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峻明,侯正光 Yan junming & Hou Zhengguang
(1.上海久事北外灘建設發(fā)展有限公司,上海 200120;2.上海大悅實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上海 200000)
世界會客廳(上海)項目是上海市重點工程——北外灘貫通和綜合改造提升工程,位于上海的兩條母親河黃浦江與蘇州河的交匯之處,“一江一河”承載著城市的歷史和文脈,是城市發(fā)展的重要軸線,北外灘更是不可多得的寶貴岸線。這個項目要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理念,以滿足濱江公共空間貫通為前提,兼顧重大國事活動需要,合理安排空間資源?!笆澜鐣蛷d”的定位——以平等和善意謀求人類共同愿景(圖1)。
這個項目的3幢四層建筑原為興建于1902年到1903年的日商三菱碼頭的庫房,抗戰(zhàn)結束后曾為招商局的揚子江碼頭庫房。西側緊鄰的建筑為原日本領事館(紅樓)、原聯(lián)合國東亞救濟署(灰樓)、海鷗飯店(原址為美國領事館、德國領事館)、俄羅斯領事館。這里曾被稱為上海灘的“東交民巷”,歷史地位非常重要,所處位置不僅是北外灘的起點,也是外灘歷史風貌區(qū)的源頭。
所以深入挖掘城市歷史文化底蘊,凸顯獨特性、唯一性,是這個項目的重要任務。因而建設施工中建筑部分的紅磚和鋼柱等建筑材料得以全部留存利用,“應保盡保,新老共生,傳承歷史文脈”以符合城市核心區(qū)的統(tǒng)一規(guī)劃,有機更新。
地面建筑上,保留了約120多年前帶有古典主義風格四層建筑的清水墻外立面,內部也用原建筑留存的紅磚、鋼柱等營造了極富歷史風貌的空間。室內裝飾上,借鑒了上海二三十年代的海派風格,特別是帶有Art Deco的設計元素來設計燈飾、大門、墻壁裝飾等等。那么,如何把握海派風格與當代設計的融合就是這個項目中家具和陳設設計的要點。
新時代,上海的特征是“海納百川、大氣謙和、追求卓越、開明睿智”,我們考慮如何將這樣一種氣質特征以一種更平易近人、更內斂的方式去表達上海,將“上?!比烁窕瘉砻鎸?、理解,然后去講述和描繪。
我們希望“她”是“人文的、包容的、有擔當?shù)摹薄?/p>
■圖1 聳立在北外灘上的“世界客廳”
■圖2 具有濃郁的海派風情的Art Deco建筑
■圖3“萬卷”屏風正面
■圖4“萬卷”屏風背面
■圖5 纏枝牡丹紋鏤空透雕
通過這樣的發(fā)掘,我們希望上海都市品格通過對室內、家具與陳設的設計來呈現(xiàn)出一種文化的自信與設計的自覺。
我們把上海比擬成一個有著豐富人文底蘊的人,其文脈依托于長三角,自古以來這里就是經濟繁榮、文化昌盛,有大量傳承的瑰寶可以被挖掘出來;包容是上海特有的狀態(tài),尤其是近代以來,國際和國內不同種族、不同文脈的人群都在上海這個遠東第一大都市匯聚,包容就像是她與生俱來的基因;使命擔當,上海是中國最重要的經濟中心、金融中心和航運中心之一,也曾是中國最重要的工業(yè)城市,盡管現(xiàn)在有部分產業(yè)轉移,但依然是中國城市GDP的領頭羊,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典范。
何謂當代東方(海派)設計,我們的理解是,以江南文化為設計的人文底蘊,包容兼具東西方文化優(yōu)勢為設計的特質,“以人為本”、可持續(xù)設計等為設計的使命擔當。
上海的文脈依托于長三角地區(qū),可以上溯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上海的簡稱“申”就出自這里曾是戰(zhàn)國四君子之一“春申君”的封邑,是古代經濟和文化最發(fā)達的地區(qū)之一,以蘇浙吳越江南文化為母體,與西方傳入的近代工業(yè)文明相互交融碰撞,才形成了標新立異、中西合璧的海派文化系統(tǒng)。
文化就是基因,正如生物遺傳優(yōu)勝劣汰,設計也不例外,好的設計究其根源是源自優(yōu)秀的文化。宋瓷的極致極簡,元畫的寫意寂寥,明代家具的舒展凝重,近代海派的兼容多元一直在延續(xù)中國文化的脈絡。
包容是上海最鮮明的特質,近代以來,隨著各地優(yōu)秀移民的聚集,上海東西方不同文化相互競爭、交流、融合,形成了一種復合的、兼具東西方特色的文化形態(tài)。因此上海才呈現(xiàn)出一種獨立而多元、經典而前衛(wèi)的氣質。包容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包容是城市活力的源泉,包容來自善意。百年前的海派與摩登,就來自于吸收和融合了Art Deco設計的包容。
上海作為中國當之無愧的大都市,開風氣之先河,擔國家之重任。敢于挑戰(zhàn),勇于擔當,是世界認知中國的門戶之一,使中國走向世界的前沿。
