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偉, 林光號, 戴翔, 常燕南, 王宏航
(1.衢州市常山縣農業(yè)農村局,浙江 常山 324200; 2.衢州市農業(yè)農村局,浙江 衢州 324000)
隨著糧食生產規(guī)?;l(fā)展,雙晚稻由于受勞動力、季節(jié)限制大規(guī)模種植非常困難,單晚稻由于全年單位面積的產量效益低也不受種糧大戶青睞[1]。為穩(wěn)定水稻面積、提高水稻單位面積產量與效益,確保糧食安全,自2012年以來,浙江常山農技人員開始研究推廣再生稻[2-4],近年年推廣面積穩(wěn)定在1 333 hm2左右,成為常山種糧大戶的主要水稻種植模式。為篩選不同生育期類型適合在常山及周邊地區(qū)栽培的再生稻優(yōu)良品種[5-6],2019—2021年農技人員引進了20多個再生稻品種進行試驗示范,其中甬優(yōu)4901表現(xiàn)出生育期短、米質優(yōu)、產量高、效益好的特點。2020年8個再生稻品比試驗,甬優(yōu)4901兩季667 m2產量共992.8 kg,產量排名第一;2021年18個再生稻品比試驗,甬優(yōu)4901兩季667 m2產量共1 160.2 kg,產量排名第一;2021年常山縣何家鄉(xiāng)紅旗村洪永林甬優(yōu)4901百畝示范方再生季9月18—20日齊穗、10月25—30日成熟,兩季相加667 m2平均產量達到1 097.6 kg,其中有一塊高產田再生季667 m2產量突破500 kg。甬優(yōu)4901不僅適宜在常山及周邊地區(qū)作再生稻栽培,而且在浙江省寧波、紹興等地區(qū)以及湖南、江西等地也表現(xiàn)良好,是生育期較短類型的高產穩(wěn)產米質較好品種。為探索甬優(yōu)4901作再生稻的栽培特點及配套栽培技術,2021年常山農技人員對甬優(yōu)4901頭季稻插秧密度、頭季稻收割留樁高度、再生季施肥等關鍵技術點進行試驗研究,并開展百畝高產示范。本文將浙江常山甬優(yōu)4901再生稻試驗示范結果進行分析,總結形成適合甬優(yōu)4901作再生稻的栽培技術體系,為適宜地區(qū)示范推廣提供技術借鑒。
常山地處亞熱帶東亞季風氣候區(qū)。光溫資源豐富,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 760.4 mm,年平均氣溫17.7 ℃,年日照時數(shù)1 730.6 h,年蒸發(fā)量1 483.4 mm,年無霜期平均279 d。
2019年在球川鎮(zhèn)棋盤山村汪教森田里進行了甬優(yōu)系列12個再生稻的品種比較試驗,甬優(yōu)4901是最早熟的品種,再生季9月14日齊穗、10月15日成熟,兩季全生育期213 d,比甬優(yōu)1540短36 d。
2020年光溫條件差,對水稻生產非常不利。該年在球川鎮(zhèn)棋盤山村汪教森田里進行了甬優(yōu)系列8個再生稻品種比較試驗,甬優(yōu)4901也是最早熟品種,再生季9月18日齊穗、11月8日成熟,兩季全生育期245 d,比甬優(yōu)1540短18 d。
2021年在球川鎮(zhèn)新店村游水根田里進行了甬優(yōu)系列、晶兩優(yōu)534、嘉豐優(yōu)3號等18個再生稻品種比較試驗,甬優(yōu)4901又是最早熟的品種,再生季9月14日齊穗、10月18日成熟,兩季全生育期210 d,比甬優(yōu)1540短33 d。
2021年在球川鎮(zhèn)新店村游水根田里進行了甬優(yōu)4901“頭季稻+再生稻”模式頭季稻直播試驗,頭季稻4月5日播種,8月18日收割,再生季9月25日齊穗,11月5日成熟,兩季全生育期215 d。
