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相,何汝訓,張春雨,趙倩宇
(1.天津大學教育部智能電網重點實驗室,天津 300072;2.天津市電力系統(tǒng)仿真控制重點實驗室,天津 300072)
隨著有源配電網中分布式電源的大量接入,電氣設備模型日益復雜。為保障新型電力系統(tǒng)的安全穩(wěn)定運行,針對分布式電源及電力系統(tǒng)架構的實時仿真研究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目前,主流的商業(yè)實時仿真器底層計算硬件均是以DSP、CPU[1]等為主,本質上它們仍屬于全定制電路,處理器內部為串行運作,其計算速度及小步長實時仿真會受到限制?,F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因其具有高度的硬件并行性、內存分布性及流水線架構,可以在進行有源配電網精細化仿真的同時提高電力系統(tǒng)與電力電子研究的效率,實現電力系統(tǒng)或電力設備的半實物測試。目前,FPGA 在分布式發(fā)電系統(tǒng)暫態(tài)實時仿真中展現出巨大潛力[2]。
許多學者對分布式電源系統(tǒng)仿真展開了研究。文獻[3-5]利用Simulink、PSCAD 等離線仿真軟件,對分布式電源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和暫態(tài)實時仿真中的環(huán)境還有所差距,需要硬件在環(huán)技術進行驗證與分析;文獻[6]對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進行暫態(tài)實時仿真分析,搭建了基本仿真框架,但未涉及對光伏系統(tǒng)控制策略的優(yōu)化研究;文獻[7]基于FPGA 對風力發(fā)電系統(tǒng)進行了硬件在環(huán)仿真,提出一個具有自抗擾控制的功率跟蹤策略;文獻[8]針對配電網的電氣系統(tǒng)進行FPGA 暫態(tài)實時仿真,未涉及非線性控制系統(tǒng);文獻[9]研究了基于多FPGA 的電力電子實時仿真系統(tǒng),但建模方式僅針對特定的電路拓撲,所建模型無法重復利用。
在分布式電源系統(tǒng)仿真中,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的最大功率跟蹤MPPT(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文獻[3]提出了改進型變步長跟蹤技術,該算法對采樣速度和精度要求較高,若跟蹤過程中環(huán)境連續(xù)變化,容易產生誤判現象;文獻[4]將MPPT 算法和功率預測算法相結合,雖減少了誤判次數,但最大功率點仍存在振蕩問題;文獻[5]提出了基于徑向基神經網絡的MPPT算法,提高了跟蹤精度,但遇到環(huán)境突變時易陷入局部功率最優(yōu)。
綜上,本文基于FPGA 平臺搭建了光伏獨立直流發(fā)電系統(tǒng)實時仿真器,提出誤差反向傳播BP(back propagation)神經網絡與恒壓控制法CVT(constant voltage tracking)、功率擾動法P&O(perturbation and observation)相結合的自適應最大功率點跟蹤AMPPT(adaptive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技術,并對光伏電源特性和電力電子設備模型進行研究,同時驗證了多種光伏控制策略在FPGA實時仿真器中的實際運用效果。
光伏電池是光伏系統(tǒng)的基本構成單元,為了適應工程研究的需求,其等效模型可以采用4參數工程模型[4]來描述。本文在文獻[4]的基礎上對光伏工程模型進行優(yōu)化處理,推導出適用于FPGA 架構的光伏組件輸出特性方程為
式中:γ1、γ2和γ3為系統(tǒng)結構參數;Upv、Ipv分別為光伏電池的輸出電壓和輸出電流;Isc、Uoc、Um和Im分別為光伏電池短路電流、開路電壓、最大功率點電壓和最大功率點電流,通常由廠商提供。
考慮光照及溫度變化,需要對參數加以修正來描述新的光伏輸出特性方程。設一般工況與標準工況下的相對光照強度差ΔS和相對溫度差ΔT為
式中:S為光照強度;T為環(huán)境溫度;Sref為標準光照強度,Sref=1000 W/m2;Tref為標準溫度,Tref=25 ℃。
式中:a為電流溫度系數,a=0.002 5 ℃;b為電壓光照系數,b=0.000 5 ;c為電壓溫度系數,c=0.002 88 ℃;e為自然對數的底數。