新的時代,我們的設計理念已經悄然轉變,我們已不再僅僅關注材料特性、功能性以及產品結構造型,而更多地關注“以人為本”,人文環(huán)境的營造和可持續(xù)發(fā)展,這是設計者的擔當。比如我們關注可持續(xù)設計,包括材料綠色(如使用環(huán)保型或可再生的自然材料),材料循環(huán)使用(如可生物降解、可回收),節(jié)約能源(如低碳、可疊放)和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如水性漆、木蠟油)等等方面。
另外,設計的使命也在于重塑價值觀。“少即是多Less is More”是密斯·凡·德羅(Mies van der Rohe)60年前的主張。經歷了40年的高速發(fā)展,我們已經進入了一種“過多”“過?!钡臓顟B(tài),崇尚“更少”,思考“更少消耗,更少設計,更高質量,更久使用”用更認真的方式來設計、制造和使用已是我們的擔當。
在項目論證和拓展中,我們發(fā)現(xiàn)將江南經典器具的典型代表——明式家具與海派設計中的重要語匯——Art Deco相結合的交集自然而然便是我們這個項目產品的靈魂了。
以今日審美詮釋明式家具的人文氣質,將傳統(tǒng)精神融入當代生活,讓現(xiàn)代科技賦能研發(fā)制作,我們在當代東方(海派)設計中擷取了文人繪畫、江南園林、蘇杭繡織、明式家具等等傳統(tǒng)精髓,并融入部分非遺的傳統(tǒng)工藝,最后用當代技術和設計理念呈現(xiàn)出來。
■圖6 “融”沙發(fā)
■圖7 “融”沙發(fā)的百衲拼板工藝
■圖8 “啟”峰會椅
■圖9 “啟”峰會椅的宋錦面料
■圖10“啟”峰會椅的局部細節(jié)處理
近百年前的海派Art Deco是上海對于近代外來文化的本土化產物,是江南文化與近代西方都市文化的一種融合,特別是受上世紀1920、1930年代上海大量興建的Art Deco建筑的影響(圖2),海派Art Deco風格的家具和室內設計也蓬勃發(fā)展起來。一些代表性的家具設計風格,比如大膽地將中國傳統(tǒng)的幾何造型和裝飾紋樣與西式古典家具相結合,或者把中式家具的造型和紋樣經過簡化幾何化融入到家具中,也有吸收法國Art Deco家具精致的造型設計出更加注重立體線條和體塊構成形式,甚至優(yōu)雅的流線型的家具,更有將這些流行的設計手法與中國傳統(tǒng)的紅木家具結合,創(chuàng)造了摩登紅木家具。
所以說,將明清家具與Art Deco設計風格相融合已經并非我們首創(chuàng),而我們要探索的是如何以嶄新的面貌再次呈現(xiàn)出來,推陳出新。
案例1:萬卷|雙面透雕曲面會見屏風
尺寸:5070(W)×785(D)×2200(H)
主材:硬木,楠木
工藝:銅板蝕刻,手工雙面透雕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古人從書中獲得知識、見解,所以明式家具中有將書卷與文房家具結合,以此來勉勵自身;當下,我們同樣將“開卷有益”融入到家具當中,利用更先進的工藝和材料,從2D到3D進行創(chuàng)新實踐(圖3-圖4)。
本產品由兩邊內凹的側屏風與中間凸起的主屏風構成,如同一本展開的書卷,呈現(xiàn)挺起胸膛,張開雙臂的姿態(tài)。主屏風采用銅板蝕刻的工藝,并模擬竹簡的形態(tài),進一步強調書卷的質感。
主屏風正反兩面分別采用王詵和董其昌的《煙江疊嶂圖》,二者不僅題目相同,而且也同為上海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與上海淵源深厚。王詵的《煙江疊嶂圖》創(chuàng)作于宋代,歷史悠久,屏風采用仿舊的方式還原畫面,盡可能呈現(xiàn)原畫厚重的歷史感。董其昌的《煙江疊嶂圖》,創(chuàng)作于明代,與當下更為接近,因此采用了相對現(xiàn)代的像素點陣的紋樣重塑畫卷,增加了互動性與趣味性。
“萬卷”屏風兩邊側屏風上的纏枝牡丹紋鏤空透雕是在福建仙游純手工雕刻而成,完成一塊屏風至少需要耗時半年。這兩片巨大內凹卷曲的側屏風上是很厚很深的鏤空透雕,用機器雕刻是沒有辦法完成的,只有手工才能做到更生動、更自然(圖5)。
銅板蝕刻工藝采用了更多現(xiàn)代技術和設備,流程也是比較復雜。蝕刻之后增加UV藝術微噴做底,然后再手工上色,短暫的氧化時間和與UV墨水的反應會讓銅板表面呈現(xiàn)意想不到但是非常自然的暗金色肌理,酷似古畫的質地。
我們希望用更多當代設計的手法來讓傳統(tǒng)工藝得以傳承和創(chuàng)新,同時還能促進仙游這類傳統(tǒng)手工藝行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案例2:融|沙發(fā)
尺寸:1140(W)×850(D)×980(H),坐高400,坐深520
主材:硬木
工藝:六菱百衲混木拼紋,手工榫卯
面料:絲絨,阻燃纖(三層防火絲),棉麻
