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閆好麗 圖/李 鵬
相信《清明上河圖》大家都不陌生,張擇端筆下的東京(汴梁)城市生活讓我們感受到了宋朝文化的高度繁榮,造就了獨具神韻的“宋型文化”。而北宋士大夫文人集團的歐陽修、蘇軾、秦觀等人,不僅是文化高峰的締造者,還是惺惺相惜的同路知音,他們之間的故事比電視劇還要精彩!
北宋初期“文壇盟主”歐陽修是個真性情的人,他為人耿直,曾與老師晏殊之間發(fā)生過一次不快。
慶歷年間,一個大雪紛飛的冬日,歐陽修與同僚到老師晏殊的西園共飲,即席賦詩《晏太尉西園賀雪歌》,其中“須憐鐵甲冷徹骨,四十余萬屯邊兵”一句,讓晏殊聽后很不高興。因為晏殊喜歡的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悠游暢達,但歐陽修卻在歡宴上不合時宜地提醒他邊疆戰(zhàn)事未休,駐守的士兵還在受苦。
歐陽修不但“批評”自己的老師,還利用主持科舉考試的機會打擊“太學體”。嘉祐二年(1057),歐陽修任主考官,選拔出了蘇軾、蘇轍、曾鞏等后來的古文名家。之后,歐陽修與蘇軾共同努力,扭轉(zhuǎn)了士子們科場文章崇尚險怪奇澀文風的習氣。
蘇軾從小仰慕歐陽修,自述七歲時即以歐陽修為師,“晝誦其文,夜夢見之”,甚至崇拜到了夜里夢見他的程度!在歐陽修的寬宏大度與循循善誘下,蘇軾一步步成了新一代的“文壇盟主”。