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歡
曹縣人民醫(yī)院,山東菏澤 274400
急性中毒起病急驟、病情進展迅速、癥狀嚴重,會對患者機體臟器器官造成嚴重損傷,可能出現(xiàn)腦水腫、肺水腫等情況,嚴重甚至會導致患者死亡[1-2]。因此需積極采取有效的搶救措施進行治療,以有效降低死亡風險。針對急性中毒者常規(guī)主要以洗胃、拮抗劑、補液、解毒劑等藥物治療為主,雖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病情,但總體搶救效率不甚理想。尤其是針對一些缺乏特異性解毒藥物的中毒更為棘手。血液透析聯(lián)合血液灌流治療是治療藥物過量或急性中毒的有效手段,能在充分清除與蛋白相結合藥物的同時,保持體外血液循環(huán)恒溫,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對于改善患者機體循環(huán)、縮短患者住院時間等較為有利[3-5]。為此,本文將曹縣人民醫(yī)院2019年3月—2021年4月診治的86例急性中毒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探討血液透析聯(lián)合血液灌流治療的有效性?,F(xiàn)報道如下。
隨機抽取本院診治的86例急性中毒患者進行分析,根據(jù)隨機抽簽法將其分為參照組和治療組,各43例。參照組中男24例,女19例;年齡26~65歲,平均(38.41±3.27)歲;均為口服毒物,其中安坦1例,氯氮平加安定3例,氯氮平11例,有機磷伴乙醇5例,有機磷23例;淺昏迷13例,深昏迷30例。治療 組 中 男25例,女18例;年 齡27~64歲,平 均(38.59±3.34)歲;均為口服毒物,其中安坦1例,氯氮平加安定2例,氯氮平13例,有機磷伴乙醇6例,有機磷21例;淺昏迷11例,深昏迷32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在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后開展。
納入標準:①接受臨床檢查確診為急性中毒者;②臨床檢查結果及一般資料完善者;③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名。排除標準:①合并尿毒癥者;②合并肺、肝等嚴重器質性疾病者;③合并精神疾病者。
參照組給予常規(guī)洗胃等治療。常規(guī)給予患者補液、吸氧、洗胃、維持血循環(huán)、呼吸支持及特效解毒藥物解毒治療。
治療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血液透析聯(lián)合血液灌流治療。應用廊坊愛爾血液凈化器材廠推出的一次性碳腎(YTS-150型)及德國貝朗聚砜膜透析器(PS18型)進行治療。將透析器和碳腎進行串聯(lián),先使用500 mL葡萄糖注射液進行沖洗,隨后將20 mg肝素加入到500 mL生理鹽水中配制成肝素生理鹽水,應用4000 mL肝素生理鹽水再次沖洗,控制流量在100~200 mL/min,沖洗期間用手轉動并輕拍碳腎,將脫落顆粒清除,查看有無碳粒隨液體流出。觀察無異常后使用100 mg肝素加500 mL生理鹽水沖洗至200 mL,保證碳腎充分肝素化,于右側股靜脈建立血液通路,將單針雙腔管插入其中,首次肝素劑量控制在1~1.5 mg/kg,上機前10 min將其推入以達肝素化,并追加肝素5~10 mg/h,結束前30 min停用肝素,治療時間控制在2~3 h。
①治療效果從顯效(患者治療后肝腎功能恢復正常,臨床癥狀消失)、有效(患者治療后肝腎功能明顯改善,臨床癥狀較前明顯好轉)、無效(患者治療后肝腎功能及臨床癥狀較前改善不明顯)3個方面進行評估。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詳細記錄兩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膽堿酯酶活性恢復時間、清醒時間及住院時間。③對兩組患者各項生化指標進行檢測并記錄,包括鉀離子(K+)、肌酐(creatinine,Cr)、中 分 子物 質(medium molecular substance,MMS)及C反 應 蛋 白(C-reactive protein,CRP)。
采用SPSS 24.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組急性中毒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n(%)]
治療組各項指標恢復時間均短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各項指標恢復時間對比(±s)