“融”沙發(fā)雖然為數(shù)不多,但它陳設于接待會見場所的重要空間,一些重要貴賓都會使用這一款沙發(fā)。我們相信這些國際交流目的就是為了讓與會者霧釋冰融,求同存異,尋求共同的目標和價值觀,因此我們把最重要的這款沙發(fā)取名“融”(圖6)。
試坐了沙發(fā)之后,感覺仍有可以改良和提升的地方。我們把這些細微之處組合在一起,雖然外觀上沒有一鳴驚人的突破,但已經悄然做了不少變化。實木材料的用法,是“融”沙發(fā)最有創(chuàng)新的地方。我們精心地采用百衲拼工藝,把名貴硬木小料拼成一塊大的板,而不是奢侈地采用整塊大板的做法,并且百衲拼板的邊框還做了三層階梯退臺的線條,也是合理地融入了上海Art Deco的造型語匯。百衲拼工藝在中國歷史悠久,多用于民間織物,寓意感恩納百家賜福,后有用于古琴和家具制作,除了能呈現(xiàn)精致入微的表面肌理,更是珍貴木材物盡其用的典范(圖7)。我們相信,這樣的可持續(xù)設計方法可以起到一個積極的示范作用,傳遞出中國當代設計對于生態(tài)和傳統(tǒng)的責任感。這也契合我們對當今這個世界多元融合、和諧共生的理解。
■圖11“懋”沙發(fā)
■圖12“懋”沙發(fā)的竹子浮雕
■圖13“懋”沙發(fā)的“上”字面料
■圖14“達”玄關桌
■圖15“達”玄關桌格柵背板和抽屜
■圖16“達”玄關桌紫銅抽屜面板《千里江山圖》像素化點陣效果
另外在形式感上,也做了一些小小的處理,比如說扶手兩邊升騰的形態(tài),像翅膀一樣。這種形式沿襲了國內接待用沙發(fā)的輪廓,但是我們使用織物深淺兩種配色讓造型更具層次感。想象貴賓坐于其中,雙手放在扶手上,會呈現(xiàn)出一個漢字——“合”。當然這是一個巧合,卻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寓意,和合、融洽。
案例3:啟|峰會椅
尺寸:758(W)×620(D)×1000(H)
主材:硬木
工藝:手工榫卯、大漆、蜂蠟燙蠟面料:宋錦(真絲)
“啟”,寓意是期待在峰會共襄的場景中,啟發(fā)人類智慧,開啟共同愿景。
形制上,這把椅子遠觀很像出于江南地區(qū)的明式南官帽椅(其特點是搭腦和扶手不出頭,順暢圓潤,優(yōu)雅圓渾。確有南方人文氣質,故又稱“文椅”),近看在細節(jié)上多有不同,有一些當代的再設計,比如:扶手處做了鰭形加寬,坐面兩側加了擋板,取消了腳踏板,重新設計了靠背的弧度,增加了對腰部的支撐,使人可以久坐不累。當然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原版南官椅用材上講究柱圓座方,與古人信奉“天圓地方”的觀念有關,而我們在椅腿、搭腦、坐面框架上刻意做了圓潤棱角處理,增加了線與面的變化關系,更凸顯外圓內方的器型特征。明式南官帽椅與峰會椅相比,如同一位老者和一位青年,一個古樸厚重,另一個簡潔挺拔。這是不同時代的產物,沒有高低好壞之分,我們希望在設計中體現(xiàn)當下這個時代向上、挺拔、剛勁有力的姿態(tài)(圖8)。
在其結構上依然采用了傳統(tǒng)榫卯,這是中國硬木家具的靈魂,為了使榫卯達到整個結構的強度要求,我們選用了密度很高的硬木,也呼應了使用場合的莊重感。出于對木材的珍惜,我們并沒有過度苛求選料的差異,而是善用每一塊材料,不僅沒有降低椅子的品質,反而讓每一件都獨一無二。
椅子的軟包面料用的是名貴的宋錦,經過了特殊的處理,更耐磨耐用。從側面看,這個面料有藍色和綠色兩種顏色,像孔雀的翎毛一樣閃爍著奇妙的金屬光澤。呈葉子形狀的紋樣,有葉脈一樣細密的紋理,這種現(xiàn)代幾何感的紋樣也很符合上海Art Deco 的風格(圖9-圖10)。
案例4:懋|沙發(fā)
尺寸:990(W)×870(D)×980(H)
主材:硬木
工藝:框體結構,手工榫卯,蜂蠟燙蠟
面料:絲絨、阻燃纖(三層防火絲)、棉麻
“懋”這個名字頗有來歷?!绊保忻?、繁榮的意思,是非常好的寓意。另外,外灘標志性的早期Art Deco風格的和平飯店,原名就叫華懋飯店,取“懋”這個字也有一種致敬的意味?!绊鄙嘲l(fā)主要用于重要的會見空間,在大型會議中,安排給前排的重要嘉賓。其實這個項目里的大體量沙發(fā)我們都考慮了通用性,既可以作為會議,也可以作為會晤來使用,在體量和尺度上面,都會充分考量共享、和諧性,讓其配套性更好,應用場景更多元(圖11-圖13)。
沙發(fā)面料上的圖案紋樣是上海的“上”字四方連續(xù)組合而成,看起來非常雅致,同時又跟外灘幾幢代表性的Art Deco建筑風貌產生了很強的關聯(lián)。這里面其實還有個難點,要保證“上”字在每個面都是正立著的,這需要特殊的縫紉方式,對最后的包覆環(huán)節(jié)也要求很高。
