”(宜紅) 茶葉的事跡為兩湖茶史所關注,更有人前往盧次倫的故鄉(xiāng)中山尋找盧氏族譜,并修正1961 年吳恭亮在臺灣所著之《盧次倫傳》的若干訛誤。[79]盧次倫創(chuàng)設宜紅茶的故事頗具傳奇色彩,光緒十二年他與友人林紫宸合作,至湘鄂交界處的宜市一帶探礦,卻發(fā)現(xiàn)當?shù)夭枞~適合制作紅茶,遂回粵募款到宜開設泰和合紅茶號。該號在湖北五峰、長陽、鶴峰、湖南石門等茶區(qū)設有數(shù)十茶莊。今位于石門的茶莊主體建筑仍存,為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0]在《盧次倫傳》中,盧次倫被塑造為與宜市本地茶商密切互動,彼此感情真摯的客商。他毫無保留地給當?shù)厝藗魇诩t茶技術,在結業(yè)返粵前將字號招牌托付給了在當?shù)厮罩降?。[81]盧次倫亦因此成為鄂西茶商公認的“宜紅”之父。[82]劉峻周是另外一位深入基層茶區(qū)的旅漢粵商,也因此收獲了意外的人生。由于在茶苗改良方面的精湛技藝引起了外商的注意,他在1893 年應俄商康·謝·波波夫聘請,攜中國茶籽、茶苗“去俄國高加索的巴統(tǒng)地區(qū)(今格魯利亞) 指導制茶工作”。[83]劉峻周因制茶先后獲得沙俄政府的嘉獎、蘇俄政府的勞動紅旗勛章及列寧接見。其于俄國培育和改良之茶樹于格魯利亞的恰克瓦得以推廣,面積達到150 公頃,并設加工廠專制紅茶。此種改良茶樹名為“老(劉)茶”,并獲1900 年巴拿馬世界展覽會金獎。劉氏也因此榮膺“高加索的中國茶王”稱號。[84]

        結合上述三點,一方面茶葉廣幫上層掌握的茶業(yè)公所需要借助官府支持,應對外商的排斥與擠壓,以及防止散商自由交易對華茶市場產(chǎn)生不必要的擾亂。另一方面,官府愿意出面支持,更大程度是武漢的建設需要茶商的資金配合,同時更掣肘于李鴻章及其輪船招商局局董的間接影響。[85]而廣幫的中下層商人更多集中在道光咸豐年間深入茶區(qū)進行改制紅茶活動。其代表人物盧次倫、劉峻周在改良植株方面名氣甚大,眾多的大小茶莊構成了漢口廣幫茶商的基數(shù)。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和形勢發(fā)展,這一部分具備農(nóng)業(yè)知識的商人并沒有得到及時的支持和協(xié)助,發(fā)展空間有限。盧次倫的生意因為受到土豪、盜匪的影響而結業(yè),劉峻周則遠涉重洋,成名海外。茶葉廣幫陸續(xù)轉型為主要在漢口市面收購茶葉,坐賣洋行。[86]清末民初漢口的茶葉貿(mào)易,日益受洋商影響?!安枋卸▋r授權外人,洋商遂施種種手段,抑勒茶商,茶商虧本,遂用賤價欺壓茶戶,茶戶受茶商之抑勒,愿將茶葉作茶末售于俄人,業(yè)茶者頗知茶業(yè)失敗之危險,若再不求改良之法,又不固結團體,則茶業(yè)前途,終屬無望矣”。[87]在清末民初,整個華茶的制作和貿(mào)易與前相比都出現(xiàn)了比較嚴重的困難,在此情況下旅漢粵商也曾采取種種措施予以應對。

        三、清末華茶危機與茶葉廣幫的應對

        清末由于印度、錫蘭等地茶葉的興起,華茶市場出現(xiàn)經(jīng)營危機,出口產(chǎn)值逐年遞減。有識之士意識到印度、錫蘭茶之所以在市場上優(yōu)于華茶,主要原因是前者使用機器制茶,中國則是仍采用傳統(tǒng)手工方式制茶?!胺虿栌檬种?,易受污穢,中國機器制茶之利未著,仍沿手制之舊習,此西人所以不樂用而銷行之滯”。[88]此說雖不盡全面,但也道出了華茶衰落的部分真相。為了緩解華茶出口危機,倡導創(chuàng)辦華資機器制茶企業(yè)便被提上了議程。

