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棟
泥鰍屬鰍科,被稱為“水中之參”,是溫水性底棲魚類,泥鰍對環(huán)境適應能力強,容易養(yǎng)殖,生產(chǎn)成本較低,運輸方便。筆者于2019-2020年在大田縣福瑞漁業(yè)專業(yè)合作社開展泥鰍養(yǎng)殖試驗指導,現(xiàn)將試驗技術要點總結如下,供養(yǎng)殖者參考。
1.養(yǎng)殖條件:選擇陽光充足、水源豐富無污染、進排水方便、地形有起伏的地方,電力完善,交通便利。
2.池塘的建造:東西走向,長方形結構最好,池埂要夯實堅硬,以防泥鰍鉆洞逃走,池深1.5米,面積控制在1-1.5畝為宜,這樣有利于生產(chǎn)管理,在池子一邊的上方設置一個進水口,對應的另一邊池子底部設置一個出水口,可開關,溢水口和正常水位相平,同時要在池子周圍及進出水口布設防逃網(wǎng),池塘四周和上方架設網(wǎng)片,防止青蛙、蛇、老鼠和鳥等動物進入捕食泥鰍。
1.鰍苗的選擇
幼苗要求規(guī)格大小整齊,體質活潑健康,無病無傷、無畸形,體色以青灰色或桔黃色為佳,幼苗放養(yǎng)前用濃度4%左右的食鹽水浸泡4-5分鐘消殺入池,投苗后全池潑灑應激寧等以減少苗體的應激反應,第二天再全池潑灑消毒液。
2.鰍苗的投放:投入鰍苗前15天放水20cm水位,每畝100kg生石灰全池潑灑消毒,一周后放水至60cm,然后用微生物制劑培養(yǎng)水質,使水中含有豐富的輪蟲、橈足類、枝角類、小型甲殼類動物和各種藻類,以供幼苗食用。放苗時間一般選擇在4、5月份,放養(yǎng)規(guī)格為3-4㎝的鰍種,以100-150尾/m的密度投放,水源條件好、技術力量強的可適當增加放養(yǎng)量。
1.飼料投喂。泥鰍適宜生長溫度為15-30℃,水溫在25-28℃時生長最快,所以泥鰍的生長季節(jié)在5-10月份。食料以人工配合飼料為主,泥鰍的投飼必須堅持四定原則,即“定時、定點、定質、定量”。一般泥鰍養(yǎng)殖過程的飼料分為三個階段,即破碎料、小顆粒料和大顆粒料,日投餌率應控制在6-8%范圍內,特別要注意的是泥鰍是直腸子,要防止因喂食過量而引起腸炎病及肝膽綜合癥等疾病。
定時:每天定時投喂,一般在早上7點和下午5點左右投料。泥鰍前期投喂飼料可以少量多次,正常水溫可投喂3-4次,早晚可多喂;定點:飼料實行定點投喂,讓泥鰍形成集中進食的習慣,減少飼料浪費,也便于觀察泥鰍的進食情況,及時調整投餌量。剛投苗時四周設置8個投餌點,后慢慢從兩邊往其中一個投餌點集中投餌,最后只留下一個投餌點;定質:飼料必須新鮮、營養(yǎng)均勻,嚴禁投喂變質的飼料,最好購買有品牌保證的飼料,不要隨意更換生產(chǎn)廠家,以免影響泥鰍的進食;定量:每天的投喂量根據(jù)泥鰍的生長、進食、水溫、天氣等情況適時調整,泥鰍具有貪食性,投喂量以每次半小時內吃完為準。
2.水質管理。泥鰍池塘的水質把握“肥、活、嫩、爽”原則,泥鰍在生長過程中,排除的糞便還有沒有吃完的飼料沉入池底,會造成池塘底部發(fā)臭、酸,以及氨氮、亞硝酸鹽等偏高,所以要定期對地質進行改良,一般半個月為宜,下午進行改底,同時第二天早上配合微生物制劑使用效果更好。有條件的地方,每周換水五分之一,注意雨季排水引起的水質變化,一般15天消毒一次。