這款沙發(fā)實木扶手體量很小,所以材質謹慎的選用了比較稀缺的硬木。扶手上手工雕刻了竹子造型的淺浮雕,非常細膩,猶如精美的玉雕一般??腿藗儫o意中觸摸到的時候,會有意外的驚喜感,也許閑暇之余還會仔細觀察,平添趣味。這樣的設計和工藝跟中國文人那種內斂的氣質是相吻合的,而且竹子自古一直為中國人所推崇,它蘊含諸多美好的品格,謙遜、清雅、脫俗、不屈不撓……設計就是器以載道,寄情于斯。
案例5:達|玄關桌
尺寸:3600(W)×550(D)×900(H)
主材:緬甸柚木
工藝:紫銅激光雕刻,水性漆
■圖17“蘭”屏風
■圖18“蘭”屏風上高精藝術微噴和數(shù)碼刺繡
■圖19“蘭”屏風上上海精神16 個字的底紋
■圖20“星軌”地毯局部
“達”取意“達則兼濟,窮則獨善”,出自《孟子》中的《 盡心章句上 》。“達”玄關桌是條案的制式,一般不同的位置會做各異的尺寸,在中方休息空間里,此案整體長度是3. 6米,對于大型條案而言,已經是一個比較極限的尺度了,并且還要在上面放置超過20公斤的琉璃雕塑,這對結構工藝提出了更大挑戰(zhàn)。在傳統(tǒng)明式條案里有采用抽屜作為超長條案的框架結構,達到減重加固的效果,除此以外,我們還加上背部柵格框架,美觀的同時確保安全性(圖14)。
“達”玄關桌置于中方休息室的影壁前,是處于整個項目最特殊空間里的顯要位置,所以整體感覺強調雄渾穩(wěn)重。兩端的支撐板,具有三層階梯退臺的輪廓,巧妙融合了Art Deco 建筑風格,將實木整板的厚重感變得空靈輕巧。
玄關桌主材選用柚木,色調溫暖,質地細膩,也很穩(wěn)定,同時又不至于太顯奢侈。后面的背板則采用了比較傳統(tǒng)的榫卯格柵做法,里面精心加了一些小的隔斷木塊,形成了一種隨意而細膩的結構方式,在遠處看,像是很多竹節(jié),也像是很多飛鳥。抽屜面板是紫銅材質,在它的表面上,采用了宋畫《千里江山圖》的紋樣(《千里江山圖》卷是北宋畫家王希孟作品,畫面上峰巒起伏綿延,江河煙波浩淼,氣象萬千,壯麗恢弘。以概括精練的手法、絢麗的色彩和工細的筆致表現(xiàn)出故土山河的雄偉壯觀,一向被視為宋代青綠山水中的巨制杰作。)近年來也有大量裝飾設計以此畫為參照,大多效果欠佳。個中原因很多,最重要的也許是在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上今人根本無法超越古人。因此我們揚長避短,沒有去做具象的浮雕或者彩繪,而是試圖以更當代的理念來詮釋這幅青綠山水的千年神韻,將像素化的點陣效果用于呈現(xiàn)更抽象也更具趣味的寫意。玄關桌放置在房間的正前方,遠遠望去“千里江山”令人肅然神往(圖15-圖16)。
案例6:蘭|屏風
尺寸:3000(W)×34(D)×2200(H)
主材:304不銹鋼,鋁合金,真絲,胡桃木
工藝:真絲附遮光材料,真絲微噴,數(shù)碼
刺繡,擠壓鋁型材
面料:真絲
屏風上的畫面是明代文徵明的《玉蘭圖》(文徵明的《詠玉蘭》詩曰:“綽約新妝玉有輝,素娥千隊雪成圍。”),在上海的很多場景都可以看到。玉蘭是上海的市花,用在這個項目中,無疑是必要和契合的(圖17)。
《玉蘭圖》原作主畫面是一個橫長的畫卷,高27.9厘米,長133厘米。而“蘭”屏風每扇高2.2米,寬0.7米,共有五扇,其比例并不能完整地放入這幅畫,為了使畫面構圖和諧,我們對原作進行了解構,從上下左右不同的角度把玉蘭的圖案做了多維的拼接,重構了這幅畫面,以當代的視角和手法同原作產生理性的差異。遠近虛實的玉蘭枝葉,在屏風的兩面都采用不同的表現(xiàn)方式和制作工藝,再審視的時候,觀者會覺得似曾相識,引人入勝。
為了畫面能有更臻完美的視覺呈現(xiàn),我們先在真絲底面上做了高精藝術微噴轉印《玉蘭圖》各個局部的半色調圖案,然后在上面做了數(shù)碼刺繡,這就讓畫面有兩種質感:遠看是一幅有立體感的繪畫,近看細節(jié)絲絲入扣,呈現(xiàn)了更豐富的視覺效果。我們在底色上,模擬了古宣紙的質感,同時又巧妙地把代表上海精神的16 個字——“海納百川,大氣謙和,追求卓越,開明睿智”,以極其細小的,要用放大鏡才能看到的篆書密集地排布在底紋上,這數(shù)不清的16個字,就像密碼一樣藏在畫面里(圖18)?!疤m”屏風的設計符合明式家具之第一品“簡練”,框架用料我們放棄了傳統(tǒng)家具常用的木材,而采用了現(xiàn)代的鋁合金框架,底盤采用不銹鋼并做了抗指紋納米涂層和拉絲古銅效果。一方面,屏風可以更輕便地搬運移動,另一方面,在展開和折疊方式上,我們也做了有效的設計改進,屏風可以完全展開呈一字型站立,而不是傳統(tǒng)的折線型。完全折疊之后,也能獨自站立,極大的方便了儲放(圖19)。
案例7:星軌|地毯
面積:960m2
主材:新西蘭羊毛80%+首諾尼龍20%
主要參數(shù):織數(shù)380、磅數(shù)6.5
工藝:圈絨、割絨結合,加密圈針顏色漸變
■圖21“太古元音”古琴的百納拼
■圖22 百納拼板制作示意圖