        旅漢粵商率先參與了創(chuàng)辦機器化生產(chǎn)的漢口華資茶廠。1898 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在漢口設兩湖制茶公司,這是近代漢口首家官督商辦機器茶廠?!八萌A人董事,有匯豐銀行之席正甫、唐翹卿,招商局之陳輝庭暨漢口巨商數(shù)人,資本六萬兩”,唐瑞芝也在董事會中。該公司并非官辦,“凡屬官員皆不得為本公司的董事或成員”。[89]制茶方式“仿效印度焙制之法”,為“湖北省用機器焙茶”之先。[90]其中,陳輝庭(一作陳輝廷) 系廣東新會人,業(yè)茶,1891 年以后擔任輪船招商局商董、總董兼會辦。當時,仍在漢口市場活動的中外茶商“均甚踴躍”,對漢口使用機器制茶深懷熱望,認為“中國茶業(yè)雖不能恢復舊業(yè),然必能挽回衰局”。[91]除兩湖制茶公司外,一封鄭觀應致茶業(yè)公所執(zhí)事唐翹卿的信件透露,謙順安茶?!敖嘤脵C器仿照印度制造之法”。[92]而唐壽勛和唐朗山的興商公司在機器制茶方面更為突出。“興商公司”初設于湖北羊樓洞茶區(qū),后由唐朗山于1906 年遷至漢口玉帶門,公司附設機器磚茶廠。興商“專制茶磚,純用機器制造。該公司成本為二十二萬,常年經(jīng)費一萬二千,機器三部,采辦湖北羊樓洞之茶為原料,不足則以各山之茶輔之,廠中規(guī)模甚大,自來水、電機燈全開。開關機一部用工三百,用煤十噸。若三部齊開,只需人工七百,煤十四噸,愈多愈合算。”[93]另有調(diào)查稱:“漢口設廠制造者有興商、阜昌、順豐、新泰四家。興商為粵人所經(jīng)營。興商有機器四架,現(xiàn)在僅開一架,不開夜工,需工人一百余名,每天出茶磚一百箱?!盵94]當時的興商公司是漢口唯一一家與三大俄商磚茶廠抗衡的華資茶廠,“股東以本國人為限,倘有抵押或轉售與非本國人者,其股票息折作廢。”[95]該公司為避免中國官員過度勒索,對外掛英商協(xié)和洋行招牌,實行統(tǒng)購包銷之策,“凡興商所出之貨皆由協(xié)和包銷,協(xié)和所有生意,亦專由興商包做”[96],專售俄國及中國西北、蒙古一帶。其產(chǎn)品曾在歷次國內(nèi)外博覽會中獲得金獎。總之,興商公司在各方面都曾取得不俗成績,其資本、原料、銷路、產(chǎn)品、工人數(shù)目及工人福利待遇在國內(nèi)均屬一流,為“國人投資興建的武漢乃至全國最大茶廠”。[97]在機器制茶并未大范圍普及的情況下,旅漢粵商卻在漢口開風氣之先。直至1910 年,清廷仍將設置機器制茶廠的議案停留在試點階段,報載一家冠名“華茶股份有限公司”的制造廠“擬于產(chǎn)茶最多省份如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等省各設一處,使用新式機器,聘請專門技師制成紅、綠及磚茶專銷海外各國”。[98]兩湖制茶公司、謙順安茶棧、興商公司等使用機器制茶當屬國內(nèi)同業(yè)先例。

        與此同時,粵商還利用早期在輪船招商局內(nèi)部所掌握的優(yōu)勢,嘗試在漢口茶葉對外運輸?shù)臄堓d環(huán)節(jié)突破危機。早在1875 年,輪船招商局呼吁所有華商將貨物交給招商局輸運,不要交給外國輪船公司,旅漢粵商積極呼應和配合。招商局改組后的1911 年,受命于盛宣懷的鄭觀應溯江而上考察輪船招商局諸碼頭、貨棧,并為局務改革提供意見。鄭在漢口訪老友郭蕓溪、唐翼衢、韋紫峰(封) 三人,皆業(yè)茶,相見甚歡。[99]此三人都是粵商。[100]這并非一次普通的聚舊,鄭觀應途中所書《留致各埠分局管見五條》 透露了此行部分目的,他提醒各埠分局:“本埠大商貨物多者現(xiàn)是何字號,管事者何姓名,何省人,亦均請查復,以備滬局留心招呼”。[101]辛亥鼎革,因招商漢局長施肇英“攜棧鑰避匿,致毀損客貨百二十余萬元”,遭到漢幫結會索賠。施肇英藉機“卸肩”辭職,招商局亦曾動議保薦鄭觀應來漢接任。漢口嶺南會館聞訊,去函稱:“(鄭觀應) 不日來漢,各商聞之,歡聲如雷……業(yè)經(jīng)晉源長等聯(lián)合各幫三十家,系與招商局最多貨物往來者聯(lián)蓋圖章函電總局,請鄭君速來辦理?!盵102]由此可見,漢口粵商因茶葉運輸攬載業(yè)務一直維持著與輪船招商局的密切關系。

        粵商的方案并非不可行,只是低估了華商內(nèi)部的客幫力量與彼此矛盾對計劃成功實施的阻力。首先,以茶業(yè)配合航運業(yè)的對外“商戰(zhàn)”以分洋利的計劃并未能長期維持著整合華商集體利益的效果。他們的計劃引起了一部分寧波商人的強烈不滿:“廣東人叫我們把所有該托運的貨物都由他們來運,我要問,為什么我們這些其他省的商人要這樣做?”他們表示不要“由廣東人管理和朝廷命官控制的、貨運人利益得不到保證的輪船招商局”。[103]其次,這一計劃還因漢口茶業(yè)的重要同行晉商過快地被外商削弱,而無法得到其如同公所管理那樣的有力配合。清末華茶出口危機下,俄商是漢口茶市的主要交易者。在危機中一枝獨秀的對俄磚茶貿(mào)易中,經(jīng)營兩湖茶的漢口晉商入山收茶,簡單制作運漢,粵商則主要坐市售賣,兩幫錯開經(jīng)營,業(yè)務互補。晉商的長途貿(mào)易以陸路為主,稱之為西口,“溯漢水,取道陜甘,經(jīng)過青藏,而輸出至恰克圖,年年若是,永無失時”。[104]東口主要由招商局減價承運,“由海運至天津,轉至豐臺,再運張家口、恰克圖?!盵105]蘇伊士運河通航后,俄國使用“義勇艦隊”到漢口運貨直航回國,晉商陸路茶貿(mào)大受打擊,部分轉做東口海運者只得“蠅利”。[106]粵商掌握的興商公司直接受到俄商磚茶廠的壟斷優(yōu)勢以及英商購茶均售俄國的多重擠壓。[107]因此,清末的漢口興商公司雖有一定產(chǎn)量與盈利,卻無法扭轉華茶貿(mào)易的大局。