將式(4)中所修正的光伏參數代入式(1)、(2),可得新的光伏輸出特性方程?;贔PGA的光伏組件模型如圖1 所示。為模擬光伏組件工作狀態(tài)下的不同應用場景,可設置多組光照及溫度條件,每組場景條件由一組γ1、γ2、γ3參數相對應。在上位機編譯過程中,多組γ1、γ2、γ3參數提前求得存于寄存器中,可由FPGA流水線式直接調用,降低了資源消耗量及求解時間,同時提高了整個光伏模型求解速度。
圖1 基于FPGA 的光伏組件模型Fig.1 Photovoltaic module model based on FPGA
目前電力電子設備仿真中常用的雙電阻開關模型[10]雖然簡單易于實現,但每次開關動作后需要重新形成系統(tǒng)等效導納矩陣及其因子表,給FPGA實時仿真帶來存儲和計算壓力。
本文采用基于小電感/小電容(L/C)的等效開關模型[11],即利用小電感L和小電容C分別等效導通和關斷狀態(tài)下的開關器件,通過合理的L、C參數設置,可以在仿真過程中保持系統(tǒng)導納矩陣不變。由歐拉法差分得到的開關S 斷開和閉合時的特性方程可表示為
式中:is(t)為開關電流;Gs為開關等效導納;Δt為仿真步長;Us(t)、Us(t-Δt)分別為本時步和上一時步開關電壓;js(t)、js(t-Δt)分別為本時步和上一時步歷史量電流源。
對開關元件的仿真,可利用FPGA 高度的硬件并行性及內存分布性,并結合式(6)以搭建開關元件歷史量求解模型為例進行說明?;贔PGA的開關元件歷史量模型如圖2所示,圖2中,ROM為只讀存儲器,RAM 為隨機存儲器,兩者均通過FPGA 上的存儲器(M9K)配制而成;RAMs和RAMjs(t)分別存儲開關電壓和歷史量電流源;ROMs_open和ROMs_closed分別存儲開關等效導納和其相反數;寄存器register存儲脈寬調制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信號;Delay1和Delay2為延時模塊。
圖2 基于FPGA 的開關元件歷史量模型Fig.2 Model of switching history based on FPGA
歷史量求解模型共分為3 個通路:通路1 為PWM 信號通道;通路2 為開關閉合通道;通路3 為開關斷開通道。啟動信號觸發(fā)時,首先,通路2 和通路3 分別從存儲器中同時讀取us(t-Δt)、-Gs和Gs,并通過2 個浮點數乘法器同時進行乘法運算。然后,通路2 進行下一步浮點數加法運算,為與通路2 中的輸出結果js(t)open保持數據對齊,通路3 中的輸出結果js(t)closed需延時7 個時鐘周期讀取。最后,開關狀態(tài)判斷器通過判斷通路1的PWM信號狀態(tài),確定通路2、3 的開閉,并將處理結果js(t)存入RAMjs(t)中,用于下一時步的計算。其中,js(t-Δt)由js(t)延時一個步長Δt讀取。
在模型的硬件實現方式中,3 個通道同時獨立并行,從讀取數據、代數運算等基本操作環(huán)節(jié)利用底層并行性及流水線架構,體現了FPGA 的運算速度優(yōu)勢。
控制系統(tǒng)的元件有特定的輸入輸出關系,以圖3中的CVT模型為例進行基于FPGA的控制系統(tǒng)建模說明。其中,Upv(t)、Ipv(t)分別為光伏電池的輸出電壓值和輸出電流值;Upvref(t)為光伏電池的參考電壓。CVT法模型回路以串行求解為主,各個模塊之間均按照①PI環(huán)節(jié);②限幅環(huán)節(jié);③PWM調制環(huán)節(jié)的控制系統(tǒng)順序進行求解,但各環(huán)節(jié)底層子模塊功能的實現過程可充分運用空間并行性。
圖3 光伏系統(tǒng)示意Fig.3 Schematic of photovoltaic system
2.1.1 傳遞函數環(huán)節(jié)
在FPGA仿真器中,可以把連續(xù)的控制系統(tǒng)轉化為對各個控制元件的顯式求解。首先對PI環(huán)節(jié)進行離散化處理,使用歐拉積分法后的離散化表達式為
式中:e(t)=Upv(t)-Upvref(t);s為復頻率;Kp、Ki分別為比例系數和積分時間系數;M(t-Δt)為累加和。
對y1(t)進行限幅處理,限幅邏輯可表示為
式中:d為輸出上限;f為輸出下限。
