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
從前有個叫婆縣的地方,那兒自古產鴨,周邊山村里,漫山遍野跑著大肥鴨。山野中有位姓王的畫家,精于丹青筆墨,而獨一門的功夫,就是畫鴨。在他筆下,一只只鴨子栩栩如生,神態(tài)不一,觀者都拍案叫絕。
名氣大了,自然就有人要來拜師。王老先生也不藏私,凡是他覺得有天賦的,都會收入門下。這年剛開春,他卻碰上一樁煩心事:城里一位與他交好的趙姓富商,也想讓自家娃兒跟著他學畫。礙于情面,王老先生只能答應。
雖收下趙小娃為徒,王老先生卻不喜歡他,覺得這樣的富家子弟,嬌生慣養(yǎng)的,下不了苦功夫,能學出個什么名堂來?可平白無故趕人走,總歸欠點禮數,他思來想去,想出個辦法來。他把趙小娃叫到跟前,說:“你既然拜我為師了,就得按著我這兒的規(guī)矩,用心學畫。每三個月,我都會考查一次,如果你作的畫不能使我滿意,就請從哪兒來回哪兒去吧!”
趙小娃并沒把這話當回事,滿不在乎地答應下來。他沒想到的是,王老先生教人作畫是極具特色的。他從不主動上課,而是讓學生自己去鄉(xiāng)野間觀察鴨子的神態(tài)、動作,只有在這個過程中遇到了問題向他請教,他才會耐心講解。這就需要學生有自覺性,才能學得到東西。
趙小娃哪里曉得這個道理?一聽不用上課,他就高興得不得了。他雖是富家子弟,可父親管得嚴,現在得了自由,當然是痛痛快快地玩耍了。他整日在鄉(xiāng)野間玩耍,見著什么都覺得新奇,不知不覺間,三個月就過去了。
這日,趙小娃正要出門,忽然看見王老先生在檢查一位師兄作的畫,他這才想起考查這件事。他偷偷地躲在一旁,觀察著怎樣的畫才能達到先生的要求。只見王老先生對著桌上的畫搖頭嘆氣,說:“你畫的這鴨子,徒有其形,不具其神,看著呆頭呆腦的。這樣的畫,隨便拉個鄉(xiāng)野農夫來都能畫得出,真是枉費你在我門下學了這么久的畫。從明日起,你還是另尋他路,別在我這里浪費時間了。”
趙小娃聽得冷汗直流,因為這三個月來他什么也沒學,自認為畫的鴨子還不如這一幅,恐怕是很難過先生這一關了。要是被趕回家去,那還不得被老爹狠狠收拾了?趙小娃苦思冥想該如何混過這一關,別說,想了一晚上,還真被他想出個死馬當成活馬醫(yī)的辦法來。
第二天,趙小娃拿著自己作的畫去找王老先生。先生看著畫愣了,問道:“你畫的鴨子去哪兒了?”原來,這幅畫上有山有水,綠樹紅花,一片山村美景,卻獨獨沒有鴨子。
趙小娃拿出早已準備好的說辭:“按先生的指導,畫鴨要講究生動活潑,注重寫實。春天里鴨群漫山遍野地跑,跑得無影無蹤,所以只見空山,不見鴨群?!?/p>
王老先生明曉得這是在強詞奪理,卻不生氣,因為他看趙小娃的山水景物畫得極好,一看就是下過苦功夫的,而昨日他是故意跟弟子做戲給趙小娃看的。沒想到這孩子只用了一晚上就想出這樣的應對法子,可見是個頭腦靈光的,還有點天賦。于是,王老先生起了愛才之心,他說道:“這次就算你僥幸過關,不過下次考查時,這法子就使不通了,我必須得在畫上看見鴨子才行?!?/p>
趙小娃連忙答應,心想:憑我的本事,只要肯認認真真地學,三個月的時間,應該也能學得有模有樣才對!