        清末華茶危機下,華商賠本破產(chǎn)者甚多。報載“漢口茶市之壞,當以今年為最,猶憶舊年業(yè)茶者,吃虧近二百萬金,大半虧在寧祁,若兩湖尚有數(shù)處獲利,今則到處皆然,惟聞洋樓峒與羊樓司兩處可勉強敷本”。[108]虧折的茶商感嘆茶業(yè)“半由天時,半由地利,顧人事未盡,縱有美產(chǎn),亦不能為嘉種”。[109]其實,自19 世紀80 年代末,廣幫在漢口購茶者已“大減”,從48 家降至“只十八九家”,“江浙鄂湘等幫,只得六折之數(shù)。山頭殷戶,名曰土莊,舊歲受虧頗重,甚至有傾家蕩產(chǎn)者”。[110]以茶業(yè)為基礎的一部分旅漢粵商遂另謀他途,開始走向新式行業(yè)的開發(fā)與經(jīng)營,四面出擊以分散華茶危機中資本集中帶來的風險,達到止損效果。這一趨向對于清末民初漢口茶業(yè)而言并非利好信息,但對于近代漢口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以及武漢城市現(xiàn)代轉型卻不無裨益。

        羅?;菰鴮η迥┟癯跷錆h160 余家新式工廠進行統(tǒng)計分析:“確切知道為商人開辦的有35 家,其中出自廣東、浙江、上海商人和華僑商人的為20家”。而且“廣東商人人數(shù)多,資金亦雄厚。本地商人(不含買辦) 投資工廠者,資金最多亦不過數(shù)十萬?!盵111]最為突出者莫過于粵商承辦湖北布紗絲麻四局。楊銓在《五十年來中國之工業(yè)》中稱:“漢陽之鐵政局,武昌之織布、紡紗、制麻、繅絲四局,規(guī)模之大,計劃之周,數(shù)十年以后未有能步其后塵者?!盵112]光緒二十三年,與漢陽鐵廠齊名的官辦布紗絲麻四局(簡稱湖北四局) 因本金“成本屢虧”,負債累累,幾近停辦,成了華洋商人的“燙手山芋”。[113]韋紫封、韋應南、鄧紀常三位粵商與張之洞當局達成“代還德人借款60 萬,還清后再行起租”的苛刻條件。三商之所以能承辦四局,或出自張之洞當局內(nèi)部幕賓的游說。留美返國的粵人梁敦彥當時是張之洞電報房事務的負責人,還是張之洞的英文秘書、文案。就在傳出承租四局消息的前后,在湖北為官的梁敦彥由候選直隸州捐候選知府,再由知府捐升雙月候選道員,“鄧紀翁、宋渭翁均欲贊成美舉,謂有此機不可失,鄧已交到千元,宋交到五百兩。弟以數(shù)已過半,其余盡可陸續(xù)湊繳”。[114]此信中交到1000 元的“鄧紀翁”即鄧紀常。1906 年,鄂督張之洞正式對外公布由三人承租四局。三人集資80 萬兩組成應昌股份公司,租期20 年,直至宣統(tǒng)三年湖廣總督瑞澂捏故斥退應昌公司改租大維公司為止。韋紫封、韋應南、鄧紀常承租后的商辦四局,迅速扭虧為贏,“三年以來獲利150 萬(兩) 之多”,為湖北四局之保留付出巨大努力和重要貢獻。[115]此外,晚清服務厚生祥茶莊、后為漢口英商新大信茶行買辦的唐理修,系唐瑞芝族弟,入民國后先行創(chuàng)辦廣益機制磚瓦公司,用半機械的設備生產(chǎn)德式洋磚、洋瓦。[116]亦有茶商選擇投資鄰省礦業(yè)。替漢口寶順洋行收購茶葉的粵商楊德投資了池州煤礦。1877 年4 月,安徽煤鐵礦務局正式“設局開辦”。根據(jù)李鴻章的指示,安徽煤鐵礦務局并不直接干預煤礦的日常管理,池州煤礦的開采和經(jīng)營事實上由商人楊德控制。

        同時,粵籍茶商還對漢口房屋、土地進行投資建設,先行開發(fā)近代地產(chǎn)業(yè)。光緒間漢口《漢口俄租界購地條約》規(guī)定中國永租與俄國政府坐落江邊基地,第一段地“先系厚生祥業(yè)戶基地,東至江邊,南至順豐洋行基地,西至新泰洋行磚茶棧,北至公巷,丈得三萬一千六百四十英方尺”。以上每方計銀10 兩,核銀2291.72 兩。第三段地“先系唐瑞芝基地,東至江邊,南至寶順洋行基地,西至大路,北至無主之地,丈得三十九萬七千一百三十二英方尺”。每方計銀10 兩,核計28764.65 兩。[117]可證漢口茶王唐瑞芝、厚生祥茶莊諸粵商所得一部分資金用于購買漢口城市地產(chǎn)。據(jù)載,投資房地產(chǎn)的主力更多是經(jīng)營茶業(yè)起家的買辦,他們利用城市人口劇增、地皮飛漲給房地產(chǎn)帶來高額利潤的機會,進行商業(yè)化運營?;浬獭吧虡I(yè)嗅覺相當靈敏”,是“第一批進入漢口的房地產(chǎn)商”,不少漢口民居極具代表性的建筑群落“里分”就帶有典型的騎樓風格。韋紫封置辦了篤安里、管記里(今坤厚里),張忠樵、卓劍輝、梁榮昆等人于清末合資建設楚善里,里分“為廣東風格建筑,巷口筑有騎樓”。[118]同時,數(shù)份來自于湖北省官錢局的紅(白) 地契記錄了韋紫封、韋應南及韋詠三等商人在漢口購售地皮的情況。例如光緒三十三年,熙泰昌茶棧購買俄商托麥可乎坐落于循禮坊小董家巷后的自置基地“丈尺畝數(shù)合共二百二十五方四尺三寸”,“時值價洋一萬七千兩”。[119]同年韋紫封再購馮建業(yè)堂坐落土名老鼠尾的兩塊地皮,“時值價洋利例銀五千一百六十六兩”。[120]至1912 年,韋應南又將前次所得之祖產(chǎn)“漢口大智門外德國拋球場北首麥地一大段土名老鼠尾”共1500 平方米土地賣出,換得了63000 兩。[121]

