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成,張志潮
(河南省安陽縣精神病醫(yī)院中醫(yī)科,河南 安陽 455100)
失眠為睡眠障礙的常見類型,表現(xiàn)為夜間難以入睡、睡眠困難、易醒多夢等,多是因為生活習慣、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等導致。失眠的治療主要通過藥物、心理等進行治療,西藥治療需要長期服用藥物,容易產(chǎn)生藥物依賴[1]。失眠屬中醫(yī)“不寐”范疇,發(fā)病與臟腑失調(diào)、氣血虧虛、陰陽失衡有關(guān),治療以疏肝解郁,清肝化痰為主[2]。柴芩溫膽湯有安神化痰、清肝解郁功效[3]。血府逐瘀湯為活血逐瘀方,可以治療痰瘀阻絡(luò)型失眠[4]。本研究用柴芩溫膽湯和血府逐瘀湯合方治療頑固性失眠痰瘀阻絡(luò)型效果較好,現(xiàn)報道如下。
共56例,均為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治療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28例。觀察組男10例,女18例;年齡21~75歲,平均(52.24±16.84)歲;病程1個月~5年,平均(2.6±1.1)年。對照組男8例,女20例;年齡23~75歲,平均(51.56±14.27)歲;病程2個月~5年,平均(2.5±1.0)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西醫(yī)參考《中國成年人失眠與治療指南(2017年版)》失眠標準[5]。失眠為唯一病癥,包括入睡困難、易醒多夢,醒后不能再睡,白天困倦疲乏,極度關(guān)注失眠結(jié)果,對睡眠質(zhì)量和數(shù)量不滿,引起社會功能受損,每個月至少發(fā)生1次,每周發(fā)生3次以上。中醫(yī)參考《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痰瘀阻絡(luò)標準[6],主癥心煩胸悶、夜不能寐、泛惡噯氣,次癥口苦目眩、頭痛頭暈、胸脅脹滿,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
納入標準:符合西醫(yī)和中醫(yī)診斷標準,年齡20~75歲,治療同時未使用其他精神類藥物,簽訂同意書,經(jīng)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排除標準:患有重要器官肝腎、心腦等嚴重功能不全或疾病,存在其他疾病導致的睡眠功能障礙,例如腦血管疾病、精神分裂癥等,準備妊娠或妊娠期。
兩組均用艾司唑侖(山東信誼制藥生產(chǎn),國藥準字H37023047)2mg,睡前30min口服,治療60天。
觀察組加用柴芩溫膽逐瘀湯治療。黃芩12g,柴胡10g,陳皮10g,茯苓10g,枳殼10g,半夏10g,桃仁12g,紅花9g,生地9g,當歸9g,牛膝9g,赤芍6g,川芎5g,桔梗5g,柴胡3g,甘草6g。根據(jù)辨證加減味,夢多加龍骨、牡蠣各10g,痰熱加陳皮、黃連、半夏各10g,肝郁化火加黃芩、梔子、龍膽草各10g,陰虛加龜甲、生地各10g,氣虛加黃芩、白術(shù)、黨參各10g,心神不寧加酸棗仁、柏子仁、夜交藤各10g。水煎,每天1劑,7天為一療程,共8個療程。
匹茲堡睡眠質(zhì)量指數(shù)量表(PSQI)積分[2]。采用計分法觀察睡眠質(zhì)量情況,包括主觀睡眠質(zhì)量、睡眠時間、入睡時間、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按照觀察指標程度分級,從低到高分別記0分、1分、2分、3分,累積PSQI各項目總分,得分越高則表明睡眠質(zhì)量越差。
抑郁自評SDS量表共20個項目[7]。按照各個得分相加后乘以1.25后留整數(shù)為標準分,標準分在53~62分之間為輕度抑郁,標準分在63~72分之間為中度抑郁,超過72分為重度抑郁。焦慮自評SAS量表包括20個評價項目,得分加和后乘以1.25取整數(shù),標準分在50~59分為輕度抑郁,標準分60~69分為中度抑郁,超過70分為重度焦慮。
中醫(yī)證候積分。按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標準累積中醫(yī)證候積分[8],包括不寐、頭重、痰多、目眩,根據(jù)癥狀輕重程度進行評分,按照無癥狀0分,輕癥狀1分,中癥狀2分,重癥狀3分,得分越高則癥狀越嚴重。
