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軍,嚴明,林江
靖江市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江蘇靖江 214500
椎動脈狹窄是缺血性腦卒中的重要發(fā)生原因,其主要產生原因為動脈粥樣硬化,臨床表現為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后循環(huán)供血不足以及腦梗死等,嚴重者會產生癱瘓、延髓性麻痹等情況,對患者生命安全構成威脅[1]。椎動脈開口部粥樣硬化性開口部狹窄主要危害為引起腦梗死,因其解剖部位的特殊,其手術操作比較復雜,具有較高的風險性[2]。隨著醫(yī)療技術發(fā)展,介入技術和醫(yī)學材料進步明顯,椎動脈狹窄應用血管內支架置入治療逐漸成熟,其操作相對簡單,取得了廣泛應用,同時也將其作為治療椎動脈狹窄的重要方式和手段[3]?;诖?,本文對2018年1月—2021年12月期間在靖江市人民醫(yī)院治療的52例椎動脈開口部粥樣硬化性狹窄患者進行研究,探討血管內支架成形術治療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接收的52例椎動脈開口部粥樣硬化性狹窄患者,通過隨機抽樣方式分成常規(guī)組與研究組,各26例。常規(guī)組男16例,女10例;年齡42~73歲,平均(58.88±12.11)歲;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分別為9例、8例、7例、8例。研究組男15例,女11例;年齡43~72歲,平均(58.88±12.11)歲;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分別10例、6例、8例、9例。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家屬知情同意。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經顱多普勒超聲、CT血管成像等檢查發(fā)現椎動脈血管狹窄度≥60%,并伴有不同程度后循環(huán)缺血癥狀。②經顱多普勒超聲提示狹窄處呈高速高阻射流頻譜,椎動脈為低速低阻、低流量。③開展規(guī)范化治療后無效。④凝血功能正常。
排除標準:①嚴重神經功能缺損,4周內新發(fā)腦卒中面積較大,病變血管完全閉塞。②妊娠期、哺乳期。③重要臟器功能不全。④存在手術禁忌證。⑤對研究所用藥物過敏。⑥中途退出研究者、依從性低者。
常規(guī)組為患者進行常規(guī)藥物治療,患者確診后馬上進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療、降脂治療以及穩(wěn)定斑塊治療,睡前服用20 mg阿托伐他汀鈣片(國藥準字H20163270;規(guī)格:20 mg×7片);每天服用一次拜阿司匹林(國藥準字J20171021;規(guī)格:100 mg×30片),100 mg/次;每天服用一次硫酸氫氯吡格雷片(國藥準字H20123116;規(guī)格:75 mg×7片),75 mg/次;半年后單獨服用其中一種藥物即可。并控制患者飲食、血壓、糖尿病等。
研究組在上述藥物治療基礎上,為患者進行血管內支架成形術,術前調節(jié)患者血壓在120~150/60~95 mmHg范圍內,置入支架時,患者保持低流量吸氧,并密切監(jiān)測其各項生命體征?;颊呔致橥瓿珊?,通過Seldinger技術穿刺右股動脈,將6F動脈鞘插入,順著鞘送入6F導引管至狹窄側鎖骨下動脈近狹窄部位,患者肝素化完成后,將微導絲穿過狹窄段,順著導絲將球囊支架送入,對位準確后連接壓力泵,進行球囊支架擴張,待殘余狹窄超過20%時,再次擴張。術后繼續(xù)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雙抗治療。
觀察患者生活質量,血管狹窄、神經功能受損情況,缺血性事件發(fā)生情況。生活質量包括軀體、社會、認知、角色4個方面,通過生活質量量表評定,總分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高。血管狹窄情況通過手術前后血管狹窄率變化進行評定。神經功能受損情況通過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 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進行評定,分值0~42分,0~1分代表正?;蚪咏#?~4分代表輕度或中小程度受損,5~15分表示中度受損,16~20分代表中重度受損,21~42分代表重度受損,分值越高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越嚴重。缺血性事件包括血管閉塞、新發(fā)腦梗死、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3個方面。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缺血性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缺血性事件發(fā)生率比較