        四、結語

        晚清以降,作為近代最具特色的華商群體之一粵商大規(guī)模出省經(jīng)商,足跡遍及國內(nèi)外著名商業(yè)城市,形成對應的跨國跨埠商業(yè)網(wǎng)絡。漢口是其編織長江內(nèi)河商業(yè)網(wǎng)絡的重點節(jié)點之一。李培德研究19世紀香港粵商之商業(yè)網(wǎng)絡時指出,粵商網(wǎng)絡的正面功能是“使粵商的商業(yè)活動區(qū)域得以擴展”,但其背后“亦有自我制約和排他性強,使族群間產(chǎn)生摩擦”。[122]也有研究在討論近代粵商入桂時,指出粵商并沒有大量落籍廣西,商人賺錢后主要考慮的是如何將資本帶回原籍,而不是考慮在寓居地進行投資,造成大量的資本流失,“這對被外來移民控制工商業(yè)的邊境地區(qū)廣西來說,打擊是確實很大”。[123]但是揆諸晚清漢口茶葉廣幫之情況,這些粵商并不存在很多攜資回粵的資本回流現(xiàn)象。相反,他們率先打破傳統(tǒng)地域商幫的排他性與壟斷型經(jīng)營風格,積極與他幫開展合作,以漢口茶業(yè)公所為平臺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茶業(yè)六幫的集體利益,驅動了具有商戰(zhàn)意義的華洋茶葉競爭,在某種程度上體現(xiàn)出現(xiàn)代商業(yè)公司集團的某些雛形。不少旅漢粵商在茶業(yè)經(jīng)營困難之時,也沒有撤資他往,而是選擇在憑之以起家的漢口跨行業(yè)轉移投資,取之于漢亦還之于漢,讓茶業(yè)資本繼續(xù)在漢口市場里循環(huán)流動,支持漢口本地城市房地產(chǎn)、機器紡織、機器制茶等新興行業(yè),促進了武漢地區(qū)民族資本企業(yè)的誕生。

        當然,受晚清的時代局限,作為異地經(jīng)營的客商不可能完全拋棄地域商幫的某些傳統(tǒng)特性。漢口粵商結成的廣幫給時人留下相當深刻的印象:“所謂廣幫者,亦稱嶺南幫,在中國商人中,饒有進取冒險之性質(zhì)。他幫商人,除堅忍不拔之寧幫與規(guī)模宏大之山西幫,要皆莫與敵也?!盵124]首先,他們積極參與到旅滬粵商控制的輪船招商局中,與上海總董密切聯(lián)系,同時提供漢口局務方面的配合,對彼此存在更大競爭關系的寧波商人構成了威脅。這是由他們的活動范圍決定的——其經(jīng)營地往往不限于漢口一地,還包括上海、九江乃至內(nèi)地重點茶區(qū)。這也造成了一個漢口粵商同時兼有上海、九江客商的身份。這一點讓他們在中外跨埠貿(mào)易中得心應手,形成了具有一定排他性的鄉(xiāng)緣-商業(yè)網(wǎng)絡,達成了擴展商業(yè)活動區(qū)域的目的。其次,晚清粵商到兩湖茶區(qū)收茶,并未在茶區(qū)與茶葉種植戶建立普遍而穩(wěn)定的長期合作關系,而是利用各種投機手段壓價收茶,這在一定程度擴充了粵商資本,但也間接傷害了原本已危機四伏的內(nèi)地茶農(nóng),造成了茶戶與茶商之間的普遍不信任。至1869 年,湖北鄉(xiāng)間的茶農(nóng)“寧愿把綠茶賣給俄國商人而不愿賣給廣東商人,他們說俄商在交易中待人比較公平。”[125]再次,在應對漢口茶市出現(xiàn)大小年的強烈波動時,粵商一定程度上缺乏長遠規(guī)劃和充足的應對措施。尤其是英商逐漸退出漢口市場,華茶遭到印度茶、錫蘭茶的沖擊之際,不少茶商在投機中破產(chǎn),甚至曾為茶商領袖的盛世豐也遭遇此種不幸,表明類似情形在當時十分嚴重。

        最后應該說明,既往研究對茶葉之于晚清漢口的意義已有較為全面的論述,證明包括機器制茶、出口貿(mào)易在內(nèi)的漢茶,對于漢口曾經(jīng)“發(fā)揮了其他商品難以比擬的作用”,甚至一度成為全面拉動漢口經(jīng)濟增長的“拳頭產(chǎn)品”,是“東方芝加哥”的搖籃。[126]從這個意義說,清末華茶危機中的粵籍茶商在資本四面出擊中獲得了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考察粵商在漢口組成的茶葉廣幫的經(jīng)營和發(fā)展成為觀察漢口現(xiàn)代化進程的一個有效途徑。透過晚清茶葉廣幫的興起、發(fā)展以及應對華茶危機的舉措,足可證實粵商是晚清漢口現(xiàn)代化的重要推動者之一。

        注釋:

        ① 甘棠:《上?;浫私虝P系》,《上海中華基督教月報》1917 年第6 期,轉引自宋鉆友:《廣東人在上海(1843—1949 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年版,第1頁。