從以上4個試驗來看,甬優(yōu)4901生育期短的優(yōu)勢非常明顯。甬優(yōu)4901生育期相對較短的特點對再生季安全齊穗非常有利。
2019年12個再生稻品比試驗,甬優(yōu)4901兩季667 m2產量為956.6 kg,與對照隆兩優(yōu)534沒有顯著差異。
2020年8個再生稻品比試驗,甬優(yōu)4901兩季667 m2產量為992.8 kg,排名第一。
2021年18個再生稻品比試驗,甬優(yōu)4901兩季667 m2產量為1 160.2 kg,排名第一。
2021年市縣專家對常山甬優(yōu)1540、甬優(yōu)7753、甬優(yōu)4901 3個再生稻百畝示范方進行測產驗收,何家鄉(xiāng)紅旗村洪永林甬優(yōu)4901百畝示范方產量排第二,示范方667 m2平均產量1 097.6 kg,比球川鎮(zhèn)新店村張金元甬優(yōu)1540百畝示范方減產3.06%,比球川鎮(zhèn)棋盤山村汪教森甬優(yōu)7753百畝示范方平均產量增5.02%(表1)。
表1 2021年常山3個再生稻新品種百畝方測產表現(xiàn)
甬優(yōu)4901頭季稻地上部共有5個節(jié),2021年10月對甬優(yōu)4901再生稻3個種植戶6塊田共36叢稻進行調查,甬優(yōu)4901再生稻稻穗都是從稻樁的倒3、倒4、倒5節(jié)上發(fā)出的,其中倒4、倒5低位節(jié)上生成穗占產量份額達到80%以上(表2)。由于倒4、倒5節(jié)生成穗占絕大部分比例,再生稻成熟度一致,加工出來的稻米品質好。在2020年浙江省好稻米評選中,寧波海曙橫漲糧草專業(yè)合作社生產的“七鄉(xiāng)橋”牌甬優(yōu)4901“再生稻”被推薦為“2020浙江好稻米”金獎產品,甬優(yōu)4901是唯一獲得浙江好稻米的再生稻品種。
表2 甬優(yōu)4901再生季各節(jié)位生成穗數(shù)及產量百分比 單位:%
3月中下旬,平均氣溫穩(wěn)定通過12 ℃時選擇冷尾暖頭天氣及時播種;4月中下旬秧苗葉齡達到3.0~3.5葉,當平均氣溫超過15 ℃、有2~3 d晴好天氣時及時插秧。近5 a浙江省常山縣所有的“頭季稻+再生稻”模式高產田與高產百畝方都是在3月中旬播種,4月中旬插秧。早播早栽能夠促進頭季稻早分蘗、成大穗、早成熟,給再生季留充足的光溫資源,促進“頭季稻+再生稻”模式兩季高產。
2021年在浙江省常山縣球川鎮(zhèn)新店村種糧大戶游水根田里進行了頭季稻插秧密度小區(qū)試驗,設6個處理,667 m2插秧1.0萬、1.1萬、1.2萬、1.3萬、1.4萬、1.5萬叢,行距26.7 cm,株距根據(jù)密度作調整,平均每叢落田苗數(shù)2.8株,3次重復,每個小區(qū)面積23 m2。
3.2.1 產量
從表3可以看出,“頭季稻+再生稻”兩季產量以667 m2插秧1.5萬叢處理組最高,極顯著高于667 m2插秧1.0萬~1.1萬叢;667 m2插秧1.4萬叢產量排第2位,顯著高于667 m2插秧1.0萬~1.1萬叢;667 m2插秧1.0萬~1.1萬叢、1.2萬~1.3萬叢處理組之間產量沒有顯著差異。
表3 頭季稻插秧密度試驗
3.2.2 穗粒結構及理論產量
從表4、表5可以看出,隨著插秧密度的增加,單位面積有效穗提高,平均每穗總粒數(shù)、實粒數(shù)、結實率、千粒重呈下降趨勢,理論產量呈上升趨勢。
表4 甬優(yōu)4901插秧密度試驗頭季稻穗粒結構
表5 甬優(yōu)4901插秧密度試驗再生季穗粒結構