基于FPGA 的傳遞函數求解模型如圖4 所示。圖4 中,比例和積分環(huán)節(jié)采用兩通路并行運算,積分環(huán)節(jié)通過插入一個步長Δt的延時加以解耦,實現不斷累加積分;限幅環(huán)節(jié)通過調用FPGA 的2 個比較器同時進行大小比較,得到最終y2(t)需要消耗2 個時鐘周期時間;比較器的實現方式具有高度流水線架構,在處理第1 個比較單元時,后續(xù)比較單元的處理也在同時開始進行,其輸出時間依次相差1 個時鐘周期,體現了FPGA 的數據流動性和空間并行性;為保證精度,控制環(huán)節(jié)所涉及到的代數運算全部采用32位浮點數,并均可調用FPGA的IP核進行運算,以提升FPGA的運行工作效率。
圖4 基于FPGA 的傳遞函數模型Fig.4 Transfer function model based on FPGA
2.1.2 PWM 調制環(huán)節(jié)
PWM調制環(huán)節(jié)是光伏控制系統(tǒng)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負責開關元件控制信號的生成,其難點在于生成載波信號。文獻[6]基于有限狀態(tài)機,利用計數器和幅值的乘積在每個時步生成載波信號,對FPGA 的數字信號處理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模塊資源提出更高的要求??紤]到載波信號的初始相位,采用讀取FPGA中的ROM存儲數據進行信號發(fā)生器設計。
基于FPGA的載波發(fā)生器如圖5所示。該載波發(fā)生器首先將載波信號根據仿真步長離散化,設電力電子器件開斷周期為仿真步長的n倍,即在一個周期內載波可被離散為n個均點;然后,將n個均點的載波幅值數據存儲在ROM 中,并設置對應地址為[0:n-1];最后,地址搜尋器以流水線形式循環(huán)搜索ROM地址,形成周期性載波信號。
圖5 基于FPGA 的載波生成模型Fig.5 Carrier generation model based on FPGA
傳統(tǒng)的MPPT控制算法無法兼顧追蹤速度與精度[12],本文提出一種基于BP 神經網絡與CVT 法、P&O法相結合的AMPPT 技術。首先,利用BP 神經網絡進行先行尋優(yōu),以初步定位最大功率點;然后,結合CVT法的啟動優(yōu)勢,以最快速度逼近該最大功率點;最后,利用小步長P&O 法在該最大功率點鄰域上爬坡搜尋,提高功率跟蹤的響應速度和精度。
利用Python 軟件搭建BP 神經網絡模型,使用溫度T、光強G和測試得到的最大功率點構建數據集,采用BP算法對模型參數進行學習,模擬出光伏非線性系統(tǒng)。模型以平均絕對值作為誤差函數進行網絡訓練,縮小預測功率點與真實點之間的誤差,使網絡趨于收斂。為兼顧模型的預測精度及FPGA 的運算效率,經測試后隱含層大小為10 時,此模型性能最佳。最后將所得到的BP神經網絡模型搭載至FPGA 仿真器中,再配合CVT 法、P&O 法進行二次尋優(yōu),便可以進行自適應追蹤。
電氣系統(tǒng)與控制系統(tǒng)的運行流程如圖6所示。
圖6 電氣系統(tǒng)與控制系統(tǒng)的運行流程Fig.6 Operation flow of electrical system and control system
光伏電氣系統(tǒng)與控制系統(tǒng)采用解耦并行計算,同時需要設計有限狀態(tài)機FSM(Finite-state machine)去控制各個模塊的有序運行。本文在FPGA頂層設計了一個全局時序控制器FSM0,用以精準控制電氣系統(tǒng)FSM1和系統(tǒng)FSM2的交替求解,而各個模塊及底層子模塊又由其子系統(tǒng)時序控制器所約束。
以圖6 中的時序控制器FSM1 為例,利用有限狀態(tài)機設置了5 種電氣系統(tǒng)運行狀態(tài)。①IDLE 為初始狀態(tài);②case1為光伏求解模塊;③case2為網絡電壓電流求解模塊;④case3 為歷史量電源求解模塊;⑤case4為開關元件判斷模塊。每種運行狀態(tài)均設置各自使能端clken,當clken=1時,該狀態(tài)開始動作;當clken=0 時,該狀態(tài)運行結束。state1~state4為控制系統(tǒng)狀態(tài)。當FPGA處于IDLE狀態(tài)時,復位信號reset=0,系統(tǒng)處于初始化狀態(tài);當系統(tǒng)檢測到reset=1,clken1=1時,系統(tǒng)立刻進入case1狀態(tài);求出光伏電流后,clken1=0,clken2=1,系統(tǒng)立刻進入case2狀態(tài);以此類推,當clken4=0,clken1=1時,系統(tǒng)會重新進入case1狀態(tài),進行下一個步長的仿真。
圖7為電氣系統(tǒng)與控制系統(tǒng)的交互求解時序。