        ② 本文對近代粵商之定義為:近代祖籍或落籍兩粵并自我認同為粵人的商人。

        ③ 有關五口通商后粵商自廣州到上海的歷史,可參見李吉奎:《近代買辦群體中的廣幫(1845—1912) —以上海地區(qū)為中心》,《學術研究》1999 年第12 期;林輝鋒:《廣幫與潮幫:晚清旅滬粵商管窺》,《中山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04 年第5 期;宋鉆友:《廣東人在上海(1843—1949 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年版,第18—49 頁;張曉輝:《近代粵商與社會經(jīng)濟》,廣東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460—465 頁等。

        ④ 陳慈玉、龔勝生、何業(yè)恒均對晚清粵商在兩湖地區(qū)率先倡制紅茶的歷史有所涉論,并征引相關調(diào)查資料確定了大致時間。參見杜七紅:《清代兩湖茶業(yè)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江漢論壇》2006 年第4 期;陳鈞、任放研究張之洞與晚清湖北經(jīng)濟之時,強調(diào)了漢口粵商對近代湖北商業(yè)貿(mào)易地位變遷的重要意義。參見陳鈞、任放:《世紀末的興衰——張之洞與晚清湖北經(jīng)濟》,中國文史出版社1991 年版,第166—180 頁;杜七紅有關清代兩湖茶業(yè)的研究,強調(diào)了漢口粵商和晉商極有地位:作為漢鎮(zhèn)最大的兩支茶商,晉商主要深入羊樓洞設莊收茶,稍作加工后運往漢口市場脫手,而粵商則主要駐守漢口市場,與洋行做生意。參見杜七紅:《清代漢口茶葉市場研究》,載陳鋒主編:《明清以來長江流域社會發(fā)展史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 年版;陶德臣認為中國茶葉貿(mào)易主要是由為數(shù)不多的幾大茶葉商幫所操控,其中廣東茶葉商幫主要經(jīng)營茶葉外銷,經(jīng)銷的茶以紅茶為主,還有武夷山的烏龍茶、江南綠茶。參見陶德臣:《中國茶葉商幫群體產(chǎn)生條件及其異同比較》, 《農(nóng)業(yè)考古》 2020 年第5 期;嚴明清主編: 《洞茶與中俄茶葉之路(一)》,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等。

        ⑤ 《調(diào)查報告:漢口茶業(yè)調(diào)查案》, 《江西農(nóng)報》1908 年第 19 期。

        ⑥ 《漢皋新紀事》,《申報》1912 年4 月12 日。

        ⑦?? 《本公所農(nóng)務科科員陸溁奉委調(diào)查兩湖、祁門、寧州茶業(yè)情形》,《江寧實業(yè)雜志》1910 年第3 期。

        ⑧ 葉顯恩主編:《清代區(qū)域社會經(jīng)濟研究》,中華書局1992 年版,第703 頁。

        ⑨?[69] 嚴明清主編:《洞茶與中俄茶葉之路(一)》,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35、139、139 頁。

        ⑩ 湖北省志貿(mào)易志編輯室:《湖北近代經(jīng)濟貿(mào)易史料選輯(1840—1949)》第2 輯,湖北省志貿(mào)易志編輯室1984 年編印,第30 頁。

        ? 武漢市圖書館、武漢市地方志辦公室:《民國夏口縣志校注》上冊,武漢出版社2010 年版,第120 頁。

        ? 《勸募巨款功德靡涯》,《申報》1888 年5 月15日。

        ? 民:《紀廣幫客民在漢人數(shù)》,《申報》1905 年10 月 1 日。

        ? 《香山翠微韋氏族譜》 卷 11,1937 年編印,第112 頁。

        ? 馬儒翰: 《中國商業(yè)指南》,廣州Albion Press,1848,第 197—198 頁。

        ? 羅伯特·福瓊:《兩訪中國茶鄉(xiāng)》,敖雪崗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16 年版,第361 頁。

        ? 《上海新報》,同治元年八月初一日,轉引自聶寶璋:《中國買辦資產(chǎn)階級的發(fā)生》,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 年版,第 9 頁。

        ? 《商務報告》,1865 年,漢口,第134 頁。

        ?[92][102] 夏東元編:《鄭觀應集》下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年版,第563、562、917 頁。

        ? 張凰喈等修、桂坫等纂: 《續(xù)修南海縣志》 卷20,清宣統(tǒng)二年刊本,《中國地方志集成·廣東府縣志輯》第30 輯,上海書店出版社2003 年版,第424—425 頁;杜貴墀: 《南海陳蔭田萬卷樓記》, 《桐華閣文集》 卷11,葉德輝編:《郋園先生全書》第4 冊,葉氏1935 年刻本。

        ? 盛恒山,字世豐,一作黃恒山,廣東香山人,晚清旅漢粵商。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近代史所藏清代名人稿本抄本》 第2 輯第28 冊,大象出版社2014 年版,第 184—185 頁。

        ? 唐翹卿,字高亮,號國泰,廣東香山人;唐瑞芝,字高權,廣東香山人。此處字、號系廣東省珠海市博物館唐越先生賜告。

        ? 唐有淦:《近代中國茶業(yè)的開拓者唐翹卿》,《唐家村村史》,珠海市唐家鎮(zhèn)人民政府1989 年編印,第138、140 頁。

        ?Arnold Wright and H. A. Cartwright, Twentieth Century lmpressions of Hongkong, Shanghai and Other Treaty Ports of China: Their History, People, Commerce, Industries, and Resources, London: Lloyds Greater Britain Publishing Company, 1908, p.723.