峰會廳的建筑和室內設計圍繞著“宇宙星系,和而不同”這個理念來設計的,是項目中面積最大、層高最高的空間,這樣的尺度往往給人天然的壓迫感。而作為世界級貴賓共襄公議的場所,它需要高瞻遠矚,也應該平等和諧。因此在地毯和峰會桌上我們都做了深入的考量。在地毯圖案的設計上更是精益求精。我們針對性提出了“藍色星球”“星軌”“天下一家”等和睦共融的設計概念,經過數(shù)次打樣評審優(yōu)化之后,最終選定“星軌”方案。與空間調性完整吻合,層次柔和而密布的圓形軌跡,呈放射狀擴散開來,似漣漪一般無窮無盡,喻意腳踏實地,仰望星空,啟迪智慧,造福人類。配合巨大的圓形峰會桌,融洽無間,讓與會者在平等、包容的狀態(tài)里將善意和智慧融為真知共識(圖20)。
從地毯工藝角度看,這是一塊巨型圈絨、割絨結合地毯,采用圈針漸變,分別有四層至六層漸變,底紋用織紗自然形成混色,然后底色加密,圈針也要加密,織線共十八種顏色。所有的顏色都有漸變,線條形狀也是同樣有變化,非常容易出錯。地毯的絨高和密度也都非常有講究,尤其這類頂級會晤場所,對于腳感、安全性、舒適度、牢固度、美觀度都要做到平衡適度。
通過一系列的圖案、材質以及工藝設計,地毯呈現(xiàn)出了立體深邃、寧靜、內斂的氣質。滿鋪地毯在空間是一個特殊的配角,無處不在,又不能喧賓奪主。不注意的時候,它就自然地鋪在腳下,不經意看到了,更能見微知著,感同身受。
在本項目的設計實踐中,實施了產業(yè)鏈的協(xié)同創(chuàng)新方法,將現(xiàn)代制造技術與傳統(tǒng)乃至非遺工藝相互結合,創(chuàng)新活化了傳統(tǒng)工藝,提升了設計價值,帶動了產業(yè)升級。
案例8:“百衲拼”工藝再設計
我們注意到在紅木家具廠內許多名貴硬木邊角料被棄用或者回收做廉價的小木器,這樣珍貴的木材,如此浪費非常可惜。硬木由于其稀缺性,在家具中的使用也是存在爭議。因此,在本項目的設計中,我們對于硬木材料的使用非常謹慎,并且始終遵循可持續(xù)利用的理念,善待每一塊材料,并且提出了更加有示范意義的硬木使用邏輯,“百衲拼”就是其中的重要工藝之一。這個工藝用在“融”沙發(fā)上,讓那些有色差、過于窄小、偏薄等無法大塊使用的材料都能煥發(fā)新生。先從小料上切出一片片薄薄的六邊形,然后再一片一片手工拼接起來,就會形成嚴絲合縫、精致入微的似龜甲鑲拼的祥瑞圖,我們在沙發(fā)的背板、側板,柜子的面板上都采用了這種工藝。但百衲拼的工藝對于工廠而言已然十分陌生,在摸索的過程中,工廠師傅精益求精的專業(yè)態(tài)度才讓設計真正落地(圖21-圖22)。
百衲拼工藝并非我們首創(chuàng),而是早在唐朝就用于古琴的制作,由于確實比較費工,自古在家具上鮮有使用。我們通過再設計,不僅讓這個久遠的傳統(tǒng)工藝再生,也讓硬木的應用更顯低碳。本項目家具設計總監(jiān)侯正光認為:“我們完成的不是一個形式,而是更有意義的對名貴硬木產品的再設計,甚至是對紅木文化觀念的一次再設計,讓大家認知到名貴硬木是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存量木材越來越稀少,必須物盡其用?!北M管拼板使用了幾種名貴硬木,但其實都是把這些硬木的小料、邊料小心翼翼地用百衲拼工藝拼成一塊塊大板,而不是奢侈地采用整塊木料的做法,不再像過去那樣濫用和浪費。“善待每塊材料,最大化發(fā)揮它的價值”的使用方式,我們相信可以起到一個示范作用,引領一種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善待和使用珍貴的木材。這也表明中國正以更開放和智慧的方式來與世界和諧共生。
案例9:絨繡與蘇繡工藝的再設計
在二樓主入口處墻面上有一幅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包炎輝的絨繡作品《同一個世界》,頗受關注。我們在認真調研絨繡工藝技法之后,發(fā)現(xiàn)這種工藝更善于表現(xiàn)類似于水彩的寫意效果和油畫的肌理感。因此針對性地做了圖案設計,畫面是一個完整的地球,原圖來自美國NASA的公開圖片資源,經過電腦特效完成像素化的處理,形成一個直徑1.5米,由700多個邊長1厘米的馬賽克像素構成的藍色星球,然后采用無框軟包的方式將整個絨繡包覆在高度15厘米的球冠型海綿底座上,置于墻面,彷佛一個生機勃勃的地球呈現(xiàn)眼前,呼之欲出(圖23)。
中方休息空間里還有一件蘇繡珍品,作者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非遺傳承人鄒英姿。人如其名,鄒老師有股子江南俠女的細膩颯爽。作品《和平鴿》清雅舒展,意境高遠。56只鴿子姿態(tài)各異,在畫面中隱約形成一幅世界地圖。細若毫厘的針線密繡而成的羽毛絲絲入扣、嘆為觀止。整個畫面的方案出自我們平面設計團隊,另外就是創(chuàng)新的畫框和支架設計也是非常新穎,采用柚木活裝燕尾榫做腿,紫銅圓棍做腳,極簡牢固,又大氣內斂,完全突破了現(xiàn)有千篇一律的框架(圖24)。
■圖23 絨繡作品《同一個世界》
■圖24 蘇繡作品《和平鴿》局部
■圖25“萬卷”屏風的流線型曲面木構件的手工制作