哪曉得,還是把事兒想簡單了。趙小娃本來是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畫,可春去夏至,烈日炎炎,山野間的土塊都被燒灼得燙人腳。趙小娃一個富家子弟,哪里受得這樣的苦?他整日待在房子里搖蒲扇乘涼,不肯踏出房門一步。本想著等天氣涼快些再出門畫鴨子去,沒想到這一等就是三個月的時間。
到了要考查畫作的前一天,趙小娃心急如焚,這三個月時光他又白白度過,畫鴨的技術沒有半點長進,這次又該怎么對付過去呢?他看著在池塘里玩水的鴨子,眼睛漸漸發(fā)亮:他又想到辦法了!
等王老先生再拿到趙小娃的畫時,忍不住拍了拍趙小娃的腦袋,笑罵道:“你啊你,就會想這種鬼主意!”
怎么回事?原來,這是一幅鴨群戲水圖,可畫上的池塘中,荷花這些景物倒是清晰可見,唯獨鴨群卻在最遠處,只能看見幾個小白點。趙小娃這是用了近大遠小的辦法,故意不去細致地畫鴨子呢!
王老先生摸了摸胡子,對趙小娃說道:“上次我對你說,畫上必須得看見鴨子,你是滿足了這個要求的,我自然不好怪你。不過這樣偷奸?;霓k法,下次不許再用了。三個月后,你交過來的畫,不僅得有鴨子,還必須看得清楚!”
再一次蒙混過關,使趙小娃得意起來,自認為聰明絕頂,便不急著去學畫鴨了。再加上現在正當秋季,鴨子長了秋膘,養(yǎng)得白白胖胖的,附近人家把肥鴨殺了,做出各種美味佳肴來。趙小娃每天吃了張家吃李家,嘴巴片刻都不得閑。
不知不覺間,離考查畫作的日子只剩一個月了,趙小娃終于醒悟過來,趕忙買了幾只鴨子放到屋中,認真觀察,仔細描摹。他本以為自己天賦異稟,哪怕臨陣磨槍,也能取得好成績,沒想到真正開始學畫鴨了,才發(fā)現不易。他一連畫了半個多月,畫出的鴨子都呆頭呆腦的,沒有半點長進。
眼見又是交畫作的日子了,趙小娃急火攻心,卻想不出應對的辦法。這天夜里,夜深人靜時,趙小娃住的屋子竟然燃起了大火,幸好在大家的幫助下,火勢很快就被控制下來,并沒有造成什么損失。
這事當然也驚動了王老先生,他讓人把趙小娃找來,有些失望地問:“這場大火一燒,是不是把你本該交給我看的畫也給燒了呢?”
先生還以為趙小娃是故意燒了自己的屋子,想借此蒙混過關。沒想到,趙小娃拿出一幅畫來,說:“稟告先生,屋子里其他東西燒了,還好我把畫搶出來了……”
王老先生看看趙小娃被熏黑的鼻頭和臉頰,打開了畫卷,一看,忍俊不禁:“怎么,剛才屋里著火,把你畫的大白鴨都烤熟了?”
旁邊圍觀的孩子們湊上來一看,也哄然大笑。
趙小娃羞得把臉埋得很低,不敢見人。他不得不對王老先生坦白:最近天天吃鴨宴,他能畫出來的,也就是一只烤鴨了。
趙小娃以為這次先生一定會光火了,王老先生卻笑著摸摸他的腦袋,說:“你呀,還曉得從火場里搶出畫作,說明你心里還是在意畫畫這件事的,這就對嘍……”說著,先生大笑著走開了。
還別說,這以后趙小娃像換了個人,再不敢偷懶懈怠,每日早出晚歸,去觀察大白鴨的行動神態(tài),認真描摹。功夫不負有心人,三個月后,他終于正兒八經地交出了一幅令王老先生滿意的畫作。
(發(fā)稿編輯:丁嫻瑤)
(題圖、插圖:孫小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