結果表明,適當密植有利于高產。甬優(yōu)4901作再生稻栽培最適宜667 m2插秧1.4萬~1.5萬叢,至少要達到1.2萬以上。
2021年在浙江省常山縣球川鎮(zhèn)棋盤山村種糧大戶汪教森田里進行了頭季稻收割留樁高度小區(qū)試驗,設4個處理(留樁高度為20、30、40、50 cm),3次重復,每個小區(qū)面積23 m2。試驗田頭季稻3月15日播種、4月23日插秧、8月9日成熟收割。
3.3.1 生育期
從表6可以看出,甬優(yōu)4901頭季稻收割留樁高度在20~50 cm范圍內,隨著留樁高度降低再生季抽穗成熟期推遲,留樁高度最低20 cm處理和最高50 cm處理相比齊穗期推遲6 d,成熟期推遲11 d。
表6 甬優(yōu)4901頭季稻收割留樁高度試驗再生季生育期表現(xiàn)
3.3.2 產量及穗粒結構
從表7可以看出,在20~50 cm,隨著留樁高度升高再生季單位面積有效穗增加,平均每穗總粒數(shù)減少,結實率提高,實粒數(shù)與千粒重30 cm處理最高。穗數(shù)、粒數(shù)、千粒重三要素綜合作用結果30 cm處理理論產量最高。實際產量30 cm處理最高,極顯著高于其他處理。結果表明,甬優(yōu)4901頭季稻收割最適宜的留樁高度是30 cm,表現(xiàn)出產量高、抽穗較早,利于再生季安全抽穗成熟。
表7 甬優(yōu)4901頭季稻收割留樁高度試驗再生季產量及穗粒結構
3.4.1 甬優(yōu)4901再生季純氮總量試驗
2021年在浙江省常山縣球川鎮(zhèn)棋盤山村種糧大戶汪教森田里進行了再生季純氮總量小區(qū)試驗,該試驗設5個處理(667 m2純氮總量6.9、9.2、11.5、13.8、16.1 kg),3次重復,每個小區(qū)面積23 m2。試驗田頭季稻3月15日播種、4月23日插秧、8月9日成熟收割。
從表9可以看出,甬優(yōu)4901再生季667 m2純氮總量在6.9~16.1 kg范圍內,隨著純氮總量的增加再生季抽穗成熟期推遲,最低的667 m2純氮6.9 kg和最高的667 m2純氮16.1 kg相比齊穗期推遲5 d,成熟期推遲8 d。
從表9可以看出,甬優(yōu)4901再生季667 m2純氮總量在6.9~16.1 kg范圍內,隨著純氮總量的增加再生季單位面積有效穗增加,平均總粒數(shù)以667 m2純氮11.5 kg處理最高,結實率以667 m2純氮9.2 kg最高,理論產量以667 m2純氮11.5 kg最高。實際產量以667 m2純氮11.5 kg處理最高。結果表明,甬優(yōu)4901再生季以667 m2純氮總量11.5 kg較適宜,表現(xiàn)出產量高、抽穗較早,利于再生季安全抽穗成熟。
表8 甬優(yōu)4901再生季純氮總量試驗生育期表現(xiàn)
表9 甬優(yōu)4901再生季純氮總量試驗產量及穗粒結構表現(xiàn)
3.4.2 甬優(yōu)4901再生季兩種施肥比例試驗
2021年在浙江省常山縣何家鄉(xiāng)何家村種糧大戶何桂岳田里進行了再生季兩種施肥比例試驗。該試驗為大區(qū)試驗,2個處理,不設重復,大區(qū)面積500 m2,試驗田再生季667 m2總純氮用量11 kg。處理1每667 m2收割前10 d促芽肥尿素9.56 kg+氯化鉀10 kg,收割后3 d發(fā)苗肥尿素9.56 kg,收割后15 d穗肥尿素4.78 kg+氯化鉀10 kg,3次施肥比例為40∶40∶20;處理2每667 m2收割前10 d促芽肥尿素5.98 kg+氯化鉀10 kg,收割后3 d發(fā)苗肥尿素13.15 kg,收割后15 d穗肥尿素4.78 kg+氯化鉀10 kg,3次施肥比例為25∶55∶20。