        ? 方明、陳章華:《武漢舊日風情》,長江文藝出版社1992 年版,第125—126 頁。

        ? 按:(1) 唐朗山,譜名唐昌,字高熾,號朗山。(2) 部分研究將唐壽勛與俄商漢口阜昌洋行買辦唐瑞芝訛認為同一人。需要指出,二人關系一說為族叔侄,一說為族兄弟。因唐瑞芝之子為唐壽江,唐壽勛就字輩言為唐瑞芝的侄子。(3) 厚生祥茶棧一說棧東為唐瑞芝,一說棧東為唐壽勛,一說為唐朗山所設。因厚生祥茶磚有“壽”字標志,筆者暫采用三者合資開設之說。(4) 關于厚生祥茶棧,2004 年倫敦某拍賣會所公開拍賣品內(nèi)即有一只印有火車頭圖案的厚生祥茶壓老米茶磚,茶磚上方刻有“漢鎮(zhèn)厚生祥監(jiān)制”字樣,底部有“在中國漢口厚生祥”之俄文音譯。參見嚴明清主編:《洞茶與中俄萬里茶道(一)》,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67 頁。

        ?[72] 劉曉航:《大漢口:東方茶葉港》,武漢出版社2015 年版,第 66、21 頁。

        ? 陳仙洲,又名鉅瀛,廣東南海人,1864 年生于上海,家中業(yè)茶。1881 年到漢,后于怡和洋行充練習生,1899 年任漢口怡和洋行總買辦?!稘h口租界志》編輯委員會: 《漢口租界志》,武漢出版社2003 年版,第458頁。

        ? 汪敬虞編:《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第2 輯,中華書局1962 年版,第977 頁。

        ? 王韜: 《瀛壖雜志》 第1 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版,第 8 頁。

        ? 湖北省志貿(mào)易志編輯室:《湖北近代經(jīng)濟貿(mào)易史料選輯(1840—1949)》第1 輯,湖北省志貿(mào)易志編輯室1984 年編印,第36 頁。

        ? 張敏杰主編:《中華大典·農(nóng)業(yè)典·茶業(yè)分典》,河南大學出版社2017 年版,第80 頁。

        ?[70][71][73] 吳覺農(nóng)編: 《中國地方志茶葉歷史資料選輯》,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90 年版,第436、435、436、21 頁。

        ? 《字林西報》 1871 年 1 月 19 日,第 8183 頁。

        ? 陳啟華:《湖北羊樓洞區(qū)之茶業(yè)》,《史地社會論文摘要月刊》1936 年第5 期,轉引自馮曉光:《萬里茶道源頭:羊樓洞解密》,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年版,第38 頁。

        ? 唐瑞芝(1840—1898),字高權,廣東香山人。

        ? 《漢皋茶務》, 《申報》 1889 年 3 月 13 日。

        ? 韋紫封,本名韋魯報,又名尚文,號紫封。參見《香山翠微韋氏族譜》卷11,1937 年刊印,第112 頁。

        ?[117] 武漢市圖書館、武漢市地方志辦公室編:《民國夏口縣志校注》 上冊,武漢出版社2010 年版,第213—214、229—230 頁。

        ? 武漢市圖書館、武漢市地方志辦公室編:《民國夏口縣志校注》下冊,武漢出版社2010 年版,第256—257 頁。

        ? 《窮兇極惡》, 《申報》 1893 年 10 月 25 日。

        ? 《容星橋紀念冊》,轉引自章開沅: 《章開沅文集》第8 卷,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年版,第168 頁。

        ? 英國外交部:《英國駐華各口岸領事商務報告·漢口》,1872 年,第 59 頁。

        ? 鄭成林、劉望云編:《漢口商會史料匯編》第1冊,大象出版社2012 年版,第13 頁。

        ? 《茶業(yè)整規(guī)》, 《申報》 1895 年 6 月 18 日。

        ?[57] 羅威廉:《漢口:一個中國城市的商業(yè)和社會(1796—1889)》,江溶、魯西奇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 年版,第 159、171—179 頁。

        ?[53] 北京圖書館編:《北京圖書館藏家譜叢刊·閩粵(僑鄉(xiāng)) 卷》第46 冊,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1 年版。

        [51] 厲式金、汪文炳纂:《香山縣志續(xù)編》卷11《列傳》,香山黃映奎墨寶樓1923 年刊行,第23—24 頁。

        [52] 參見趙利峰:《鮮為人知 媲美鄭氏:晚清澳門盛氏家族考述》,《文化雜志》 (澳門) 2014 年第4 期。

        [54]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近代史所藏清代名人稿本抄本》第2 輯第28 冊, 大象出版社2014年版,第184—185 頁。

        [55] 梁小進主編:《郭嵩燾全集》第11 冊,岳麓書社2012 年版,第584 頁;陳旭麓、顧廷龍、汪熙主編:《盛宣懷檔案資料選輯》第8 卷《輪船招商局》,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年版,第370 頁。

        [56] 參見曹英:《近代中國民間涉外債務問題研究》,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年版,第255—258 頁。

        [58] 彭雨新、江溶: 《代譯者序》,載羅威廉: 《漢口:一個中國城市的商業(yè)和社會(1796—1889))》,江溶、魯西奇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 年版,第10 頁。

        [59] 徐潤撰、梁文生校注:《徐愚齋自敘年譜》,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 年版,第21 頁。

        [60] 陳旭麓、顧廷龍、汪熙主編:《盛宣懷檔案資料選輯》第8 卷《輪船招商局》,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年版,第119—120 頁。

        [61] 參見黎志剛:《清政府與商辦企業(yè):輪船招商局1872—1902》,《近代中國》第20 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0 年版,第229 頁。

