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倩,徐 娜
(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yī)院中西醫(yī)結(jié)合內(nèi)科,河南 南陽 473005)
甲亢屬中醫(yī)“癭病”、“郁證”范疇,因憂思多慮、情志不遂導致肝氣郁結(jié),加之天生稟賦不足,后天調(diào)攝不當,以致津液凝為痰濁,在頸前聚集為癭氣,多呈氣陰兩虛證[1]。本研究用滋陰益氣方輔治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80例,均為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患者,使用抽簽法分為中藥組和常規(guī)組各40例。常規(guī)組男16例,女24例;年齡33~68歲,平均(41.32±10.73)歲。中藥組男14例,女26例;年齡32~66歲,平均(42.58±10.3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中醫(yī)診斷標準符合癭病氣陰兩虛辨證標準[2],主癥為頸前腫脹,心悸氣短,形體消瘦,五心煩熱,失眠盜汗;次癥為腰膝酸軟,口干舌燥,舌質(zhì)淡紅,舌苔薄白,脈弦細弱。②西醫(yī)診斷標準[3]符合格雷夫斯甲亢診斷標準,多食多便,體重減輕,心動過速,情緒易激動,視力下降;總?cè)饧紫僭彼幔═riiodothyronine,T3),總甲狀腺素(thyroxine,T4),游離三碘甲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xiàn)T3)>10pmol/L,游離甲狀腺素(free thyroxine,F(xiàn)T4)>30pmol/L,促甲狀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0.5μIU/mL。③患者及家屬對研究知情,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對使用藥物過敏;②合并嚴重的肝、腎、心疾病影響藥物代謝;③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
兩組均用西藥治療。每日飯后0.5h服用甲巰咪唑片(默克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71078),每日3次,每次10mg。根據(jù)甲狀腺激素水平逐漸調(diào)整藥物劑量,連續(xù)治療6個月。
中藥組在加用滋陰益氣方。藥用黃芪15g,生地黃15g,麥冬10g,牡丹皮10g,半夏10g,川芎10g,玄參10g,酸棗仁10g,夏枯草8g,沙參8g,炙甘草6g。加800mL水煎煮至300mL,早晚飯后各服用1次150mL,連續(xù)治療6個月。
中醫(yī)證候積分[4]。治療前后從心悸氣短、五心煩熱、失眠盜汗、腰膝酸軟等四個方面進行評分,按照消失、輕微、一般、嚴重四個等級評分,“消失”記1分,“輕微”記2分,“一般”記3分,“嚴重”記4分。
甲狀腺指標。治療前后取靜脈血,使用化學發(fā)光法檢測血清中T3、T4、FT3、FT4及TSH水平。
甲狀腺腫大。參考文獻[5]對甲狀腺腫評分進行記錄。Ⅰ度為腫大用肉眼看不明顯,用手可觸摸到;Ⅱ度為腫大用肉眼看較明顯可觸摸,在胸鎖乳突肌內(nèi);Ⅲ度為腫大超過胸鎖乳突肌外側(cè)緣。
不良反應。對治療期間出現(xiàn)甲狀腺功能減退、粒細胞缺乏癥、皮疹、肝功能異常等不良反應進行記錄。
用SPSS2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整理,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心悸氣短 五心煩熱 失眠盜汗 腰膝酸軟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中藥組 40 3.20±0.41 1.45±0.37 3.25±0.43 1.35±0.31 3.16±0.48 1.08±0.37 3.35±0.46 1.25±0.49常規(guī)組 40 3.23±0.40 2.12±0.33 3.27±0.42 2.07±0.35 3.12±0.46 1.69±0.41 3.31±0.48 2.13±0.47 t 0.331 8.547 0.210 9.740 0.381 6.986 0.381 8.197 P 0.741 <0.001 0.834 <0.001 0.705 <0.001 0.705 <0.001
兩組治療前后T3、T4、FT3、FT4及TSH水平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FT4、FT3、TSH水平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FT4、FT3、TSH水平比較 (±s)