圖7 電氣系統(tǒng)與控制系統(tǒng)的交互求解時序Fig.7 Sequence of interactive solution for electrical system and control system
在圖7 中,Δt0為電氣系統(tǒng)解算時間,Δt1為控制系統(tǒng)解算時間。在實時仿真中,控制系統(tǒng)和電氣系統(tǒng)解耦獨立運算,其解算時間往往不一致。對于大規(guī)模配電網系統(tǒng),框架節(jié)點多,電氣系統(tǒng)解算時長可能會大于控制系統(tǒng),即Δt0>Δt1,如圖7中②所示;由于多分布式電源及電力電子開關復雜多樣,會存在解算控制系統(tǒng)規(guī)模過大的情況,控制系統(tǒng)解算時長可能會大于電氣系統(tǒng),即Δt0<Δt1,如圖7中③所示;在基于FPGA暫態(tài)實時仿真中,可通過延時使電氣系統(tǒng)和控制系統(tǒng)的解算時序保持一致,如圖7 中①所示。從系統(tǒng)仿真的有序性考慮,電氣與控制系統(tǒng)的解算時間Δt的選擇可表示為
由圖7 和式(9)可知,控制系統(tǒng)和電氣系統(tǒng)的交互求解是一個離散交替的過程,將這樣的過程持續(xù)下去即可完成整個系統(tǒng)的仿真。
在圖3 所示系統(tǒng)算例中,設置MPPT 的采樣時間為0.001 s,PWM 發(fā)生器模塊的頻率為10 kHz。為驗證仿真的實時性及準確性,將FPGA 仿真器和離線仿真軟件Simulink、PSCAD 作對比,并保持仿真步長一致,統(tǒng)一設為2 μs。
(1)采用CVT法進行測試。保持光伏系統(tǒng)溫度T=25 ℃不變,光照強度初始值為1 000 W/m2,在0.06 s 時突降至800 W/m2;在0.08 s 時由800 W/m2突升至1 000 W/m2。將FPGA 仿真結果和PSCAD、Simulink 軟件作對比,光伏系統(tǒng)跟蹤到的輸出功率波形如圖8所示。
圖8 CVT 法功率跟蹤波形Fig.8 Waveforms of power tracking by CVT
(2)采用P&O 法進行FPGA 仿真器測試。測試環(huán)境保持與CVT 法一致,則P&O 法跟蹤到的輸出功率波形如圖9所示。
圖9 P&O 法功率跟蹤波形Fig.9 Waveforms of power tracking by P&O
(3)采用自適應AMPPT 跟蹤法。本次測試加入顯著的環(huán)境因素擾動,將光照強度從1 000 W/m2陡降至600 W/m2,其余測試環(huán)境不變,光伏跟蹤到的輸出功率如圖10所示。
圖10 AMPPT 法功率跟蹤波形Fig.10 Waveforms of power tracking by AMPPT
在仿真精度方面,圖8~10給出了FPGA實時仿真器與商業(yè)軟件PSCAD、Simulink 離線仿真結果的比較。由圖8~10可以看出,在三種不同的MPPT控制策略下,3個仿真系統(tǒng)的輸出功率曲線基本重合;在0.6 s 及0.8 s 環(huán)境擾動情況下,仿真結果也幾乎一致,從而驗證了FPGA仿真器的仿真精度。
在仿真控制策略方面,圖11 為CVT、P&O、AMPPT三種方法的效果對比;表1為三種方法跟蹤所消耗的時間。由圖11及表1對比分析可知,CVT法能夠快速追蹤到最大功率點,穩(wěn)態(tài)精度良好,但參考電壓固定,輸出功率達不到最大值;P&O 法存在功率振蕩現象,環(huán)境突變會造成較大功率浪費;自適應AMPPT 尋蹤方法動態(tài)響應速度較快,過渡到穩(wěn)態(tài)階段所需時間最短,并且穩(wěn)態(tài)跟蹤精度高,減小了跟蹤過程中的能量損耗,使光伏系統(tǒng)準確、快速及穩(wěn)定地工作在最大功率點處。
圖11 基于FPGA 的CVT、P&O、AMPPT 效果對比Fig.11 Comparison of effects based on FPGA among CVT,P&O and AMPPT
表1 跟蹤所消耗時間Tab.1 Time consumption of tracking ms
為保障新型分布式電源系統(tǒng)的安全穩(wěn)定運行,開發(fā)高精度、小步長的實時仿真工具成為必然趨勢。本文研發(fā)了基于FPGA的光伏實時仿真器,充分展現了FPGA 在仿真精度、仿真速度上的優(yōu)勢及潛力。此外,所提出的自適應AMPPT追蹤技術,減小了功率損失,使動態(tài)響應速度快、穩(wěn)態(tài)跟蹤精度高。該實時仿真模型架構,也同樣適用于其他分布式發(fā)電系統(tǒng),為基于小步長的實時仿真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