3.巡池管理。每天要定期巡池,主要觀察泥鰍的活動情況、水質變化、防逃網(wǎng)有無破損、有無敵害生物進入等,特別是下雨天氣,更要注意水量的變化,既不能全部放掉生物餌料豐富的水體,又要防止雨量過大漫池使泥鰍逃逸造成損失。
提倡健康生態(tài)養(yǎng)殖,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合理使用藥物,嚴禁使用違禁藥品。泥鰍的常見病一般有赤皮病、水霉病、打印病、車輪蟲病、舌杯蟲病、氣泡病及其他敵害等,采用一般的藥物都可以治療,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
1.赤皮病:患病泥鰍體表局部或大部出血發(fā)炎,身體兩側及腹部尤為明顯;鰭條基部可見充血,鰭條末端會腐爛,鰭間組織破壞。防治方法:①盡量減少抓捕泥鰍或者運輸?shù)仍斐傻牟羵蚺鰝?,每次抓捕或者運輸后使用藥物進行消毒,使用聚維酮碘(含有效碘1.0%)1-2mg/L全池潑灑;②發(fā)病池用漂白粉1mg/L全池潑灑。
2.水霉?。罕憩F(xiàn)為病鰍行動遲緩,食欲減退或消失,身體表面長有白色絮狀物,最后衰弱死亡。在孵化季節(jié)比較流行,會造成大批受精卵死亡。防治方法:①鰍種下塘前用4%食鹽水浸?。虎诒苊怍~體受傷,真菌往往會在受傷部位寄生繁殖;③泥鰍發(fā)病時用濃度為400mg/L的小蘇打和食鹽混合液全池潑灑。
3.打印?。夯疾∧圉q身上有病灶浮腫,一般呈圓形、橢圓形,浮腫處有紅斑?;继幹饕谖脖鷥蓚龋翊蛏嫌≌?,故名打印病。7-9月份為流行季節(jié)。防治方法:①用漂白粉化水,全池潑灑,使池水的濃度為1mg/L;②每立方米用2-4g的五倍子進行全池潑灑,連續(xù)使用3天。
4.寄生蟲?。喝畿囕喯x、舌杯蟲等,寄生于鰓部和體表?;疾『笫沉繙p少,離群獨游,嚴重時蟲體密布,如不及時治療,輕則影響生長,重則會引起死亡。流行于5-8月份。防治方法:①用生石灰清塘后再放養(yǎng)泥鰍;②發(fā)病后每立方米水體用0.5g硫酸銅和0.2g硫酸亞鐵合劑全池潑灑殺蟲;③每立方米水體用0.7g的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
5.氣泡病:癥狀表現(xiàn)為泥鰍吞吐氣泡,浮于水面無法下潛,腹部鼓氣,苗期易發(fā)生。防治方法:合理投喂,防治水質惡化。發(fā)病后立即加注新水,并用食鹽化水潑灑,每畝水面用食鹽4-6kg。
6.其他敵害:主要有水生昆蟲、魚類、蛇、蛙等。防治方法:①養(yǎng)殖泥鰍的池塘,要用生石灰徹底清塘;②進、排水口設置密網(wǎng);③若發(fā)現(xiàn)池中有水蜈蚣,可用90%的晶體敵百蟲以5mg/L的濃度全池潑灑清除。
在池子的排水口外套一張網(wǎng),隨著水從排水口流出,泥鰍就慢慢集中到集魚坑,這時有部分泥鰍跟著水流出到張網(wǎng),然后用水沖集魚坑,使泥鰍全部集中于張網(wǎng)。泥鰍捕獲時,采取捕大留小的辦法,以確保有一定數(shù)量的鰍苗,便于繼養(yǎng)和提高產(chǎn)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