組別 例 T3(nmol/L) T4(nmol/L) FT3(pmol/L) FT4(pmol/L) TSH(μIU/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中藥組 40 2.58±0.94 1.28±0.33 173.32±36.84 87.61±18.74 15.64±4.60 7.52±2.36 47.68±9.51 24.94±7.14 0.12±0.04 0.52±0.16常規(guī)組 40 2.36±0.88 1.51±0.47 179.85±39.17 117.73±32.34 16.75±4.57 10.15±3.47 48.27±8.96 30.07±8.55 0.11±0.03 0.25±0.07 t 1.081 2.533 0.768 5.097 1.083 3.964 0.286 2.913 1.265 9.778 P 0.283 0.013 0.445 <0.001 0.282 <0.001 0.776 0.005 0.210 <0.001
兩組治療前后甲狀腺腫大程度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甲狀腺腫大程度比較 例(%)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例(%)
西醫(yī)認為本病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各種因素的誘導下,體內(nèi)免疫功能紊亂,導致免疫耐受、識別和調(diào)節(jié)功能減退,通過級聯(lián)反應增加甲狀腺激素的合成與分泌,從而引發(fā)甲亢[6]。中醫(yī)認為素體陰虛、飲食環(huán)境、情志所傷是發(fā)病的重要誘因,患者肝臟疏泄功能失調(diào),津血運行不暢而凝成痰,于頸前結(jié)為癭[7]。研究發(fā)現(xiàn),中藥輔助西藥治療,可明顯縮短療程,減輕西藥帶來的不良反應[8]。
滋陰益氣方中黃芪為君藥,有補氣、固表、利尿的滋補作用,常用于治療心悸氣短、盜汗乏力等;生地黃為臣藥,有養(yǎng)陰生津、清熱涼血功效;麥冬、沙參為補陰藥,有養(yǎng)陰生津、清心潤肺之效,可治療虛勞煩熱、咽干消渴等;牡丹皮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作用;半夏燥濕化痰、消痞散結(jié);川芎為活血化瘀藥,可行氣活血,祛瘀止痛,常治療心煩不眠、癥瘕積聚;玄參性微寒,味甘苦咸,有清熱涼血、滋陰瀉火、解毒散結(jié)的功效;酸棗仁寧心、斂汗、生津,可治療心悸多夢、虛寒出汗等;夏枯草散結(jié)消腫,用以治療頭暈眩痛、癭瘤、乳腺增生等;炙甘草性溫味甘,有補脾益氣之效,可治療心慌悸動、倦怠乏力等,調(diào)和諸藥,為使藥。諸藥合用,共奏補氣養(yǎng)陰、軟堅散結(jié)之效。
研究還發(fā)現(xiàn)中藥組患者的T3、T4、FT3及FT4水平更低,TSH水平更高,且甲狀腺腫大程度得到改善,這也與所用藥方有關(guān)。方中未用昆布等含碘量較多的藥材,在針對氣陰兩虛的基礎上加夏枯草等含碘量較少的藥物,從而對甲狀腺細胞起到保護作用,防止大劑量碘加重免疫反應?,F(xiàn)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黃芪可以通過調(diào)控TSH合成,降低血清中T3、T4的含量,從而降低FT4、FT3水平,其中富含的黃芪多糖可以增強機體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從而促進淋巴細胞轉(zhuǎn)化,提升機體免疫力;生地黃通過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系統(tǒng),降低腎上腺素能神經(jīng)興奮性,改善交感神經(jīng)興奮狀態(tài),維持內(nèi)分泌平衡;半夏生物堿具有抑制炎癥因子釋放的作用,可明顯改善TSH水平,將其控制在正常范圍內(nèi),半夏多糖通過增強機體免疫力,殺傷異常細胞,起到散結(jié)消腫的作用;玄參中的環(huán)烯醚萜類化合物則增加冠脈血流量,增加耐缺氧能力,改善心悸失眠;同時夏枯草中的夏枯草甙、蕓香苷等活性物質(zhì)可通過激活凋亡促進因子促進細胞凋亡,從而起到消腫散結(jié)的作用[9-10]。研究還發(fā)現(xiàn)中藥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更低,推測與黃芪、麥冬的保肝效果有關(guān),黃芪中富含的黃芪多糖、生物堿等通過調(diào)節(jié)免疫系統(tǒng)從而提升免疫力,減少白細胞流失,而夏枯草中含有的少量碘可調(diào)節(jié)TSH的合成,避免出現(xiàn)藥物性甲減[11]。
綜上所述,滋陰益氣方可降低甲亢中醫(yī)證候積分,促進甲狀腺激素水平恢復正常,不良反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