        [62]顧德曼:《家鄉(xiāng)、城市與國家——上海的地緣與認同(1853—1937 年)》,宋鉆友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年版,第 99 頁。

        [63] 姚賢鎬編:《中國近代對外貿(mào)易史資料》,中華書局1962 年版,第1575 頁。

        [64] 參見《安徽茶商單致中改良華茶說略》,《申報》1909 年 8 月 22 日。

        [65] 關于北行,疑為其他五幫所經(jīng)營的茶行。晚清早期的傳教士和外商存在著一種以香港直接輻射的兩廣、福建為華南,江浙滬及以北為華北的地理觀。這也跟后來一部分粵人區(qū)別南北的地理觀念有若干切合之處。例如,設館于上海的《北華捷報》,其英文報頭即為North-China Herald。再如晚清早期來華的羅伯特·福瓊將在江西河口遇到的廣東人稱之為“中國南方人”。參見羅伯特·福瓊:《兩訪中國茶鄉(xiāng)》,敖雪崗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16 年版,第317 頁。

        [66] 上官俅: 《江西浮梁縣之茶業(yè)》, 《工商通訊》1937 年第 15 期。

        [67][68] 《調(diào)查安徽漢口茶業(yè)報告》,《農(nóng)商公報》1915年第12 期。

        [74] 謝昌華、季衛(wèi)民:《百年金匾“寶順合”萬里茶道“五峰茶”》,《檔案記憶》2020 年第5 期。

        [75] 同治《崇陽縣志》卷4《物產(chǎn)》,《中國地方志集成·湖北府縣志輯》第34 冊,鳳凰出版社2013 年版,第174 頁。

        [76] 李明義譯編: 《近代宜昌海關〈十年報告〉 譯編》,團結出版社2020 年版,第94 頁。

        [77] 同治《安化縣志》卷33《時事紀》,載《中國地方志集成·湖南府縣志輯》 86 冊,江蘇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651 頁。

        [78] 吳覺農(nóng):《湖南省茶業(yè)視察報告書》, 《中國實業(yè)》 1934 年第 4 期。

        [79] 宜都市申遺辦曹緒勇:《探尋宜紅茶首創(chuàng)人員身世之行》,宜昌市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局2018 年10 月29 日發(fā)布。

        [80] 常德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常德市文物局編:《常德市文物志1988—2010》,方志出版社2014 年版,第52 頁。按:盧次倫,本名盧有庸,字萬彝,號次倫,廣東香山人。

        [81] 《盧次倫傳》中盧次倫與兩湖本地商人互動的描述并非空穴來風。在一些湖北茶區(qū)的民間文獻里也留下相應的資料,如羊樓洞本地茶商雷霽軒,“主粵商之攬有歐洲人之運花茶出口者,其業(yè)日發(fā)展”。雷兆紱:《霽軒公家傳》,《雷氏宗譜》,轉引自嚴明清主編:《洞茶與中俄茶葉之路(二)》,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205 頁。饒東谷“設號同興福(錢莊)。悉以誠信,西、廣茶客爭以資本相投,托為發(fā)莊款,歷卅余載,贏余不下數(shù)十萬”。賀眉良、紹白甫:《東谷先生傳》,《饒氏宗譜》民國九年庚申冬,轉引自嚴明清主編:《洞茶與中俄茶葉之路(二)》,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205 頁。

        [82] 參見吳恭亮:《盧次倫傳》,湖南省石門縣政協(xié)文史委員會2012 年刊行,第66—71 頁。

        [83] 劉兆彭(1870—1939),字峻周,廣東高要縣人。參見劉澤榮: 《十月革命前后我在蘇聯(lián)的一段經(jīng)歷》(1966 年6 月),載《文史資料選輯》第60 輯,中華書局1979 年版,第198 頁。又見王易:《劉澤榮事跡選編》,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 年版,第2 頁。

        [84] 馬劍威:《劉峻周:把茶葉種到俄國的中國人》界面新聞2016 年9 月6 日發(fā)布。

        [85] 張之洞所設之新式書院兩湖書院的運營經(jīng)費則由漢口茶業(yè)公所的“捐獻”來承擔。參閱羅威廉:《漢口:一個中國城市的沖突與社區(qū)(1796—1895)》,江溶、魯西奇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 年版,第201 頁。

        [86] 杜七紅:《論茶葉對晚清漢口市場的影響》,《江漢論壇》1999 年第6 期。

        [87] 安立得原稿、謝恩隆譯: 《華茶今昔之盛衰》,《農(nóng)商公報》1919 年第1 期。

        [88] 季理斐著、范祎述:《譯譚:美國茶葉之貿(mào)易》,《萬國公報》1906 年第213 期。

        [89] 《北華捷報》 1898 年 3 月 7 日。

        [90] 沈云龍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第33 輯第7 冊,臺北文海出版社1987 年版,第3677 頁。

        [91] 沈云龍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第33 輯第8 冊,臺北文海出版社1987 年版,第4258 頁。

        [93] 陶企農(nóng):《調(diào)查皖蘇浙鄂茶務(續(xù))》,《中華實業(yè)界》1915 年第6 期。

        [94] 既明: 《調(diào)查:漢口之茶磚業(yè)》, 《銀行雜志》1925 年第 12 期。

        [95] 《興商公司股票證(1923 年)》,轉引自馮曉光:《萬里茶道源頭:羊樓洞解密》,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年版,第 142 頁。