研究組的血管狹窄情況、神經功能受損情況優(yōu)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管狹窄情況、神經功能受損情況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血管狹窄情況、神經功能受損情況比較(±s)
組別常規(guī)組(n=26)研究組(n=26)t值P值血管狹窄率(%)治療前85.79±4.6985.88±4.530.0700.944治療后20.55±5.5810.54±1.118.971<0.001 NIHSS評分(分)治療前3.73±1.123.68±1.150.1580.874治療后2.84±1.661.15±0.075.187<0.001
研究組的生活質量評分優(yōu)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的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的比較[(±s),分]
組別常規(guī)組(n=26)研究組(n=26)t值P值軀體功能治療前64.44±3.6663.57±3.770.8440.403治療后76.22±2.8882.66±1.999.380<0.001社會功能治療前62.44±5.1161.88±2.220.5120.610治療后70.66±2.5581.77±2.8814.727<0.001認知功能治療前66.77±1.2266.88±1.150.3350.739治療后73.22±4.4482.77±4.887.380<0.001角色功能治療前65.55±2.7766.88±3.111.6280.109治療后72.88±3.6682.77±3.999.314<0.001
椎動脈狹窄會造成供血不足,引起急性眩暈、暈厥,腦干、小腦、枕葉腦梗死等不良事件,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具有較高的致死率和致殘率,因此臨床應采取措施積極治療[4]。椎動脈開口部狹窄或阻塞是造成后循環(huán)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主要誘因,該類患者的腦卒中再發(fā)風險比較高,臨床常通過手術、藥物進行治療,其中藥物治療以降脂、穩(wěn)定斑塊治療,抗血小板治療、控制疾病危險因素等為主,但患者血管狹窄程度不同,單純使用常規(guī)藥物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5-6]。
最近幾年,伴隨臨床研究的逐漸深入,以及醫(yī)療科技的提高,血管內支架成形術用于治療椎動脈開口部狹窄逐漸受到神經科醫(yī)生重視[7-9],血管內支架成形術治療動脈粥樣硬化性椎動脈狹窄的優(yōu)勢在于:可以解除狹窄,恢復狹窄血管正常管徑,能夠改善腦供血不足情況,緩解腦缺血癥狀[10];能夠防止斑塊、血栓栓子脫落而引起腦梗死,具有二級預防效果;血管置入支架可預防彈性回縮,降低血管出現急性閉塞的風險,減少痙攣發(fā)生,也可降低血栓、栓塞發(fā)生率;患者血管內的支架置入成型后,可以有效避免斑塊的脫落,內膜組織順著支架生長,逐漸覆蓋病變處,減少湍流血流,減少血栓[11]。臨床上進行支架置入治療是為恢復血管直徑,使血管內的血流流通通暢,從而達到改善臨床癥狀的結果;支架置入后,能夠將原先的粥樣硬化斑塊壓在支架外,避免栓子脫落引起腦梗死,從而刺激內膜增生,重塑血管結構,從而達到治療目的[12-14]。術中選用大于狹窄段2 mm的支架,使兩端各超出狹窄段1 mm,可以避免不能完全解除狹窄、椎動脈撕裂等不良情況[15-17]。
本研究中,研究組缺血性事件發(fā)生率為3.85%,低于常規(guī)組的30.77%(P<0.05)。研究組治療后血管狹窄率(10.54±1.11)%、NIHSS評分(1.15±0.07)分,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P<0.05)。研究組治療后軀體功能(82.66±1.99)分、社會功能(81.77±2.88)分、認知功能(82.77±4.88)分、角色功能(82.77±3.99)分,均優(yōu)于常規(guī)組(P<0.05)。在羅根培等[18]研究中,觀察組缺血性事件發(fā)生率6.67%,低于對照組的33.33%(P<0.05);觀察組治療后血管狹窄率(11.65±2.92)%、NIHSS評分(1.26±0.18)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軀體功能(83.15±6.78)分、社會功能(81.53±7.24)分、認知功能(81.32±6.33)分、角色功能(80.96±5.92)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表明在藥物治療基礎上,為患者實施血管內支架成形術,可以減少患者血管狹窄率,治療優(yōu)勢明顯。且本文研究中,研究組患者經治療后,其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說明血管內支架成形術能夠減少血管狹窄率,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利于疾病恢復。
綜上所述,為椎動脈開口部粥樣硬化性狹窄患者使用血管內支架成形術,可以改善患者缺血性事件發(fā)生情況,能夠減少血管狹窄率,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