用SPSS20.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依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8],顯效:夜間睡眠時間增加超過3小時,日間精神狀態(tài)良好,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率超過70%。有效:夜間睡眠時間增加不足3小時,日間仍有瞌睡感,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30%~69%。無效:夜間睡眠時間未增加,日間疲倦感明顯,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低于30%。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分組 例 不寐 頭重 痰多 目眩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28 2.38±0.35 1.60±0.24* 2.05±0.29 1.32±0.18* 1.95±0.20 1.10±0.14* 1.68±0.22 0.94±0.10*觀察組 28 2.35±0.34 1.55±0.25* 2.09±0.28 1.18±0.14* 1.97±0.19 0.85±0.12* 1.70±0.24 0.70±0.12*t 0.325 0.763 0.525 3.249 0.384 7.174 0.325 8.130 P 0.746 0.449 0.602 0.002 0.703 0.000 0.745 0.000
兩組治療前后SDS評分、SAS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SDS評分、SAS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SDS評分、SAS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分組 例數(shù) SDS評分 SAS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28 58.01±9.90 48.71±8.20* 55.76±10.46 43.36±7.33*觀察組 28 59.52±9.48 43.06±6.25* 54.78± 9.60 33.49±5.28*t 0.583 2.900 0.365 5.781 P 0.562 0.005 0.716 0.000
治療前兩組匹茲堡睡眠質(zhì)量評分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PSQI評分比較 (分,±s)
表3 兩組PSQI評分比較 (分,±s)
分組 例 睡眠質(zhì)量 入睡時間 睡眠時間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28 2.56±0.53 1.32±0.05* 1.69±0.78 0.76±0.07* 2.49±0.49 1.49±0.62*觀察組 28 2.42±0.55 0.99±0.06* 1.92±0.68 0.52±0.01* 2.62±0.48 1.00±0.70*t 0.970 22.358 1.176 17.960 1.003 2.773 P 0.336 0.000 0.245 0.000 0.320 0.007
續(xù)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衛(wèi)氣白天行在陽會醒,晚上行則會睡。衛(wèi)氣如在夜間仍留在陽,則不能進入陰,則無法正常入睡。說明衛(wèi)氣正常運行的重要作用[9]?!端貑枴吩疲骸拔覆缓蛣t臥不安。”胃升降不當則陽明逆反,衛(wèi)氣不能順和,故臥不寧,說明胃氣與睡眠有關(guān)。結(jié)合歷代醫(yī)家對失眠原因的見解,無非與情志過極[10],邪氣上犯頭顱,病邪入里有關(guān)?!豆沤襻t(yī)統(tǒng)正脈全書》云“偶為痰火所致不得眠者,體素弱、過勞、病后則失眠”,說明勞逸失調(diào)則脾氣損傷,則脾氣虛弱,不得運化,心神不安則失眠[11]。
柴芩溫膽逐瘀湯由柴芩溫膽和血府逐瘀湯加減化裁而來,有祛瘀化痰、行滯理氣、調(diào)和氣血、安神自寐功效。
失眠癥多表現(xiàn)為頭身困重、口苦心煩、胸悶脘痞,均為少陽病的特點,多因肝膽氣郁所致。柴芩溫膽湯為治療痰瘀阻絡(luò)型失眠癥的常用方劑,其在溫膽湯的基礎(chǔ)上配合黃芩、柴胡清熱化痰、解毒瀉火[12]。柴胡升陽疏肝,黃芩瀉火解毒、燥濕清熱,竹茹、枳實解郁除痞、清熱化痰,茯苓、半夏、陳皮、甘草化痰燥濕、理氣健脾。
《醫(yī)林改錯》記載“不寐一證為氣血凝滯”。血瘀不去則不能安眠,故應(yīng)用活血化瘀之法。血府逐瘀湯為活血逐瘀之方,可治療失眠多夢、胸痛頭痛等,在《醫(yī)林改錯》中已經(jīng)有提出。血府逐瘀湯具有疏肝解郁、調(diào)和氣血功效,另外可活血、養(yǎng)血、祛瘀。方中桃仁、紅花、赤芍、川芎活血化瘀,生地、當歸養(yǎng)血活血,枳殼、柴胡疏肝理氣,牛膝、桔梗一升一降、使藥效通達全身。調(diào)氣而不耗氣,活血而不傷血,可使心火下降、腎水升騰、陰陽平衡、瘀祛眠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