4.2.1 榫卯、手工雕刻與數(shù)字加工技術
通過多年在實木家具設計、生產工藝上的實踐,我們可以確信數(shù)控加工中心CNC和五軸加工在家具榫卯制作上的精密度、復雜度和效率都遠遠超過手工制作。
時下常見的手工與機器加工之爭更多只能浮于復雜雕刻和器物表面處理等環(huán)節(jié)。這些工序的成果會直面在使用者眼前,對于價值的判斷來自“工”的高低。手工之“工”還是機器之“工”,立意十分微妙,以人力的耗費去達成機器般的精密是個悖論。手工的價值在于人的主觀靈性伴隨著工具注入器物的瞬間產生的隨機性,這無數(shù)的隨機性最終刻畫出一件又一件作品的唯一性,仿佛是雕塑一般,無法復制;而機器之“工”在于準確、精密、無差別、可復制。二者沒有高下之分,只有個人取向而已。
這兩種“工”我們在本項目的家具制作上皆有采納。比如“萬卷”屏風的雕刻以及曲面制作上便是手工為主?!叭f卷”屏風由兩邊內凹的側屏風與中間凸起的主屏風構成,如同一本打開的書卷,從上面俯瞰是流線型的曲面。這樣的流線型也曾出現(xiàn)在海派Art Deco的家具設計上??此坪唵蔚脑煨蛥s是由數(shù)個微妙的三維曲面圍合而成,從電腦模型和圖紙上觀察甚至讓老木工師傅都看走了眼,后來采用了3D打印將曲面按比例還原才制作出準確的模具(圖25)。
另一款單人沙發(fā)“慧”的扶手設計更加極簡,一條連貫的木料從扶手一直延伸到前腿,并且有一個九十度的流暢扭轉。手工當然也可以完成,但是我們需要更加精確、牢固和效率,因此采用了五軸加工工藝,合理的解決這些要求(圖26)。
4.2.2 真絲微噴印染復合數(shù)碼刺繡
“啟”峰會椅的坐面和靠背軟包面料采用的是非遺工藝制作的宋錦,曾在APEC會議上用于為與會領導人定制中國特色服裝,通常不會用在坐面上,因為公共家具軟包面料的防磨、防污、防水、防火和防變形等要求非常嚴格,普通真絲很難過關,于是我們采用中等織數(shù)的滌綸純麻混紡面料做底布附著,既加強了真絲面料的強度又保證了韌性,同時還做了多道表面的染整處理,加強了面料的各項理化性能(圖27)。
“蘭”屏風的面料和工藝的確認,前后經過了四個月的反復測試,最初采用的是尼龍遮光彈力布——一種普通的化纖材料,但是本項目的特殊性要求面料更有質感和表現(xiàn)力,最終選用了真絲,那么一系列問題也隨之而來。比如真絲會有高透光、難定型、怕污漬等缺點,而“蘭”屏風又是主要用于會議和餐廳場景的臨時隔斷,需要能夠充分遮光和遮擋視線以及平整防污。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在真絲后面附著了一層遮光材料,降低透明度的同時還能減弱真絲的彈性。為了讓屏風上的畫面能有更好的視覺呈現(xiàn),先在真絲底面上用微噴的方式印刷了《玉蘭圖》,經過兩道染整處理之后再做數(shù)碼刺繡,使得面料的色牢度以及防水、防污、防皺等三防性能都大幅度提升,同時畫面更增添了特別的質感,豐富的層次和微妙的細節(jié)相映成趣。
4.3.1 金屬蝕刻與激光雕刻工藝
“達”玄關桌的抽屜面板采用紫銅材料,其表面上的《千里江山圖》原作是青綠山水畫,我們沒有去做具象的表現(xiàn),而是采用激光雕刻工藝呈現(xiàn)一種像素化的點陣紋樣,以更現(xiàn)代的工藝去勾勒了這幅畫面。點陣圖的生成和激光雕刻整個過程全部是數(shù)字化的,其結果也是手工操作很難實現(xiàn)的(圖28)。
《千里江山圖》原作是一個橫卷,縱51.5cm,橫1191.5cm,我們參照這個比例,把幾個抽屜的尺寸適當做了一些調整,讓畫面能完整、和諧地濃縮在上面。遠看的時候,虛實有度、若有似無,很有國畫的意蘊,近看的時候,則又會發(fā)現(xiàn)是密集的像素點陣,抽象而當代。
■圖26“慧”單人沙發(fā)的扶手
■圖27“啟”峰會椅宋錦面料和“蘭”屏風面料的真絲附底工藝
■圖28“達”玄關桌抽屜的紫銅面板激光雕刻的像素化點陣紋樣
“萬卷”屏風的主屏風,我們最初的方案是考慮竹雕工藝,而且也契合書卷的創(chuàng)意,但經過反復調研,發(fā)現(xiàn)從質感到工期都不符合設計要求,最后采用超大銅板蝕刻工藝,來模擬竹簡展開的形態(tài)。為了進一步強調書卷的質感,將正反兩面王詵和董其昌的《煙江疊嶂圖》,分別采用了不同的工藝處理方式。宋代王詵的《煙江疊嶂圖》因其歷史悠久,銅板蝕刻較深以達到一種做舊的處理效果,盡可能呈現(xiàn)原作蒼茫厚重的歷史感。畫面呈從中心向兩邊擴散的姿勢,秀麗雋永,具有江南韻味。而明代董其昌的《煙江疊嶂圖》,與當下更為接近,因此采用了相對現(xiàn)代的手法,以像素化的紋樣重塑畫卷,增加了互動性與趣味性。觀眾在不經意看到時,可能會被畫面的精致所驚喜。一面蒼茫的寫意山水,一面清新的抽象水墨;一面是歷史,一面是當代。展開的“萬卷”屏風以開放的姿態(tài),擁抱過去,擁抱當下,也擁抱未來(圖29)。
4.3.2 鋁型材結構的新應用