表2 兩組各項指標恢復時間對比(±s)
組別治療組(n=43)參照組(n=43)t值P值機械通氣時間(d)4.57±1.399.43±1.4615.809<0.001膽堿酯酶活性恢復時間(h)8.94±1.3212.34±1.3811.675<0.001清醒時間(h)4.36±0.279.75±0.4270.788<0.001住院時間(d)6.42±1.239.81±1.3412.221<0.001
治療前兩組生化指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后MMS、CRP、Cr及K+指標值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生化指標水平對比(±s)
表3 兩組生化指標水平對比(±s)
組別治療組(n=43)參照組(n=43)t值P值MMS(U/dL)治療前365.48±47.36363.52±45.290.1960.845治療后263.54±32.12330.29±35.459.149<0.001 CRP(mg/L)治療前176.49±34.57175.52±33.380.1320.895治療后23.57±4.4988.35±12.1832.723<0.001 K+(mmol/L)治療前6.85±0.736.79±0.620.4100.682治療后4.12±0.355.24±0.4612.706<0.001 Cr(μmol/L)治療前748.26±105.27750.35±104.320.0920.926治療后223.93±12.75437.48±81.6916.937<0.001
急性中毒主要是指毒物在短時間內經(jīng)過消化道、呼吸道、黏膜、皮膚等途徑進入體內,對機體造成損傷并發(fā)生器官功能障礙[6-8]。若未得到及時搶救,極易出現(xiàn)呼吸衰竭、多功能障礙等嚴重并發(fā)癥,進而會導致死亡。一般情況下而言,患者入院后需立即給予有效搶救,臨床多采用阿托品、膽堿酯酶能復制劑等進行治療。但針對深度昏迷患者采取常規(guī)利尿、輸液、洗胃等內科手段較難取得理想效果,尤其是針對中毒時間過長者,用膽堿酯酶復制劑等難以發(fā)揮有效作用[9-11]。
血液灌流作為新型治療措施的一種,在近些年來臨床中得到廣泛運用,主要是通過將患者體內血液置入血液灌流器中,并放置一次性碳腎,促進其直接與血液接觸[12]。一般使用的碳腎能較好地吸收分子量大、溶質性高的有毒物質,因此在進入人體血液尚未與膽堿酯能結合的有機磷,在灌流器中極易被碳腎所吸附,進而顯著降低血液中的藥物、毒性物質等固形物質,有效緩解患者病情。此外,在清除與蛋白結合藥物的過程中,血液灌流相較血液透析更加有效,主要由于活性炭能與血漿蛋白競爭并吸附藥物[13-15]。尤其針對低蛋白質結合率的毒物或藥物有顯著的清除能力,且在脂溶性藥物清除的過程中,血液灌流也比血液透析更加有效。但單純應用血液灌流僅具有吸附作用,無法超濾水分,對于患者電解質紊亂情況的改善效果不佳。而血液透析則能有效糾正電解質紊亂和酸堿中毒情況,將多余水分超濾[16-18]。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急性中毒治療總有效率(95.35%)高于參照組(P<0.05);治療組機械通氣時間、膽堿酯酶活性恢復時間、清醒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參照組,且治療組治療后MMS、CRP、Cr及K+指標值均低于參照組(P<0.05)。與樸成梅等[19]的研究:對急性中毒患者實施血液灌流+血液透析聯(lián)合治療后患者總有效率(96.2%)明顯高于常規(guī)治療組的73.1%;且治療后聯(lián)合治療組患者Cr(222±12)μmol/L、CRP(23±4)mg/L、K+(4.0±0.3)mmol/L及MMS(263±31)U/dl明顯低于常規(guī)治療組,結果具有一致性。分析原因可知,血液透析與血液灌流聯(lián)合治療有效彌補了各自的不足之處,可充分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使體外循環(huán)血液保持恒溫,有效避免治療期間血液低溫導致碳腎凝血情況,進一步提高碳腎吸附率,改善患者機體各項指標,能縮短治療時間,從而降低潛在的出血風險,有效預防并發(fā)癥,提高了總體治療效果[20-22]。
綜上所述,血液透析聯(lián)合血液灌流治療急性中毒能顯著提高總體療效,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有效改善C反應蛋白等指標,臨床值得進行參考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