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開森,康 喆,樊慧梅,饒 含,孫文強,王杰,賈先波,賴松家
(四川農業(yè)大學動物遺傳育種研究所,成都 611130)
近年來,奶牛的選種方法發(fā)生了很大變化,隨著相關性分析在育種上的應用,奶牛的選種方法也從單一的產奶量選擇開始注重體尺性狀選擇[1]。傳統(tǒng)的研究主要在體重、體高和乳房發(fā)育上[2-4]。肛殖距是近年來國際奶牛養(yǎng)殖關注的一個新的候選性狀。奶牛肛殖距(AGD)是指肛門中心到陰蒂基部[5]的距離。M.Gobikrushanth等[6]研究發(fā)現(xiàn)愛爾蘭荷斯坦牛的肛殖距具有高變異性、可重復性和可遺傳性等特性,且呈正態(tài)分布(均值±標準差:119.2 mm±11.6 mm),與奶牛的年齡、臀高和體重呈微弱的正相關關系。此外,研究發(fā)現(xiàn),肛殖距對繁殖性能有重要影響,愛爾蘭荷斯坦牛第一胎和第二胎的受精率會隨著肛殖距的增大而降低[5]。其他的研究表明,雌性小鼠的肛殖距過長會導致發(fā)情期推遲[7];肛殖距較長兔子的產仔數(shù)較少且體重較輕[8]。但目前肛殖距的研究主要在人和嚙齒類動物上,在奶牛上的報道還相對較少[9]。而肛殖距與奶牛生產性能相關性在我國還從未有過。因此,本研究以四川檸剛牧場的中國荷斯坦奶牛為研究對象,對肛殖距、體尺指標進行測定,并收集奶牛各個胎次的產奶數(shù)據(jù),分析肛殖距的分布特點以及與奶牛體尺指標、各胎次產奶量的相關性。以期為了解中國荷斯坦奶牛肛殖距及其對奶牛生產性能的影響提供理論依據(jù),同時為中國荷斯坦奶牛早期選育提供新的候選性狀。
本研究所用的奶牛為四川檸剛牧場2017—2021年檔案記錄的782頭中國荷斯坦奶牛。
1.2.1 奶牛表型指標測量
肛殖距、體高、胸圍、體斜長、尻寬、后乳房高、后乳房寬和后乳房深度。
1.2.2 產奶量測定
各個胎次的產奶量數(shù)據(jù)均來自于牧場的檔案記錄。
試驗所測得的所有指標均在Microsoft Excel 2019中進行記錄并進行初步處理(剔除重復不合理的數(shù)據(jù)),然后在SPSS 27.0軟件中完成相關性分析、正態(tài)分布檢驗和使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完成差異顯著分析。所有數(shù)據(jù)結果均以“均值±標準差”表示。
中國荷斯坦奶牛不同月齡段的肛殖距、體尺指標和線性評分指標測定結果見表1,在60月齡之前,成年奶牛的體高、胸圍、后乳房高以及后乳房寬有顯著的增加(P<0.05),后乳房深隨著月齡的增加反而有了顯著的降低(P<0.05),肛殖距和體斜長沒有太明顯的變化,尻寬在30~80月齡之間相對趨于穩(wěn)定。
表1 中國荷斯坦奶牛不同月齡段體尺指標結果Table 1 Phenotypic index results of Chinese Holstein dairy cattle at different age
由表2可知,中國荷斯坦奶牛肛殖距和胸圍呈顯著正相關(P<0.05),胸圍與體高呈極顯著正相關(P<0.001);肛殖距與體高、體斜長及尻寬的相關性較弱。肛殖距與各個胎次之間的產奶量呈負相關但不顯著;第一胎次、第二胎次和第三胎次之間的產奶量均呈現(xiàn)出顯著正相關(P<0.05)。
表2 中國荷斯坦奶牛體尺、肛殖距及各胎次產奶性能的相關性Table 2 Correlation of body size,anogenital distance and milk yield in Chinese Holstein dairy cattle
分析發(fā)現(xiàn),測得的奶牛肛殖距近似呈現(xiàn)正態(tài)分布(圖1),614頭奶牛的肛殖距均在45~65 mm之間,由此將奶牛分為3組(AGD<45 mm;45≤AGD≤65 mm以及AGD>65 mm)。我們發(fā)現(xiàn),奶牛的產奶量隨著肛殖距的增加而降低,尤其在q第一胎次和第三胎次之間產奶量有顯著的下降(P<0.05)(表3)。
表3 不同肛殖距間中國荷斯坦奶牛各胎次產奶性能的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milk performance of Chinese Holstein dairy cattle with different anogenital distance kg
圖1 中國荷斯坦奶牛肛殖距分布情況Figure 1 Distribution of anogenital distance in Chinese Holstein dairy cattle
體尺指標可以直接反映動物自身的生長發(fā)育狀況[10],受遺傳、營養(yǎng)、年齡、出生季節(jié)和胎次的影響[11-14]。本研究發(fā)現(xiàn),年齡對于中國荷斯坦奶牛的體高、胸圍、后乳房高、后乳房寬以及后乳房深度有顯著影響。這與已有的研究結果[15-16]相一致。說明中國荷斯坦奶牛在60月齡左右才生長發(fā)育結束,這與劉麗元等[17]的研究結果存在差異,說明在不同地區(qū)的荷斯坦奶牛在生長發(fā)育上存在一定的差異,也有可能是飼養(yǎng)技術、環(huán)境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值得一提的是,與愛爾蘭荷斯坦牛和加拿大荷斯坦牛的肛殖距相比,本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荷斯坦奶牛的平均肛殖距(均值±SD:54.99 mm±8.93 mm)明顯降低[6];且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fā)生顯著變化,這與之前報道的肛殖距與年齡的相關性較弱的結果相一致[5]。
動物數(shù)量性狀之間往往有一定的相關性,所以在選擇某一性狀時都對其他性狀有間接的影響[18]。研究發(fā)現(xiàn),奶牛的體斜長、胸圍和腹圍與其產奶量有微弱的正相關關系[19-20]。通過對中國荷斯坦奶牛表型指標和各個胎次產奶量的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肛殖距和體高、體斜長和尻寬呈正相關,但不顯著,與胸圍的相關性顯著。肛殖距與奶牛各個胎次的產奶量呈現(xiàn)出的負相關,但不顯著??梢?,奶牛的胸圍對于肛殖距的影響最大。
本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肛殖距的增大,奶牛第一、三胎次的產奶量有了顯著的下降,其他胎次產奶量也有下降,但不顯著。因此,在生產中可以選擇肛殖距較小的牛留種,也可以通過選擇與肛殖距相關性較強的性狀來選育荷斯坦奶牛個體,進而提高整個奶牛群體的生產性能,增加經濟效益。本研究由于缺乏第四胎(產奶高峰期)以后的產奶數(shù)據(jù),肛殖距與各個胎次產奶量的相關性評估欠缺,有待深入研究。
中國荷斯坦奶牛的肛殖距的分布較寬,為正態(tài)分布,且年齡的變化對肛殖距沒有顯著的影響。肛殖距與各胎次的產奶量也存在一定的相關性,隨著肛殖距的增加,奶牛各個胎次的產奶量也有明顯的下降。因此,肛殖距可以作為早期選育高產奶牛的一個新候選性狀,對于提高整個奶牛群體種質資源有重要的生產和理論價值,對于提高奶牛企業(yè)經濟效益有促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