由于項目內部空間尺度開闊,作為活動隔斷的“蘭”屏風也相應的比一般屏風要寬大,導致在輕量化、穩(wěn)定性、強收納等方面都很有挑戰(zhàn)性。因此結構設計上我們做了各種嘗試,最終創(chuàng)新地鎖定了常用于展覽和建筑領域的擠壓鋁型材。重量大大減輕,強度很高并且易于加工和運輸,這對于要多家工廠配合才能完成的產品來說非常必要。鋁型材表面我們還采用包覆的薄實木片,更加美觀溫潤,再配合膠條繃幕工藝幾乎做到了無邊框畫面的屏風效果,非常驚艷。
另外,我們還配置了不銹鋼支架和底盤,讓屏風可以一字型展開并且易于收納(圖30)。
傳統(tǒng)家具表面常用描金畫彩、鑲嵌雕刻來表現(xiàn)山水花鳥、祥瑞典故。作為當代設計師,我們一直在思考要用怎樣的方式來解析傳統(tǒng)放達精神。偶然也會謄鐫山水典故于家具表面,但是定不會浮于表象,盲目泥古,而是對意境的詮釋和表達。
用數(shù)字化的像素點陣來將山水影拓在當代家具上,應該是中國設計品牌“多少”的首創(chuàng),設計師侯正光在做平面設計的時候,像素化一直就是他的重要語言,借用這種抽象的、數(shù)字化的效果可以呈現(xiàn)一種模糊的重點,不僅沒有將主題虛無化反而過濾了信息雜質,讓視覺更加聚焦。近虛遠實的趣味又在物理上拓展了認知的途徑,使得這一觀察過程呈現(xiàn)了多感官綜合的體驗效果。
采用馬賽克還是點陣需要因地制宜,二者都是像素化語境的典型表達方式。一方一圓,一聚一散,主要看實施的工藝和圖案本身的適配度了。項目中多處家具的山水畫面處理方式采用的點陣形式,將中國畫的“只可意會”表達的更耐人尋味。另外在制作上采用了激光雕刻,嘗試了不同的材質表面處理以及不同強度的激光發(fā)射功率,要達到一定的表面深度和顏色濃度,激光燒灼不同材質表面所呈現(xiàn)的效果仿佛是筆墨與宣紙浸染的另外一種演繹。那種深淺焦痕,大小圓點,不絕對規(guī)則的邊界,將“寫意”表達得淋漓盡致。并且不同的材質、不同的工藝,例如微噴、CNC、蝕刻等等,讓像素化山水的表現(xiàn)形態(tài)各異,與家具器物相得益彰,成為了本項目的重要視覺識別要素。
本項目對于家具、地毯、窗簾以及飾品的環(huán)保指標要求非??羾溃沂怯蓢壹壍臋z測機構現(xiàn)場實施嚴格采樣測試。如果不達標,后果不堪設想。盡管壓力巨大但是我們認為這是必須的。中國從低端制造到高端智造的轉型,就是需要苦練內功,對質量要有偏執(zhí)的苛求。
環(huán)保是品質系統(tǒng)的重要指標,必須確保安全。例如大家最關心的涂裝方式,我們就分門別類一絲不茍,分別采用燙蠟、大漆和水性漆等等工藝及原料。例如“啟”峰會椅就采用傳統(tǒng)大漆工藝。生漆的陰干比較慢,并必須嚴格控制溫濕度,面漆三天才會干,共做四層,至少要大半個月的時間。但是大漆工藝天然環(huán)保,能夠有效避免木材漲縮開裂,光澤細膩柔和,同時也能清晰地透出木紋的肌理,質感如玉。水性漆是國際上廣泛應用的環(huán)保涂裝方式。除了部分家具傳統(tǒng)涂裝工藝外,項目中的其他家具全部采用高品質的水性底漆和面漆。
■圖29“萬卷”屏風《煙江疊嶂圖》不同效果銅板蝕刻
■圖30“蘭”屏風上擠壓鋁型材的使用
超纖皮的使用也是本次設計的重要特點,鑒于項目涉及國際形象,對于真皮材質幾乎是全面禁用的。人與自然平等共處的國際共識正被越來越被廣泛地認同。事實上國際頂級奢侈品的皮具早已采用超纖皮革,高品質的超纖皮除了具備真皮的優(yōu)點之外,甚至更加耐用、美觀,易于加工,而且非常環(huán)保。世界會客廳(上海)應該是國內首次全面采用超纖皮的大型項目,開風氣之先河,樹環(huán)保之標桿。
另外,項目環(huán)保指標里面首次對氣味也提出了超高要求。無論是新的器物成品,還是進場安裝擺放之后的環(huán)境都不能有任何異味。 為此我們聯(lián)合了國內頂尖的研發(fā)機構拜禾(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展開專項技術攻關,創(chuàng)新改進了負離子除味技術,針對不同材質的表面對癥下藥,用多種配方藥劑圓滿解決除味難題。
例如:2020版甲醛國標為小于等于0.07mg/m3,所有軟裝產品全部達標,我們的最高值為0.01mg/m3,高于標準要求7倍。2020版TVOC國標為小于等于0.45mg/m3,我們測出的最高值為0.26mg/m3,遠高于標準。
參與這個項目協(xié)同創(chuàng)新的產地和專業(yè)有:福建仙游的傳統(tǒng)木雕與紅木家具制作,江蘇南通和浙江海安的家具制作,浙江和山東的織毯,上海、杭州和蘇州的混紡面料、宋錦、蘇繡和絨繡等等。
僅以“蘭”屏風為例,就有鋁型材加工、真絲覆底、微噴轉印、數(shù)碼刺繡、實木加工、不銹鋼加工等多道專業(yè)工序,產地涉及上海、杭州、宿遷、惠州、常熟和昆山六座城市。得益于中國齊備的優(yōu)質制造資源,我們可以為每個產品度身定制制作供應鏈,在這一過程中,彼此互相學習、交流,讓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能共享設計創(chuàng)新的成果。