再生季生育期,試驗田3月20日播種,8月13日割頭季稻,處理1于9月20日齊穗、10月24日成熟,處理2于9月23日齊穗、10月29日成熟,處理1比處理2早熟5 d。
從表10可以看出,處理1與處理2相比單位面積有效穗與平均總粒數(shù)增加,結實率與千粒重降低,穗數(shù)、粒數(shù)、千粒重三要素綜合作用的理論產量處理1高于處理2,實際產量處理1比處理2增產5.34%。結果表明,甬優(yōu)4901再生季促芽肥∶發(fā)苗肥∶穗肥為40∶40∶20較合理,與25∶55∶20施肥比例比較表現(xiàn)出早熟、增產的優(yōu)勢。
表10 甬優(yōu)4901再生季兩種施肥比例試驗產量及穗粒結構表現(xiàn)
根據(jù)試驗結果結合調查,我們提出甬優(yōu)4901“頭季稻+再生稻”栽培模式的施肥建議為:667 m2頭季稻耙面肥51%復合肥40 kg,分蘗肥尿素12.5 kg+氯化鉀10 kg,穗肥51%復合肥15 kg,頭季稻N∶P2O5∶K2O為15.1∶9.35∶15.35;再生季總純氮量控制在11.5 kg左右,促芽肥∶發(fā)苗肥∶穗肥為40∶40∶20較合理。
水分管理關鍵是抓好頭季稻擱田和再生稻抗旱。頭季稻淺水插秧,干濕交替促分蘗,5月中下旬擱田控苗促根系發(fā)達,6月上旬幼穗分化期復水,7月上中旬水稻“大肚子”及抽穗期田間保持水層利孕穗抽穗,7月下旬至頭季稻收割前,干干濕濕、活熟到老,頭季稻割前10 d結合施再生稻促芽肥灌一次水,該時期若連續(xù)陰雨要做好田間排水,頭季稻收割時田間土壤持水量30%左右,田土濕潤、收割機不下陷為適宜。再生季水分管理主要是割后3~4 d保持濕潤,若田間干旱要灌跑馬水,3~4 d后灌淺水促進苗生長,之后干濕交替,9月中下旬田間保持水層利孕穗抽穗。常山縣再生季期間天氣很容易干旱,需要做好抗旱保豐收工作。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生物防治與化學防治相結合的策略。具體為:一是在田邊種植花草,保持稻田生態(tài)平衡;二是抓好種子消毒,預防種子攜帶病害的發(fā)生;三是抓好大田化學防治,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在5月中旬以一代二化螟為主防治一次,7月中旬以二代二化螟為主綜合防治一次。再生季一般情況下不用化學防治,特殊田塊根據(jù)田間病蟲發(fā)生情況選擇性用低毒低殘留農藥防治白葉枯病等病蟲害。
2021年農業(yè)部門在浙江省常山縣何家鄉(xiāng)紅旗村建甬優(yōu)4901“頭季稻+再生稻”百畝示范方,面積6.87 hm2。頭季稻3月15日播種,4月16—20日插秧,7月8日齊穗,8月13—15日收割;再生季9月18—20日齊穗,10月25—30日成熟收割。
2021年8月15日、10月30日常山縣農業(yè)農村局組織專家對該示范方進行測產驗收,專家組隨機抽取3塊田,采用收割機全田實割測產。頭季稻3塊田667 m2平均產量為622.3 kg,最高田塊667 m2產量650.3 kg;再生季3塊田667 m2平均產量為475.3 kg,最高田塊667 m2產量502.2 kg;兩季產量相加百畝示范方667 m2平均產量1 097.6 kg,最高田塊667 m2產量1 152.5 kg(表11、12)。
表11 洪永林甬優(yōu)4901示范方頭季稻3塊田穗粒結構
表12 洪永林甬優(yōu)4901示范方再生稻3塊田穗粒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