        [96] 既明: 《調(diào)查:漢口之茶磚業(yè)》, 《銀行雜志》1925 年第12 期。戴嘯洲提及,“我國巨商黃、唐諸氏,集資九十萬元,組織興商茶磚公司,自建廠于漢口埠市西之硚口,規(guī)模亦甚宏大,堪與外商抗衡”。參見戴嘯洲:《漢口之茶磚制造業(yè)》,《檢驗年刊》1933 年第2 期。黃姓商人疑為黃云浩。任放在其論文《近代兩湖地區(qū)的工業(yè)格局》里統(tǒng)計出同時存在兩家興商磚茶廠,另外一家為黃云浩于1896 年在武昌設置的興商磚茶廠。參見《人文論叢》 (2012 年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年版,第239 頁。

        [97] 馮曉光:《萬里茶道源頭:羊樓洞解密》,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年版,第54、142—144 頁。

        [98] 《江寧勸業(yè)道李哲濬呈度支部農(nóng)工商部整頓出洋華茶條議(三續(xù))》,《申報》1910 年11 月3 日。

        [99][101] 夏東元編:《鄭觀應集》上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年版,第1018、1039 頁。

        [100] 《婚禮志》,《申報》 1926 年 1 月 31 日; 《郭朱婚禮記》,《申報》1928 年11 月18 日。

        [103] 《北華捷報》,1875 年 4 月 24 日,轉引自顧德曼:《家鄉(xiāng)、城市與國家——上海的地緣與認同(1853—1937 年)》,宋鉆友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年版,第99頁。按:粵商在輪船招商局的前驅優(yōu)勢和巨大成功亦一度刺激了寧波商人群體。后者遂集中力量投資長江航運,在負氣式的競爭中間接推動了以漢口為中心的長江中游現(xiàn)代化華資商辦航運業(yè)的發(fā)展,這是民國時期的事情了。

        [104] 《祁門紅茶史料叢刊(1873—1911)》第1 輯,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 年版,第142 頁。

        [105] 《調(diào)查安徽漢口茶業(yè)報告》, 《農(nóng)商公報》 1915年第12 期。

        [106] 參見《調(diào)查安徽漢口茶業(yè)報告》, 《農(nóng)商公報》1915 年第12 期;《漢皋茶市》, 《申報》1893 年5 月15日。

        [107] 《漢皋茶市初譚》, 《申報》 1892 年 5 月 13 日。

        [108] 《茶市業(yè)詁》, 《申報》 1887 年 6 月 10 日。

        [109] 《茶棧近聞》, 《申報》 1891 年 3 月 15 日。

        [110] 《茶市初志》, 《申報》 1888 年 3 月 39 日。

        [111] 羅?;荩骸逗蓖ㄊ贰ね砬寰怼罚A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年版,第352 頁。

        [112] 楊銓:《五十年來中國之工業(yè)》, 《最近之五十季·申報館五十周年紀念刊(1872—1922)》第2 編,申報館1922 年版,第369 頁。

        [113][115] 參見陳真編:《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第3 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61 年版,第286—287、288頁。

        [114]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近代史所藏清代名人稿抄本》第134 冊,大象出版社2011 年版,第500 頁。

        [116] 唐有淦:《唐理修小傳》,《唐家村村史》,珠海市唐家鎮(zhèn)人民政府1989 年編印,第159—160 頁。

        [118] 董玉梅: 《漢口里分》,武漢出版社2017 年版,第 4、40、80 頁。

        [119] 《俄商托麥可乎地基賣與熙泰昌正契》,1907 年5月11 日,湖北省檔案館館藏,檔案號:LS020-011-1035-0001-6。

        [120]《漢口后湖清丈總局、布政使司關于發(fā)給熙泰昌韋紫封置買馮建業(yè)堂地一段地基的印契等相關材料》,1907年4 月29 日,湖北省檔案館館藏,檔案號:LS020-011-1274-0002。

        [121] 《韋捷成、韋潤生將大智門外德國拋球場北首麥地一大段地基賣與孫葆仁堂的契約》,1912 年8 月12 日,湖北省檔案館館藏,檔案號:LS020-011-1274-0003。

        [122] 葉顯恩、卞恩才主編:《中國傳統(tǒng)社會經(jīng)濟與現(xiàn)代化——從不同的角度探索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底蘊及其與現(xiàn)代化的關系》,廣東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第206 頁。

        [123] 李閏華:《社會資本與嶺南邊緣地區(qū)歷史變遷》,《廣西社會科學》2005 年第6 期。

        [124] 楊蔭杭:《論叢:漢口商幫之大勢》, 《商務官報》 1906 年第 20 期。

        [125] 孫毓棠編:《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1840—1895年)》第1 輯上冊,科學出版社1957 年版,第47 頁。

        [126] 參見杜七紅:《清代漢口茶葉市場研究》,載陳鋒主編:《明清以來長江流域社會發(fā)展史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 年版,第332—333 頁。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免费AV| 高清在线有码日韩中文字幕| 青青草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日本高清一道本一区二区| 人人妻人人做人人爽| 少妇装睡让我滑了进去|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99在线无码精品秘 入口九色|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探花| 99久久99久久精品国产片| 人妻体体内射精一区二区| 四月婷婷丁香七月色综合高清国产裸聊在线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少妇性l交大片7724com| 特级毛片爽www免费版| 欧美疯狂做受xxxxx高潮| 思思99热| 男女视频网站免费精品播放| 亚洲精品偷拍自综合网| 日本一道综合久久aⅴ免费| 闺蜜张开腿让我爽了一夜| 真实国产乱视频国语|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有| 极品尤物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专区| 亚洲av片不卡无码久久| 亚洲色欲大片AAA无码|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男人吃奶| 黑丝美腿国产在线观看| 欧美综合天天夜夜久久| 在教室伦流澡到高潮hgl视频| 国产在线美女| 丝袜美腿亚洲综合久久| 青青草大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热久久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一品道av在线一二三区| 亚洲日本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字幕日韩综合| 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免费看| 精品精品国产一区二区性色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