仙游的傳統(tǒng)木雕與紅木家具制作單位參與了“萬卷”屏風的木構件框架制作和側屏風纏枝牡丹紋雕刻,“融”沙發(fā)的木構框架和百納拼板制作,“啟”峰會椅的木工制作和生漆工藝等(圖31)。除了秉承傳統(tǒng)的手工榫卯和生漆工藝,卓樸家具的陳紀談到“萬卷”屏風的三維曲面木構件和“融”沙發(fā)百納拼板這樣的創(chuàng)新也是他們所需要的,“在仙游,我們是孤單的,沒有新鮮的血液過來,導致我們自己的思維被固化。這次深度合作中,大大拓寬我們的思路,紅木原來可以這樣設計和應用,傳統(tǒng)工藝與現(xiàn)代技術可以如此互補!”除此之外,包括一些高端的家具配套制作工藝,例如專業(yè)軟包,金屬制作,五金配件也都因為我們這次供應鏈的協(xié)作而提升了企業(yè)對技術層面的新認知。
業(yè)內知名的亞振家具生產基地位于江蘇南通,創(chuàng)始人高偉早年師從上海家具老字號“水明昌”傳人王章榮,對海派Art Deco家具的設計和制作技藝積淀很深,亞振家具憑借著對精湛手工技藝的執(zhí)著信念,傳承著上海百年的家具制作技藝。
亞振參與制作的“博”沙發(fā)用于會晤及休息兩種場景,就要求儀式感和舒適度并重,其中沙發(fā)坐靠制作工藝至關重要。為此工人采用了幾種密度不同的海綿,軟硬搭配。邊上用硬一點的海綿,更能成型不易塌陷,中間用回彈力高的海綿,增加舒適度,上面一層是增加手感的蓬松棉,配合高韌性繃帶,坐感更加立體?!绊鄙嘲l(fā)的扶手是在異地采用硬木手工雕刻并大漆處理,加工周期不短,而且很難保證每一件的尺寸都完全一致,這就要求在沙發(fā)制作上必須考量到消除這部分誤差,同時又不耽誤工期。因此,沙發(fā)的內部框架全部改進成各個獨立的模塊,由預埋螺栓固定,可以多次拆卸,大大提高了框架精度和裝配的標準化和適配度(圖30-圖31)。事實上這樣的模塊化框架設計在項目的其他家具中也得以應用,例如“峰會桌”。
■圖31 仙游:纏枝蓮紋雕刻、百納拼板或木工制作場景
■圖32 亞振家具:沙發(fā)軟包等制作場景
超纖皮的全面使用對于以真皮沙發(fā)制作見長的亞振是一次觀念上的突破,有如此重要的項目背書,促使企業(yè)必須正確地把握國際設計趨勢。
對于參與這個特殊項目創(chuàng)新的高度,高偉說:“從文化角度和城市特點出發(fā),我們既要有海派文化的積淀,也要有國際化的視野。從設計方案的選擇到實施,每一處細節(jié)無不體現(xiàn)東方和國際的交融、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匯聚。”
這得益于產業(yè)鏈協(xié)調配合過程的相互促進提升。
本項目的實施時間緊、任務重,多品類產品的品控和精細化管理是對設計管理的極大挑戰(zhàn)。
2020年10月家具和軟裝設計正式開始,經過三十多輪的評審匯報,于2021年2月進入產品制作階段。2021年5月下旬軟裝和家具進場安裝。極多品類、極大數(shù)量以及極高規(guī)格的品控,難度之大前所未有。2021年6月中旬,項目開始逐步驗收。
這個項目中,我們真切體會到了中國效率,它是由各環(huán)節(jié)的高超協(xié)調能力和求精態(tài)度決定的。所有項目參與人員都全力以赴投入其中并出色完成了各自的任務。其原因有三,首先是項目的特殊性,帶來了很強的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以及個人成就感;其次,產品設計本身尊重傳統(tǒng),結合當代,自信、開放、可持續(xù)的設計智慧鼓舞人心、振奮精神;另外,項目本身的前瞻設計和精細管理對于參與項目的企業(yè)和個人的品牌塑造與未來發(fā)展,也具有一定的指引和積極作用。尤其是本項目家具和軟裝總包單位“多少moreless”品牌的團隊,更是將十多年設計創(chuàng)新上的經驗和管理技能,以及深耕技術和制作供應鏈的積累,融會貫通,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本土與國際的激蕩中砥礪前行。
近百年前外灘的開發(fā)和三十年前浦東的開發(fā),都是百年一遇,充滿了極大的機遇和挑戰(zhàn),而今天上海超大魄力的“北外灘新規(guī)劃”中,北外灘將與陸家嘴、外灘形成三足鼎立之勢,重點承接金融、航運等高端服務功能,形成一個“新海派文化”的地標。
參與這樣的項目既是一個極大的機遇,也讓我們感受到巨大的壓力,同時也激發(fā)出極大的動力,本次項目當代東方和海派設計風格的創(chuàng)新實踐,讓我們堅信這是一條可以一直走下去的設計創(chuàng)新之路,而且可以越走越寬,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